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左手孔子右手老子》读后感新编.docx
下载文档

ID:1884674

大小:19.18KB

页数:6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左手孔子,右手老子 2023 左手 孔子 右手 老子 读后感 新编
左手孔子,右手老子读后感 在中国五千年悠久的文化历史积淀中,孔子和老子的影响无疑是空前的,他们的思想是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历朝历代都有着无数专家学者倾其一生来汲取儒、道思想,留下了不少评注,在这次XX市教育体育局开展的读书活动中,有幸在学校党支部的推荐下读了林语堂先生的左手孔子,右手老子,有了新的感悟。在这本书中,林语堂先生主要向我们阐述了孔子的仁义思想以及老子的“道〞。 作为儒家的开山鼻祖,孔子的思想志在重新树立一个理性化的封建社会,主张阶级清楚,这与当时周朝的封建社会正在趋于崩溃的时代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孔子的思想是代表一个理性的社会秩序,以伦理为法,以个人修养为本,以道德为施政之根底,以个人正心修身为政治修明之根蒂。孔子与同时代其他各派的很大差异还在于他相信道德的力量,相信教育的力量,相信艺术的力量,相信文化历史的传统,相信国际间某种程度的道德行为。 人们每提及道家,就必说老子。老子作为中国文化主流之一的道家宗师,道教教主,他早已在中国文化思想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老子主张重返自然,不可抗拒地嘲笑孔教文化;他崇拜原始的淳朴,主张田野风光的生活、文学、艺术;他代表奇异梦想的世界,有着一种天然的浪漫思想。老子的道是宇宙的神智,万物的根源,是赋予生命的原理,给这物质世界带来少有的统一和灵性。 喜欢抗拒外物的人似乎总是站在高处,较易于接受外界事物的一方那么更能吸引人。代表这两种典型的人便是尊崇礼教的孔子和浪漫的自然主义者老子,这也注定了儒家崇理性,尚修身,道家偏好自然与直觉。 或许正是儒家和道家的各有所长才会有林语堂先生的这本左手孔子,右手老子的出世。我们并不需刻意评判孔、老的孰优孰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可以肯定的是孔子和老子毕竟都是中国文化的左膀右臂,缺一不可。 2、左手孔子,右手老子书评 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全面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真正内涵。 孔子的思想代表一个理性的社会秩序,以伦理为法,以个人修养为本,以道德为施政之根底,以个人正心修身为政治修明之根柢。更精确的说,儒家的思想志在重新树立一个理性化的封建社会。 老子觉察了人类智巧的危机,故尽力鼓吹“无知〞以为人类之最大福音。他又觉察了人类劳役的徒然,故又教人以无为之道,所以节省精力而延寿养生。由于这一意识使积极的人生观变成消极的人生观。它的流风所被染遍了全部东方文化色彩。 儒家崇理性,尚修身;道家却抱持反面的观点,偏好自然与直觉。喜欢抗拒外物的人,似乎总站在高处,较易于接受外界事物的一方更能吸引人。代表这两种类型思想的人,便是尊崇礼教的孔子和喜欢抗拒外物的自然主义者——老子。 3、破译“语堂体〞的文化密码 ——读林语堂左手孔子,右手老子 我最早知道林语堂的厉害,是听说他就是将英文humor翻成了中文“幽默〞的人,以后还看到他居然能将李清照声声慢里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翻译成“sodim,sodark,sodense,sodull,sodamp,sodank,sodead。〞,其水平之高,让人叹为观止。 那么,林语堂的译功为什么如此了得。“语堂体〞脍炙人口的文化密码又到底何在。为此,我们翻开林语堂的这本左手孔子,右手老子,或许会有不少别样的收获。该书由两局部组成,上篇“孔子〞,共三章,再加一篇想象中的空老会谈;下篇“老子〞,共四十三章,再加个绪论。 我估计上篇应出自1938出版的英文本孔子的智慧,据说,论语有许多英译本,但林语堂的做法与众不同。他不是从“学而时习之〞开始逐字逐句翻译,而是将其分门别类的重编一下,小题目有:孔子的感情生活;孔子的谈话风格;孔子论君子和小人;孔子论政治、教育等等,另有几篇介绍孔子的身世,摘译礼记的中庸、大学和孟子的有关篇章,就成为一本符合逻辑、有头有尾、可读性强的书,使西方读者得到一个概念,知道孔子是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儒家的学说是怎样几千年来深入中国人的心的。 而下篇那么显然出自1949年出版的英文本老子的智慧,即林语堂英译的道德经。由于林氏学识渊博、国学底子深厚,以及对道家哲学的颇有研究,使他能够透彻准确地理解原文,这就为其忠实地传递原文奠定了根底。另一方面,他地道的英文与其坚持的“传神〞的翻译标准使他的译文能够行云流水、明白晓畅。因此,尽管道德经于19世纪就已经开始被译成多种语言,而且其在西方译本种类之多仅次于圣经,林语堂运用自由诗体所译的版本仍是相当成功的,较其之前的版本在内容气势与风格上更为忠实,文字表达上更为凝练准确,读起来让人觉得是一种享受。 总之,林氏这本书是他的翻译理论的一次成功实践。虽然,此书现在是将英文翻回成中文,已经有“回锅肉〞之嫌,但其实践的光辉还是遮掩不住的。比方,在“老子〞篇第二十章“天与我〞里,他把“唯之与阿〞翻译成“愤怒的应声‘是’,愤怒的应声‘哼’〞;在“老子〞篇第二十四章“余食赘行里〞里,他把“企者不立〞翻译成“凡翘起脚尖想要出人头地的人,反站立不稳〞;在“老子〞篇第二十九章“戒干预〞里把“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翻译成“有前行的,有后随的,有嘘寒的,有吹暖的〞。这种译法建立在对语言的深切体味和对心理的细致把握的根底上的,所以,读书起来相当的传神、有美感,而且有一种身体的敏感部位被触碰的感觉。难怪译界普遍认为,林语堂是在中国译学史上第一个最明确地将现代语言学和心理学作为翻译立论的“学理剖析〞的根底的人,诚哉斯言。 此外,林氏这两本书是为西方读者写的,它在美国出版后,之所以能大 受欢迎,除了林氏的翻译水平高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海外的这个时期,林语堂本人就象征了“翻译〞。他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都是翻译的化身。比方他在“老子〞篇绪论中说,中国的思想中,孔子思想-——儒家,就是都市哲学,事业成功的人,喜欢孔子思想,而老子思想——道家是田野哲学,生活失意的人喜欢老子思想,因为孔子思想重要是仁、礼,处处限制人的言行举止,必须按照固定的一套礼法所行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得有为违礼法之事情,那些生性自由,不喜欢限制的人,在主流社会得不到认同,便看透功名,心随道家,隐居山林,过着闲云野鹤的日子,时而散发弄扁舟,时而对月轻弹琴,自给自足,自得其乐,炼丹制药,追求永生,鄙视那些为了功名利禄而营营苟苟的所谓都市人。 其实这话又何尝不是林语堂的夫子自道,从吾国与吾民到苏东坡,再到京华烟云,他瞄准的始终是中国人的最本真的生活。如果说,先秦儒家是想以标准信条回应农耕社会的秩序问题,先秦道家是想以生命感受回应农耕社会的心灵问题,那么,“语堂体〞的的实践和风行,那么是对中国思想“儒道互补〞命题的文学演绎和现代阐释。 第6页 共6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