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通胀
焦虑
根源
为何
准是
【通胀焦虑的根源】为何说降准是通胀根源
战通胀是未来五年宏观经济最重要的任务之一,高通胀已经让普通民众的生活日益艰难。公共政策必须给力慰藉民生,才能消弭通胀的负面影响。 控制通胀是短期最重要的政策目标,结构调整是长期目标,倾向民生是根本倾向,这是今年两会传递出的明确信号,管理通胀预期成为总理着重答复的局部。 中国民生支出节节上升,但民生依然欠账依然庞大,贫富悬殊依然在扩大,这是中国通胀容易诱发危机的经济根源。 很多人希望中国提前实现北欧式的高福利,这是不现实的,如果中国实现北欧式的高福利,所需要的GDP是现在的两倍以上。 中国的问题是,一些正常的现象在不正常的背景下被急剧放大,内部结构失衡严重,激化了矛盾。如中国的高投资率屡屡受人诟病,但事实是,任何一个工业化国家初期都伴随着较高的固定资产投资率。很难想像,没有高投资率,没有民众的支持,中国可以在十年的时间内建立起横跨东西、纵贯南北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网,而没有上述硬件设施,中国能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与物流系统。 中国问题主要不是高投资率,而是患上高投资率依赖症,由于高投资率可以拉动GDP、拉动就业、可以形成小金库,导致相关部门在经济结构转型、在提高投资效率上不思进取,结果是投资率高到匪夷所思的地步,高投资伴随着高债务、高通胀的风险。 市场派人士希望政府尽快以市场的做法提高投资效率,但有关方面显然对中国中小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表示担忧,显然对清末铁路私有化之后极端低下的效率、泛滥成灾的资金挪用难以释怀,因此,政府选择的道路颇具中国特色,有大企业主导投资,而政府审计部门紧盯着大企业。与此同时,以资本市场的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扶持创新型民企开展。这样做的好处是,在短期内可以收获中国速度,但必须容忍一定程度的腐败与低效。 民生欠账上同样如此。在中国资本化如火如荼的时期,加之中国以外汇储藏发放根底货币的方式,导致中国狭义与广义货币发行量世界第一,一旦企业出现问题,通胀就会浮出水面,而通胀引发关注必然伴随着民生欠账与财富分配不公的抱怨。 实事求是地说,这几年亲民政府弥补了不少民生欠帐,中国的农业税被永久取消,农村的大病保险等逐渐建立,未来民生将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议题,因为政府需要通过统一的社会保障体制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问题随之而来。以往欠账过多,导致在弥补的过程中财政捉襟见肘,政府收税用于民生,引发了实体企业的更多抱怨。中国需要的是税费体制的大改革,降低实体企业的税收,征收资本利得税,但在房地产与证券市场的资本利得者们,通过拥有更多的发言权,他们甚至能够左右局部民意。这在房产税方面看得非常清楚。 另一方面,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不公平撕裂了各个阶层。公务员的养老金数倍于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不愿意向企业看齐,要求享受与公务员同等待遇,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改革因此停滞不前。 中国经济之所以一直在紧缩与通胀之间徘徊,根源是经济结构不合理。 目前,中国经济传递出的信号是互相矛盾的。就在两会召开的过程中发布的根本数据显示,中国贸易顺差在下降,大宗商品价格有下降趋势,房地产成交量下降过半,而通胀压力居高不下。前面的信号显示中国的实体经济与房地产萎缩,可能导致未来的紧缩,而最后的信号显示在本钱推动下,中国经济长期将面临通胀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