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打造
城市
承接
产业
转移
示范区
需要
正确处理
讲解
新编
打造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需要正确处理好的讲解
打造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需要正确处理好的
八个关系
-------对编制和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建议
邢修桂
今年初春,我省精心谋划多年的关于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设想终于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目前,省相关部门和沿江各市正在抢抓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编制规划,力求在未来建设产业转移示范区中分得更多的蛋糕。笔者认为,要高质量地编制和实施好这份规划,需要正确处理好八个方面的关系:
(一)正确处理好全面规划与重点突破的关系。全面与重点的关系是唯物辩证法关于统筹协调的根本方法,表达了科学开展观的根本要求。编制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毫无疑问首先要对规划范围、开展目标、功能定位、产业方向、生产力布局、根底设施建设、长江岸线利用、生态与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但皖江地区涉及的城市较多,如果参照2023年沿江城市群“十一五〞经济社会开展规划纲要来规划,该区域共有8个城市,加上沿江的巢湖流域在内,省会合肥列入规划也在情理之中。这样,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规划范围,在行政区划上就涉及9个地级城市和60多个县(市、区),覆盖了安徽二分之一以上的行政区域。应当说编制和实施这样一个规划,对于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加速安徽科学开展、推进崛起进程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但在规划范围和实施的步骤上,如果在九个城市同步启动、平均用力,恐因战线长、范围广,根底设施不配套、产业集聚程度低及兄弟城市之间的无序竞争等因素,影响示范区建设的进程和效果。笔者建议,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和先下游、后上游,先沿江、后纵深,先配套、后承接的思路,优先选择与长三角城市群接壤的“一山两湖〞即马鞍山、芜湖、巢湖三个城市进行示范区的起步区建设。因为这三市的区位优势、交通条件、产业根底、配套效劳,以及与长三角的合作关系,完全可以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区域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后再向皖江其它城市逐步推开。
(二)正确处理好争取政策与营造环境的关系。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我省第一个被上升到国家层面的区域开展战略规划,我们要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努力争取国家政策聚集。比方,可以争取比照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享受国家给予的综合配套改革、重大工程布局、保税物流体系、金融改革、开放合作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以推动皖江城市进一步提高承接产业转移水平、加快转变开展方式、探索区域合作新途径、培育区域开展新优势,从而赢得跨越式开展。但打铁尚需自身硬,在积极向上争取政策的同时,我们还要立足自身,营造一个适宜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环境。比方,在政策创新上,重点推动扶持政策体系建设,制定出台一批鼓励支持产业转移的政策措施,形成吸引、鼓励产业转移的良好政策环境。在根底设施建设上,以城际铁路、高速公路、长江大桥、机场等为重点,加快完善皖江城市带与长三角的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形成承接产业转移的快速物流通道。在政治生态营造上,着力推动思想解放,强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流程再造,努力提升机关效劳效能,深入开展平安建设,切实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气氛。
(三)正确处理好积极承接与主动招商的关系。目前东部沿海地区集中了全国70%的纺织业、80%的服装业和制造业以及90%以上的加工贸易,根据长三角“要建立以现代效劳业为主的根本产业结构框架〞新定位,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多数要实行转移。而皖江城市带区位独特、交通便捷,资源丰富、本钱低廉,产业齐全、配套较强,在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要利用好这些综合比较优势,争取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最正确“洼地〞。但中部各省的情况相似、目标相同、动作相仿,为了更多地承接产业转移,他们纷纷打出“组合拳〞,开出更高的优惠筹码。由于资本的逐利性,它会向那些条件更为优越的地方流动。因此,我们千万不能被动地等待承接,更应当主动走出去,要把积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与招商引资有机结合起来,加强政策宣传,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利用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以及中博会、徽商大会、厦洽会等各种重大招商平台,争取在这一轮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份额。
(四)正确处理好结构调整与自主创新的关系。在这次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中,皖江城市产业结构抗风险能力不强的问题充分暴露出来。因此,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实质上也是调整皖江城市产业结构、转变开展方式的难得机遇。我们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必须把握新趋势、立足高起点,加快调结构、实现新跨越。要把承接产业转移与支撑产业升级结合起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落后工艺和落后的技术与设备,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与落实国家出台的相关产业振兴规划结合起来,加快以信息化带开工业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应变能力;要与大力开展循环经济结合起来,针对皖江城市产业特点,重点承接一些能够延长产业链、回收处理再生资源等先进技术,实现循环开展和清洁生产。与此同时,要加快构建皖江城市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根据皖江城市带产业开展方向,整合皖江城市科技资源,围绕优势产业的关键技术、新产品开发、新工艺应用,建设假设干省级和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提高区域研发水平和行业技术水平。还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产学研联合,建立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积极参与泛长三角科技分工与合作,积极引进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在皖江城市设立研发中心,使皖江城市带成为我省创新成果密集区,不断提高皖江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五)正确处理好产业同构与错位开展的关系。目前,沿海地区的产业呈现以产业链条为纽带进行整体转移的新特点,这就要求承接地不仅具备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还应防止产业同构引起的内耗竞争。但皖江城市间产业同构现象是不言而喻的。如合肥、芜湖、滁州3市都生产家电;芜湖、宣城、巢湖、马鞍山4市都生产水泥。再就汽车产业来说,华菱重卡已在国内市场占有重要的份额,据说江淮、奇瑞也在着手推出重卡生产线。皖江城市间自家兄弟打价格战的现象时有发生,无疑将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障碍。因此,加强对皖江城市产业开展的指导和协调,逐步理顺和明确区域内各城市的产业定位和分工,扎实抓好产业开展上下游配套,加快形成皖江城市带的产业特色和产业集聚,做大做强皖江城市的优势产业显得十分必要而又紧迫。比方,马、芜两市在钢铁、汽车、水泥、港口物流等产业方面可以错位互补,防止同构无序竞争。这方面马钢与奇瑞开展了战略合作,与XX市合作开采铁矿,为皖江城市间开展深层次的产业分工合作开了一个好头、作出了典范。
(六)正确处理好依托根底与无中生有的关系。皖江城市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一方面,我们既要依托现有的产业根底,大力开展产业配套,培育产业集群。经过多年的开展和积淀,皖江地区的马钢公司、铜陵有色、海螺集团、奇瑞汽车等一批重点企业和品牌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进而带动了冶金、汽车及零部件、建材、化工等配套产业的快速开展,延长和拓展了产业链,促进了相关产业集群的兴起。在这方面,芜湖机械工业园便是很好的范例,他们通过完善产业配套建设,推进装备制造业集聚,短短两年时间就集聚了600多家机械制造企业或相关配套企业。另一方面,我们要创新开展理念,积极做好“无中生有〞的文章。引进和开展一些没有产业根底而又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城市战略转型的产业。这方面的典型事例很多,如芜湖奇瑞汽车产业和方特旅游业的蓬勃开展,马鞍山食品产业、软件和动漫产业的快速集聚,无为煤化工生产基地的落地建设,都是“无中生有〞的成功典范。事实证明,这些“无中生有〞的产业,最有希望实现“爆发性〞成长,能够迅速形成产业集群,成为各地加快开展的“秘密武器〞。
(七)正确处理好区域竞争与合作双赢的关系。长三角和皖江城市带分属两个不同的开展区域。一方面,长三角城市要保持更高水平、更长时间率先开展;另一方面,皖江城市要奋力追赶、谋求进一步缩小与长三角城市间的差距,因此,区域间的竞争是难免的。但有比拼才有活力,有竞争才有开展,有合作才能双赢。近年来,皖江城市通过与长三角城市间的积极对接,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产业互动,如宝钢与马钢签署战略联盟框架协议、芜湖与上海合作建设芜湖核电站、滁州与上海共建承接产业转移园以及宁镇扬马的旅游合作促销等。今后,这种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将更加紧密,皖江城市要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加速提升与长三角的产业关联度。一种是强化垂直的产业关联。着力开展成为长三角的原材料、农副产品及相关配套产业的生产基地,在效劳长三角、甘当配角中开展壮大。另一种是强化水平层面上的关联。借助长三角的技术力量和产业优势,通过产业链放大产业集群功能,优化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条,把大工程做成大产业,实现共赢开展。皖江各市在进行开发区、产业园的规划和建设时,要为将来承接产业转移充分预留产业链伸展的空间,做到承接一个大工程,就能形成一条产业链,进而带动一方经济快速开展。
(八)正确处理好主体实施与主导推进的关系。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皖江地区的开发开放曾几度被提上议事日程。1990年省委、省政府提出“抓住机遇、开发皖江〞;1995年出台实施关于进一步推进皖江开发开放假设干问题的意见和XX省长江经济带开发开放规划纲要;2023年又部署推进沿江城市群“十一五〞经济社会开展规划纲要。但由于实施主体不明确,缺少目标考核督查机制,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而省“861〞行动方案和XX省的沿江开发规划的实施时间虽然较短,效果却非常好,其中的关键原因就是两者都建立了一套科学的协调推动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我们知道,一份好的规划只是提供了一个方向、一条路径,如何抓好规划的实施、使美好的蓝图尽快变成皖江城市共享的成果才是最主要的。因此,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规划和建设,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皖江区域内各城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规划和建设中,皖江城市是主体,是最大的受惠者,一定要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主动地做好承接工作。要紧紧“跟上去〞,争取国家和省政策支持;加快“走出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迅速“沉下去〞,加强自身软硬环境建设,为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创造良好条件。另一方面,省里要建立协调推进机制,成立高层次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协调议事机构,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牵头主导示范区的开展,定期研究协调解决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建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考核体系,定期加强催促检查,每年进行考核、评比与奖惩,确保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作者单位:XX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