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区乡
全民
经济发展
计划
区乡全民经济开展方案
“十二五〞时期,是国务院支持全面推进海西建设的第一个五年、是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后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的重要时期,是加快推进产业开展、新城建设和人民生活“三个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更是建设“五大基地,一座新城〞的攻坚时期。从区实际出发,科学编制和实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对我区实现科学开展新跨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第一章开展根底和开展环境
一、开展成就
期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委、区政府带着全区人民团结一致、奋力拼搏,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全面实施西岸经济区开展战略,抢抓机遇、迎难而上,有效应对金融危机,较好地完成了规划的主要目标及任务,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开展。
(一)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期间,我区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增长。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6.3亿元,比年增长4.3倍,年均增幅39.6%;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8:79:
17.2,确立了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开展格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4万元,比年增长3.5倍,年均增幅35.5%;全区工业总产值658.4亿元,比年增长9.2倍,年均增幅59.2%;地面财政总收入15.1亿元,比年增长5.9倍,年均增幅45.9%;固定资产投资连续四年超过百亿元,五年累计达502亿元。
(二)城市建设快速推进
期间,我区坚持工业化、城市化两化并进,产业开展和新城建设双轮驱动,火炬产业区和工业园区不断拓展,隧道、大道、大桥等桥、隧、路陆续建成通车,根本形成四通八达的区域路网骨架,电力、供水、垃圾填埋、污水处理等主要市政配套工程陆续建成投入使用,文教园区初具规模,论坛会址、大校区等一批重大工程启动建设,新农村建设逐步推进,初步形成了工业集中区、文教区、新城起步区为主体,“东拓西展南接〞的XX县区总体框架。
(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社会事业与经济开展齐头并进,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事业蓬勃开展,交通难、住房难、就学难、就医难的破解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失地失海农渔民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扶贫济困工作取得良好社会效果。建立农村充裕劳动力转移长效机制,稳固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实施本地人员就业社保差额补贴等举措,切实为农民减轻了负担。生态环境建设持续进步,节能减排取得一定成效。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推进,文明XX县区顺利通过验收。
(四)对外交流合作深入开展
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9亿美元,友达、冠捷、宸鸿等一批台资龙头企业入驻。对台小额贸易市场年接待人数突破180万人次,五年累计交易额达20亿元。文化和民间交流全面开展,成功举办世界金门日大会和第八届世界联谊会(大会)。吕塘戏校、象棋代表队、宋江阵剧组等屡次赴东南亚、台湾、金门演出交流。
二、“十二五〞开展环境
从国际环境来看,和平、开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将继续加强,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不可防止,这将为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提供重要契机。
从国内环境看,我国经济社会开展长期向好的根本态势没有改变,且进入以转型促开展的新阶段,以及国家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开展等一系列政策,为加快经济转型与升级创造了条件。
从两岸关系看,ecfa成功签署并生效实施,标志两岸步入和平开展的新轨道,两岸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等生产要素交流更加直接,文化、体育、艺术和教育等人文要素交往更加密切,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省加快建设西岸经济区,各项政策措施不断深化落实,区域经济合作正向纵深推进。
从市情看,国家赋予更多先行先试政策,包括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推动岛内外一体化建设,市将建设两岸区域性金融效劳中心、中国效劳外包示范城市、“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等,都将为区未来开展提供有利平台。
从自身来看,随着隧道的开通、高铁的通车以及国际机场的启动建设,区的对外连接网络将更加丰富便捷。还拥有可以承接重大产业工程转移落地的空间,以及岸线、山水和海岛等有待开发的丰厚自然资源。
“十二五〞期间,区虽然总体上面临着重大开展机遇,但也存在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各区之间乃至兄弟省市之间资源、人才、市场等要素竞争日益加剧,可用于规划建设用地指标仍然有限等,将成为制约我区经济快速开展的瓶颈。特别是经济实力还不强,产业结构、投资结构、城乡开展不协调、不平衡,就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社会保障还不能满足群众需求等,还有待在今后的开展中逐步解决。
第二章指导思想与开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紧抓历史机遇,全面落实省委关于建设西岸经济区、市委关于统筹城乡开展、加快岛内外一体化建设的战略部署,以科学开展新跨越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开展方式为主线,按照“双轮驱动〞和“两化并进〞的思路,以工程带动为抓手,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加强自主创新,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不断解放思想、先行先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标,努力实现产业开展、新城建设和人民生活“三个新跨越〞。
为顺利实现“十二五〞期间区经济社会开展的各工程标,必须首先把握以下根本原那么:
(一)始终突出加快开展
加快开展是我区现阶段开展特征的内在要求,要立足区情,明晰加快开展对的重要意义,把加快开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根底。要抢抓加快开展的战略机遇,乘势而上,全面提速提效,努力实现科学开展、跨越开展。要增强加快开展的紧迫感,积极向上争取更多的优惠和特殊政策,从产业入手,从工程抓起,加快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推动新城建设快速迈上新台阶。
(二)始终突出转型开展
结合实际,坚持从调整需求结构、供给结构、生产要素结构入手,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以节约资源、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为目标,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紧密配合国家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和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积极培育壮大龙头骨干企业,着力推进重点产业集群和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开展,重点培育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等现代效劳业。
(三)始终突出创新开展
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再创科学开展体制机制新优势。深入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动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鼓励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激发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创立自主品牌,培育名牌产品。开展区校、院地同开展工程,提升产学研合作层次。
(四)始终突出绿色开展
严把产业政策、资源消耗和环境保护关,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行低碳经济,促进绿色增长。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加大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的研发、引进及应用,努力将新城建设成为“低碳城市,绿色家园〞的典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开展循环经济,坚持在开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开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开展。
(五)始终突出统筹开展
努力实现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产业之间的均衡开展,既要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又要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引导资源要素向农村合理配置、根底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效劳体系向农村覆盖,夯实打牢农业农村开展根底;全力推进新城建设的同时,加快对旧城旧村的规划整治与改造,努力建设东部宜工、宜商、宜游、宜居的生产生活综合环境。
(六)始终突出和谐开展
“惠及民生促和谐〞始终是区着力解决与关心的工作,要坚持“开展为了人民、开展依靠人民、开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坚持“民生为大、民生为先〞,逐步实现覆盖全民、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管理有效、水平适度的城乡利和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实现根本公共效劳均等化。加快开展各项社会事业,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切实保障人民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开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要将区打造为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港口物流基地、海西对台交流交往基地、高级技术人才教育和文化开展基地、高优农业和生态旅游开展基地、现代化生态型滨海新城,即“五大基地,一座新城〞。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与年比,下同)、工业总产值、财政总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二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近一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翻一番。
(一)经济实现更好更快开展
经济综合实力稳步增强,经济开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到2023年,争取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600亿元,年均增长2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到达台湾年水平;工业总产值达2022亿元,年均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亿元,年均增长15%;地面财政总收入45亿元,年均增长25%,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22亿元,年均增长25%;实际利用外资五年累计4亿元(不含火炬)。
(二)创新开展活力显著增强
科技创新取得突破性成果,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到2023年,确保科技三项经费支出符合法定增长,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25%,高科技专业化人才队伍明显壮大;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的进展,非公有制经济地位有所提高,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对外交流合作日益紧密,对台(金)先行先试工作有效开展。
(三)城市建设品位大幅提升
新城框架根本形成,旧城旧村改造顺利实施,打造一流城市形象和宜居城市综合体。到202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202300亿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45平方公里,城市化率75%,城市根底设施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市政公用配套体系相对完善,文化旅游产业开展取得明显效益。
(四)人民生活质量全面提高
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效劳体系根本完善,社会事业开展水平明显提升。健全财政教育经费增长长效机制,保证义务教育投入“三个增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5%,根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5.9万人,全区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500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住环境和住房质量明显改善,社会公正和公共平安良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五)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生态绿色工程全面实施,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到2023年,全区森林覆盖率、城市人均公园绿地及建成区城市绿地率均到达省、市要求水平;工业和城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农村环境质量彻底改善;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万元生产总值能耗进一步降低,完成国家、省、市下达任务。
第三章主要任务
第一节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开展方式
全面实施“优一强二壮三〞产业开展战略,实现农业提效,工业提质、效劳业提速;努力在结构调整中壮大支柱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坚持制造业与效劳业相配套,坚持工业化与信息化相融合,坚持研发中心与生产基地相依托,坚持技术创新、品牌建设、质量管理和工程带动相结合,积极引导企业向产业链高端提升,实现产业开展新跨越。
一、做强做大先进制造业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强工业园区载体建设,全力支持火炬产业区和工业园区的开展,加速巷北、银鹭、市头、巷南、内厝等片区的开发建设,完善园区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对接市“百亿元产值企业培育方案〞,着力推动区“百十亿〞产业工程。根据产业布局选商选资,积极引进带动力强的龙头骨干工程,加强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工程招商,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聚。
光电产业。加快金财液晶面板、天马tft、宸鸿科技等工程建设步伐,围绕友达光电等龙头企业有针对性地展开产业集群招商,扶持一批带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