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行政
审批
管理制度
市行政审批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那么
第一条为了加强软环境建设,标准行政审批行为,促进依法行政,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XX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行政审批,是指行政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授权行使行政职权的组织(以下统称行政机关)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认可其资格资质或者确立其特定主体资格、特定身份的行为。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各行政机关。
第二章行政审批事项的设立
第四条行政审批事项须依法设定。所有行政审批事项须具有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或省、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人民政府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作为依据,且明文授权。
任何部门不得自行设定行政审批事项。
第五条各行政机关要严格按照审批、核准、审核、备案的规定实施审批、核准、审核、备案行为。严禁擅自将审批的四种管理方式互相调整、代替、串用。备案只是一种告知行为,各行政机关无权拒绝。
第六条市机构编制管理部门负责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标准管理,认定各部门的审批职能权限,在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中予以确认。
第七条设立行政审批事项(包括新增、取消和调整的事项)必须履行审批报批手续。首先要向市政府法制办公室提供行政审批事项的法律依据及相关资料,经审核同意后,再依据市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标准的要求提出申请(包括行政审批工程内容、依据、标准、程序、审批监督管理方法等,详见附表),经市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确认后,以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名义授权行政机关行使、调整或取消行政审批权力。
第八条行政审批事项经批准后,须将其内容、对象、条件、标准、程序和时限等通过新闻媒体、政府网站、市经济政策查询中心及XX市人民政府公报等向社会公示前方可实施。
第九条市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在受理行政机关的审批事项申请后,须及时进行审查,对符合规定要求的予以批准、登记、备案;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书面通知申请行政机关。
第十条行政审批事项的取消,须由行政机关于取消审批事项的2023日前向市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提交取消行政审批事项的申请,市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应在规定取消期限前批复。
第十一条市机构编制管理部门要按照一件事由一个部门为主负责的原那么,确定各部门的职责和审批权限,防止多头管理、职能交叉、重复审批等问题,从源头上对审批事项进行标准管理。
第十二条设定行政审批事项或者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对行政审批事项作出具体规定涉及政府部门之间职能调整的,由市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提出审查意见。
第十三条市机构编制管理部门要根据经济的开展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实际要求,对行政机关的审批事项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和必要的调整。
第三章行政审批程序、审批环节及审批时限
第十四条行政机关须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实施行政审批,不得超越职权或滥用职权。
第十五条行政机关要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要求,明确规定审批的内容、条件、标准和程序,严格界定审批的自由裁量权;对技术性比较强的审批事项,必须制定审批技术标准,保证做到各行政审批事项的审批环节最少,审批手续最简化。严禁以审批为由擅自增加不必要的前置条件。市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和市公共行政效劳中心共同负责对行政机关提出的审批环节、前置条件等进行审核认定。
第十六条行政审批申请自行政机关接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必须予以受理,并在承诺的期限内对行政审批申请进行审查。对申请材料不全或不符合有关要求的,应当一次告知申请人补齐或者补正;对符合规定条件的,行政机关应作出准许的决定;对经审查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应及时通过书面形式告知申请人。
第四章行政审批方式
第十七条但凡面向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行政审批事项及审批人员(不含党政机关内部的审批事项和人员)一律进驻市公共行政效劳中心。
第十八条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行政审批申请涉及一个政府部门多个内设机构职能的,该部门应当确定由一个内设机构受理,一个公章对外。
第十九条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行政审批申请涉及多个行政机关、前置条件可共享的,由市公共行政效劳中心实行联合审批制度,指定主办部门统一受理,一条龙效劳,严禁重复审批。
凡进驻市公共行政效劳中心的行政审批事项,行政机关之间有不同意见的,由市公共行政效劳中心负责协调;经协调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应及时向市政府报告,并在规定的时限内将结果告知申请人。
第五章行政审批的监督管理和责任追究
第二十条建立多层次的监管机制,加强对行政机关行政审批行为的监督。
市行政监察部门、市经济开展软环境投诉中心为行政审批的监督机构,承担对行政机关行政审批行为实施监督职能,负责受理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审批部门和行为人违反审批制度的投诉,对投诉事项进行核实处理,按管理权限实施责任追究或移交有关部门查处。
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对行政机关在审批工作中依法行政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市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对行政机关履行职责和行使审批管理权限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建立行政机关内部监督制度。制定内部约束和监督措施,实行监审别离制度,加强对审批后实施情况的监管;各项审批须明确规定审批人员的审批权限和审批责任,对审批人员进行监督;重大审批决定,必须经集体讨论。
第二十一条行政机关将行政审批事项依法委托给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事业组织实施,应当对其审批行为进行监督,并对其审批行为的后果承担责任。
第二十二条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审批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向有关部门和机构进行投诉或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三条对违反本规定行使行政审批行为,在社会上造成严重影响的单位和个人,将实行行政审批责任追究。有以下行为之一的,要分别追究行政主管部门、行政领导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一)擅自设立行政审批事项的;
(二)违反法定的职责、权限、条件、标准、方式和程序实施审批行为的;
(三)行政审批事项已被依法取消或撤销,仍继续实施审批的;
(四)擅自将审批的四种管理方式进行互相调整、串用、替代的;
(五)擅自增加审批环节,实施多处审批,搞体外循环的;
(六)擅自增加审批的前置条件,搭车审批,违规收费的;
(七)在行政审批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以权谋私、失职渎职的;
(八)未及时处理社会公众、申办对象投诉,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
第二十四条行政审批责任追究的方式:
(一)对违反本规定的行政机关和直接责任人实行“过失单〞制度。各投诉受理机关在受理投诉并查实后,将情况及时通报市公共行政效劳中心,由市公共行政效劳中心按有关规定下达过失单。
(二)凡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的,本年度不能评优;在公务员队伍的评估、目标责任制的评比考核中不能被评为优秀或先进单位。
(三)严重违纪,造成恶劣影响、被立案查处的,依法由行政监察机关分别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职、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
(四)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行政审批权侵害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而造成损害的,除按规定追究行政责任外,还应当依法承担经济赔偿责任。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借行政审批擅自收费或者不按照法定标准收费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责令退还非法收取的费用。在行政机关承担了经济赔偿责任后,还应向有关责任人进行追偿。
(五)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7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