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运用
教育
戏剧
培养
大班
幼儿
同情
助人
人格
尝试
运用教育戏剧培养大班幼儿同情助人人格的尝试
陆春行 蒙姣曳
【】本文围绕教育戏剧与健全人格两个关键词,以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为例,阐述在大班幼儿成长中进行的三次不同模型实践,以“即兴〞“以过程进行为中心〞“没有过大的表演压力〞游戏化教学手段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通过假装扮演获取真实的经验,思考教育戏剧对于培养大班幼儿健全人格的意义,同时梳理游戏化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深化探索教师对游戏意义的理解,游戏化教学中幼儿主体地位的表达,发挥教师在教育戏剧落地为园本课程的过程。
【关键词】教育戏剧 幼儿人格 游戏化 卖火柴的小女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03A-0029-04
当前,游戏化教学已经在幼儿园遍地开花。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游戏化教学存在两个问题:其一,大多数教师的“游戏化〞就是在活动中参加简单的游戏环节,把游戏当成一种单纯的工具或手段,以保持幼儿的学习注意力。其二,教师主导活动或者游戏,教师决定玩什么、怎么玩,制订每个参与者的角色和地位,规定游戏动作,主观评价幼儿的游戏结果以及玩的水平,再给予奖励、表扬或批评。这种不能表达幼儿自主权、不能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行为,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游戏化教学。因而,我园一直在寻找适合本园游戏化的园本课程,并依托南宁市教科所“运用教育戏剧开发广西幼儿健全人格的研究〞这一课题,走上了把教育戏剧作为游戏化教学方式进行研究与运用的道路。南宁市江南区金湾幼儿园承当着“幼儿同情助人人格特质的研究〞这一子课题,笔者选择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童话故事作为载体开展游戏化活动,故事中小女孩的悲惨遭遇唤起幼儿的同情助人心理,从中尝试以教育戏剧的游戏化教学方式,培养大班幼儿同情助人的品格。
一、初识教育戏剧——雾里看花
教育戏剧是一种“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活动教学模式,它不拘泥于任何剧场形式,也没有人数限制,重点在于活动内的即兴演出、角色扮演与模仿(王添强,2023)。教育戏剧致力于全人教育,研究证明,教育戏剧活动对于幼儿的语言、社会、健康、美育、智能及体能方面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张金梅,2023)。教育戏剧让参与者在彼此互动关系中,充分地发挥想象、表达思想,在实践中学习,以期使学习者获得美感经验,增进智能与生活经验,从而促进参与者人格成长与有效学习。
(一)理念澄清的第一轮尝试
刚开始,教育戏剧课题组成员只能通过网络简单了解“教育戏剧〞的概念与开展历程,课题组成员抓住“角色扮演与模仿〞这个关键词,在没有实例、没有教育戏剧相关培训的情况下,于2023年10月14日开始了第一次教学活动设计尝试,具体如下。
1.欣赏故事: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故事、说出对小女孩遭遇的感受。
2.戏剧表演:幼儿分成两组,在A组表演故事中,演绎小女孩划亮四根火柴看到的景象,B组对结局进行创作。
3.结合生活实际提升经验:观看贫困地区儿童日常生活、学习的图片,请幼儿帮助想方法,说一说怎样才能帮助他们。
反思第一次嘗试,课题组成员产生了困惑:这样的活动是教育戏剧还是故事表演?从结构上看,这是一个中规中矩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师侧重让幼儿对小女孩产生“同情〞心理这一目标,把经验迁移作为活动的重点,关注幼儿如何帮助贫困山区的孩子。而在孩子们缺乏真实经验的根底上,他们的答复根本都是教师为了获得预设的答案,而进行有针对性引导的结果。第二环节的戏剧表演,也沦为故事表演的形式,道具全部由教师动手制作,直接交给幼儿使用,表演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进行,整个活动由教师主导,孩子被动接受。表演时,孩子们都比拟拘谨,习惯性地等待教师的指令,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
(二)渗透戏剧游戏,熟悉教育戏剧范式
经过第一次尝试,课题组于2023年1月参加教育戏剧工作坊,加深了对教育戏剧的理解,探索道路开始变得日渐清晰。结合园所情况和主题,我园对戏剧进行进一步优化,先是把戏剧游戏渗透于一日活动过渡环节,在这些零散的时间里,幼儿可以充分利用肢体和声音进行感受、想象和表达。幼儿戏剧游戏是教师引导幼儿运用肢体与表情、声音与语言,进行感知、想象和表达的戏剧教学游戏活动。教师作为游戏的引导者,带着幼儿走入一种真实或虚构的戏剧情境中,鼓励幼儿充分运用各种感官感受周围的世界,并在已有经验根底上加以想象、创造,以模仿、造型和控制等表达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思考,期望通过戏剧游戏打破幼儿原有的思维和行为定式,到达释放自我的目的。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非常享受,在老师的引导之下,他们的肢体、表情、语言开始变得生动,由最初的喜欢独立扮演到热爱合作扮演,而且单独在集体面前表演时的羞涩、忸怩也慢慢有了改善。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渗透戏剧游戏的同时,课题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尝试参加教育戏剧的范式。一是锻炼教师本身的艺术表现力与表达方式,进而在教学中可以灵活运用范式;二是让教师与幼儿培养运用教育戏剧手段的默契度。例如,对于教育戏剧范式中的建构空间尝试,课题组设计分解步骤的练习,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街道上可能存在的事物,然后引导孩子们4个人做一个商店,2个人做马车,3个人做路灯……当孩子们能顺利完成静态建构后,课题组开始参加动态扮演,如行人的动作、马车动起来,大家还要模拟自己角色适合的声音、动作、台词等,丰富画面的内容,街道越来越热闹、越来越逼真。
在建构空间的过程中,孩子们往往踊跃地参与到某一物件的扮演,却不喜欢局部物件的扮演,教师就会先从少量的物件开始扮演,尽量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并且不是固定的静态物件,鼓励孩子们让自己的物件最特别,让物件有情绪、有动作,表现出开心、颤抖、害怕等,增加扮演的趣味性,这样就消除了主角和配角的差异感,参与活动的孩子都感觉到自己很重要。
二、二次梳理思路——豁然开朗
(一)教育戏剧活动框架
通过不断自主学习,课题组对于教育戏剧的理解不再那么片面与模糊。教育戏剧广义的解释是所有应用在教育上的戏剧活动,而幼儿园平时的活动更倾向于“创作性戏剧〞。美国儿童戏剧协会定义“创作性戏剧〞是一种即兴的、非展示的、以过程进行为中心的一种戏剧形式。参与者在领导者的引导下,去想象、实践、反映出人类生活的经验,以人类的冲动与能力,令学习者发现并了解其生存世界的概念。
透过戏剧游戏以及教育戏剧常用的范式,孩子可以把故事变得不一样,在无限的想象之下,故事的延展没有了界限。在创意戏剧练习里,孩子可以充分运用创作想象、肢体动作、与人合作的能力来呈现故事内容。“即兴〞“以过程进行为中心〞“没有过大的表演压力〞才是戏剧教育的核心。我园的第一次教育戏剧游戏尝试沦为故事表演,就是缺乏这三个核心概念,直接奔着戏剧这一结果去呈现,自然不是教育戏剧。
通过不断运用实践戏剧游戏与范式,以及在专家指导集体备课的根底上,课题组对于教育戏剧活动的框架有了清晰的认识。活动支架可以总结为“暖身、主题活动、舒松〞,教育戏剧的三要素那么包括“角色、情境、扮演〞。
(二)重在教育戏剧范式的第二轮尝试
在总结梳理第一轮实践的根底上,课题组继续运用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故事主题,进行教育戏剧培养幼儿健全人格的尝试。
1.暖身游戏:魔幻火柴
教师出示火柴:小朋友你看,这是什么?它可不是一般的火柴,它是一盒魔幻火柴,只要点亮火柴就能看到我心中所想。待会老师点亮火柴,你们来扮演老师心里想到的事物,好吗?
师点燃火柴,依次说出卖火柴的小女孩故事中出现的事物,如街道、马车、圣诞树、火鸡、墙角、天堂等,请幼儿独立或者合作扮演这些事物。
2.教师入戏
教师穿上围裙戴上头巾,扮演小女孩在街道上卖火柴。小女孩很忧伤:我还有那么多火柴没有卖出去,这样我就没有钱买东西吃,也不能回家了。
3.教师出戏
提问:小女孩怎么了?她为什么这样?你怎么帮助她?
4.分组活动
(1)请幼儿自主分成三个助人小分队,每个小队自由手拉手围在一起,讨论帮助小女孩的方法。教师倾听每个小队的讨论并给予适当的引导。
(2)请每个小分队的代表讲述讨论的结果。
(3)教师小结:你们的想法都很棒,可以马上帮助小女孩解决当前的问题,但是你们要上学,不能每天都在小女孩身边帮助她。假设小女孩家是制作火柴的小工厂,请你们想一个方法,让小女孩的火柴从此每天都很畅销,并且把你们的方法演出来。
(4)请三个助人小分队再次集结,讨论让火柴畅销的方法。
(5)请三个助人小分队依次上台讲述并演示自己的想法。
(6)教师复述三个小分队的想法,加以肯定。
5.疏松活动
请幼儿拉圆圈,一边念儿歌,一边做动作:
谢谢你!(向左边的小伙伴鞠躬)
谢谢你!(向右边的小伙伴鞠躬)
真的谢谢你!(面向圆心向全体小伙伴鞠躬)
帮我解决大问题。(拥抱身边的小伙伴)
在活动之前,课题组没有事先预设答复,但活动中孩子们的表现让笔者惊叹,第1小分队的想法是帮助小女孩在电视上打广告,还想好了广告词和促销活动,追求完美的孩子们提出要在广告的结尾加上 号码,以便联系到小女孩买火柴。第2小分队想到了请很多的快递员,帮助把火柴送到更多人的手里,提高销量。第3小分队的建议是用火车把火柴运到国外销售,扩大市场。细心的孩子提出了火车不能运送易燃易爆物品,要改成防爆车。孩子们对生活的细心观察以及灵活运用生活经验的智慧,让笔者倍感震惊,每一小分队提出的想法都那么独特,而每一种想法都可以延伸出一系列的主题活动进行探究。
三、第三轮尝试赋予意义——构建模型
第二次尝试让笔者看到教育戏剧的独特魅力,孩子们虽然最后演绎出来的效果很一般,但可以看出,通过戏剧游戏和教育戏剧范式的活动,他们的身心得以释放,思考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孩子学习的最好方式。反观第二次教育戏剧活动,其实是在一系列的活动铺垫之后才有的成果,前期有故事的欣赏、理解,剧情的梳理,人物特征的了解,经验的准备等,如何把活动充实为一系列主题活动,让活动涵盖五大领域的内容,同时也让教育戏剧成为园本课程在园所中落地实施,这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一)重在同情助人人格的系列戏剧活动
经过不断地思考与教研,课题组共同制订卖火柴的小女孩戏剧主题活动,如下表所示。
(二)儿童在共情和表达手法的变化
经过这一系列的活动,笔者感受到孩子们身上发生明显的变化:同情和共情的能力变强了,孩子们变得更加温柔,班上有小朋友哭的时候,他们不再只会告诉老师,而是做出摸摸头、摸摸脸、拉拉手、帮助擦眼泪、询问缘由等举动。在平时的生活中,他们也会更加主动帮助遇到困难的人。
(三)教师主导地位和儿童主体地位再认识
运用教育戏剧形式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孩子不再被動接受教师的安排,而是变成活动的组织者、故事及角色的创造者。每个孩子的参与度都很高,他们非常享受活动的过程,而且活动中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合作的能力、艺术表达能力都有了相应的提高。
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地位也从主导退到辅助,活动真正做到尊重孩子;教师学到一项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技能得到提高;为了充分表达故事中人物的个性与情感,教师的感情更加充分,表演能力更强;教育戏剧的形式更加注重孩子们的感受与肢体表达,不需要教师提供大量的教学道具,有效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
(四)儿童的“同情助人〞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