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年解决“三农”问题
构建和谐社会范文
2023
解决
三农
问题
构建
和谐社会
范文
解决“三农〞问题 构建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三农〞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瓶颈。“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将极大地加快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关键词]:“三农〞问题;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一个具有时代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也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在目前阶段,“三农〞问题是这一系统工程的瓶颈,只有在解决“三农〞问题根底上建成的和谐社会才是真正的和谐社会。而建设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对“三农〞问题的正确认识,将直接关系到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
一、和谐社会的涵义
1.和谐社会的提出
早在2023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就提出并屡次使用“和谐〞一词。比方,在谈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强调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在谈到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时,强调要“稳固和开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在谈到政治稳定时,强调要“完成改革和开展的繁重任务,必须保持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特别是在谈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强调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使社会更加和谐〞。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坚持和开展“十六大〞提出的这一思想,进一步明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2.和谐社会的涵义
胡锦涛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为我们描绘了和谐社会的根本蓝图和必需的制度保障。
首先,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
和谐社会的理论是在科学开展观的根底上开展来的。科学开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其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开展。而人的全面开展与和谐社会即充满活力、社会各级成员各尽所能、人民的聪明才智得到全面发挥的社会是息息相关的。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的前提,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保证。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和谐社会所要到达的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包括开展目的、开展道路、开展手段的和谐,正是以人为本所要追求的最高目标。
其次,和谐社会是社会成员之间和谐相处的社会。
社会是依赖于社会成员的劳动、付出而开展的,社会也应该根据社会成员的能力和奉献给予相应的回报。在给强者提供施展创业才能的舞台和空间的同时,也要给弱者提供相应的生存保障和开展时机,使社会到达和衷共济的祥和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使不同利益群体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人们之间才能和谐相处,社会才能是一个安定有序、经济社会协调开展的社会。
第三,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根底,促进人与自然的相融是人类现代文明的最高表现。之所以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因为人类本身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员,人类赖以生存的前提是适宜的自然环境,自然生态的死亡必然导致人类生命的衰竭。从文明开展的角度看,人与自然和谐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人类实现生产开展和生活富裕所必须坚持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保证。
制度经济学告诉我们,社会的开展和进步,制度是关键。和谐社会的制度保障分为法律制度保障和道德标准保障。
法律制度保障是硬制度保障,它强制性地规定社会成员遵守。只有实行法治,才能防止社会矛盾激化为对抗和冲突;只有实行法治,使社会成员的民主权利制度化、法律化,才能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保证全社会的公平正义。只有人人遵纪守法,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环境,才能实现社会和谐。在现代文明建设中,法治追求的价值准那么和目标是社会和谐。如果没有健全的法律制度,没有公民法治素质的提高,没有依法办事的落实,就不可能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人民群众就不可能安居乐业,和谐社会建设就无从谈起。
道德标准保障是软制度保障。俗话说,和气生财,一个社会能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之间是否互相认同。认同产生公平。社会成员之间互相认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良好的道德标准,就不可能有诚信友爱的人际环境。而良好和谐的人际环境只有通过道德建设来营造。法律标准人们的行为是通过他律的方式实现的,和谐社会需要他律,更需要所有社会成员通过自律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这种自律恰好是道德标准的范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要实现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都需要以诚信友爱为道德根底。
二、“三农〞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瓶颈
历史地看,中国国民经济的开展无论是质的提升还是量的扩大,从根本上均依赖于“三农〞问题的突破。和谐社会的建设在很长时间内也将受制于“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
1.这是由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决定的
和谐社会强调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和谐及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和谐与贫富差距的缩小有很大的关系。解决“三农〞问题,其实质是解决城市与农村开展不同步、结构不协调问题。在二元社会结构中,现代化的城市二、三产业兴旺,城市居民生活殷实,而广阔乡村地区的社会经济面貌及广阔农民的生存状态与城市形成鲜明比照。可以说,只要“三农〞问题存在,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和谐将很难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和谐现象也将依然存在。
2.这是由农业问题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决定的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无农不稳。中国是开展中农业大国,农业问题直接关系到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因此也直接关系到建设和谐社会的根底稳定问题。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工业等其它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和开展的必要条件,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开展与进步的保障。目前,我国农业的根底地位仍然比拟脆弱,农业开展速度仍然相对滞后,农业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开展的薄弱环节,也是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需要加强的根底环节。
3.这是由农民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和农民的收入水平低下决定的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问题最为突出的国家,而农民问题是我国人口问题的重中之重。和谐社会是全体国民的和谐社会,农民问题对于建设和谐社会的影响不言而喻。首先农民与城市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1.81倍,2023年扩大到3.1倍。其次农民的经济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长期以来,农民是农产品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农业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主要由农民来承当;农民是土地等生产要素非农化转移价格的被动接受者,不能享有其应得的利益;农民工是最低工资的接受者,常常创造着城市经济财富而不能分享其应得的利益。第三,农民的平等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在国民经济的开展过程中不能完全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权利。近来舆论较为关注的农民工工资问题只是比拟突出的例子之一。
4.这是由农村的现状决定的
城乡二元分割的局面,使农村经济落后、文化落后、社会落后、乡村面貌落后。经济落后导致农村长期缺乏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等方面的足够投入,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进而导致农民素质差、生活单调。根据联合国的定义,贫穷是一种状态。因此,即便是比拟富裕的农民,相对而言也是贫穷的,因为享受不到必要的公共效劳。其它方面例如农村建设混乱,农村环境的脏乱差等,都是我国社会经济开展中极不和谐的方面。
三、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全面和谐社会
全面解决“三农〞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建设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历史性的良好机遇。解决“三农〞问题既涉及到我国生产力的开展状况,又与我国整个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的调整有关,因此应贯彻这样几个原那么:第一,市场导向原那么。按照市场导向调整农业产业和产品结构,推进城镇化建设。第二,提高科技含量原那么。增加单位产出率,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三,农户主体地位原那么。尊重农民的意愿,保证农民的主体地位。
1.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适应市场经济开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农业的主要状况是分家分户经营,自给性生产为主、出售剩余产品为辅。这种格局缺乏专业化分工,生产效率低,竞争能力弱。由此导致农产品结构与市场结构不相适应,农产品卖难问题非常突出;农村的生产要素和资源廉价流向城市和工业,农业缺乏有效的要素投入,开展后劲缺乏。只有在开展农业科学技术的根底上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
2.加快城镇化步伐,实现农村城镇化
我国总体上是一个农业资源缺乏的国家。在农业人口上升和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的情况下,在有限的可耕地上不可能获得更多的收益。因此必须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农村城镇化,即农村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移。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农村的城镇化要同开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效劳业结合起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发挥后发优势,以信息化带开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不断加快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开展。
3.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实现村民自治化
村民自治是中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同时也是全面建设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只有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才能维护和保障农民的政治、经济、文化利益,才能改变农民在整个社会中地位低下的局面。
4.坚持可持续开展战略,实现环境生态化
优美的自然环境是实现和谐社会、真正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在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小城镇化开展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优化,防止重蹈过去一些城市为盲目加快开展而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覆辙,为经济的可持续开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管理自治化以及环境生态化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整体系统。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将有力地促进小城镇建设;小城镇的开展将推动文化教育事业的开展,增加农民受教育的时机;农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既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途径;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工业化等措施都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经济地位;村民自治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将确保农民的政治和社会地位。相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农民的经济、社会、政治地位将会逐步提高,“三农〞问题定会有效解决,在此根底上构建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指日可待。
〔作者单位:XX省XXX县人民政府〕
参考资料:
1、?十六大报告?
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3、刘海波?和谐社会与“三农〞问题—何为“和谐社会〞?
4、匡贤明、苗树彬?政府转型与建设和谐社会改革形势分析会会议综述?
5、张元鹏?通向和谐社会之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系统思考?
6、温铁军?中国的问题根本上是农民问题?
7、王云坤?“三农〞问题断想?
8、李炳坤?“三农〞问题的“五个加大〞与“一个稳定〞?
9、赵磊?“三农〞问题的症结究竟如何?
10、郭占恒?解决“三农〞问题要有长效机制?
11、陈锡文?统筹城乡开展,解决“三农〞问题??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