分享
2023年中医分型辨治湿病.doc
下载文档

ID:1902947

大小:12KB

页数:3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2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中 医分型辨治湿病
中医分型辨治湿病中医分型辨治湿病 王付 外寒内湿证外寒内湿证 主要症状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脘腹疼痛、呕吐、腹泻,舌苔白腻;或山岚瘴疟等。急性肠胃炎、慢性胆囊炎、肠伤寒、流行性感冒、感冒等病常出现外寒内湿证。治宜选用藿香正气散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各 6 克,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苦桔梗各 12 克,藿香 18 克,炙甘草 15 克。方中藿香解表散寒、芳香化湿、辟秽和中、升清降浊。风寒袭表,以白芷、紫苏既助藿香解表散寒,又助藿香芳香化湿;脾主化湿,以白术健脾燥湿,半夏曲醒脾燥湿;气能化湿,以陈皮行气、燥湿、和胃,厚朴行气化湿;湿从下去,以茯苓渗湿健脾,大腹皮行气利湿。桔梗宣肺利膈,生姜调理脾胃,大枣、甘草益气和中。诸药配伍,以奏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效。湿困脾胃证湿困脾胃证 主要症状脘腹胀满或疼痛、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嗳气吞酸、口淡无味、肢体沉重、倦怠嗜卧、下利,舌淡,苔白腻,脉缓。急慢性肠胃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慢性肝炎、流行性感冒等病常出现湿困脾胃证。治宜选用平胃散苍术 12 克,厚朴 9 克,陈皮 6 克,炙甘草 3 克。方中苍术燥湿醒脾运脾,使脾能运化水湿,治病求本。气能化湿,以厚朴理气化湿,助苍术行气燥湿;湿得气而化,以陈皮理气、和胃、醒脾,助苍术燥湿化湿。生姜醒脾和胃,降逆止呕;大枣、甘草益气,使气能化湿,并调和药性。诸药配伍,以奏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效。湿热黄疸证湿热黄疸证 主要症状身目发黄,黄色鲜明,发热、无汗或但头汗出、腹微满或胁胀、恶心呕吐或食则头昏、大便不爽或便秘、小便黄赤、急躁不得卧、口渴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化疗性肝损伤、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肝炎综合征、酒精性肝损伤、急慢性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胆结石等病常出现湿热黄疸证。治宜选用茵陈蒿汤茵陈蒿 18 克,栀子 14 克,大黄 6 克。方中重用的茵陈清利湿热、疏利肝胆、降泄浊逆,乃治黄之要药。湿热蕴结,以栀子清热、燥湿、除烦,助茵陈使湿热从小便而去;大黄泻热燥湿,推陈致新,导湿热从大便而去。诸药配伍,以奏清利湿热、退黄导热下行之效。暑温夹湿证暑温夹湿证 主要症状头痛恶寒、午后身热、面色淡黄、身体困重或疼痛、胸闷不饥,或大便不畅,苔略黄腻,脉细缓。肠伤寒、肾盂肾炎、慢性结肠炎、布氏杆菌病、风湿性关节炎等病常出现暑温夹湿证。治宜选用三仁汤杏仁 15 克,滑石 18 克,通草 6 克,白蔻仁 6 克,竹叶 6 克,厚朴 6 克,薏苡仁 18 克,半夏 15 克。方中杏仁肃降上焦气机;湿阻于中,以白蔻仁宣畅中焦气机;湿困于下,以薏苡仁渗利下焦气机,三药相用以宣畅、降泄、渗利三焦气机。湿阻三焦气机,以通草、滑石清热利湿;热结于内,以竹叶清上、中焦之热;脾主化湿,以半夏燥湿醒脾;气能化湿,厚朴理气化湿。诸药配伍,以奏清利湿热、宣畅气机之效。湿热淋证湿热淋证 主要症状尿频、尿急,尿时疼痛,淋沥不尽,灼热,尿色混浊,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舌干燥,舌红,苔黄腻,脉滑。急性膀胱炎、急性输尿管炎、急性肾盂肾炎、急性前列腺炎、泌尿系结石等病常出现湿热淋证。治宜选用八正散车前子、瞿麦、藉蓄、滑石、栀子、炙甘草、木通、大黄各 15克。方中木通、滑石通利水道,泻热利湿。水湿内结,以车前子、瞿麦、篇蓄助木通、滑石清热、利水、通淋;热结于内,以大黄泻热祛湿,使湿热从大便而去;栀子泻热燥湿,使湿热从小便而去。灯心利水通淋。甘草益气,清热解毒,缓急止痛,并调和药性。诸药配伍,以奏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之效。湿热热痢霍乱证湿热热痢霍乱证 主要症状上吐下泻、脘腹疼痛、胸膈痞满、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急性肠胃炎、肠伤寒、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病常出现湿热痢疾或霍乱证。治宜选用葛根芩连汤葛根 24 克,黄连、黄芩、炙甘草各 10 克。方中葛根清热止利;黄连、黄芩清热、燥湿、止利;气行则湿化,厚朴理气化湿,共为君药。湿热内扰,以栀子清热燥湿泻火,助黄连燥湿止利;炙甘草益气和中。诸药配伍,以奏清热止利、益气和中之效。主要症状心下痞满、小便不利,烦渴欲饮或渴欲饮水,水入则吐,或口燥不欲饮,或上吐下泻,或脐下悸动,或头晕目眩,或头痛,或心烦,或发热恶寒,或汗出,苔薄略黄,脉沉。急性肠胃炎、慢性胰腺炎、慢性肝炎、脂肪肝、小儿消化不良、腎病综合征等病常出现三焦水湿证。治宜选用五苓散猪苓 10 克,泽泻 12 克,白术 10 克,茯苓 10 克,桂枝 5 克。方中茯苓益气、健脾、渗湿;猪苓清热利水渗湿。水湿内盛,以泽泻清热、渗利水湿;脾能化湿,以白术健脾燥湿制水;阳能化水,以桂枝温通阳气,气以化水。若病有表证,则解表散邪。诸药配伍,以奏利水渗湿、温阳化气,兼以解表之效。肌肉关节湿证肌肉关节湿证 主要症状肌肉关节疼痛、眼睑水肿、身重、汗出、恶风寒,舌淡,苔白,脉浮或沉缓。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肌肉风湿、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积水、慢性肾盂肾炎等病常表现肌肉关节风湿证。治宜选用防己黄芪汤防己 3 克,炙甘草 1.5 克,白术 12 克,黄芪 4 克,生姜12 克,大枣 3 克。方中防己发汗祛风除湿,为治风湿、风水要药。气虚不固,以黄芪益气、固表、行水;脾主制水,以白术益气健脾制水;辛散透发,以生姜辛散温通,宣散水气,通利筋脉。大枣、甘草补中益气,气化水湿。诸药配伍,以奏益气祛风、健脾利水之效。脾胃痰湿证脾胃痰湿证 主要症状胸胁支满、心下逆满、气逆冲胸、头晕目眩、站立不稳,或呕或利,或小便不利,舌淡,苔白滑,脉沉紧。神经性呕吐、慢性肠胃炎、肠胃神经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病常出现脾胃痰湿证。治宜选用苓桂术甘汤茯苓 12 克,桂枝 9 克,白术、甘草各 6 克。方中茯苓能补能泻,补则益中气,泻则利饮邪。“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金匮要略)桂枝温阳化气,平冲降逆,气化痰湿;脾能化湿,以白术健脾燥湿,温胃化饮。甘草补益中气,调和诸药。诸药配伍,以奏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之效。此外,还有肾膀胱水湿夹阴伤证、肾著寒湿证、心肾阳虚水湿证等。限于篇幅,留待下文详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