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有关中学生核心素养.docx
下载文档

ID:1864491

大小:24.50KB

页数:11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有关 中学生 核心 素养
有关中学生核心素养   关于中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来源,也是确保课程改革万变不离其宗的“DNA〞。核心素养将为中学教育带来六大变化,包括,育人导向更加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课堂教学更加关注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开展趋势;实践活动;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课业负担将会进一步减轻课业负担,课后作业形式及总量发生较大变化;学校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未来将更加注重增加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适应性。  据了解,参与“中国学生开展核心素养〞制订的专家阵容强大。“我国根底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工程始于2023年5月,受教育部根底教育二司委托,由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组织。工程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共同承当。  林崇德教授日前出席高中学生开展指导顶峰论坛表示,工程组共组织了48场访谈,涉及575位专家,提出了12个指标。其中一级指标有社会参与、自主开展、文化修养。二级指标中社会参与里面有道德品质、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自主开展里有身心健康、自我管理、学会学习、问题解决与创新,文化修养里面有语言素养、数学素养、科学技术与信息素养,审美与人文素养等。  不过,最新出炉的“中国学生开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透露,学生开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开展和社会开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各省市教育学会、相关分支机构:  受教育部根底教育二司委托,中国教育学会就中国学生开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面向各省市学会和相关分支机构征求意见,现将征求意见稿下发给你们,建议各单位通过调研或召开不同类别的座谈会等方式,征求各级各类教育工作者以及学生、家长等社会各界的意见(分支机构可在理事(委员)和专家范围内征求意见),并于2023年3月20日前将汇总整理后的意见发至学会相关管理部门邮箱:caiwei@cse.edu (分支机构管理效劳中心);liuhui@cse.edu (会员效劳中心),亦可将意见文字稿和电子稿在工作会期间交学会秘书处相关部门。  因学生开展核心素养是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因素,故,本次意见征求意义重大,请各单位给予重视,认真组织,如实汇总反响各类意见建议。另,该文件未正式下发,仅限征求意见使用,请勿大范围宣传,感谢各单位的支持与配合。  中国教育学会  2023年2月22日  附件:  中国学生开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  研制中国学生开展核心素养,根本出发点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开展,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学生开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开展和社会开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一、社会责任。主要是个体处理与他人(家庭)、集体、社会、自然关系等方面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  1.诚信友善。重点是自尊自律,老实守信;文明礼貌,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效劳等。  2.合作担当。重点是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对自我和他人负责;履行公民义务,行使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公正等。  3.法治信仰。重点是尊崇法治,敬畏法律;明辨是非,具有规那么与法治意识;依法律己、依法行事、依法维权;崇尚自由平等,坚持公平正义等。  4.生态意识。重点是热爱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具有可持续开展理念和行动等。  二、国家认同。主要表现为个体对国家政治制度、核心价值理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理解、认同和遵从。  5.国家意识。重点是了解国情历史,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热爱祖国,认同国民身份,对祖国有强烈的归属感;自觉保卫国家尊严和利益等。  6.政治认同。重点是热爱中国共产党;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等。  7.文化自信。重点是了解中华文明形成的历史进程;成认和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理解、欣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  三、国际理解。主要表现为个体对国际动态、多元文化、人类共同命运等方面的认知和关切。  8.全球视野。重点是具有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开展动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  9.尊重差异。重点是了解世界不同文化;理解、尊重和包容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多元文化交流等。  四、人文底蕴。主要是个体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表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10.人文积淀。重点是积累古今中外人文领域根本知识和成果;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  11.人文情怀。重点是以人为本,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关切人的生存、开展和幸福等。  五、科学精神。主要是个体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表现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标准。  12.崇尚真知。重点是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和成果;掌握根本的科学方法;有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等。  13.理性思维。重点是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理性务实,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标准行为等。  14.勇于探究。重点是有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能够提出问题、形成假设,并通过科学方法检验求证、得出结论等。  六、审美情趣。主要是个体在艺术领域学习、体验、表达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15.感悟鉴赏。重点是学习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根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懂得珍惜美好事物等。  16.创意表达。重点是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具有生成和创造美的能力;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提升生活品质等。  七、学会学习。主要表现为个体在学习态度、方式、方法、进程等方面的选择、评估与调控。  17.乐学善学。重点是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自主学习,注重合作;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等。  18.勤于反思。重点是对自己的学习状态有清楚的了解;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合理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等。  19.数字学习。重点是具有信息意识;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 〞等社会信息化趋势等。  八、身心健康。主要是个体在认识自我、开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积极表现。  20.珍爱生命。重点是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平安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  21.健全人格。重点是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积极交往,有效互动,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22.适性开展。重点是能正确判断与评估自我;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开展方向;有方案、高效地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等。  九、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勤于实践、敢于创新方面的具体表现。  23.热爱劳动。重点是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广泛参加各种形式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具有动手操作能力等。  24.批判质疑。重点是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敢于质疑;善于提出新观点、新方法、新设想,并进行理性分析,做出独立判断等。  25.问题解决。重点是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定合理解决方案;具有创客意识,能将创新理念生活化、实践化等。  林崇德:如何理解核心素养概念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开展和社会开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开展性,是一个伴随终生可持续开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生学习、实现全面开展的根本保障。  1、在目标上,核心素养的概念指向的是对“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的答复  由于它的范畴超越了行为主义层面的能力,涵盖态度、知识与能力等方面,因此表达了全人教育的理念,契合我国传统文化“教人成人〞或“成人之学〞的特色育人观,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开展规划纲要(2023-2023年)提出的“促进人的全面开展、适应社会需要〞 的教育质量根本标准一致,有利于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完成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教育工作根本任务。  2、在性质上,核心素养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共同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  每个人在终生开展中都需要许多素养,以应对各种生活的需要,这些所有人都需要的共同素养可以分为核心素养,以及由核心素养延伸出来的其他素养,其中,最关键、最必要且居于核心地位的素养就称之为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代表了个体普遍应到达的共同必要素养,代表应该达成的最低共同要求,是每个个体都必须学会获得的不可或缺的素养。正因如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以及世界教育兴旺国家都十分强调核心素养的教育价值,把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的未来课程作为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议题,通过核心素养的建构来优化教育改革的质量。  3、在内容上,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加宽广。“知识〞与“技能〞主要涉及具体学科领域的知识,或者具有“听〞“说〞“读〞“写〞“算〞等根本技能,而素养指向的那么并不是某一学科知识,它既包括传统的教育领域的知识、能力,又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核心素养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其所涉及的内涵并非单一维度,而是多元维度的。核心素养不仅仅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的综合表现。这一超越知识和技能的内涵,可以矫正过去重知识、轻能力、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偏失,更加完善和系统地反映教育目标和素质教育理念。  4、在功能上,核心素养同时具有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素养〞一词的功能超出了“职业〞和“学校〞的范畴,核心素养的获得可以使学生升学或更好地进行未来的工作,但是素养的功能不仅仅包括升学和就业,素养的获得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开展成为更为健全的个体,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开展变化,为终生学习、终生开展打下良好的根底,并且能够到达促进社会良好运行的目的。因此,核心素养同时具有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积极意义的重要素养。  5、在培养上,核心素养是在先天遗传的根底上,综合后天环境的影响而获得的,可以通过接受教育来形成和开展  经济合作与开展组织、欧盟等把教育过程中的素养界定为通过学习而来,即使某些素养存在先天潜能的开展,这些素养也必须是可教、可学的,需要通过有意识的教育过程进行培养,经过学生的学习积累获得。因此,核心素养主要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可以通过各教育阶段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加以培养。培养的过程侧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我体验,更多地依靠学生自身在实践中的摸索、积累和体悟,是个体认知与元认知建构的过程,是在外界引导下的自我开展、自我超越、自我升华的过程。  6、在评估上,核心素养需结合定性与定量的测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核心素养具有可教、可学的外显局部,同时也存在无声、无形但可感、可知的内隐局部。前者能够在特定的情境下通过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能够有效地对其进行定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