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宪法
教育
道德
法治
实施
路径
宪法教育对道德与法治的实施路径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在学校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开展宪法教育是培育核心素养、增加同学宪法意识的重要途径。老师应当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教学方法的多样选择、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方面探寻宪法教育的有效性,使同学将宪法学问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培育四位一体的核心素养打下根底。
关键词:核心素养;宪法教育;道德与法治;实践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涵盖“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个要素,实现核心素养各要素共通共融是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在学校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如何促使核心素养“四位一体〞融合进展,以期实现培育效果最大化,是摆在每一位老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在全面推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探究和尝试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渗透宪法教育具有格外重要的现实紧迫性,人教版八班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宪法及其相关内容,为适时融入宪法教育供给了操作的可行性。
一、核心素养视野下加强宪法教育的迫切需求
(一)开展宪法教育是培育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和关键。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规定的是国家政治生活中全局性、根本性问题,是国家一切政治生活的根本活动准那么,是中国共产党和全中国人民集体意志的表达,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的地位和功能确定了加强宪法教育不能只是简洁地进行面上的普法宣扬,而必需从根本上培育同学的宪法思维、法治意识,这与培育同学“四位一体〞的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在本质上一脉相承。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宪法教育,有助于使同学不断增加对我国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认可,有助于同学在价值观形成初期就养成崇尚宪法和法律的法治意识,引导同学乐观主动、依法有序地参与各项政治生活,进而培育同学德智体美劳全面进展的必备学科核心素养。
(二)加强宪法教育是增加宪法意识的重要举措
自从我国实施普法教育规划以来,中学校在法治教育方面取得了确定的成果,中同学的法律观念和法治素养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我国各地中学校在开展法制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明显的问题,如宪法教育意识淡薄,对培育同学法制观念和用法意识的不太重视,宪法教学方面比拟重视理论,缺乏相应的实践活动,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多是理论上的照本宣科,致使宪法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现实中宪法教育的师资力量也相对薄弱,宪法教育机构和人员较为缺乏,因此加强宪法教育是增加同学法治意识提升同学用法力量的重要举措,更是对培育核心素养的乐观贯彻。
二、宪法教育在学校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实施路径
(一)教学目标上:培育法治意识,树立信仰宪法的精神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地位较为特殊,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因此培育同学的法治意识、树立宪法信仰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明确了目标,方能真实有效地指导教学实践。在有关法律学问的教学中,老师要明白我们的教学目标不是要求同学去学习每一个法律条文,也不能要求同学把握每一部法律的名称,我们的课堂所需要做到的是让同学发自内心的认同法律、尊崇法律、遵守法律、敬畏法律,真正把法律所蕴含的法治精神内化为法治意识,外化为自觉行动,这才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最大意义所在。加强同学的法治教育首先就要开展宪法教育,引导同学真正树立宪法信仰,树立对宪法所蕴含的全部价值的信仰,树立对宪法所代表的自由、公正、公正、法治的信仰。因此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有机融入培育法治意识、树立宪法信仰的元素。教学例如1:人教版八班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中坚持依宪治国框题、教学目标的设定。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宪法,尊崇宪法,信仰宪法,坚持宪法至上,维护宪法权威,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做到学习宪法、遵守宪法、宣扬宪法。力量目标:综合运用比拟的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培育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学问目标: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那么,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国家法治统一的根底。八班级道德与法治中,关于“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那么,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等学问要点,对于八班级同学而言理解起来相对抽象,因此在本节课的授课之初,老师要先确定好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才能使得整节课不偏离教学目标和要求,真正地实现培育法治意识、关心同学树立宪法信仰。图1
(二)教学内容上:参照宪法内容,融合教材学问
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进行宪法教育,并不是简洁地讲授宪法,有效的宪法教育要实现宪法学问和教材内容的有机结合。这就需要老师娴熟地把握宪法的有关学问,能够对宪法的根本内容进行概括提炼,并将其融入教材之中。如在讲授人教版八班级下册第三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的时候,这一单元包括第五课我国根本制度和第六课我国国家机构,这些学问点同时也都是宪法的重要内容,宪法规定了我国的根本制度,包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规定了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职责及运行机制,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可以将宪法所涉及的这些有关学问与教材相融合,实现宪法和教材的有机结合。又如人教版八班级下册其次单元理解权利义务,这一单元包含第三课公民权利和第四课公民义务,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具体阐述了公民的根本权利和根本义务,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应当首先了解宪法对于公民权利义务的相关规定,结合同学实际,实现宪法和教材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值得一提的是,现行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新增了一些重要内容,因此老师要关心同学了解修改宪法的缘由,并且要准时依据最新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来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教材中有关宪法的内容,要依据新修改的内容进行讲授和分析。宪法修正案对我国现行宪法做出21条修改,如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宪法,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将推动“生态文明〞进展、建设“秀丽中国〞以及“国家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载入宪法,国家设立监察委员会等,这些内容的修改和新增使得教材所对应的学问点也应当有所修改和新增,老师应当充分了解新增内容,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和八班级同学成长实际动身,准时把宪法修正案新增的内容充实到教育教学中,引导同学了解其新增内容的重要意义,关心同学学习认知,并从而真正实现宪法和教材的有机融合。
(三)教学方法上:丰富教学方式,体悟宪法精神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核心素养是同学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根底素养。要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留意自主进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因此,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参与度,在活动参与中体验和感悟宪法,符合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趋势,符合课堂教学的进展方向,有利于为同学可持续进展奠定坚实根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中渗透宪法教育,就要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活动情景、问题情景,引导同学实现发自心底的政治认同,真实体悟和主动弘扬宪法精神。教学例如2:编演剧本,树立宪法意识。人教版八班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中第一单元其次课坚持依宪治国框题。教学活动:比一比,演一演“法律家族大聚会〞,运用宪法和法律学问,以“谁是法律根本法〞为主题,让同学充分开放想象,扮演不同的法律成员,用“法言法语〞阐释不同法律的作用和功能,演绎在法律大家族成员聚会时的情景。设计意图:运用大家比拟喜爱乐见的“聚会〞方式,充分激发同学参与的乐观性,让大家在规定时间内自导自演,尽情发挥,编演出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家族聚会时的情景,让同学感受出宪法和一般法律的不同,充分理解“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即宪法至上的法律地位。教学例如3:巧用案例,增加法治观念教学活动:模拟中心电视台今日说法的形式,通过举手方式推选一名同学主持人,老师那么扮演法律专家,在与主持人的询问中为同学循序渐进剖析案例,让同学从具体大事中增加法治意识。4月1日,北京市63岁老人马某的家中来了一批负责强制搬迁的工作人员。马某认为,这个院落是自己家的私人财产,其他人无权处置,并拿出一本宪法,大声说:“宪法第十三条规定,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害。〞并从宪法中摘抄“国家敬重和保障人权〞一句话放在大门口,拆迁的民工和警察无奈离开,老人的院落得以保存下来。提问:老人的院落为什么能保存下来设计意图:学习的目的是实践,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通过仿照今日说法栏目的方式,启发同学能够运用所学的宪法学问分析现实问题,感受宪法实际上离我们并不远,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更深地体会到宪法作为公民权利保障书的现实意义。图2
(四)教学资源上:适度延长课堂,拓展社会资源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在于实施。宪法是面对全社会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法律。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渗透宪法教育,不仅要利用好课堂资源,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如开展宪法晨读、观摩宪法宣誓、上好宪法教育相关的主题班会,更要擅长适度延长课堂,将视野从学校投向社会,走进更加宽敞的社会生活,拓展与宪法相关的各种社会资源。教学例如4:开展调研,了解我国的法治建设。教学活动:结合有关法律学问,设置一份面对周边群众的调查问卷,调查人们对宪法的了解程度,并进行简洁的统计分析。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活动,带着同学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设计调查报告进行实地调研,以一个公民的身份调查宪法在现实中的地位和作用,和宪法来一个零距离的亲热接触,既是对所学学问的稳固,又是对宪法和社会生活的进一步了解,从而增加了对我国法治建设进程的领悟。教学例如5:组织实践,了解民主政治。教学活动:走进社区居委会,观摩社区居委会的选举过程。设计意图: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要增加同学的宪法意识的同时,我们也要有目的地加强同学的民方法识。通过实地观摩社区居委会的选举过程,同学听到了候选人激情的演讲,看到每个居民代表严峻 的投票,从而更加直观地生疏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更进一步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总之,在学校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进行宪法教育,是同学对宪法的生疏走出文本意义上的“根本大法〞,使宪法外化于心、内化于行,形成尊崇宪法、信仰宪法的良好社会风气,需要丰富宪法教育的方法和形式,老师要擅长利用课堂,更要擅长整合社会资源进行有效的宪法教育,为培育同学“四位一体〞的核心素养打下良好的根底。
参考文献:
[1]张千帆.宪法学(第三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23.
[2]胡田庚.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3.
[3]法律出版.青少年宪法学问读本[M].北京:法律出版社,2023.
[4]周叶中.宪法与公民生活息息相关——关于树立我国宪法权威的一点思考[J].求是,2023(11).
[5]郑敬斌,王立仁.谈中学校法制教育内容的误区与完善——基于思想品德课教材内容梳理的视角[J].教育探究,2023(8):25-27.
[6]李金龙,龚亚荣.依宪治国:宪法信仰的多维培植[J].湖南师范高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38-45.
李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