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近现代西方德育方法论的发展脉络与研究概况.docx
下载文档

ID:1859456

大小:22.87KB

页数:6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现代 西方 德育 方法论 发展 脉络 研究 概况
近现代西方德育方法论的开展脉络与研究概况   摘 要: 近现代西方德育方法受到经验主义、实证主义、功利主义、自然主义等哲学流派的影响,在哲学观上实现了对传统德育方法的继承、批判与转变,充分表达了对受教育者的尊重、提倡自然的教育、注重世俗化、务实性等特点。文艺复兴运动以来,尤其是现当代,西方国家从多个学科角度研究道德教育,形成了各种流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泼状态。实用主义德育理论、道德认知开展理论、“品格教育运动〞、社会学习模式、认知开展模式、行为主义模式、体谅模式等,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道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梳理西方近现代道德教育方法开展脉络,分析西方道德教育方法开展的特点及转向,有利于归纳与借鉴西方道德教育方法开展对我们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 德育方法; 开展脉络; 研究概况  中图分类号: G4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381(2023)01-0077-008    德育是世界各国都普遍重视的全球性话题。道德教育方法作为德育工程的子系统,是十分关键的重要组成局部。这是由于成功而有效的德育不仅受益于德育内容的科学设计,而且还受益于方法的选择是否适当与正确。西方在德育方法方面的研究有悠久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古代西方道德教育同宗教结合紧密,近代以来,权威教育起主要作用,二次大战结束后那么受杜威、皮亚杰、哈特肖恩、霍尔等多个教育学派和学科的影响。近现代西方的道德教育形成了不同于东方的许多特点,如宗教方法的传承、学科方法的多样、教育方式的渗透、选择方法的自由,并形成了道德认知开展、价值澄清、社会学习等主要的方法论[1]。通过对近现代西方国家德育方法的比较和分析合理地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的方法对我国德育方法的创新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西方重视德育方法论研究的历史传统与影响    德育方法研究在西方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希腊与罗马。从德育方法论思想开展上看,古希腊著名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就提出道德可以教育的观点,并提出相应的德育方法是说服教育和正面鼓励,认为“用鼓励和说服的语言来造成一个人的道德,显然比用法律和约束更能成功。说服而被引上尽义务道路的人,似乎不管私下或公开都不会做什么坏事〞[2],主张在德育的方法问题上提出说理教育的原那么,引导人们进行理性思考。苏格拉底强调自我教育和蔼于自处,提出了著名的“苏格拉底法〞即“产婆术〞。其具体做法是在讨论道德问题的过程中,并不是把真理或某个道德问题的答案直接告诉对方,而是通过巧妙的谙问,引导人  们在认识的矛盾中积极思索,进而逐步接近真理,目的在于激发人们寻求真理的积极性,注重引发引导,促使人们自觉地探求问题的答案。柏拉图在其“回忆说〞和灵魂等级论的根底上,提出了“先天品德论〞,先天品德的修养方法。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详细地阐述了在美德形成过程中进行教育训练的方法,甚至提出了进行语言、举止方面的道德教育方法。  从德育方法所依托的媒介上看,古希腊的斯巴达注重音乐和体育在德育方法中的作用,把音乐、体育与德育结合起来,丰富了德育的途径。如斯巴达人对音乐的选择有一定的要求,他们推崇庄严肃穆和情调高昂、激发人积极向上的乐调,将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写成赞美诗,并配以音乐,认为这种音乐才能教育斯巴达人服从命令、遵守纪律,为国家勇敢作战。在雅典,音乐教育成为道德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局部之一。他们用战争歌曲培养人的勇气、坚忍不拔的战斗精神,用赞歌和颂歌教导人们敬畏英雄、忠于祖国。雅典那么把对青少年德育贯穿于全部的学校教育之中。在学校里,雅典人不仅单独开设了“道德〞课进行直接的道德教育,而且注重通过体育、文学、音乐等各种课程来进行德育。  西方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占领了一切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德育方法也不可防止地披上了神学的外衣,德育的方法更加注重绝对服从和忠实于信仰。基督教神学家们抛弃了说服教育的原那么,希望直接树立起上帝在人们心目中的神圣地位。他们以灌输代替了启发,以绝对服从代替了理性思考。在教会学校里,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宣传圣经、灌输基督教教义。如基督教神学大师奥古斯丁从“性恶论〞出发,论证了灌输和体罚是德育不可缺少的手段。这种方法基于基督教的“原罪说〞和“性恶论〞。认为人是生而有罪的,只有终生敬畏神,一切按神的旨意办事,厉行节欲、斋戒和祈祷,甚至伤害自己的身体,才有希望消除罪孽,求得来生的幸福。德育的目的就是通过各种手段、途径、方式,节制乃至消除人的各种欲望,使人从恶性中解脱。因此,在基督教教会学校里,为了培养学生具有服从和忍受的品质,体罚成为学校德育的常见方式。学校在进行德育的过程中,通过利用讲道、读经、忏悔、圣餐、祈祷和制裁等宗教手段,把圣经的教义转化为教徒和世人的道德信念寓德育于宗教教育中。  尽管从现代哲学观审视,古代西方德育的哲学方法论和神学方法论存在不民主、方式单一等很多不合理因素,但是宗教方法的传承性、重视多学科德育的整合性、注重渗透教育、理论灌输与实践相结合等重要思想,都为近现代的德育方法创新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理论渊源与实践经验。  首先,宗教方法的传承性对近现代西方德育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德育与宗教结合一向是西方国家道德教育的特点。进入近现代之后,西方国家虽然改变了宗教教育的主导地位,但是与宗教教育相适应的一套传统教育方法,如教条灌输、宗教仪式、服从敬畏、省察忏悔、管制体罚等,一直传承下来并得到广泛运用与开展。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关于德育方法的论述大多是继承了传统的宗教方法,主张除宗教仪式、服从敬畏、省察忏悔以外,还应当有预防法、实践法、典范法、纪律和规那么法等。约翰•洛克在教育漫话中也是继承宗教方法提出对儿童的德育主张的,除论述了通过宗教行为训练来培养德行,还指出在德育训练方面要早实践、严而有度、奖罚得当等。  其次,重视多学科、多渠道、多媒介德育的整合性是西方德育的珍贵遗产。斯巴达和雅典的全方位德育方法给后来的德育以极大的启示。在近代,瑞士教育家裴斯泰诺齐提出德育、智育、体育并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德育方法。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爱弥尔中提出了自然后果法、经验学习法、情感陶冶法、人格感化法等德育方法。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中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那么〞,指出道德教育应在不同阶段实施相应的德育方法,寓德育于智育和校园生活之中等。杜威从学科角度研究、探索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在教育中道德原理一书中指出应通过学校生活和各科教学来对学生进行德育。学科领域主要包括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宗教和历史学等,并且主张道德教育应该把学校生活当作一个整体来进行、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受到应有的道德训练等。  第三,重视情境德育的重要作用。早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就提出,对儿童的道德教育应该通过开展讨论,组织活动进行。亚里士多德也强调要在行动中,在实际练习过程中培养德行,提出了在生活中根据人们的现实生活进行道德教育。近现代西方教育家继承了这一传统,越来越认识到这种隐性的、潜在的、渗透式情境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反对向学生直接灌输道德理论和道德原那么,主张学生通过自主的理智活动和实践活动获得道德上的提高和开展。柯尔伯格的“新苏格拉底法〞、“公正团体法〞、价值澄清学派的“自由选择〞、贝克的“问题中心法〞等,都以个体参与和自主活动方式来进行道德教育,都强调道德教育的情境性。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