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建筑工业化的思考.docx
下载文档

ID:1880018

大小:21.37KB

页数:9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建筑工业化 思考
关于建筑工业化的思考 新型建筑工业化探析 。我国经济社会开展进入一个新的开展阶段,建筑工业化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在这样一个战略背景下,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开展十分必要。 关键词:新型建筑工业化;信息化;绿色建筑 在我国,以房地产为代表的传统建筑业已经到达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它一方面极大地加快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但另一方面,高耗能、高污染、高浪费、粗放型的现场人工作业,对生态、对城市、对产业结构等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面对这种情况,从全球的开展趋势来看,从传统建筑模式转型到新型建筑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开展的必由之路。 1、新型建筑工业化的背景 我国传统的建筑生产方式过多地使用人工,并且建筑业的从业人员大多为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民。近年来农民工增长速度放缓,同时大龄人员比例扩大,农村可转移输出的劳动力也逐年下降,建筑业出现招工难的问题。而兴旺国家建筑业大量使用机械设备和预制构件,这样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我国建筑业迫切需要摆脱劳动密集型困扰,走建筑工业化道路。 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可持续开展成为各行各业开展的一大准那么。而我国传统的建筑生产方式在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污染较严重,对水资源和其他资源的浪费也较为严重。建筑垃圾总量占到城市固体垃圾总量的30%-40%,同时在清理和运输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二次污染,导致扬尘污染。在建设过程中的噪音污染也是十分严重的,切割钢筋的高频摩擦声、支模拆模的撞击声、振捣混凝土发出的高频蜂鸣声等都严重影响了附近的居民。通过建筑工业化可以将大量的工作转移到工厂内进行,实现现场清洁生产及建筑业的可持续开展。 在工程建设中,工程质量和平安问题时有发生,施工质量通病和平安隐患始终难以铲除。据住建部网站消息,2023年1月至11月,全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平安事故477起、死亡617人,比去年同期事故起数增加28起、死亡人数增加46人,同比分别上升6.24%和8.06%。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可根本消除质 量通病和平安隐患,可实现主体结构精度偏差以毫米计。因此,新型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与传统生产方式相比,有利于提升房屋的建造质量和品质。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开展改革委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国办发(2023)1号文件,将推动建筑工业化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新型建筑工业化是住房和城乡建设的传统模式和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是建筑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是住房城乡建设提升开展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具体表达。 2、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特点 1974年,联合国出版的政府逐步实现建筑工业化的政策和措施指引中定义“建筑工业化〞:按照大工业生产方式改造建筑业,使之逐步从手工业生产转向社会化大生产的过程。它的根本途径是建筑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组织管理科学化,并逐步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建设速度,降低工程本钱,提高工程质量。 新型建筑工业化是指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为主要特征的生产方式,并在设计、生产、施工、开发等环节形成完整的有机的产业链,实现房屋建造全过程的工业化、集约化和社会化,从而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和效益,实现节能减排与资源节约。 2.1管理信息化 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新型〞主要是新在信息化,表达在信息化与建筑工业化的深度融合。进入新的开展阶段,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在技术上是一种革命性的跨越式开展,从建设行业的未来开展看,信息技术将成为建筑工业化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主要表现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建筑工业化中的应用。 bim技术可以为设计方、建筑承建方、物业主、经营者建立沟通的桥梁,提供处理工程工程所需要的即时相关信息。bim技术广泛应用使我国工程建设逐步向工业化、标准化和集约化方向开展,促使工程建设各阶段、各专业主体之间在更高层面上充分共享资源,有效地防止各专业、各行业间不协调问题,有效地解决了设计与施工脱节、部品与建造技术脱节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工程建设的精 细化、生产效率和工程质量,并充分表达和发挥了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特点及优势。积极应用bim等新兴技术,使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我国新型建筑工业化开展是我国建筑业走可持续开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2.2现代化大生产 新型建筑工业化就是将工程建设纳入社会化大生产范畴,使工程建设从传统粗放的生产方式逐步向社会化大生产方式过渡。而社会化大生产的突出特点就是专业化、协作化和集约化。开展新型建筑工业化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建筑工业化的最终产品是房屋,属于系统化的产品,其生产、建造过程必须实行协作化,必须由不同专业的生产企业协同完成;同时房屋及其产品的建造、生产必须兼具专业化和标准化,具有一定的精细程度和规模化要求。因此,开展新型建筑工业化才能更好地实现工程建设的专业化、协作化和集约化,这是工程建设实现社会化大生产的重要前提。新型建筑工业化开展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方向性的问题,不仅有助于促进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而且有助于统一科研、设计、开发、生产、施工等各个方面的认识,明确目标,协调行动,进而推动整个行业的生产方式社会化。 2.3生产高效 建筑工业化采取设计施工一体化生产方式,从建筑方案的设计开始,建筑物的设计就遵循一定的标准,如建筑物及其构配件的标准化与材料的定型化等,为大规模重复制造与施工,打下根底。遵循设计标准,构配件可以实现工厂化的批量生产,及后续短暂的现场装配过程,建造过程大局部时间是在工厂采用机械化手段、一定技术工人操作完成。与传统的现场混凝土浇筑、缺乏培训的低素质劳务工人手工作业比照,建筑工业化将极大提升工程的建设效率。据资料显示,兴旺经济体预制装配建造方式与现场手工方式相比节约工期可达30%以上 2.4绿色建筑 据第二届房地产科学开展论坛数据,我国民用建筑在生产、建造使用过程中,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49.5%,而同等室内热舒适度的情况下,使用能耗我国比同等气候兴旺国家水平高出2~3倍,预计2023年建筑使用能耗占全社会终端总能耗比例将超过1/3。建筑工业化将助推建筑业走向低碳低能耗,可持续开展道路。据万科工业化实验楼建设过程的统计数据显示,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工业 化方式每平米建筑面积的水耗降低64.75%,能耗降低37.15%,人工减少47.35%,垃圾减少58.89%,污水减少64.75%。 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业转变开展方式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是绿色建筑的主要开展模式。日本建筑工业化开展的最新趋势说明,高耐久性和长寿命周期是绿色建筑的长期开展方向。将建筑物分解为躯体(结构体s)和填充体(i),通过建筑工业化途径和工法,分别完成结构体和填充体的工厂化制造和现场装配,从而确保建筑物平安可靠、节能环保、舒适美观、方便快捷性能和整体品质的提升,是实现建筑高耐久性和百年建筑的重要途径和根本保证。 2.6与城镇化协调开展 当前,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加快,工业化率和城镇化率分别到达40%和51%,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在城镇化快速开展过程中,我们不能只看到大规模建设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而无视城镇化对农民工转型带来的机遇,更不能割裂城镇化和建筑工业化的联系。 在建筑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开展的进程中,一方面城镇化快速开展、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为建筑工业化大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根底和市场条件;另一方面建筑工业化为城镇化带来了新的产业支撑,通过工厂化生产可有效解决大量的农民工就业问题,并促进农民工向产业工人和技术工人转型。在我国建筑业正面临着生产要素本钱上升、劳动力与技术工人严重短缺的现实条件下,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型将是未来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或动力源。从这个意义上看,只有促进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开展,实现建筑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才能更好地实现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才能保证农民工收入增长、生活稳定、工作条件,从而支撑整个城镇化进程并促进建筑业健康开展。 3、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开展的政策建议 第一,加强领导,建立推进机制 新型建筑工业化涉及的行业和工业门类较多,要进一步加强宏观引导和协调,建议在国务院领导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牵头联合相关部委成立“新型建筑工业化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建立协调机制,优化配置政策资源,统筹推进各产业协调、有序开展。研究制定国家层面促进建筑工业化开展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保障体系,指导新型建筑工业化协调、有序、健康开展。 第二,政策引导,建立经济鼓励政策 一是在财政政策上,通过财政支持鼓励企业的建筑工业化技术研究和创新,并在政策性住房中大力推广建筑工业化。二是在税收和信贷政策上,对企业开发建设和消费者购置工业化建筑,给予税收减免或优惠,放宽贷款发放比例和期限,降低贷款利率,鼓励建筑工业化开展。三是在收费政策上,改革城市建设根底设施收费制度,改变统一按照面积为标准的收费方法,施行与建筑工业化挂钩的费用征收政策。调整水、电、气等公共产品价格政策,引导消费者从仅关注购置本钱向关注综合本钱转变。四是对实行工业化建造的建筑,给予适当的建筑面积奖励,对生产建造企业给予享受高XX县区的政策待遇。 第三,制度保障,健全标准和监管体系 完善的标准和监管体系是建筑工业化健康开展的根基。为此建议,一是完善针对建筑工业化的规划、勘察、设计、生产、施工、验收等环节的标准、标准和规程,健全建筑标准化组织机构和标准化体系。二是继续完善强制性和推荐性相结合的建筑工业化标准体系,建立建筑工业化技术法规与建筑技术标准相结合体系,加快制定各类建筑工业化推荐性和强制性标准。三是健全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建立科学、合理的建筑工业化衡量标准,及其相应的量化指标体系。四是在土地规划、设计审查、施工许可、竣工验收、销售许可等行政审批环节,建立建筑工业化全过程监督、考核、奖惩制度,加大监督和执法力度。 第四,技术支撑,加快技术体系建设 一是健全适合建筑工业化开展的主体结构、建筑部品以及质量控制等技术体系,特别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高层钢结构住宅技术体系应进行重点研究和完善。二是设立建筑工业化科技专项,以加强技术的集成与创新,加快对核心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将建筑工业化作为建筑业开展的重要领域。三是参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政策,重点支持一批建筑建造研发企业、设计院所、科研机构对建筑工业化的技术集成、推广及应用。四是加强对bim建筑信息模拟技术的推广及应用,实现建筑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第五,培育企业,引领产业健康开展 形成完善、高效的产业链有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助于产业效益的最大化,有助于建筑工业化的推广和普及。建议重点培育和开展一批符合建筑工业 化要求、产业链相对完整、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发挥其优势,建立和完善住宅的标准化、工业化建筑体系和部品通用体系,探索新型建筑工业化、现代化的建设模式。近几年,我部先后在全国批准建立30多个产业化基地,对培育产业健康开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建议在此根底上,加大基地的建设规模和推行力度,通过产业化基地的引领和带动,进而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 第9页 共9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