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环境保护
视角
科学技术
伦理道德
从环境保护的视角看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
:关于科技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当现代文明把掠夺和征服自然视为自己的价值圭臬,那么,科技进步造成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的出现就是必不可免的。本文对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和可持续开展的生态观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科学的伦理审视,从而得出结论;科技与伦理道德虽属于不同的文化领域,但科技的开展与伦理道德的进步在总体上又是相互影响的。科学技术的开展给伦理道德带来了新的理论方向,伦理道德的完善也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伦理道德;可持续开展 中图分类号:B82-05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3)12-0053-02 一、科学技术的伦理审视 (一)科学技术罪恶论 此种观点认为,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非但不能与科学技术的开展成正比,相反会使人们的道德越来越堕落。这种思想最早的代表为老庄学派。“只有无知无识的婴儿才保持着高尚的道德品质〞老聃如是说。在资产阶级的伦理思想家中,也有一局部人认为,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的道德越来越趋于沦丧的地步。卢梭认为:科学艺术和文明的开展,是社会一切恶习产生的根源和资本主义社会越来越严重的道德败坏的诱因。“科学和文艺日益进步,可是人类变得愈来愈坏了〞,“一切甚至道德本身,都诞生于人类的骄傲。因此科学与艺术的诞生乃是出于我们的罪恶。〞这些思想,把科学技术看成人类道德堕落的原因,以致最终走上主张人类应当回复到无文化、无科学、无法律的自然社会的道路。虽然这种观点包含着对资本主义社会片面强调科学技术而不重视道德品质的批判,但也包含着对资本主义社会道德日益堕落的控诉。 (二)科学技术自善论 科学技术的开展和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会使人们的道德水平自然而然的提高是这种理论的主要观点。爱尔维修和霍尔巴赫等人认为,道德和幸福的客观根底是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所谓道德是使自己和别人都有幸福生活的行为。他们一致认为,“人类行为的准那么是利益和需要,这也是人类道德努力的准确尺度。人们的道德情感、道德观念的前提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开展,同时人们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观念也会依据社会的和个人的现实利益而变化。〞同时,他们也都认为科技越兴旺,物质财富越丰富,就越能使个人得到幸福,越能使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到达和谐。 (三)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观点 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的开展,是人类社会开展的必然趋势,从最终意义上说,必将有利于人类道德水平的提高。生产关系才是决定道德这一社会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所在。〞这是在一定的生产力的根底上产生的,是适应生产力的开展并随着生产力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推动劳动者能力的提高和生产工具的改进,导致社会生产力的变化,促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引起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开展,从而推动着人类道德进步的是科学技术的开展。 同样,科学技术在道德开展中的作用问题,必须被放在一定的历史范围内,加以辨证地考察。科学技术的开展,物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以及随之而来的整个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在客观上务必将比已往任何历史条件下更有利于人们道德水平和道德觉悟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开展,即不能决定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也不能成为判断社会道德水平的直接依据和标准,虽然他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对人类的道德状况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判断一个社会的实际道德水平,应该主要以居于这个社会的主导地位的道德的根本原那么和主要标准为依据。无论哪个社会的道德体系,都主要以它的根本原那么和行为标准来为这一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相应的阶级利益效劳。因此,判断社会道德水平进步与否,是不能只参考科技的开展的。 二、科学技术的环境之殇 20世纪人类社会在科学技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灿烂文明。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人对自然的依赖性和能动性,人既依赖自然而生存,又是改变自然的力量;人类要改造自然又受自然的制约;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依存、适应、冲突与和谐。人与自然关系的内涵随着人类社会的开展而发生变化。在人类社会开展的初期阶段,人对自然的依赖性强,主要为依赖和适应;人类是自然的奴隶,受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制约明显。特别在中国人们受儒家、道家思想的影响,以道德修养为本,经济上以农立国,轻视商业和工业,当然蔑视科技,认为科技创造是奇技淫巧,列为禁令。 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自然界的惩罚,如古代局部文明的衰落如美索不达米亚、古罗马、古希腊、古丝绸之路的消亡。但是农业时代人类生产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客体,它的规模小、强度低,其负面影响较小。随着工业化的到来,科技飞速开展,生产力大幅提高,人类对自然界的作用增强,又存在着过分强调人类能动作用的思想,人类以自然的主人自居,由于片面地按照人类的主观意志或需求去改造自然,往往违背客观规律,酿成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的苦果。前苏联于20世纪50年代在中亚干旱草原地区大面积开垦草原种粮食,曾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但好景不长,开垦草原的结果终于招致1963年哈萨克斯坦草原垦区发生强大的黑风暴,横扫了哈萨克斯坦新垦区,使垦区80%的耕地(约2022万公顷)遭受沉重损失,不得不闭耕。人类对自然界的作用,不断得到回应和报复。科技开展给人来的利益,只是暂时的,正如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在工业化后期全球环境问题更加突出。许多全球环境问题在20世纪初还未能被人们所普遍认识和关注,但是到了20世纪下半叶,全球环境问题开始凸现。人类已经对气候变化、臭氧层减薄、生物多样性保护及荒漠化等问题,重新进行了审视。特别提到的是,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举行。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兴旺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议定书于2023年2月生效,截至2023年12月,已有184个公约缔约方签署。人类社会开展模式的反思,严酷的现实要求人们冷静地审视人类社会的开展历程,总结传统开展模式的经验与教训,寻求开展的新模式,表达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协调及人类世代间的责任感。 三、如何认识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 (一)社会生态与环境伦理观 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开展,人由自然的奴隶变成自然的主人,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成了改造与被改造、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不管是无视生态系统生存开展的需要及其对人类的长远价值的“人类中心论〞,还是过分强调人类的价值主体地位有悖于可持续开展思想的“人类中心论〞都已逐渐失去社会思维主体地位。淡化人类价值主体地位,过于激进的“生物中心论〞,虽有保护自然和环境的内容也难以让人接受。因此,构建适合当今时代的可持续的环境伦理体系是很必要的。可持续开展理论的诞生,为人类重新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平台。要建立可持续开展的环境观,首先必须对环境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自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以来,科技革命创造了人类引以自豪的工业文明,但在片面开展观的指导下,不仅将人类引入“唯物主义〞歧途,导致人性扭曲和社会变态,而且引发危及人类生存和开展方面的一系列生态、经济和社会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及其造成的影响,从地域上看,已带有全球性的特点,从时间上看,是长期的、不可逆的;从形成机理上看,已不仅仅是孤立的生态环境,或经济环境,或社会环境问题,而是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互为因果的特点。可持续开展环境观的建立应立足于正确处理环境与开展两者之问的关系,着力于解决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以提高环境的纳污能力、自净能力、生产潜力和可持续能力为中心,以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开展为最终目的。 (二)科技理性与生态伦理 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能力的增强,科技理性不断膨胀、价值理性与人文理性日益萎缩,科技理性的片面开展暴露出自身的合理性限度。因此,应当给予科技理性以必要的“生态〞补充,寻求“生态理性〞的道德合法性,使“科技理性〞与“生态理性〞在人的开展中、在生态伦理道德教育中以及在真、善、美的生态伦理实践中保持适度的张力,从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伦理道德作为人的文化系统的一局部,在走向自由存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每前进一步都彰显着人类本质的进一步完善。传统的科技理性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仅仅表达出利己而不关心“它〞的层次,这与人本质上应具备的道德层次是不相称的。生态伦理就是要彰显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既应利己,也应利它,从而更好地实现主体目的性的美德,是对原有道德伦理的超越,是道德进化的再完善。从这种意义上看,由科技理性到生态伦理不是自然的选择,而是人类在自主道德的进程中的一种文化自觉。 参考文献: [1]徐少锦:科技伦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12. [2]宋惠昌:应用伦理学[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22:234. [3]王正平、周中之:现代伦理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124-134. [4]罗国杰等:中国伦理学百科全书:应用伦理学卷[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12. [5](美)迈克尔·G·泽依:改变人类命运的科技力量[M].机械工业出版社,2022:132-135. [6]雍兰利、范玉凤:化解生态环境危机:从科技理性到生态伦理[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49-52. [7]朱忠发:当代科技与伦理道德互动开展的新趋势[J].广西社会科学,2023,(3). [8]范虹:一柄悬在人类头顶的达摩克利斯剑[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7,(5):34-35. [9]张二勋、秦耀辰:可持续开展时代的环境观[J].城市问题,2023,(1). [10]牛庆燕:必要的生态转向:从“科技理性〞到“生态理性〞[J].天府新论,2023,(3).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