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德育教育对新时代学生管理的重要性.doc
下载文档

ID:1871309

大小:26.50KB

页数:14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2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德育教育 时代 学生 管理 重要性
德育教育对新时代学生管理的重要性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和统帅,是学生个性的主导因素,对德、智、体、美、劳登诸多方面的开展起着不可无视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开展和时代的变迁,我国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时代在开展,学生在变化,当然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要积极探索新路子、新经验。正确认识德育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发挥德育的有效性,是提高学生管理效果,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方面。 一、德育的重要内容 〔一〕根本道德和行为标准的教育 根本道德是个体生活的根底性道德要求。根本道德往往是历史上传承下来为人类社会广泛接受的道德标准。美国教育学者阿迪斯·瓦特曼说,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我们总将有着和我们祖先同样的需要。那就是,愉快、勇敢地度过我们的一生,和周围的人友好相处,保持那些指导我们更好成长的品质。这些品质是欢乐、爱、老实、勇敢、信心等等。 德育的根底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所以诸如公平、正直、老实、勇敢、仁爱、热爱劳动、艰苦朴素等应当成为中小学德育的奠基性内容。在根本道德教育方面,我们曾经有过极左的思维,用道德时代性、阶级性、民族性等否认道德的历史继承性和全人类的共性。其结果是根本道德情感的消失和起码的道德标准的丧失。极端的例子是文革时期,打、砸、抢等犯罪行为反而成为符合道德的“正义〞行动。这一历史教训在今天的德育实际中决不可以轻易忘记。 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教育,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也是学校德育经常性的重要的内容之一。学生无论在学校、家庭和公共场所,都应当遵守文明行为规那么。文明行为的内容广泛,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看起来似乎是日常小事,但却是一个有教养的人的文化修养和精神内通的标志或表现。当然,文明行为不只是一个人的行为的外部表现,重要的是这些外部行为应反映出一个人的内部心灵或性格的特征。否那么,一些人学会了“彬彬有礼〞、衣着讲究,给人一种很有“教养〞的印象,但实际上他仍可能是虚伪、狭隘、自私和粗鲁的人。所以文明行为教育应当同个体的精神培育结合起来。 学生的“学生守那么〞以及“学生日常行为标准〞是学生必须遵守的行为准那么。它是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及其他道德品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学校要教育学生坚持不懈地严格地切实地遵照执行。对学生进行根本道德和行为标准的教育是德育内容的重中之重。 〔二〕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 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民主法制观念和其他政治常识的教育等项内容。集体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教育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集体主义教育必须要养成学生善于在集体中生活的习惯,使学生能够关心集体,关心同学,愿为集体和同学效劳;学生对集体要有责任感与荣誉感;开展同学间的友谊,促进同学间的团结。我国现在的学生许多人是独生子女,对他们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是他们健康和幸福成长的重要途径。 爱国主义是人类一种最古老的感情,是千百年稳固起来的、人们对祖国一种最深厚的情感,是对祖国在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的正确理解,也是力图使祖国更富强、更强大,为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做出更大奉献的一种坚决的志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当注意的问题主要有:第一,爱国主义教育既有一般的对于祖国的向往、爱恋之情,也有对于具体的祖国的热爱与奉献的冲动。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倡导民族发奋精神,焕发儿童和青少年的斗志,为把祖国建设成一个社会主义强国而不懈努力。其中要特别注意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对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增强作用。第二,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制度是一致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开展中国,这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所以真正的爱国主义者必然热爱社会主义制度,拥护改革开放政策。应当努力实现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教育的内在统一。第三,爱国主义应与改革开放的新形势紧密结合。由于科技、经济的开展,今天的世界已经变成了一个“地球村〞。中国的开展进步是世界开展进步的一局部。当今世界的许多问题也只有从全球的大局出发才有可能解决。加强各民族之间的理解与合作是世界进步和国家开展的重要条件。所以,今天的爱国主义教育,应当将爱国主义同国际主义、国际合作和对世界和平事业的理解和支持等等紧密地结合起来。 爱国主义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表现是自觉维护民主与法制。所以法制意识的培养也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小学阶段应当努力对小学生进行民主与法制的启蒙教育,使学生对民主的政治与社会生活及其条件有较为感性和直接的了解,从小树立民主与法制的观念。同时还应当采取适合学生开展实际的形式进行其他有关国家政治生活常识的教育。 〔三〕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根底教育 世界观、人生观、理想是人的精神内核。对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培育是德育的最高目标,同时也是德育的根底性工作。只有确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美好理想,学生才可能有健康、自觉的价值生活,才能有真正符合道德的行为,形成真正的文明行为习惯。儿童、少年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形成、开展的关键时期。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根底教育应当成为德育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任务。 小学德育在处理这一方面内容时要注意的问题有两个方面。第一,小学生年龄和开展的实际决定着小学德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是努力探索适应我国小学生品德开展实际的教育方式,生动活泼地完成启蒙和奠基性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教育的任务。第二,采用适当形式开展这一教育不等于完全否认这方面的教育。适当地开展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能和可行的。 二、新时期学生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的特点 现代学生,出生于改革开放年代,成长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时期,所以根植于这一阶段的道德也带有了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一〕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 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学生对各种思想道德文化的接受和选择有了更广阔的空间,价值观念的多样性使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多元性。 〔二〕成长环境优越,吃苦精神、自理自立能力、自控能力较差。随时社会开展和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现在的在校学生大局部除了读书学习之外,很少参与社会实践和劳动锻炼,过得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这就导致他们在生活上自理能力差,在学习上吃苦精神差,在学习生活中自控能力较差。 〔三〕人生观价值观淡薄 有一局部学生没有自己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事漠然,学习成绩能及格就可以,不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只要和自己无关的事从来不想不问,也不关注,抱着有家长操心照顾的思想去为人处事。 〔四〕思维十分活泼,接受信息能力较强。新的信息、新的文化在形式上呈现出多样性,在内容上具有独特的魅力,越来越多的学生喜爱从网络上获得新信息。同时他们还喜爱追求快节奏、强刺激的文化娱乐节目。 〔五〕意志薄弱,耐挫能力差,生理、心理开展不平衡。现在的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多,心理成熟早,但心理、思想开展却不平衡。很多学生自我中心意识强,团结协作能力较弱。由于缺少磨练,造成意志薄弱,心理承受能力差。渴望理解的意识很强,但又不愿主动去理解别人。 三、新时期学生德育现状 千百年来,我们的民族沉积出了许多传统美德,这些传统美德经过道德教育,在学生身上延续了下来。在开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商品产者和经营者都是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这容易强化人们的金钱和财富意识,产生只讲金钱、不讲道德的错误倾向;也容易引发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道德观的盛行和以权谋私,为人民效劳精神、集体主义原那么受到削弱。当一个社会处于转型之中,其道德结构出现调整期的动乱是正常的。而学生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心理、生理形成阶段,缺乏正确的道德评价标准,如果哪一种道德对他们的刺激更强烈,他们就会朝哪个方向开展。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一份统计资料说明: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其中很大的比例,在校学生的犯罪率也呈上升趋势。这是不是透露出我们的教育,尤其是担负着扶植社会良知重任的德育教育还存在某些缺失呢如今的学校德育确实有些缺乏。我们的德育曾经有非常好的经验和优势,但是现在,一方面是社会上屡禁不绝的造假、贩假、腐败等等问题冲击着学校德育的实际效果,一方面是学校德育教学本身流于高大全、流于形式,往往是说得太多、拔得太高,但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上,就出现明显落差。 另外,网络技术和网络的迅速开展,正以特有的魅力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冲击和改变着人类几千年来逐步凝结而成的道德体系,为道德进步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许多事实告诉我们,每当一种新的技术出现后,它就可能成为一把双刃剑,当代信息社会技术也不例外,它在促进道德进步的同时,也造成了某些方面消极的影响,甚至导致了严重的网络道德失范。在网络社会中,青少年面对的是一张上天入地的网络,正义、美德、邪恶与丑陋充满其间,吸纳什么、认同什么全都有赖于青少年的自主选择,否那么,在鱼龙混杂的网络道德情境中,青少年难免会陷入道德的迷茫。然而青少年的自主选择并非是天生的本能,它主要源自于教育引导和青少年的生活选择。 长期以来,学生管理的根本模式是统一化、标准化、同步化管理,学生管理不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积极性,并且无视学生在道德品德方面的培养,其具体表现在:(1)停留于传统式管理。传统管理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缺少在德、体、美方面的教育,语文数学占用德育教育课现象严重,学生的成绩直接与考试成绩挂钩,缺少德育方面的考核。(2)满足于胁迫式管教,缺少对学生人格的尊重。目前,学校大多实行日常行为标准分数量化措施,并且和学生操行评定、先进班体的评比挂钩,这对促进学生良好品行的形式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但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就只是被动消极地接受,即使是一些不合情理的做法也只得忍气就范。学生提出的新点子,也常被拒之门外。(3)采取家长式看管,但缺乏与孩子的交流。教师每天从早到晚寸步不离,在这种严格的看管之下,学校风平浪静,学生安然无恙,但有得必有失,学生在缺乏交流时,容易缺少集体观念,形成自私自利的思想。 四、德育教育对新时代学生管理作用的再认识 正是由于新时代学生所呈现出的个性与特点,为了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提高集体和社会观念,德育教育在学生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通过德育教育学生明是非,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理性思维 道德判断的开展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开展的必要前提和根底。德育往往是旗帜鲜明地提倡或反对某种观念或行为。学生生活环境包括学校社会和家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学校的教育不可能完全预想和控制,支配学生行为的是其道德的判断能力。因此,德育教育要把开展学生的道德判断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作为首要任务。 〔二〕促进自我的德育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德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是教育者的活动和受教育者的自我活动相统一的过程,任何外在的教育都必须经过受教育者的内化才能发生作用。学生教师所提出的德育要求,并不是机械地、全部予以接受,而是根据自己已有的思想水平、知识水平以及各种需要有选择地接受,接受的局部会逐步转化为品德意识,并指导自己的道德判断。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就是要开展受教育者的自主意识,激发其自我教育的要求。如果没有做好这一点,学生就会出现我们通常说的“左耳进右耳出〞,根本没有得到真正的教育,没有到达教育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道德教育的快乐功能 在传统的观念中,道德教育是使做好事的学生得到表扬和奖励,这固然是德育教育的重要一环,但仅仅是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功利观念,就好似有学生将自己的钱当成捡到的钱交给警察一样,目的是为了得到表扬和奖励,这就有悖德育教育的目的。 因此我觉得要培养学生道德育的快乐功能。要使学生从道德理想、道德信念的现实中获得一种崇高感,体验到一种幸福,感受到一种快乐,才能使学生对各种道德标准的遵从逐渐从他律变成自律,使他们不是把各种道德标准视为约束与限制,而是作为自我肯定、自我开展的需要,成为自身的主动要求,只有这样,道德教育才能成为一种人们乐于接受的教育。如果学生不断深化提高对道德享用价值的内心体验,在接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