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和谐社会
建设
全过程
思考
和谐社会建设全过程思考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一定要在党的领导下,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广阔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开展好广阔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
一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人民群众是实践主体,和谐社会要为人民群众共享,也要靠人民群众共建。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充满活力的最终来源,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与社会进步是一致的。只有每个社会成员的创造热情得到充分调动,每个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全社会各种积极性与创造力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者的主体地位,就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要大力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气氛,逐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努力形成劳动荣耀、知识崇高、人才珍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实施的每一项重大改革举措,无一不与激发社会各阶层、各领域的创造活力密切相关,而这些举措的成功,无一不是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和创造才能充分发挥的结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遵循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原那么,构建有利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体制机制。要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适应社会开展要求,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保护创新热情,鼓励创新实践,宽容创新挫折,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蕴藏于亿万人民群众中的首创精神和创造活力充分释放。
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不仅需要体制条件、物质保障,更需要精神支撑。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夯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根底。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不断增强人民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普及教育,确立人人皆知、普遍奉行的价值准那么和行为标准,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引领社会风气的一面旗帜。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也是团结和睦的社会。社会活力既包括成员的个体活力,也包括全社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整合力。增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活力,就要在使每个社会成员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和切实保证的根底上,努力形成社会阶层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共谋开展的局面。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利用统一战线人才荟萃、知识密集、智力雄厚、联系广泛的优势,发挥协调关系、聚集力量、建言献策、效劳大局的作用。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鼓励和支持全体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为经济社会开展奉献力量。稳固和开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使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开展。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团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二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坚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不断解放和开展社会生产力。要坚持把代表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根本着眼点,搞建设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地方的财政能力和群众的承受能力。上工程应该着眼于增强经济开展后劲、改善人民生活条件。要高度重视收入分配问题,更好地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通过改革税收制度、增加公共支出、加大转移支付等措施,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要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依法逐步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要通过广泛发扬民主,拓宽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要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制定和完善开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公民权利、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标准社会建设和管理、维护社会安定的法律法规。要落实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要求,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着力解决制约司法公正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充分发挥司法机关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作用。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是保证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必然要求。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把文化开展的着力点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开展上。进一步革除制约文化开展的体制性障碍,解放和开展文化生产力,生产更多的精神文化产品,为保证群众需求提供文化条件。要把开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群众根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政府对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投入,优先安排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文化工程,降低文化消费门槛,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效劳体系,为人民群众参与和享受文化生活创造良好条件。把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作为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培育文明道德风气,建设良好人际关系,使人们在互相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社会环境中生活。
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开展水平,取决于开展的协调性。我们必须坚持用开展的方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开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根底。同时,更加注重解决开展不平衡问题,更加注重开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开展。坚持以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对群众生产生活面临的就业难、读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问题,特别是对下岗职工、农村贫困人口和城市贫困居民等困难群众遇到的实际问题,花大力气、下苦功夫逐步解决。适应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就业方式多样化的趋势,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保障各方面困难群众的根本生活。要以效劳群众为主题,增强社会效劳功能,拓展社会效劳领域,提高社会效劳水平,形成社会效劳网络化的新格局,积极开展面向特殊群体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保障效劳,面向群众的便民利民效劳,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效劳和社会保障效劳。要抓紧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食品药品平安问题、社会治安问题,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平安。
三
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开展。必须坚持科学开展,着力改善民生,不断地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地提高“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的水平,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的目标。
1、着眼于人的全面开展,增强开展的全面性。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人的全面开展作为经济社会开展的最终目的,既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又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和促进人的开展,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开展、促开展。一方面,统筹全局、全面协调地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让开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另一方面,坚持人的开展与社会开展的一致性,倡导终生学习的理念,建立学习型社会,全面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素质、精神生活品质和改革创新能力,为实现人的全面开展创造条件,大力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进步。
2、着眼于共同富裕的要求,增强开展的协调性。要着眼共同富裕的目标和公平正义的原那么,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按照科学开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既坚决不移地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开展,把“蛋糕做大做好〞,又要高度重视分配问题,把“蛋糕切好〞。要增强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和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注重发挥各方面的优势,促进整体协调开展。要强化政府公共效劳职能,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努力实现三者共赢;兼顾社会中先富群体与后富群体的利益,倡导先富带后富,促进共同富裕;兼顾不同行业群体之间的利益,合理调控收入差距,使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能通过老实劳动、守法经营得到实惠。同时,要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转移和获取社会财富的行为、搞权钱交易的腐败行为和非法占有国家及他人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确保改革开展成果惠及广阔人民群众。
3、着眼于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增强开展的可持续性。可持续开展事关中华民族的长远开展,事关子孙后代的福祉,事关和谐社会的大局。把共建共享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必须根据我国在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根据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能源资源利用率较低、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等实际情况,从实现好、维护好、开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更加突出可持续开展的要求,大力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坚持走生产开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开展道路。要认真贯彻实施方案生育政策,控制人口规模,改善人口结构,大力增加教育、科技、卫生等领域的投入,努力提高人口素质,把人口大国变为人力资源强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要牢固树立资源节约的观念,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立健全能够充分反映稀缺程度和供求关系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模式,依靠科技进步推进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坚决遏制浪费资源、破坏资源的现象,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要着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在推进经济社会开展进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受力,统筹考虑当前开展和未来开展的需要,既积极实现当前开展的目标,又为未来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不断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子孙后代留下充足的开展条件和开展空间。要在全社会营造保护环境、保护环境、建设环境的良好风气,加大从源头控制污染的力度。
第9页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