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文化对土地利用外部社会经济驱动力的调试提纲.docx
下载文档

ID:1895047

大小:19.03KB

页数: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文化 土地利用 外部 社会经济 驱动力 调试 提纲
文化对土地利用外部社会经济驱动力调试 陈健 : 文化泛指社会总体生活方式,可以说有人类社会生存的地方就有文化。本文主要先分析外部社会经济如何作为驱动力推动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而区域文化如何与这种驱动力相互调试,这样的转变如何与文化相契合。本文以西双版纳曼村傣泐人的土地利用文为例进行全文阐述,其中穿插着个人的观点和认识。选取西双版纳曼村作为实力进行全文的论述,从传统的土地利用文化到经济利益的驱使与土地利用的变化及文化调试分析进行对文化对土地利用外部经济驱动力调试进行阐述;而文化对土地利用外部社会驱动力的调试主要从教育、建筑风格、婚姻、传统节日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关键词:文化;土地利用;社会经济;西双版纳 0 引言 本文研究文化对土地利用外部社会经济驱动力的调试。首先我们明确本文中文化的定义,所谓文化泛指社会总体生活方式,可以说有人类社会生存的地方就有文化。文化具有地域性,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文化也具有时间动态性,不同的时期由于社会经济和价值观等的变化形成新的文化。土地利用驱动力的研究已有,研究的角度也主要从社会经济角度来分析考虑问题。但是关于文化对土地利用变化的调试的研究较少,文化和土地利用的提法和研究逐渐展开,这方面的研究将是一个比拟新的课题,也是比拟复杂的跨学科的课题。 本文主要先分析外部社会经济如何作为驱动力推动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而区域文化如何与这种驱动力相互调试,这样的转变如何与文化相契合。本文以西双版纳曼村傣泐人的土地利用文为例进行全文阐述,其中穿插着个人的观点和认识。 1 研究区简介 西双版纳曼村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勐腊镇曼庄行政村曼乍自然村。勐腊是云南省最南端的县城,东部、南部和西南与老挝接壤,西部与缅甸相邻,国境线长700公里,西北、北部与景洪市、江城县相连。勐腊县境内世代居住的主要有傣、汉、哈尼、彝、瑶5个名族。傣族先民一直自称为“傣〞。勐腊的傣族自称“傣泐〞 2 文化对土地利用外部经济的调试 2.1 传统生态土地利用文化 稻作文化曾经在西双版纳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下得到了充分的演绎和诠释,形成了包括农耕技术、资源管理制度、生活方式、精神信仰乃至于民族认同的根底。早在两千多年前,西双版纳坝区便已有种植水稻的灌溉农业出现,降至隋唐,文献记载傣族先民已广泛采用象、牛踏耕,以后又为金属犁耕所取代。傣族稻作农耕技术已开展成为一套比拟完备的系统。在曼村,这套系统一直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才逐渐成为工业化工作取代。 在对坝区水田和山地的保护及有效利用过程中,傣泐人的生计形成了以坝区种植的水稻田为主体,依托山林与河流,通过“‘垄林’—坟林—佛寺园林—竹楼庭院林—人工薪炭林—经济植物种植园林—菜园—鱼塘—水稻田〞 [1]组成的土地利用链条,自然与人文相适应的土地利用开发方式,形成生产活动和生存活动有效的支持和保障体系。土地、森林、水利三大自然资源共同形成了支撑稻作农业开展的铁三角,傣泐人传统的资源管理制度实质上就成为在稻作文化的框架下把这三大自然资源的管理三位一体地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文化框架平衡分配自然资源,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调适,从而构造出的适合自身长远开展的一个文化有机体,也是土地利用文化的有机体。 2.2 经济利益的驱使与土地利用的变化及文化调试分析 在研究区最具特点的是橡胶的种植,橡胶种植必须通过市场交换才能带来滚滚财富,这意味着种植橡胶的土地不再是能直接满足生计需求的根本,转而成为传统农业社会通过社会分工分享以工业化生产为主导方式的城市经济主体增殖利益的渠道,或者说,成为以工业消费方式为主的社区获得工业材料,并释放出增殖资本的渠道。以橡胶为代表的经济作为种植的本质是土地利用经济的驱动作用。 我们在研究文化的作用的时候也要用开展的眼光来看待,土地利用会发生变化,文化在时间上也存在动态变化。人类学家Sidney W . Mintz在甜蜜之权力与权力之甜蜜一文中讨论了美洲的蔗糖生产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间的关系,他说道:“从人类学的角度去看‘低度兴旺’地区中一个社区的文化,该社区由于为欧洲本身正在膨胀的消费市场生产始创的根本农业商品,被卷进了西方的政治经济模式……它们的生产集中体现了热带地区的人民如何被融合西方的意图。〞【2】在西双版纳,橡胶的种植正受到一种强烈的经济文化的影响,而本区域的文化面对强势的经济诱惑和市场经济的价值观的影响正发生变迁,当弱势文化受到强势的外来文化干扰和侵占时,区域文化就发生了变化,价值观也发生变化,以土地为生产对象的土地利用也发生了变化。当经济开展的诱惑力高于文化的影响力时,文化对土地利用的调试和稳定性显得有些无力。 曼村大约有1500亩的橡胶地,橡胶地全都分布在山上,少数的农田和村落中的空地上也培育橡胶苗,最能体现橡胶种植热度的是寺庙的空地上长满了橡胶苗。 经济的驱动力和敏锐的商业潮流又带来了香蕉,种植香蕉虽然也需要像水稻那样亲自入田间,但是其劳动强度和劳动力需求量远地于水稻种植,而且最大的好处在于不愁销路。在一个种植周期中,每亩田地可以收获1.7吨香蕉,直接获得5000元左右的回报,除去相关的生产资料费用后。依然有很多利润。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很多稻田变成了香蕉林,粮食作为不断的被经济作物所取代。水稻和原生蔬菜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逐渐被边缘化,文化的调试作用似乎很难琢磨,和强大的现代化市场经济相比作用似乎很难发现。我们会问自己,当生存开展没有解决时文化的作用与生存开展相比地位是怎样的?具有悠久历史的稻作文化何以在几十年间发生如此剧烈的变化。 在经济利益的趋势下,具有优良传统生态意识的傣泐人也开始在追逐经济利益。一局部傣泐人开垦原始荒山,破坏生态环境,使得那些具有重大生态价值的林区被破坏。为此,国家林业部门出台了保护天然林的政策,要求只能更新已有的橡胶林,不得继续开荒种植橡胶树,橡胶地变得更加稀缺。然而,在一些遥远的村寨,往往有人成心纵火烧山,被火烧过的“荒山〞那么不受保护,可以继续开垦。在曼村,就曾有人说:“老板,只要肯出个好价钱,在某某地方还是有橡胶林的。〞“老板,只要有钱还可以买到山中的轮歇地,200元一亩,租金每年5元,只是要自己开路〞。在利益的诱惑下,很多人铤而走险,经济利益的诱惑是多么的强大,土地利用也在这样的诱惑下不断发生变化。文化的调试作用显得不那么的强烈! 在多重因素的博弈选择中,曼村走上了依靠种植橡胶树和经济作物为主要经济来源的道路。在市场的怂恿下努力开垦橡胶园,种植橡胶树,将自己牢牢捆绑在了市场经济的链条之上。人和地的关系不再是鱼和谁的紧密联系了,而成为人对于物质的占有和获得消费空间的关系,土地是商品,是获得收入的渠道。人们依附土地的形式不变,但是依附土地的情感和内在需求变了。各种的转变使得本地区的文化变得“多元〞,土地利用文化也“多元〞。在文化的空间上,传统经济价值观虽然受到了市场经济价值观的冲击,曼村人在认同现代社会和异文化所带来的特征时,认同了在傣族社会和现代化的工业经济相接轨时所需要的转变,欣然接受着现代化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当橡胶林茁壮成长的时候,美丽的西双版纳曼村正在加速融入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而成为更加广阔的政治、经济格局的一局部。文化在土地利用变化的同时也慢慢实现了自身的变迁,也实现了自身的开展。 3.文化对土地利用外部社会驱动力的调试 3.1 教育 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我国的教育环境和就业状况深入人心,深入每一个受过教育或者正在接受教育者的心,也渗透了我的心。大学毕业时农村背景的学子往往不易找到一份稳定高薪的工作,其实找一份不需高薪只需稳定的工作也是很不容易的,在城市里能够顺利找到工作的人寥寥无几。而且一份稳定的工作和从事橡胶产业工作的工资相比实在是低。所以,接受高等教育的意义对很多人来说不是那么的有必要。 由于社会的驱使,曼村的年青人不得不钟情于自己的橡胶种植工作,由于有比拟多的劳动力,橡胶种植的方式和面积在不断的扩张,不断的优化种植技术等。土地利用不断的朝着有利于开展的方式开展,文化也不断的调试着这种变化。 3.2 建筑风格 在以树林为主的森林山地之外,竹林也是傣泐人对山地开发利用的主要对象。“竹林深处,大青树旁,凤尾竹下,竹楼座座,错落有致……光影中穿插着傣族少女婀娜的身影……〞这是大多数异乡人对版纳的最初映像,无论他从哪里获得,这至少从材料的选取和结构方面展示着傣泐社会特有的文化气质。竹楼对建筑工具的要求远比其他居民建筑低,所以“竹楼既可粗以适应迁徙生活,又可精心建造以适应定居性生活〞[3] 。此外,延伸于竹子的行为还有相关的宗教仪式等。竹子作为建筑材料到目前为止还有当地用,所以竹林这种土地利用方式还有一定量的保存着,面对着社会经济的双重驱动力,竹林没有成为牺牲品,而将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风情建筑材料,这种土地利用方式将会得以保存。 3.3 婚姻 在曼村的傣泐人家,父母在为子女择偶的时候往往也要充分考虑对方的经济实力,尤其是是否有橡胶林。女方家因姑娘出嫁后少了劳动力,更看重男方是否有更强的经济实力以回报自己,择偶的功利性目的更加明显。“不再接受统一的信息,就个人而言被一些矛盾、零散的形象所包围,旧的观念受到考验,在短时间内需要吞下大量的信息,并不把一切资料都套入标准的框架之中,而是把搜集到的片段资料组织成自己的模式。〞[4] 橡胶林的有无关系到能不能取到老婆,所以橡胶林不但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且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大事——特别是男的能不能取到老婆的问题。在这样的社会的驱使之下和婚姻文化的推动之下,橡胶的种植更加得到了推广,在推广橡胶的种植上婚姻的文化调试作用功不可没。是一种积极的推动作用,文化的作用是微妙的,有时候它能够推动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加剧某种变化,而有时候又能够遏制某种土地利用的变化。 3.4 传统节日 曼村的傣泐人放弃种植水稻,也不仅仅是由于市场价格带来价值取向的权衡。同时,传统的傣泐社会中“开门节〞的到来意味着一年农忙的结束,稻谷江在半个月间入仓,人们除了庆祝丰收之外,还进入了秋收冬藏的季节轮回。祭祀活动和人际交往将更加丰富,在农忙时节人们因为劳动而暂时内息疏远的人际关系又再次通过拜佛、过节等等的典礼融合在一起。这些传统的节日和风俗对土地利用的驱动力的调试是明显的。重大节日的生产活动停在,说明在重大节日期间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土地利用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文化的调试,这样的土地利用方式受到了限制。 4 结语 文化对土地利用变化外部社会经济驱动力的调试的研究比拟少,而且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是一个比拟复杂的问题,不但要涉及到人文、社会和经济方面的知识而且还要研究土地利用方面的问题。所以本文主要从西双版纳的一个具有特点的区域入手,对文化的调试作比拟简单的阐述,有些观点只是本人的一些看法和想法。所阐述的观点和看法也不太成熟,希望通过以后更多的努力,进一步对本文中存在的问题加以修正。 主要参考文献: [1] 高立士著:西双版纳傣族传统灌溉与环保研究[M],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美〕Sidney W.Mintz:甜蜜之权力与权力之甜蜜载历史人类学学刊2023年第2卷第2期。 [3] 廖国强:竹楼: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质点,载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8期。 [4] [美] 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中信出版社,2023年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