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农村
生态
文明
建设
现状
对策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及对策
。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政治要求,是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改善农村农民人居环境的迫切需要,是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举措。加强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的研究以及探索提升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具体对策,对我们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断满足广阔人民“盼环保〞、“求生态〞的强烈民生需求、实现新时代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关键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开展的根本大计[1]。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相对滞后,环境保护任务艰巨,这些突出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一、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
改革开放40多年,乡(镇)村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开展。但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空间布局不科学、生产方式粗放以及对自然环境监管不严格等原因,农村原有的宜居环境变得恶化,以往的山青、水净、天蓝、气爽、景美等都已成为过去,应该说,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
(一)思想观念上还存在模糊认识,内生动力缺乏。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思想不解放,加快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就缺乏。一是广阔农民生态文明意识相对薄弱。广阔农民是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他们的思想不解放,参与就不积极,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就很难取得进展。由于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低,环保意识以及维权意识相对较差,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有的抱有与己无关的思想,参与意识较差;有的认为治理生态环境是上级的事情,自己的作用可有可无;还有局部农民或者农民企业家为了一己私利,无视法律,毫无顾忌地去大肆破坏环境等等。二是农村基层干部思想认识存在偏差。农村基层干部是广阔农民的主心骨和领路人,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他们去宣传、组织,他们必须身体力行、带头示范。但是,有的乡(镇)村干部政绩观念不强,没有把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扛在肩上,只知道抓经济,不去抓环保;有的基层干部不懂得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和开展生产力,没有意识到粗放型的开展模式对自然环境造成的严重后果;有的干部虽有治理环境之心,但是,缺乏治理环境之策,过高看重工程措施对遏制生态退化的作用,以过多的工程干预,代替整体保护和自然修复。三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还存在模糊认识。主要表达在三个层面:一是对搞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推动作用认识不清,片面地认为加强生态建设影响经济开展,不利于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二是对绿水青山本身就是一种财富的认识不到位,没有把青山、清水和清新的空气当作自己和后代人可持续开展的资源。三是对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认识不到位和实现途径不清晰。没有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开展生产力来看待,没有积极去探索如何实现绿树青山的真正价值,让绿树青山真正变成造福当代乃至子孙后代的金山银山。
(二)法规制度建设上存在明显短板,缺乏刚性约束。建设农村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农村生产方式、农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重大革命性变革,必须依靠法治和制度强势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那么就应该受到惩罚[2]。当前,农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很大程度与我们没有严格的制度执行、严密的法治体系、完善的体制和健全的机制有关。一是违法本钱过低。面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我们的法规制度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无形中成为没有牙齿的老虎和形同虚设的稻草人,让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没有得到应有的惩治,一定程度上纵容了破坏环境的恶为。二是绩效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制度不完善。农村有些地区出现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件与某些领导干部履职不到位、不作为和乱作为密切相关。不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不进行自然资源的离任审计等,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举措就无法真正落到实处。三是法规制度宣传教育不到位。当前,农民的环保意识还不够强,维护自身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意识还没有被真正唤醒,在自觉监督企业遵守相关环保规定以及主动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还没有被完全调动起来,制约了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实际效果。
(三)农村绿色开展模式和生活方式推动缓慢,绿色转型道路开展还不够顺畅。加快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推动农村在开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上实现绿色转型。但是,由于农村的生产方式相对落后,农民的文化水平偏低等多方面原因,使得农村的产业开展模式和生产模式向绿色转型进程缓慢。一是具体路径选择上还不够清晰。乡村如何振兴。农民如何致富。农村如何实现生态美。中央文件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具体路径。但是,就某个具体地区应当采取哪种适宜的方式,一些地区做出了成功的人探索,选择了适合本地区开展的具体路径;一些地区却背道而驰、越走越远。二是缺乏强有力的领路人和开拓者。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3]。要将中央关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指示精神灵活运用到农村的具体实践中,推动农村产业开展模式和消费方式的绿色转型,目前,我们农村还缺少有担当、有能力、懂技术的干将,这是制约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致命短板。三是农民消费方式没有完全实现绿色转型。加快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广阔农民既是受益者,也是推动者。但是,广阔农民在倡导绿色低碳、简约适度的生活方式上改变不多,在反对不合理消费和奢侈消费上,主人翁意识还不够强。
二、加快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由于我们对自然资源进行肆意的掠夺和对环境进行无情的破坏,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目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滞后已经成为制约整个经济社会开展的一个致命短板,已经成为广阔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最迫切的需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难度最大的一个目标。因此,改变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时代课题。
(一)践行绿色开展理念,实现广阔农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4]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要复原绿水青山、要保护绿水青山、要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这是我们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是探索出一条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新路子。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开展方式是改善人民生活的新增长点。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首先要解决贫困地区的困难群众根本生活问题,而一些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资源相对丰富,我们就可以通过改革创新,让自然风光、土地等自然要素活泼起来,增加自然价值,让资源变成资本、让农民变股东,这样,困难群众的脱贫就迎刃而解。二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产品的新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开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趋提高,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高。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有助于推进农村生产的绿色转型,提供优质的生态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产品的新需要。三是造福子孙后代的新拓展。加强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不是造福一代人,而是造福几代人,对我们的子孙后代负责。我们要过上更美好的日子,不是用牺牲子孙后代资源的方法来实现,而且,我们还非常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也要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生活,既要有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又要有平安的食品和清新的空气。
(二)保护和开展生产力,实现可持续开展的根本条件。正确处理经济开展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关系,坚持在开展中保护和在保护中开展,是实现可持续开展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经济开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开展的缘木求鱼,而是要坚持在开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展,实现经济社会开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5]。一方面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自然界是我们人类社会产生和赖以生存和开展的前提和根底,我们在改造自然的时候,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破坏不讲保护、只讲利用不讲建设,那么,我们的开展将是短暂的开展,最终伤及的不仅仅是自然界,而且,会伤及到我们人类自身。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就是保护人类、造福人类。另一方面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开展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不是目的,是通过保护生态环境,复原青山绿水,推动绿色开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开展优势,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开展的新的支撑点,为广阔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切实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推动经济社会的永续开展。
(三)推动乡村振兴开展战略,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局部。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乡村振兴开展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意义重大。一是建设良好生态环境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根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得以不断开展的最大优势和巨大财富。推动乡村振兴必须依靠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保护绿水青山,依靠绿水青山打造金山银山,推进乡村绿色开展与转型,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开展新格局,形成乡村可持续开展模式,这是乡村实现振兴的前提。二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战略既定的关键指标。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指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全面加强农业污染防治、农村环境治理和水资源保护以及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等,必须加大农村垃圾、村容村貌等为主的综合治理,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同时,还要积极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最终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统一。三是推动建设生态环境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乡村振兴是包含生态振兴的全方位振兴,建设良好生态环境可以通过利用绿色技术打造绿色经济,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推动乡村全方位振兴,所以说,两者是相辅相成和相互促进的。
三、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路径
(一)把握转变开展观念这个根本,提升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为民心之痛、民生之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唤醒广阔弄明的环保意识、发动广阔农民积极参与和发挥主体作用。一是树立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屡次强调,“环境就是民生〞“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6]历史和现实已经无数次的证实一个道理,那种突破生态红线,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地经济增长的做法是非常有害、不平安和不长远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7]所以说,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广阔农民必须牢固树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就是保护人类、造福人类,就是保护当代、造福后代的思想。二是树立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发家致富的思想。广阔农民自觉参与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一个重要的动力,源于我们要致力于改革创新,探索出一条能让广阔农民摆脱贫困、发家致富的走生态脱贫、生态致富的新路子。有了这样的认识和思路,广阔农民就能辩证地看待环境保护和经济开展的关系,能动地激活山水林地等要素,让资源变成资产、让贫困地区变成景区,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三是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主人翁思想。广阔农民认识到环境与人类的共生关系,从绿水青山中得到真金白银和优美的环境,他们的获得感、平安感和幸福感就会不断增强,这样,他们不仅会主动保护环境,能动地去改善环境,还会自觉地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
(二)紧扣实现绿色转型这个关键,积极打造富足宜居生态村庄。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推动形成绿色开展方式和生活方式[8]。一是推进产业结构的绿色转型。推动形成农村绿色开展方式,产业结构的绿色转型至关重要。推进乡村产业结构的绿色转型,主要就是要运用绿色技术开展绿色经济,研发推广绿色生态产品,特别是要立足乡村特有的资源和生态条件,开展诸如特色小镇、乡村“民宿〞、生态园等休闲农业和特色乡村旅游等优势产业,切实把“绿水青山〞转化为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实现农民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二是促进能源绿色转型。农村绿色生态文明的实现必须面对已经客观存在的现状,重点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不断强化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