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教育
研究
方法
提纲
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提纲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
导论: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的内容结构及学习方法一、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对象
教育研究活动〔根底〕及其方法〔主体〕
二、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的根本内容
〔一〕教育研究的一般原理
◆教育研究的开展历程
考察事物的两种根本方法:历史的方法、逻辑的方法〔一〕教育研究的一般原理
◆教育研究的开展历程
◆教育研究的根本标准
◆教育研究的根本类型
◆教育研究的根本程序
〔二〕教育研究的方法体系
三个层次:
1、教育研究的方法论根底
2、教育研究的根本方法
3、教育研究的辅助技术
1、教育研究的方法论根底
◆哲学方法论
◆横断科学方法论
“三论〞
系统科学与复杂科学
1、教育研究的方法论根底
◆哲学方法论
◆横断科学方法论
◆学科群方法论
2、教育研究的根本方法
◆教育理论研究法
◆教育历史研究法
◆教育比拟研究法
◆教育经验总结法
◆教育观察法
◆教育调查法〔问卷与访谈〕
◆教育实验法
3、教育研究的辅助技术
◆选题的方法与技术
◆教育文献检索的方法与技术
◆抽样方法与技术
◆教育测量技术
◆教育统计技术
◆教育研究报告撰写的方法与技术
假设干新术语
◆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
◆行动研究与书斋式研究
◆田野研究
◆草根研究
◆实地研究
◆生活体验研究
四个层次:
1、教育研究的方法论根底
2、教育研究的根本范式
3、教育研究的根本方法
4、教育研究的辅助技术
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的根本内容〔包括两项〕〔1〕教育研究的一般原理〔分为4条〕
教育研究的开展历程
教育研究的根本标准
教育研究的根本类型
教育研究的根本程序
★〔2〕教育研究的方法体系〔分为4条〕
教育研究的方法论根底
教育研究的根本范式
教育研究的根本方法
教育研究的辅助技术
三、教育研究活动在教育科学开展中的重要价值〔一〕从教育实践开展来看
〔二〕从教育理论开展来看
〔三〕从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开展来看
〔一〕从教育实践开展来看:重要动力
1、通过教育研究,构建科学的教育理念,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
如:教育的功能
◆政治功能
◆经济功能
◆文化功能
〔一〕从教育实践开展来看:重要动力
1、通过教育研究,构建科学的教育理念,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
2、通过教育研究,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3、通过教育研究,为教育行政部门科学制定教育政策提供重要依据。
原来:教育行政决策教育科学研究
〔注解、论证、宣传〕
现在:教育科学研究教育行政决策
〔前提、奠基〕
如:新课程中学生评价方式的变革
〔一〕从教育实践开展来看:重要动力
1、通过教育研究,构建科学的教育理念,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
2、通过教育研究,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3、通过教育研究,为教育行政部门科学制定教育政策提供重要依据。〔二〕从教育理论开展来看:根本方式
◆概念→命题→理论
◆方法的精致程度往往决定了理论的精致程度。
◆理论成熟的标志有二:
1、是否拥有严密的概念体系〔现有水平〕
2、是否拥有一套完善的研究方法〔活力与前景〕
〔三〕从教育工作者自身来看:
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教师专业成长是学校可持续开展的根底
◆学生第二,教师第一
教师专业开展的三种取向
理智取向:强调通过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的学习而获得专业开展
反思-实践取向:强调通过反思性实践、在理解体悟中获得专业开展
生态取向:强调通过构建一种合作的教师文化而促进教师专业开展
〔三〕从教育工作者自身来看: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教师专业成长是学校可持续开展的根底。
◆学生第二,教师第一
◆教育研究的过程即是系统持续深入反思的过程。
◇参与教育研究,教师知识结构可以不断改善并趋向合理。
◇参与教育研究,教师教育研究能力可以逐步提高。
为什么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教育研究能力?
◆教育活动本身的特点
境域性:教育情境的不可复制性
◆当今时代的特点
知识爆炸、社会开展速度加快
◆新世纪教育开展对教师的新要求
教育交往能力
教育研究能力
◆教师参与教育课题研究,最大的受益者不是学校,也不是学生,而是教师自己!
四、本课程学习的目的与意义
1、了解并掌握教育研究及其方法方面的根本理论知识,为参与教育研究活动奠定知识根底。
2、初步形成教育研究的根本技能技巧,为教育研究能力的开展奠定一定的根底。
3、形成对教育研究活动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正确的态度。
五、本课程学习的方法提要
1、加强理论学习,注重实践训练,将系统理论学习与研究实践训练相结合。
2、注重理解与反思,强调感悟与发现。
3、接受与构建并重,形成个性化的教育研究风格。
第一章教育研究的开展历程〔代表人物、代表作、重要事件〕
最早的教育研究源于对教育活动的有意识的自觉反思。
一、教育研究的萌芽期〔古希腊——16世纪〕
主要特点:
1.教育研究方法主要是直觉观察和简单类比,研究成果经验性强,没有形成严谨的理论体系。
2.教育研究带有朴素的辩证法色彩。
中国古代教育研究围绕的根本范畴:文与道、言与行、知与行、学与思、师与生等。
x亚里士多德:科学研究程序
归纳
观察解释性原理
演绎
亚里士多德的三种归纳法:
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法直觉归纳法〔灵感〕P1具有A P1具有A
P2具有A P2具有A
……P3具有A
PN具有A P4具有A
所有P都具有A 所有P都具有A
x欧美近代历史上的三次普及教育运动:
●宗教改革时期的普及教育运动
●18世纪普鲁士各公国实施的强迫教育运动
●19世纪20、30年代开始的义务教育运动
x机器大生产与普及教育的关系:
●机器大生产要求扩大教育规模,普及义务教育;
●机器大生产为普及教育奠定了技术根底。
手工业生产:生产技术各不相同,凝集在劳动者手上
机器大生产:生产技术根底相同,集中表达为机械学的根本原理
动力机传动机生产机
二、教育研究的初步开展期〔17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
这一时期教育研究开展的主要特点:
1.教育研究从经验的描述上升到理论的概括,不仅描述现象的特点,而且着重揭露现象间的联系,出现了一大批教育大师和教育著作。这标志着教育研究已经走上了更加理性化、理论化、系统化的开展道路。
标志:出现了一大批教育大师和教育著作。
2.受哲学开展的影响,形成了两种以不同哲学理论为指导的教育研究范式:归纳式与演绎式,实证研究与思辨研究。
经验论与唯理论之争:
经验论:培根,强调经验,归纳法,实证研究
观察—实验方法体系:
归纳
观察解释性原理
演绎
唯理论:迪卡尔、莱布尼茨,强调理性,演绎法,思辨研究
3.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研究的根底。
“教育学心理学化运动〞:裴斯泰洛齐
赫尔巴特
伦理学——教育目的论
心理学——教学论
4.实验法在教育研究中得到初步应用。
19世纪形成并盛极一时的“科学主义思潮〞强调“观察—实验方法〞是认识世界最有效的方法,启发人们开始尝试在教育研究中开展实验研究。
裴斯泰洛齐:1774年初等教育与手工业劳动相结合的实验。
欧文:19世纪初教育与机器大生产相结合的实验。
精确的量化
严密的控制
三、教育研究方法学科体系的形成期〔20世纪前半期〕
主要动力:教育理论论争的开展
简单扩大再生产:扩大生产规模、延长劳动时间
相对扩大再生产:加强管理、技术革新
对人才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如何培养〞之论争:
传统派教育:赫尔巴特,旧三中心〔教师、教材、教室〕
现代派教育:杜威,新三中心〔学生、经验、活动〕观点之争研究方法之争
教育研究方法学科独立
这一时期教育研究的特点:
1.教育研究方法论从教育学中分化出来,形成独立学科。
标志:一是1909年芝加哥大学率先开设教育研究方法课程;
二是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教育研究方法方面的专著。
2.教育研究开始大量移植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初步形成了教育研究方法体系。但“教育学化〞做得不好,更多的是简单移植,而不是科学借鉴。
自然科学:实验法、统计法;
社会科学:调查法、文献法、历史法;
心理学:测量法
3.两种教育研究范式——归纳式和演绎式——各自进一步开展。
归纳式:
实验教育学〔德国的拉伊和梅伊曼〕
两种问题:一种是事实问题,借助于实证的方法来研究。
一种是价值问题,借助于哲学思辩来研究。
教育测量运动〔桑代克〕
“凡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
20年时间编制了1300多种量表
斯通:算数标准学力测验〔1908〕
桑代克:书法量表〔1909〕、兴趣测验〔1912〕
职业测验〔1915〕、办事员能力测验〔1917〕
俞子夷:中学国文毛笔书法量表〔1918〕
陆志苇:中国比纳-西蒙智力测验〔1924〕
廖世承和陈鹤琴:智力测验法〔1924〕
演绎式:新传统派教育〔新托马斯主义、永恒主义、要素主义〕
四、教育研究方法学科的完善期〔20世纪50年代至今〕
这一时期教育研究开展的主要动力:哲学中新历史主义流派的出现和开展。
爱因斯坦: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这一时期教育研究的主要特点:
1.实证取向教育研究得到修正,两种研究范式逐步走向融合。
坎贝尔、斯坦尼:“准实验〞〔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相对控制〕
教育实验有三种:真实验、准实验、前实验。
2.人本主义取向的教育研究日益崛起,教育研究方法论根底由经典自然科学过渡到社会人文科学。
3.实践取向的教育研究——行动研究得到重视和推崇。
美国60年代课程改革的理论根底: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论
〔1〕教给学生学科的根本结构,即:学科的根本概念、根本原理和根本方法。
〔2〕螺旋式编排教材,提倡早期教育。
“三个任何〞的假设:任何学科的根本原理都可以以某种方式教给
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人。“翻译〞
〔3〕主张发现式学习。
美国60年代课程改革失败——反思原因——改革的研究与设计过程缺乏一线教师的参与——“教师即研究者运动〞——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工作人员为了解决自己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而在工作实践
过程中开展的反思性的、综合性的研究活动。
◆行动研究的四大本质特征:
1.为行动而研究〔研究目的〕
2.对行动的研究〔研究内容〕
3.在行动中研究〔研究过程与方法〕
4.行动者的研究〔研究主体〕
4.整体取向成为教育研究开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5.跨学科研究渐成风气,并强调其他学科研究方法的“教育学化〞。
6.现代科学技术日益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手段。
第二章教育研究的一般原理〔重点〕
第二节教育研究的根本标准
内容提要
一、教育学的学科归属问题
二、教育问题的特殊性及其对教育研究的影响
三、教育研究的科学标准
四、教育研究的道德标准
三、教育研究的科学标准
所谓教育研究的科学标准,是指为了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提高研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教育研究所应遵循的根本要求。
1 .公共性
2 .操作性
3 .检验性
4 .系统性
5 .解释性
1.公共性
研究中应尽可能使用学术界公认的术语;如果没有公认的术语,那么必须自我界定并贯彻到底。
研究中应尽可能使用学术界公认的术语;
“造词运动〞: 研究创新 = 语词创新 案例:“教学策略〞的不同用法 ◇ 低于教学方法
◇ 低于教学模式、高于教学方法 ◇ 高于教学模式
2.操作性
研究中涉及的主要概念要有明确的、可操作的定义。 概念界定的两种方式
1.抽象定义: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 2.操作定义:描述概念可观测的主要特征。
测评方式 量化指标
质性描述
案例1: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教学效果的比拟实验研究
◆集中识字
活动方式
◆分散识字
◆识字教学效果 测评方式
能再认的字的数量
学生对字的掌握程度
能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