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浅析满清八旗军的由盛转衰.docx
下载文档

ID:1866779

大小:23.60KB

页数: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浅析 满清 八旗 盛转衰
浅析满清八旗军的由盛转衰 摘 要:八旗军是清太祖努尔哈赤顺应形势需要而创立的军事组织。他起兵后不久,便对女真族氏族社会时期存在的兼具生产和军事职能的社会组织——牛录进行改造,建立了黄、白、红、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清朝早期八旗军的战斗力极强,从统一女真族各部到征服蒙古、朝鲜乃至推翻明王朝统治的历次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可谓是所向披靡。到皇太极时,又按照民族分为满八旗、汉八旗、蒙八旗,对大清国的各个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然而入关后不久,这支八旗军队开始出线战斗力衰退的迹象,逐渐变成专靠国家供养的社会救济组织,最后失去战斗能力,从而导致对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失败。从这一方面看,满清的灭亡成为了必然。 关键词:满清 八旗军 兴盛 衰败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22)11-0000-02 一. 满清八旗军概况 八旗军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创立的军事组织。他在万历十一年起兵后,经过三十多年的南征北战,统一了女真各部,当时聚集了相当数量的蒙古、汉民。这几十万人来自四面八方,语言相异,生活习惯不同,谋生方式悬殊,社会制度两样,如果不建立起统一的管理制度,这样复杂、松散的混合体很难长期联合,势必分裂混乱,更不能消除各部、各族人员的旧有差异开展成为新的民族,八旗制度的建立解决了这个难题。清太祖先后建立了黄、白、红、蓝、镶黄、镶蓝、镶白、镶红8旗。皇太极时,又按民族分为满八旗、蒙八旗和汉军八旗。 各旗设立都统、副都统、参领、佐领等官职。从努尔哈赤创立八旗到1644年清军攻占北京这一阶段,八旗实行兵民合一,兼具军事、行政和生产等多方面的职能。兵丁平时狩猎务农,战时自备武器粮秣,随军作战,“出那么为兵,入那么为民,耕战二事,未尝偏废〞,堪称一支能征善战的精兵劲旅,作战时军纪颇严,有进无退,甚至在死伤沉重、尸相枕籍的情况下仍很少有人退缩逃阵。它曾以精兵6万,采取集中兵力、连续作战、逐路击破的战法,击败明朝10余万大军,取得了萨尔浒大捷;用两年的时间攻克明军防守关外的宁锦防线,歼灭明军5.4万人;后来又在山海关与明总兵吴三桂联合击败李自成大顺军,逐一消灭各地的反清力量,在建立清王朝、统一全中国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满清八旗军的兴盛及其积极影响 进入辽沈之前,努尔哈赤将所辖人员全部编入八旗,各按旗分、甲喇,牛录居住,原系一寨一族之人往往分隶不同的旗,一旗,一甲喇、一牛录内又有不同民族和地方的人丁,打破了女真各依族寨居住的旧习。这就使得八旗数十万人口居住在同一地区,密切了彼此之间的联系。编入八旗的人员,不管是女真,或是汉民,言谈交往,文移往来,必须使用满文满语。服装、发式亦须一律,依照女真习惯剃发,不许妇女缠脚。八旗人员同居共处,互通婚姻,血缘关系愈益密切。这样一来,在八旗制度的辖束下,经过广阔八旗子民的长期辛勤劳动和团结战斗,来自不同民族和地区的几十万人,在生产力,生产关系、赋役负担、国家法令、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等方面大体上到达了同样的水平,旧有的差异迅速消失,一致性愈益增多,逐渐融合为在居住地区、经济条件,语言文字、心理状态等方面根本一致的新的民族共同体——满族。八旗制度的建立,对满族的形成和开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八旗制把一、二十万女真人统一编制起来,每牛录佥甲一百或一百五十,可挑选数万精兵。在粮草充足,器械精良、战马十万的条件下,这样一支武装力量当然成为具有很大威力的强大军队。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劲旅,用兵三十余年,战必胜,攻必克。他统辖八旗军队,以“七大恨〞兴师伐明,取抚顺三城,歼明总兵官张承胤军万人。他集中旗兵,各个击破,以少胜多,大破明兵于萨尔浒,保护了满族的生存,扭转了战局,掌握了主动权。他亲领八旗劲旅,击败十余万守城明军,下沈阳,取辽阳,进驻辽东,为后来清兵入关统一全国奠定了良好的根底。八旗制度在建立军队,保证兵源、加强国力,稳固和扩大后金辖区等方面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由此可见,八旗制度的建立,在促进满族的形成及其向更高的社会阶段过渡上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提高生产、增强军力,稳固和扩大辖区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在清初建立和开展时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满清八旗军的衰亡 清军于1644年入关并建立全国政权后,建立了八旗常备兵制度,将整个八旗组织原封不动地移入新的社会体系之中,成为完全由国家供养的职业军队和职业预备役军人集团。八旗官兵携家带口,按建制集中居住在军营之中,驻于京畿地区的部队称“京营八旗〞,驻于全国各战略要冲之地的部队称“驻防八旗〞。北京市志稿对宣统年间北京旗人的户口有一个统计:京城24旗,黄旗30312户,白旗34924户,红旗24317户,蓝旗29230户,合计118783户。每户按照平均5-6人算,北京旗人总人口数大约在60-70万之间。这是一个很庞大的群体,有学者叫做“旗人群体〞,假设从全国来看这个群体就更加庞大了。这个旗人群体不工、不农、不商,吃钱粮,一代一代寄生下来,成为专靠国家供养的社会救济组织,失去了起码的战斗能力。 从顺治、康熙年间起,八旗官兵就已经出现了追求享受、战斗意志衰退的倾向。在前线指挥战斗的亲王、郡王和贝勒们“逗留观望,不思振旅遄进,竟尔营私适己,希图安便,或逶兵甲之不全,或托舟楫之不具,借端引日,坐失事机〞。在平定三藩之乱的战争中,八旗军以往的主力地位已被绿营兵所取代。雍正、乾隆年间的一些重要战争,如柴达木之战、平定大小和卓之战、大小金川之战中,尽管参战的八旗官兵数量有限,其中一些号称精锐的八旗部队的表现却不如绿营兵,昔日敢打敢冲的作风已不复存在。 (一) 八旗军衰败的表现 1.军纪松懈、风气败坏 随着封建统治根基的不断稳固,清朝进入了相对的太平年代,也就是从顺治、康乾盛世时期开始,八旗子弟开始出现了追求享受、战斗意志衰退的倾向,尚武精神迅速失落,好逸恶劳的现象到处蔓延,直接导致了八旗官兵体能和军事素质的全面下降。 平日规定的每月练习步射、骑射,每年合操、考试大都草草了事。有的将领还肆意篡改条例,减少训练次数,减轻训练强度。有的驻防八旗部队,甚至因操场被出租赚钱,干脆取消了火枪和火炮的射击练习。1815年,嘉庆帝阅看左右两翼前锋营官兵射靶,200人内竟无一人能5箭全部射中。八旗兵每逢上操、大都是雇人顶替。在皇帝和大臣都要出席的玉泉山阅兵大典上,也是由仆人携带着兵器,骑马乘车赶赴演武场,俨然一副老爷兵的模样。清末甲午战争中,京营八旗中最精锐的部队神机营赴山海关布防。有人在芦沟桥遇见他们,可见到的多是老弱病残,蹲踞道旁,不愿前进。这样的残兵当然不会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有什么作为。将领们整日里“居家弹筝击筑,衣绣策肥,日从宾客子弟饮〞;士兵穿衣争用绸缎,饮食必求醉饱,甚至将刚发下来的饷银拿出来挥霍一空,刚领到的粮米转手贱卖给商铺,换取银钱大吃大喝,斗鸡走狗、入班唱戏以及抽大烟之风到处蔓延。 2. 装备残缺废损 按照清太祖时期的规章制度,八旗官兵出征作战时需要自备兵器粮草,清朝军队各级组织要对官兵自备兵器的残缺废损情况要定期进行检查。但从乾隆时期开始,一批八旗官兵的自备兵器已是徒存名目。有的八旗兵丁借口经济困难不按规定置办军器,还有人将已有军器典当换钱,甚至偷偷地把军中利器砸碎卖废铁。最后甚至在军器点验时实行照顾政策,不再点验旗员内护军校、笔帖式以至六品武职的军器。到了乾隆末年,那些没有经过点验的官员所拥有的军器、盔甲大局部朽坏,皇宫各门所配备的兵器也都成了摆设,不具备起码的杀伤防御功能。 八旗兵衰败的根本标志还是其战斗力的丧失,是其作为一个武装集团已失去执行自身职能的根本能力,而对此最严格、最全面的检验应当是在战场上。康熙年间平定三藩之时,大将军多罗顺承、郡王勒尔锦驻兵荆州,劳师数载,不敢进兵。听说吴三桂军队到来,匆匆将大炮埋在土中仓惶退去。贝勒尚善、察尼、鄂鼐等领兵进攻岳州,借口战船不具备作战能力、天气风向不利,屯兵城下一年之久,不敢迎战,听到退却的命令,竟然三军欢声如雷。清中后期,八旗军无敢战之胆、兵无缚鸡之力的实情已为举国上下所熟知,连清廷也不敢轻易把他们派上战场了。 (二) 八旗军衰败的原因 八旗军的兴衰与清王朝的兴衰是一致的。作为与广阔人民利益根本对立的封建贵族政权,清王朝的统治最终走向腐朽是历史的必然。作为这一政权的统治工具,八旗军由盛而衰也符合历史开展的规律,并且是清王朝走向没落的一个缩影。封建贵族们出于其追逐财富、剥削压榨广阔民众的阶级本性,上至皇帝大臣,下至各级官吏、豪绅,皆一改清初较为简朴的风气,肆意侵吞和挥霍人民的劳动果实,追求纸醉金迷的糜烂生活。清朝封建政治的腐败必然会深刻地影响到八旗军官兵,这是导致八旗军衰败的最根本原因。但八旗军本身在治军指导思想以及相关制度、决策上的种种谬误弊端,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因,直接加速了其衰败过程。 首先,清政府对新的国家环境没有清醒的认识。清军入关后,八旗军从部族军队变为了国家军队、从战争时期进入了相对和平时期、从冷兵器时代进入了火器时代。而清政府并没有从根本上适应这些转变,将“军民合一〞的八旗制度沿用下来,满足于国内安定的形势,疏于学习近代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编制体制和军事思想,使自己的军队处于落后状态。 其次,当迫于现实进行改革时,往往以错误的思想作指导。顽固守旧的清朝统治者在陈腐的八旗制度实在难以维持下去时,不得不对其进行某些局部的改变。但在这种时候,却往往是从优待八旗贵族、解决旗人生计问题出发,着眼于周济八旗老弱病残,为其提供衣食之需,背离了军事组织以增强战斗力为宗旨的改革方向。此等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制止八旗官兵生活水平日益下滑的开展趋势。 再次,治军不严,训练松垮,姑息成风。清廷给予八旗官兵特殊的优待政策,也使得“从严治军〞的信条在他们身上无法真正实施。事实上,八旗子弟在社会上惹事生非,打架斗殴,久已成为京城和各八旗军防地的公害,各级军官总是加以庇护,地方官吏也很少敢出面拿办,致使旗营无赖的气焰愈加嚣张。八旗军的训练,大都是虚应故事。不仅平日荒废射箭拉弓,就连三年一次的大阅兵,也不过临时稍为演习,过后即置而不问。 最后,实行封闭的用人政策。清政府在各级旗营军官的安排上,大多是以满清贵族世代垄断,对他们加以庇护。甚至存在一定的民族隔离,对广阔汉族及其它民族优秀将领、官兵有猜忌和不信任的心理。致使在屡次战役中,不能发挥出全部的力量,节节败退,加速了满清的灭亡。 综上所述,八旗军的由盛转衰是在众多复杂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其衰败与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衰落是一致的,八旗军的衰败直接导致清朝的衰落与灭亡,根本原因就在于统治阶级思想的封闭和作风的腐化。八旗军由盛转衰的事实,说明任何军队从战争年代进入和平时期,都要面临严峻的考验,这一历史教训对后人仍然具有警示作用。 参考文献: [1] 支运亭.八旗制度与满族文化.辽宁:民族出版社,2002 [2] 刘小萌.清代北京旗人社会.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