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金融脱媒测度对商业银行的启示.docx
下载文档

ID:1858087

大小:17.89KB

页数: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金 融脱媒 测度 商业银行 启示
金融脱媒测度对商业银行的启示 我国金融脱媒的实证分析 (一)信贷中介比率先降后升,贷款出现脱媒校正趋势从1992年到202223年,非金融部门进行的外部融资增长了19倍。从融资额来看,贷款、债券和股票都有显著增长。其中,贷款所占比例(即非金融部门的信贷比例)在90年代迅速下降,说明非金融部门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在上世纪90年代迅速降低,呈现显著的金融脱媒现象,这种趋势在1998年降到低点后,开始缓慢上升,即非金融部门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重新上升,此即贷款的脱媒校正现象。但总体来讲,2022年-202223年的平均信贷中介比率小于1991-1999年的信贷中介比率,说明贷款在非金融部门融资渠道中总体呈下降趋势。图1国内非金融部门金融中介比率 (二)市场中介比率显著上升,其他金融工具并未出现脱媒从市场中介比率来看,1998年之前市场中介比率几乎为0,说明金融部门几乎未持有非金融部门发行的除贷款外其他金融工具。但1998年之后,市场中介比率迅速上升,至202223年,该比例已达15%。市场中介比率的上升意味着金融机构对非金融部门权益购置的增加,在非金融机构的总体外部融资中,金融机构持有股票与持有债券的比例同时上升。实际上,在202223年,非金融部门证券融资份额的83%是通过金融中介进行的,而这一数据在1992年仅为17%(表1)。从这个角度来看,金融中介在非金融部门资金融通过程中的重要性在增强。表1金融机构持有的证券占非金融部门证券融资比例年份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22数值0.170.12023.42023.42023.250.060.62023.32023.47年份202220222022202220232023202223202223202223数值0.52023.660.72023.750.820.72023.92023.770.83 (三)金融中介比率呈先降后升趋势,金融脱媒校正趋势明显总体金融中介比率和信贷中介比率同样呈现出先降后升趋势,但1999年之后的上升幅度比信贷中介比率高,因此,总体从1992年的0.86增长至202223年的0.97,呈增长态势。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1992年到1997年间,信贷中介比率呈现下降趋势,而此时段的市场中介近乎为0,变化不显著,因此,金融中介比率在此时段呈现下降趋势,即金融中介呈脱媒态势。而从1999年到2023年,信贷中介比率和市场中介比率同样都保持缓中有升的状态,因此金融中介比率出现大幅度上升。这是因为1999年之后,金融机构证券投资份额显著增加,而银行贷款的相对份额保持平稳微幅增长。可见资本市场的开展并没有降低非金融部门对金融中介的依赖程度,只是从融资方式上略微有所转变。金融中介为非金融部门提供的证券投资比重逐渐增长,国内非金融部门对金融部门的依赖程度逐渐增强。 (四)外部融资的结构效应从1992年到202223年间,非金融部门的外部融资组成结构有了显著变化(图2)。非金融部门由住户、政府和非金融企业三部门组成。18年来,政府部门的外部融资根本保持稳定,仅从202223年开始有了大幅增长。非金融企业的外部融资那么保持逐年增长,尤其是202223年开始,增速迅猛。与此同时,住户部门的外部融资也经历了显著增长,并且占整个非金融部门外部融资的比例也有了大幅的增加,从1992年的2%增长至202223年的20%。住户部门融资主要来源是贷款,尤其是自1998年开始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制度,致使住户部门的中长期贷款数额增长迅速,从1998年的318.57亿元增长至202223年的17489亿元,12年间增幅接近55倍。图2非金融部门外部融资组成结构演变住户部门贷款占整个非金融部门外部融资比例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信贷中介比率的下降和市场中介比率的上升。本文据此做了一个测算,如果住户、政府、非金融企业等三个部门外部融资组成结构从1992年到202223年一直保持不变(即保持1992年三部门的融资结构比例),那么202223年非金融部门的信贷中介比率应该是0.768,比1992年下降8%,市场中介比率为0.193,为1992年的6.61倍(表2)。而由于住户部门贷款迅猛增长引起的该部门外部融资比例迅速增加,致使非金融部门实际信贷中介比率到202223年为0.812,仅比1992年下降3%,实际中介比率那么为0.157,为1992年的5.38倍。因此,三部门融资组合变化对信贷中介比率的影响效应为1.06,对市场中介比率的影响效应为0.81,即三部门融资结构的变化减缓了信贷中介比率的下降和市场中介比率的上升趋势(图3)。 对商业银行开展的启示 综合以上分析,我国仅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金融脱媒现象,1999年之后,无论是从贷款工具层面,还是从其他金融工具层面,我国不仅没有出现金融脱媒现象,而且整个经济体系对金融中介的依赖程度在逐渐增大。通过对于我国金融脱媒的度量,本文认为对商业银行的开展有以下三点启示:第一,加强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目前,大企业的融资渠道正在拓宽,脱媒趋势越来越明显。而中小企业一般来说自有资金较少,缺乏透明的财务信息,无法直接在资本市场有效融资。商业银行有专业的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能力,面向中小企业的贷款必将成为今后商业银行的业务拓展重点。第二,拓展消费金融业务。从1998年开始,国家开始实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制度,随之住户部门的中长期贷款出现迅猛增长,改变了非金融部门外部融资的组成比例,住户部门外部融资占整个非金融部门外部融资比例从1992年的2%增长至202223年的20%,这一现象的出现减缓了信贷中介比率的下降速度。随着中国人理财观念的改变,住户部门对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及其他如汽车信贷、耐用消费品信贷等消费金融的需求将越来越旺盛,这也是银行今后业务开展的机遇之一。第三,提高金融创新能力,开展表外业务。传统观念认为,资本市场的开展会导致金融中介的衰退,而allen&santomero(1996)指出,金融市场的扩大并没有使人们对金融中介的依赖程度降低,反而,个人参与金融市场的方式急剧转向通过各种中介。只不过在此过程中,传统中介(吸收存款机构)的重要性下降了,而新型金融中介(发行证券)得到迅速成长。1992年到202223年间,通过金融中介进行的非金融部门证券融资份额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从17%增至83%。因此,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很大程度上依然是间接融资形式。对于商业银行而言,面临来自资本市场的竞争,商业银行应该主动进行业务转型,拓展中间业务种类,在政策允许范围内设立银行系基金、证券和保险等其他金融中介机构,形成金融集团,在不断延长的金融中介链条中占据重要地位。 第5页 共5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