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不同活动中渗透的实践研究.doc
下载文档

ID:1887440

大小:32KB

页数:8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2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心理健康 教育 幼儿园 不同 活动 渗透 实践 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不同活动中渗透的实践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国务院2023年5月公布的中国儿童开展纲要(2023—2023年)强调:“儿童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开展的关键时期。为儿童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给予儿童必需的保护、照顾和良好的教育,将为儿童一生的开展奠定重要根底。〞确实,在儿童身心疾病的发生和开展过程中,心理应激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适当的心理应激可以提高人的生活适应能力,然而,过于突然、强烈和持久的心理应激降低机体对致病因素的抵抗力,造成精神躯体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关于人的“全面健康〞的三要素,即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也就是说,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这一概念的重要组成局部。随着社会的不断开展,在未来社会里,不仅仅需要与众不同的智力水平、一技之长,更需要有良好的个性品质、道德行为等。 因此作为幼儿园的保教工作者,已不再仅仅是对幼儿日常生活的安排和护理、身体的保健与保育,以及生长指标的达标。而是需要既关注幼儿的情绪和需要,使他们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合理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促进幼儿身心开展。幼儿阶段,是孩子语言、思维、开展的关键期,也是其性格情绪、自我意识、社会交往、行为习惯诸方面开展的重要阶段。学前儿童正处于心理成长开展的关键时期,具有巨大的开展潜力,可塑性大,但由于心理不成熟,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水平较低,自我意识处在萌芽状态,周围不良的环境很容易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在这一阶段,是培养他们健康心理行为的大好时机。因此,我园以培养幼儿心理健康为重点,将心理健康融合于幼儿园的各种活动中,融合于孩子的日常生活之中,让孩子通过体验与感受,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使他们长成大人之后,能依靠自己的心理素质,立足于社会,成为一个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正确面对挫折的生活强者。 二、概念界定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集体或个别的心理辅导,是运用现代化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教学论,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适时的和适度的心理辅导。而幼儿园活动是指学生活动是指学生主体通过动作操作与一定范围的客观环境〔包括人和物〕进行交互作用的实践活动。幼儿园活动是指幼儿园一日活动,包括生活活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运动四方面。因此,本课题注重的是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不同活动中渗透,以幼儿心理健康为出发点,走进童心世界,去关注她,去保护她,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三、研究目标、内容、方法 〔一〕研究目标 1. 利用一切资源,完善幼儿园的环境与教育,构建形成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行之有效的幼儿心理教育模式。 2. 利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幼儿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二〕研究内容 一. 一日活动中渗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Ø 在生活活动中渗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Ø 在运动活动中渗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Ø 在学习活动中渗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Ø 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Ø 在家园合作中渗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二. 构建与形成行之有效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Ø 初步构建养成性教育模式和补偿性教育模式 Ø 构建模式的根本原那么 Ø 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法。 〔三〕研究方法 1. 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研究,以不断的完善研究过程 2. 调查研究法:有目的有方案地观察了解家长对待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知识水平、教养方式等。 3. 案例记录法:建立幼儿个人档案,对一个或多个幼儿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跟踪记录。 4. 教育经验总结法:总结经验通过认识规律,寻找新方法。 5. 方案跟进法:对一个或多个幼儿情况分析后,尝试不同的指导方式,并及时跟进家长的教育调整自己的方法。 四、研究成果 〔一〕一日活动中渗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以前我们总感到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比拟困难,因为心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其实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虚幻不可捉摸的东西,而是十分实在的,可以随时随地实现的。在我园,我们以开展适合幼儿年龄他点的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载体,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习活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体育活动有机相融合,开展了丰富多采的具有本园特色的活动。 1、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主要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之中,就能发挥增效的作用。游戏在合群性和独立性培养中是极好的手段,尤其是角色游戏。幼儿通过对游戏的主题、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开展等主体活动,学会如何与别人友好相处,有利于自我意识,开朗性格,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在规那么性较强的游戏中,幼儿学会克服困难,面对挫折,能较好的促进其意志品质的开展,这对自我意识的良好开展,合群情感的开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开展,有着重要意义。 在区角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材料、学具,为他们提供独立思维的空间,通过让他们独立完成某件作品或某项活动,使幼儿从中获得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信心。 教师多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让幼儿在与同伴交谈、交换玩具、协作等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强化作用下,逐渐掌握交往的技能,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形成。 2、在学习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的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里的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顺应幼儿心理开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而不是就是论事,“阳春面加交头〞外在式的;也不是对原有教材中内含的心理因素视而不见,不考虑孩子的心理反响,一味地灌输渗透或是把各类教学活动互相割裂开来。因此,我们幼儿园各班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如在小班我们开展了“好朋友〞,中班开展了“幼儿园朋友多〞,大班开展了“成长中的我〞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我们在活动组织形式上也采取融合模式,实现“跑班制〞,打破班级界线,小班、中班、大班各级组间、各班级间幼儿互相参与些活动,从单一的同龄伙伴交往开展到混龄伙伴交往,扩大了幼儿交往场合和时机,提高他们的合群性。除此,我们还打破班级、超越幼儿园围墙,专门为幼儿设计了诸如“去超市购物〞、 “给隔壁老师送信〞、“慰问敬老院爷爷奶奶〞等一系列活动,以扩大幼儿交往的范围。 3、在生活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大量的日常生活是儿童人际交往相对频繁和心理品质自然显露的时刻。生活需要合群,合群性可以在生活中培养。我们利用幼儿园的吃睡等生活活动进行随机教育。设立生活角、小厨房和开展编织、绣花、擦皮鞋等活动,在绕有兴趣的生活活动中,锻炼幼儿的能力,尤其是他们每天吃的菜,由他们一起自己拣,自己洗,不但认识了大局部菜的名称,而且使幼儿共同合作,感受一种群体感。生活锻炼是培养幼儿合群性的资源。 在此根底上,我们还结合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表情牌〞活动,我们为幼儿准备了三种不同面部表情的“表情牌〞,分别放在三个小桶里,幼儿每天进园要在自己的名字下挂一块表情牌。幼儿如果今天很快乐,就选一个快乐的表情牌挂在自己名字下,如果不快乐,就选一个沮丧的表情牌。心情一般,就挂一个表情一般的牌子。幼儿心地纯真,他们不会掩饰自己的内心世界,教师如果发现哪个孩子连续几天不快乐,就会和家长一起寻找原因,设法改变孩子的情绪,让幼儿心情愉快地生活。再如“赞美时刻〞,各班每天下午专门安排一段时间进行“赞美〞,小朋友互相赞美优点,教师也一起赞美小朋友的优点,赞美的范围很广,诸如哪个小朋友会动脑筋,哪个小朋友画画得好,哪个小朋友前几天不快乐,今天快乐了,哪个小朋友有进步了。 4、在体育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剧烈、紧张相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幼儿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幼儿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使幼儿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体育活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成为推动心理开展的一种动力。在幼儿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活动水平或战胜对手而进行的活动中,原有心理水平便慢慢获得提高。也就是说,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动了心理的开展。 在实践中,充分挖掘每一自制玩具的可变性和多功能性,引导幼儿从非常态的角度进行思考,拓宽其成效。如玩纸棒时可夹棒跳、隔棒双脚跳、过小河跨跳、走迷宫、对击比赛等,在拓展交往渠道的同时,进行一物多解、一物多玩,进一步树立了幼儿的创新意识,培养了竞争、合作等社会性品质。从小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对其社会性开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5、在家园合作中渗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体化是指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共同关注,形成合力,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幼儿园应该主动与家庭沟通,优化幼儿的家庭环境,使幼儿从自然的、社会的、标准的环境中心理得到健康开展。家庭是幼儿赖以生存和开展的社会组织,家庭的环境和家庭教育功能都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我们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注意幼儿园的工作,还关注家长的心理及家庭的心理环境。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主要运用以下形式和方法: Ø 家长学校开设有关幼儿和家长心理的讲座 Ø 开展亲子活动 Ø 开展家庭心理咨询 Ø 设立心灵鸡汤网站 Ø 开展学习型家庭建设活动 〔二〕构建与形成行之有效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符合幼儿心理开展的一般特征。一是尽管幼儿对外界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渴望独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但他们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及能力水平远跟不上他们的需要,这使得我们在制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考虑以游戏为主,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二是幼儿各种心理过程常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而抽象概括性和随意性只是刚刚开始开展,因此,在建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时,应尽可能具体化、形象化,具有新颖性。如通过他们所熟悉的动画人物、故事、游戏等来完成教育活动及功能。三是幼儿在这一时期已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这使得我们在幼儿阶段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道德行为等成为可能。 因此,我们认为,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主要有两种: 1、养成性教育模式 现代开展心理学的研究说明,幼儿期是人生历程中生理、心理开展速度最快的时期,一个人心理开展的许多关键期都处于这一阶段。人的心理疾病主要是由潜意识中的矛盾冲突引起的,这种矛盾从婴幼儿期就已开始,并对成人时期产生影响。因此,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益于形成健康的心理,而且对他们未来的方方面面都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幼儿时期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受幼儿理解、认识等方面能力的限制,在操作上,主要是要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生活习惯,形成一种有益于心理健康的心理定势或反射,包括个性心理品质、情绪情感、社会适应等方面,即采用养成性教育模式。 以养成性模式为主要研究内容,是让幼儿在教师创设的情景,及提供的外界刺激中引起内心的冲突,通过感受、体验、分享,形成一种有益于心理健康的心理定势或反射,包括个性心理品质、情绪情感、社会适应等方面内容。我们主要以集体教育的组织形式为研究重点,以幼儿在体验中所处的主客体位置分为以下两个具体操作模式: 1〕游戏式体验模式:根据总的心育体验目标,围绕其中一个核心目标,设计有规那么的,符合幼儿心理特点与认知水平的游戏,让幼儿作为游戏的主体,在反复的操作、体验中获得经验,心理品质得到优化。 2〕情境式体验模式:教师根据心育目标,选择、创设特定的情境,使认识主体在实践中把自己暂时变为现实的客体,作为客体中的一分子去生活。在这一活动中,幼儿通过角色扮演,情感迁移,激起内心的真实感受,到达“心〞临其境,融“我〞入境的体验效果。教师要创设情境,有目的、有重点地引导幼儿积累多种心理感受与体验,从而培养积极的情感,良好的心理品质。 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