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新农村服务基地建设探索.docx
下载文档

ID:1891284

大小:26.03KB

页数:14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新农村 服务 基地 建设 探索
新农村效劳基地建设探索 地方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局部,立足地地方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局部,立足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为地方开展提供优质效劳,是其生存和开展的重要依据[1]。发挥地方高校社会效劳功能,为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和谐开展提供效劳是地方高校根本职能之一。广西是农业大省区,我校是广西唯一涉农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经费主要由本省区财政支持,理应承担起效劳新农村建设的责任和义务。因此,从2023年起,学校基于提高本校创新能力和效劳效能的目标,紧紧依托“高等学校新农村开展研究院〞这个平台,围绕广XX县区域的特色产业,新建了一批新农村效劳基地建设,加强了校地合作,并正在致力于构建和完善以地方高校为主体的新农村建设效劳平台,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的社会效劳功能。 1推进基地建设及效劳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实践 效劳体系建设被视为“高等学校新农村开展研究院〞建设主要内容[2]。在新农村建设的综合需求和本区域开展的创新需求驱动下,新农村开展研究院以需求为导向,积极对接了相关地市及其下一级的农业相关部门,按照高等学校新农村开展研究院建设方案的指导思想,展开了新农村效劳基地的建设工作,在打造多功能农业综合效劳示范基地、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布局分布式的效劳站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并为地方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多元化的效劳。 1.1以联合打造多功能农业综合效劳示范基地为纽带,深化和丰富校地战略合作内涵。我校拥有多学科的优势和明显的区域特色,农业学科建设历史悠久,涉农专业全面,效劳新农村有很大的潜能。学校早已积累了一定的校地合作经验,在原有根底上,以新农村开展研究为平台,与多地签订了共建多功能农业综合效劳示范基地协议,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校地战略合作内涵,提升了校地合作工作实效。例如,学校本着“真诚合作、优势互补、平等互利、共同开展〞的原那么与XX市XX县区人民政府签订科技合作框架协议。在此根底上,新农村开展研究院与XX县区农林水利局签署了共建农业综合效劳示范基地协议。新农村开展研究院组织力量对XX县区农业开展现状和经济开展趋势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对XX县区的区域农业经济开展进行了战略研究,并针对XX县区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开展科学研究、技术支持和攻关行动,其中XX县区南晓镇先期示范水肥药一体化种植节瓜新品种工程已得到了当地政府和老百姓的积极认可,辐射带动效益明显。目前,正在协助XX县区开展“美丽广西、生态乡村〞建设,在新农村整体规划、生态环境治理等多方面提供技术支持;通过构建农村农业信息化效劳区域中心,为基地范围内农业从业人员提供便利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供销、土地流转等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发布、在线咨询、电子商务等全方位农业产业化信息效劳,加强了XX县区农业信息综合效劳能力建设;深化了双方人才培养工作,依托示范基地,学校不仅着力本科生、研究生和青年教师的实践工作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而且为XX县区培养和培训了一批区域基层干部、企业骨干和农民、农村技术能手及致富能人等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构建科技人员、大学生和区内有志于现代农业开展人士的创新创业平台,鼓励其通过独资、合资、入股、承包等多种形式,与企业、农民或农业合作组织等联合创业,形成利益共同体。经新农村开展研究院整合学校现有资源投入基地建设后,集农业成果转化推广效劳、人才培训、农技效劳和学生实习创业效劳等多功能为一体农业综合示范基地将会促进XX县区的农业开展迈上新台阶。 1.2以推进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为契机,培育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广XX县区域优势特色产业的开展亟待科学技术的支撑来实现,新农村开展研究院精心整合学校丰富农业科技资源,积极推进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为地方培育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取得较好的阶段性成果。在与XX市农业局共建田七特色产业基地过程中,学校特别组建了科研团队,经常派遣专家到现场指导,已将避雨栽培、通风型遮荫棚、病虫害综合防治、土壤生态调控等技术成果推广于当地田七种植。目前,示范基地面积已超20hm2(300亩),辐射推广面积上千亩,创造相当可观的经济价值。油茶是贫困县那坡的优势特色产业,现有的6000多hm2(9万多亩)油茶林因管理粗放,产量极低,效益不佳。新农村开展研究院首先在达腊村实施了百亩油茶低产林改造示范基地建设,该工程先期投入近4万元,已完成高接换冠1hm2(15亩),并培训熟练嫁接工指导村民改造6.7hm2(20230亩),已辐射推广6个贫困村的低产油茶林近200hm2(3000亩)。改造后油茶的丰产期可维持50a,每亩一年可采摘生茶果202300kg以上,出产茶油40kg以上,仅此一项就可增加农民人均收入3000多元。为培育好油茶产业,同时该工程还将成为XX县区高产油茶的采穗圃,将为XX县区其他乡镇提供优质的高产油茶接穗。油茶低产林改造示范基地现已建成为一个技术改造精良、经济效益明显的示范基地,并正在努力建设成为百色地区的技术改造示范基地、高产油茶的采穗圃以及人才培养的实训基地。 1.3以部署村镇分布式效劳站为路径,构建贫困地区多元化公益性推广效劳平台。为及时掌握和满足广XX县区域新农村建设与开展的现实需求,广西大学新农村开展研究院协同涉农学院2023年和2023年都派出科技特派员近120人去农村生产第一线面对面指导,为农民传授农业技术。另外,新农村开展研究院主动与学校派驻贫困村的第一书记对接,依托村镇布局8个分布式效劳站,主要分布在百色那坡、巴马等扶贫点,并派出科技特派员和相关专家为各效劳站带去新技术、新品种、新工程,帮助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例如,指导XX县区城厢镇口角村村民种桑养蚕,打破了当地村民不敢养蚕、不会养蚕的陈旧观念;在者仲村建立标准化示范养牛基地,选择优良牛种,开始着力开展高效肉牛养殖产业;在念头村示范种植黑灵芝,带动了一大批农民积极参与,并与公司合作开始试验种植;在稳固山豆根等中草药原有产业根底上,逐步投入资金在百林村建设牛大力苗示范种植基地,为那坡大力开展地道中草药种植产业奠定了根底。另外,在分布式效劳站构建过程中,新农村开展研究院还组织当地农民参加各种技术培训,从种植管理技术到销售渠道都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和效劳,力争构建完善的贫困地区多元化公益性推广效劳平台。 2从基地建设实践工作审视地方高校发挥的社会效劳功能 依托地方高校教学和科研资源进行的新农村效劳基地建设,在提供科技效劳、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引领地方经济和文化等几个方面彰显地方高校自身的社会效劳功能。 2.1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展现地方高校的科技效劳功能。新农村效劳基地搭起了地方高校成果转化与地方科技需求之间的桥梁,能有效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3]。由于多数教师的精力主要集中在校内课堂教学与实验室科学研究,他们的科研究成果转化与推广需要学校科技成果推广管理部门和校外相关中介的效劳才能顺利完成。目前我国高校科研成果的推介乏力,难以及时获取和掌握详细的科研成果供需信息,科研成果被闲置现象是大多数教师的心病[4]。由于农作物生长受地域气候、土壤、水资源等自然环境影响显著,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还受到地域的制约,基于本地域环境下完成的农业科研成果很适合在本地域推广。地方高校教师依托新农村建设基地获取当地农业技术需求资源,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效劳于当地农民,在效劳互动过程中提升了农民对地方高校科研成果的认识和接纳程度,使其中一些研究成果在基地建设中直接转化成为现实的生产力。因此,地方高校效劳地方的新农村建设基地为本校教师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承担了载体功能,从而充分展现了地方高校科技效劳魅力。 2.2培养多样化的农村实用人才,凸显地方高校教育效劳功能。[5]为本区域新农村效劳提供充足、技能过硬、乐于务“农〞的多样化人才是地方高校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最根本、最直接的社会功能。农业科学实际上是综合性的应用科学,其开展离不开众多学科的支撑,农村实用人才包括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效劳型、社会效劳型和技能带动型等多学科的专业人才,地方高校多科优势为培养了多样化的农村实用人才创造了条件,新农村效劳基地建设那么为本校学生到新农村效劳及实践创造了时机。[6-7]学校不仅安排学生到基地实习,还有局部学生主动到基地去为农民效劳,为掌握效劳农村的实用技术打下良好根底,也了解了农民、农情,植入了到基层一线工作效劳三农的理念。同时,直接面向农民多元化科技效劳体系及面对面的技术传授,为当地培养了一批具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及销售管理等实用性技术复合型人才或专业人才,在当地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 2.3推动地方区域农业特色产业开展,发挥地方高校促进经济开展功能。[8]地方高校在推进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过程中,主动研究和适应地方产业经济开展的走势和需求,立足区域,强化特色,由被动效劳转为主动效劳,充分利用自身的学科专业优势、人才和科研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龙头作用,全方位为区域产业经济的开展寻找途径和方向,提供了多元化的技术支持和指导效劳。通过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校地双方良性互动和协同规划,地方高校新技术已成为区域经济开展的重要支撑,提高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技术,壮大了农业特色产业规模,优化地方产业结构。随着特色产业做强做大,农村经济结构也逐步得到改良,拓宽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领域。 2.4弘扬教育科学文化,开展地方高校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9-2023]美国教育家赫钦斯认为大学有引领社会的责任,应如灯塔一样照亮社会前行,成为唤醒民众聪智的明灯。教师在基地效劳工作过程中,给农村传播科学技术同时也植入了新的思想观念和物质文化,为乡村播种了先进的科技文化意识,促使农民集脱贫致富的思想转移到依靠科学技术上,强化了村民“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的价值观,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弘扬了地方高校教育科学文化,引领当地民众在文明和野蛮、高尚和媚俗、科学与伪科学之间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更好地表达了地方高校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11]。 3制约社会效劳功能发挥的要素及成因 3.1建设经费短缺,投入缺乏。经费短缺影响了地方高校社会效劳功能的发挥。地方经济不兴旺,地方高校经费筹措能力相对较弱,校内和校外能投入的经费有限,制约了地方高校提供效劳的内容和方式,也让效劳的区域受限。自带科研课题去基地工作的教师往往在用完经费后无法得到后续支持,在基地的工作可能就告一段落了。经费缺乏还导致学生在基地效劳和实习实践的时间缩短,削弱了实习效果。因为经费紧张,推进新技术时要购置的新设备难以及时到位,根底设施的建造方案滞后或搁置,影响了新技术的推广和试验。教育培训因为资金缺乏进展缓慢,覆盖面小,成效有限。 3.2效劳队伍变动大,积极性不高。尽管多数教师对肩负农业科技推广与效劳的重任认识充分,但因鼓励机制不健全,到基地从事教学科研的专家教授积极性不高,人员经常变动,去基地效劳的专家队伍并不稳定。当下,在基地工作的教师经常受经费和工作条件等方面制约,学校对农业推广成果及奖励关注不够,认可度不高。高校教师的职称晋升评定还是着重考虑科研论文和工程经费,教师在基地工作的实践和农业推广成果没有被视为重要支撑材料,故教师到基地工作的热情不高,在基地工作的责任感不强,教师普遍认为在基地长期从事效劳工作难以实现个人开展目标,所以很多教师在基地工作时间不长,效劳队伍缺乏稳定性。 3.3校地管理协同性差,效劳机制不完善。有效沟通是地方高校了解和引导地方农企及生产经营者效劳需求的根底,因而基地建设及效劳工作需要与当地农民形成良性的沟通互动机制。长期以来,当地政府为深化“三农〞效劳,推动地方经济开展做了大量工作,显然比高校更明晰当地农民需求、地方习惯和禁忌,在与当地村民进行沟通时具有良好的优势。在基地建设推进过程,虽然已有地方政府介入,但校地双方没有建立共同管理工作制度,尚未形成良好的沟通、协同管理效劳机制,影响了基地建设工作的推进。 3.4效劳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