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秦兆阳十
七年
文学
前期
文艺思想
游移
原因
秦兆阳十七年文学前期文艺思想游移的原因
王梓晴
◆摘 要:秦兆阳十七年文学前期的文艺思想,即秦兆阳在1949—1957年间的文坛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文艺思想。在这段时期中,秦兆阳的文艺思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以1955年为界存在着立场的游移。这种游移显示出秦兆阳思想的内在张力与活力。
◆关键词:秦兆阳;
十七年文学;
文艺思想;
立场游移
十七年文学时期,是我国文学史上极具特色的一段時期。在这段时期里,由于建国初期的社会背景,文学与政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紧密联系。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40年代的根底上逐渐成为最为主要的创作思潮,在当时的文坛只手遮天。秦兆阳在这段时间,即1949至1957年间,活泼在文坛的文艺理论研究与批评中。然而,秦兆阳并不是以一个单纯的文人身份进行研究,而是在这段时期中同时身担重职,曾任人民文学小说组组长、文艺报执行编委、人民文学副主编等重要职位。因此,他的言论有时便带有更多的隐含意味。比起作家、批评家、学者这些身份,其编辑的身份、观念与成就那么为更多的人所熟知。然而,潜藏在其日常编辑工作之下的文艺思想却鲜少有人进行概述或研究。
由于工作需要,秦兆阳时常会对文坛上某部作品或某种现象发表文章进行评论。其实,对他人文章进行分析与批评是当时文坛常见的思想交流方式。因此,文坛也不乏对秦兆阳的思想进行分析与批评的文章。也正是因为这些批判,秦兆阳在1957年后被打为右派,从此在文坛匿迹20年。然而在这些批评中,却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常础在其文章秦兆阳的前言与后语中,引用了秦兆阳批判胡风的文段,来批判秦兆阳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中的观点。
秦兆阳在十七年文学前期的文艺思想虽然一直都是坚守着现实主义的根本原那么,但是其实他文艺思想中的局部观点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在时间、环境与语境等多方面的变化中产生他自己都难以觉察的游移。在1955年以前,秦兆阳更倾向于“主流派〞,秉持着乐观的态度强调文学的政治性与教化作用;
在1955年以后,秦兆阳更倾向于胡风这一类的“非主流派〞,以担忧的目光提出要政治性与艺术相结合,并力求文坛的“自由〞。下面,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基于秦兆阳十七年文学前期的文章,对其文艺思想游移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秦兆阳十七年文学前期文艺思想游移的原因
秦兆阳此时期的文艺思想游移较有规律性,可以大致以1955年为界,分成前后两种状态。1955年之前,秦兆阳更多倾向于“主流派〞;
而在1955年后,他的文艺思想那么更多地游移到了“非主流派〞。事实上,造成上述游移现象有着多种原因。
(一)客观环境的影响
1949新中国成立,随之而来的50年代那么注定是一个充满着变数而又快速变化的时代。在50年代初期,方兴未艾,所有的事情都处在刚起步的阶段。因此,不管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坛,各个方面都正在重新构建着各自的新秩序。同时,由于稳固政权的需要与秦兆阳作为中央刊物重要编辑的责任,秦兆阳此时的文艺思想便十分重视文学的政治性与教化作用。然而,在50年代中后期,文坛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展,教条主义的歪风邪气日渐弥漫,甚至比50年代初期的更要变本加厉。正是这种创作环境与风气的变化,以及秦兆阳作为编辑的敏锐感,使其在这种环境的变化中产生了不一样的思考。
(二)主观意识的影响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每个人都向往着美好的新生活。新中国的成立,更是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与价值。因此,当时的中国文坛对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现实主义文学有着极高的自信。在许多学者看来,这是“唯一正确〞的创作方式,并且坚信这种文学一定会长久地展现出其生命活力,并且为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不可估量的强大力量。秦兆阳当时也是如此,当时的他对中国文坛与中国文学有着极高的自信。正是因为这样,他才会在批判胡风的时候激昂地说出:“曾经有过什么时候,文艺创作像今天这样真正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的斗争生活呢?曾经有过什么时候,文艺作品有这样大的出版数量,具有这样广阔的群众性,这样受到劳动人民的欢迎和关切呢?〞从这字里行间可以真切地感受到秦兆阳对于当时文坛与环境的自信。
而当时的胡风其实早已深深地认识到当时文坛的真实状况,并且站在一个忧虑的角度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因此,正是因为此时期中秦兆阳与胡风有着不同的意识出发点,导致他们的观点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然而,在50年代中后期,秦兆阳逐渐地认识到文坛教条主义的严重性,他对于中国文坛与中国文学的自信逐渐转为担忧与忧虑。因此,他开始更多且更言辞剧烈地提出要反对教条主义,要更注重政治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在这个时候,秦兆阳与胡风在相似的语境与相似的主观意识的根底上,秦兆阳与胡风的文艺思想逐渐有了更高的重合度。这也说明在50年代中后期,秦兆阳的文艺思想产生了从“主流派〞向着“非主流派〞的游移。
二、结语
现实主义是秦兆阳一生都坚守着的创作原那么,也许现实主义带给他的影响太过深入,现实主义早已融入到他的血肉之中,以至于他在晚年时期对现代主义产生了些许抗拒。虽然现实主义是秦兆阳一贯坚守的根本原那么,但是在十七年文学前期,秦兆阳的文艺思想的细微处那么随着环境与语境的变化产生了游移。这不仅不能推断秦兆阳思想存在的随意性,反而是展示出秦兆阳此时期文艺思想的内在张力与活力。因此,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秦兆阳的文艺思想,使其思想的内在张力在现代也能展现出巨大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秦兆阳.文学探路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08).
[2]秦兆阳.秦兆阳文集5文学评论[M].武汉:武汉出版社,2022(08).
[3]人民文学编辑部.现实主义还是修正主义,1959.
[4]李云雷,秦兆阳.现实主义的“边界〞[J].文学评论,2022(01):104-109.
[5]秦兆阳,秦晴,陈恭怀主编.论胡风的“一个根本问题〞,秦兆阳文集5文学评论[M].武汉出版社,2022: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