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略论民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docx
下载文档

ID:1863075

大小:40.19KB

页数:32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略论 民政 构建 和谐社会 中的 基础性 作用
略论民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根底性作用 “和谐〞理念在我国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国人一直在追求社会和谐。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六个特征,与当代民政事业开展的根本目标紧密相联,与民政地位作用发挥关系密切。我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奋斗目标,并强调不能以平均数代替大多数,只有多数城乡家庭到达小康标准才是不含水分的全面小康,这凸现民政的根底性作用不可或缺。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最大的理论奉献在于科学阐释了民政工作的根本特性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素之间互融互通的关系,确立了民政工作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的重要根底性作用。 一、民政部门的根底性作用表达在“最兜底保障〞 长期以来,不少人对社会保障制度的了解和认识存有偏差,甚至误区,主要表现在习惯性地将明显带有市场属性的社会保险解读为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涵。其实,在我国现有社会保障制度框架中,民政承担着除“社会保险〞以外的大局部公益性根底保障职责,担负着“最兜底保障〞使命,构筑的是社会保障最后一道平安网。 实现城乡低保的应保尽保为最兜底保障奠定有效根底。从宏观角度来看,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开展已经有14年历史,这项制度对保护困难群体生存权益、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微观的角度来看,极度困难群体也就是说低保对象从政府那里得到的救助金其实是很低的,那么低的救助水准为何能起到安定社会的作用呢。关键就在于这一制度同时起到了物质上的生存保障和精神上的慰藉作用。丧失就业能力、无法获得就业时机,或者因灾因病,使这局部人群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都会有明显变化,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不稳定〞。低保制度使他们重新有了一笔月月可领取的“稳定收入〞,虽然少,但解决低标准的温饱够了,也就不致日日“犯愁〞。从这个意义上说,低保制度所起到的稳定作用,在受助群体的心理方面比在物质方面更大。我省现有城市低保对象41.8万人,农村低保对象110万人。经过10年的努力,已全面实现应保尽保,党委政府通过民政提供的最兜底保障对社会稳定的根底性作用已经初步显现。 实施专项救助制度为最兜底保障提供有效辅助。困难群众的燃眉之急往往与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等交织在一起,单纯依靠低保制度在反贫困领域“单打独斗〞远远不够。幸福的指数千万种,困难的原因却就那么几条,帮助困难群体摆脱困难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增添他们的幸福感的过程。这需要从解决困难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针对困难程度、致贫原因。熏构筑目标明确、层次清楚、运转协调的专项救助体系,实施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专项救助。只有实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住房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相配套,才能更富成效地发挥救助政策的“兜底组合〞效应。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这是人类生存最根底的三要素。低保制度解决了前两个要素,剩下的一个要素那么需要通过住房救助制度的制定和实践来解决。江苏近几年在城市大力推进经济适用房建设,扩大廉租房的覆盖面;在农村大规模实施草危房改造工程,使城乡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大为改善。在医疗卫生保障体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需要靠民政部门加大对困难群体的医疗救助力度,来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有效发挥最兜底保障作用。在非义务教育费用过高的背景下,同样需要通过有效的教育救助,来维护困难家庭子女的受教育权利,既是防止困难家庭因读书致贫返贫,更给困难家庭带来新的希望。我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已公开作出承诺,确保每个困难家庭的子女都有受义务教育的时机,确保每个考上大学的学生不因贫失学。我省困难家庭子女的上学将不再困难。 建立社会援助机制为最兜底保障提供有效补充。社会和谐的根底是利益的和谐。合理调节利益分配格局是和谐社会制度架构不可或缺的内容和目标。利益多元结构的科学性和合理化源自于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兼顾性和平衡度。据此原理,必须建立健全抑制利益独占性的社会援助机制,找到不同层面利益的平衡点,使困难群体能够共享改革开展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平衡社会财富的流向和防止收入的两极分化,缓解社会贫富矛盾。因此可以说,在法规制度和政策范围内,积极调控完善的社会援助机制是兜底保障的有效补充,又是增强保障效果的重要杠杆,还是弘扬传统美德和文明新风的动力平台。除了通过法律援助使困难群体享受到事实上的法律平等,通过就业援助使困难群众真正脱贫致富以外,民政部门的重要使命是大力开展慈善事业、慈善超市、慈善医院、慈善门诊和结对帮扶活动等,依靠社会互助的力量扩大社会援助成效,同时在全社会营造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气,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和良好气氛,使贫有所济、灾有所救、难有所帮、残有所助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我省慈善基金募集规模已超过23亿元,慈善超市和医疗机构开展迅速,有了一个良好开端。但如何进一步完善社会援助机制,更有效地发挥社会援助的功能作用,不断促进社会利益的和谐,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民政部门的根底性作用表达在“最基层管理〞 村(居)委会是我国政权组织架构中的根本单元,民间组织是最基层的社会管理层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民政所从事的这两项管理工作处于社会管理环节的最末端,是“最基层管理〞,要打造的是社会最基层层面的和谐。 纵向上最基层的管理主要表达在对村(居)委会的管理。和谐社会不是标志没有矛盾的社会,而是代表能够有效疏导社会矛盾的、安定有序的社会。基层是产生社会矛盾的“源头〞,各种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多半在基层最先表征出来,各种利益、矛盾冲突也多半最先在基层累积、爆发。只有切实加强村(居)委会建设,才能有效地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从而扎牢和谐社会的基层根底。诚然,在很长一段岁月里,村(居)委会充当的仅是拾遗补缺的角色,如今,村(居)委会那么日趋成为党和政府在基层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成为人民群众反映社情民意、监督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平台。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村(居)委会是新时期加强基层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是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有序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载体。民政部门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加强对村(居)委会管理,充分发挥村。穴居。雪委会在协调沟通、化解矛盾、排忧解难、伸张正义、凝聚人心等方面的作用。我省不少地方的成功实践证明,一个管理有效、效劳完善、文明祥和的村。穴居。雪委会,是理想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最受人民群众欢迎。 横向上最基层的管理主要表达在对民间组织管理。现代公共管理理论认为,社会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社会利益需求日益多样化,政府和市场由于各自的内在局限,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必然会出现一些缺位或偏差。而民间组织因其自治性、社会性、公益性、专业性、群众性等特点,其承接政府职能转换和适应社会管理开展需要的功能作用日益显现,越来越为政府和社会所认识和接受。目前,我国注册登记的民间组织总数已到达31.97万个,遍布全国城乡,涉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在促进经济社会开展、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熏已名副其实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政府体制和市场机制的缺乏,发挥反映利益诉求、提供社会效劳、协调利益矛盾、实现社会良性沟通、聚合社会和政府的合力关系、激发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促进社会和谐的特殊功能作用,鉴于民间组织的社会性、基层性和根底性的特点,可以说,把握了民间组织就在很大程度上把握了社会。我省的实践也证明,加强对民间组织的管理,有利于促进政府与社会建立对话、协商和沟通机制,有利于营造党和政府方针政策上情下达、人民群体利益诉求下情上传、不同利益群体间协商对话,非理性个体行为不断减少的和谐格局。 三、民政部门的根底性作用表达在“最贴近效劳〞 困难群众面对的第一个部门就是民政部门,需要帮助找的第一个干部就是民政干部。故而,直接与基层组织和普通百姓打交道的民政部门在公共效劳领域担当着愈来愈多的责任,提供着最直接、面对面的、实实在在的效劳,其效劳质量和水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说,民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根底作用也表达在公共效劳方面的“最贴近效劳〞上。 最贴近的效劳表达在社区效劳上。作为社会的“根本细胞〞,社区是社会的“全息缩影〞,更是和谐社会的触点。春江水暖鸭先知,社区离居民最近,社区效劳是面向居民的最直接的、零距离的效劳。就民政而言,许多业务工作直接与老百姓日常生活联结在一起,如婚丧、救助、选举、村(居)务公开等等。如果效劳不到位,团结、凝集作用就不能很好发挥,在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就有可能出现断层,影响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危及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社区居民与民政的关联度也就越来越大,民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根底性作用也就越来越大。民政的最贴近效劳要从社区居民最关心、最需要、与社区群众利益最攸关的问题入手,引导社区不断创新效劳方式,拓展效劳领域,强化效劳功能,多为社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才能让所有社区居民都能安居乐业。 第二篇:论民政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论民政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 XX县区民政局姜建才朱亚洪 。本文试图从构建和谐社会民政的职责和定位出发,从构建和谐社会民政的职能出发,就如何进一步强化民政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和地位作出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构建和谐社会民政职责思路和对策 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构建和谐社会任务的提出,对民政工作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使民政工作的作用和地位在构建的过程中更显突出,面临的挑战和任务也更为严峻和繁重。因此,认真探讨和谐社会和民政工作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1、构建和谐社会是民政部门的根本职能 民政词典在“民政〞条目中阐释:民政一词,最早见于北宋时期(公元960——1127年)。民政的涵义颇为广泛,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往往有特定的内容。广义地说,民政是泛指政府机关以人民群众为对象,与人民群众切身权益有关的一些社会性、政治性的国内社会行政管理工作。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民政工作的内容,虽然随着经济社会的开展有所不同,但其共同之点都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有关,都是以人民群众为对象而为民施政的工作。民政部长李学举最近在一次讲话中,对民政工作有过精辟简练的概括,指出:“民政“的含义就是主理民众的事务,涉及民生、民权、民利。国家机关的行政序列和编制中明确规定:民政部门是国务院的重要职能部门,其根本职能定位是社会福利效劳与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具体负责救灾救济,最低生活保障,优抚安置,福利效劳与社会福利事业单位管理,民间组织管理,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建设,婚姻登记管理,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福利效劳等多项工作。承担了中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框架中“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四大局部中,除“社会保险〞以外的所有局部,其工作范围和效劳是典型的“公共效劳、社会效劳与社会福利事业〞,集中表达了现代“效劳政府〞的职能定位和民政部门“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传统职业道德。 “和谐〞一词在中国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在追求政治和谐,社会和谐。现代汉语词典对“和谐〞的解释是:配合得适当和匀称。老子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表达了中国古代哲人在理解“和谐〞上的辩证思维;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那么成为中国人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准那么。由此可见,“和谐〞既有协调、融洽、合作的意义,同时,又不是指无差异的、完全的同一,而是指事物多样性的有机统一。“和谐社会〞简单来说就是建立在全体成员和谐相处根底上的社会。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总结人类社会思想史关于和谐社会认识的根底上,创造性提出的新概念,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