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与路径探讨
工商管理专业
家庭
农场
经营
模式
路径
探讨
工商管理
专业
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与路径探讨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家庭农场的概况,并以福建省家庭农场为例,分析了福建家庭农场经营的3种模式,提出在发展家庭农场中存在资金困难、土地流转不畅、农场主素质不高及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关键词:家庭农场;经营模式,问题及建议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家庭农场的概念,即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本文笔者结合长期从事家庭农场工作实际经验,以福建省为例,探讨一下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及发展路径,以其为今后福建及其他省市发展家庭农场提供可行依据。
1 家庭农场概况
1.1 家庭农场内涵及特征
家庭农场是一种新型的农村经营组织,在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主要的内涵表现为农业经营规模较大,集约化程度很高,农场的经营者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其主要特征为:(1)家庭性。以家庭作为基本组织开展生产经营,从事经营生产的主体是家庭成员,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根据需要也可适当雇佣少量劳动力。(2)盈利性。家庭农场的根本目的是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它具有明显的盈利特征,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利润。(3)一定的规模性。家庭农场与个体小户相比,主要特征就是具有一定的规模性,因此,在实际生产经营中获得效益也比较明显。(4)企业管理性。家庭农场实行企业化管理,按照企业的制度和方式进行管理,注重投入和产出的比例,追求高的经济效益及低的成本。
1.2发展家庭农场的重要性
1.2.1 小农经济制约现代化农业发展
改革开放前,我国农业一直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状态,农民生活水平低下,生产力发展迟缓,从根本上限制了农业的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与现代大农业、规模化农业不相容。然而家庭农场的出现,克服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弊端,以市场为导向,以获得最大利润为目标,成为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重要途径。
1.2.2 农村劳动力转移现象严重
随着城市化及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农村年轻劳动力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转移,农村只剩下老人和留守儿童,这导致大片田地闲置,没人进行种植。荒芜的田地究竟怎么种植、如何发展成为迫切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发展家庭农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
1.2.3 分散经营很难形成规模经济
分散经营由于土地规模小,生产力水平低,市场竞争力弱,生产成本高,很难形成规模经济。此外,由于地与地之间分散,不利于大型机械设备统一作业,造成了农作物产量低、农民收入少。而家庭农场则按照企业模式进行管理,具体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利用少数劳动力创造出大的产量,农场主的收入也会增多,这就是家庭农场的规模经营形成规模经济的结果。
2 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情况介绍
根据2013年农业部对全国家庭农场发展情况的调查统计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家庭农场的数量为87.7万个,经营耕地面积达到1.76亿亩,占全国承包耕地面积的13.4%,平均每个家庭农场有劳动力6.01人,在从事家庭农场经营内容上看,主要以种养业为主,在全部家庭农场中,从事种植业的有40.95万个,占46.7%;从事养殖业的有39.93万个,占45.5%;从事种养结合的有5.26万个,占6%;从事其他行业的有1.56万个,占1.8%9(见表1)。
从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可以看出,经营规模50亩以下的有48.42万个,占家庭农场总数的55.2%,50~100亩的有18.98万个,占21.6%,100~500亩的有17.07万个,占19.5%,500~1000亩的有1.58万个,占1.8%,1000亩以上的有1.65万个,占1.9%(见表2)。以上结果可以表明:目前我国家庭农场开始起步,表现出了较高的专业化和规模化水平。
表1 全国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查表
家庭农场
个数(万个)
耕地面积(亿亩)
每个家庭农场平均劳动力(人)
从事种植业的家庭农场(万个)
从事养殖业的家庭农场(万个)
从事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万个)
从事其他行业(万个)
87.7
1.76
6.01
40.95
39.93
5.26
1.56
表2 家庭农场的规模调查表 单位:万个
50亩以下
50~100亩
100~500亩
500~1000亩
1000亩以上
48.42
18.98
17.07
1.58
1.65
3 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以福建省为例
3.1 粮食生产模式
这种模式是以单个家庭农场进行大规模种植1~2大田粮食作物,由于作物单一,规模较大,通常需要使用大型农业机械进行播种、施肥、喷药及收割,生产效率很高、作物品质较好。福建省泰宁县下渠乡大坑村河良家庭农场就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2009~2013年,林河良承包了18hm2的水稻田,通过规模化经营管理,采用“新品种、新技术、新农机具,提高了粮食产量,平均亩产650公斤,年收入达到13万元。
3.2 养殖模式
养殖模式包括水产养殖和畜牧养殖,水产养殖是农户通过承包池塘大面积养殖鱼虾。而畜牧养殖则是农户集资建设养殖厂养殖猪、牛、鸡等畜禽。例如,泰宁县王利民水产家庭农场通过租用和建设10hm2的水塘,养殖草鱼、鲢鱼、鲤鱼年收入达到60万元。同时,今年还引进了太湖银鱼,填补了福建省淡水水域无银鱼的空白。
3.3 旅游观光+生态农业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把旅游和农业生产结合到一起,是一种集娱乐、休闲垂钓、生态农业及餐饮的一体化经营模式。例如,福建省泰宁县仁寿堡旅游观光家庭农场就是采用这种模式。该农场经营规模1138亩,总投资3500万元,农场建设珍稀苗木650亩,特色水果200亩,冷水养殖50亩,有机茶园100亩,同时发展林下立体种养,休闲旅游观光等,年接待游客10000人以上,年总收入350万元。
4 家庭农场经营存在的问题—以福建省为例
4.1 农场融资困难
农场资金不足是阻碍家庭农场扩大规模的主要因素。由于多数家庭农场的农场主资金不够,又缺乏有效抵押财产,在加上农业生产周期长、风险高、收益慢,很多银行及信贷机构都不愿意提农户提供贷款,即便可以贷款,申请借贷资金的程序也比较复杂,审批效率不高,贷款借贷金额较少,这些因素都制约了家庭农场的规模化发展。
4.2 土地流转困难
土地流转困难是制约家庭农场进一步发展的首要因素。我国现行的土地承包制度是将土地耕作权承包给农户后,农民把土地做为生活的保障,虽然目前劳动力转移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是过高的城市生活成本和低廉的收入,也造成了农民不愿意把土地流转出去,制约了家庭农场的规模化经营。
4.3 家庭农场主综合素质还较低
家庭农场主与传统农户相比,要具备一定科学文化素质,还要有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而目前多数家庭农场的农场主文化素质不高,学历偏低,有些农场主年龄偏大,缺乏对市场的竞争意识和农产品经营风险的评估,这就导致在做经营决策时,容易带有滞后性和盲目性。同时,很多家庭农场场主还缺乏科学合理的培训,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导致家庭农场发展缓慢。
4.4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完善
我们借鉴国外农业发展经验可知,健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家庭农场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然而目前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健全,主要依靠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做支撑,服务单一,效率低下。而家庭农场的发展不仅要靠技术的支撑,同时还要经营管理等。因此,如何加强政府-农场-企业之间合作,则是从根本上解决家庭农场顺利发展的有效措施。
5 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与建议
5.1 加强资金扶持
一是政府要加大对土地流转的补贴力度,要协调银行等信贷机构给农户进行贷款,同时要减少申请贷款审批程序,加大对农场融资支持力度,保证农场土地资金流转顺畅。二是大力推进农村金融制度体制改革,完善农村贷款担保制度,同时在税收、保险等方面给予家庭农场优惠政策。
5.2 完善土地流转制度
首先要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步伐,让进城务工农民收入提高,安居乐业,使其自愿把土地流转出来。其次,提高土地资金价格,使流转土地的农民能够获得更高的租金,这样有利于土地集中,建立家庭农场。最后要完善土地流转机制,确保土地租赁能够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这有利于提高农场主投资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家庭农场可持续发展。
5.3 加大培训力度,增强农场主的综合素质
一是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定期做好专业技术、市场营销与管理、政策及法规等相关内容培训。二是鼓励有学历的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给予他们政策优惠和相关补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5.4 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要加强对新型服务主体的培育,注重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鼓励龙头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并在税收及融资方面给与适当的支持。另外,要提升合作社服务能力水平,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家庭农场和市场中的桥梁,政府要在人员培训、资金信贷支给与倾斜,促使农民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 陈祖海,杨婷. 我国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与路径探讨[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7):4284-4286
[2] 赵维清,边志瑾. 浙江省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与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分析[J].农业经济,2012,7:37-39.
[3] 李英锋.家庭农场符合农业发展需要[J].决策探索,2013(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