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新农村
建设中
存在
问题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资金投入短缺。资金投入缺乏一直是新村建设的老问题。尽管中央采取了“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财政支农投入也大幅度增加,但是同需求相比,支农资金的投入总量仍然很小,支农投入渠道不宽、投入结构不合理、地方配套资金缺乏、支农资金使用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比拟突出。免征农业税后,农村财政缺口大,加之普遍背着历史债务,上级下拨的转移支付无法维持乡〔镇〕、村机构的正常运转,用于农村根底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的财政投入严重缺乏。虽然在新农村建设中应注意突破靠大量资金投入单一带动的模式,但现阶段资金投入确实是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二、生产力水平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劳动者素质不高导致农村造血功能差。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还处在初级阶段。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只是追求数量的增加,未形成规模生产和集约效应。农产品加工多停留在初级加工上,产品科技含量低,竞争力不强。此外,农民的思想观念还比拟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开展有不小的差距,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观念逐渐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有所抬头。
三、社会事业开展滞后。基层组织建设薄弱已成为影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在广西一些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医疗卫生、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开展水平普遍较低,无钱送子女读书、无钱看病等现象还比拟多地存在,科技投入缺乏,抗灾能力低,底子薄、根底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缺的状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尚未建立或尚未健全。更为突出的是,农村中有活力的人大多外出谋生了,试点农村普遍缺少观念新、有知识、有魄力的干部,现有的干部总体上创新意识不强、带着群众致富本领不高,效劳意识、民主意识尚比拟欠缺,村干部的凝聚力差、号召力弱,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的要求。
--以人才建设打造农村建设的核心动力
广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省区,是经济欠兴旺的民族地区,农村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颈之一。资金投入问题通过多渠道筹集将逐步得到解决,但新农村开展的根本在人。记者在一些试点村了解到,局部村容村貌改善较快、经济社会开展较为迅速的试点村,往往依赖于一批效劳于新农村各方面建设的外来专业人才,同时也依赖于当地头脑灵活、敢闯敢干,具有一定号召力、影响力的干部或带头人。
首先,医疗卫生和教育长期以来都是农村开展的短腿,这方面的人才匮乏需要通过政策引导来切实予以解决。为有效解决乡镇卫生院医疗人才短缺的问题,可考虑把市〔县〕农村乡镇卫生院归属市区各大医院分别管理,医务人员轮流派往乡镇卫生院工作,乡镇卫生院采取“上、聘、下、召〞的方法:“上〞是送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聘〞是聘用离退休专家,“下〞是下派上级医疗机构骨干到卫生院效劳,“召〞是召回卫生院已经离岗“单干〞的技术人才。
此外,在教育人才方面,可考虑市县中小学与农村中小学对口帮扶,组织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开设主要课程的示范课,一对一与农村教师进行交流,可实施“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程〞,选派具有教师资格证的优秀教师到农村,特别是遥远贫困地区,进行为期一到两年的支教活动,参加支教的教师只转临时组织关系,人事关系和原单位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工龄、教龄和教师职务任职年限连续计算,并在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一定优待。可分期分批安排农村中小学教师到中、高等师范院校培养深造。
其次,要积极推动和支持城市公务员和各方面人才轮流到农村工作。通过从高校选拔自愿到农村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引导人才在区域城乡合理流动,多渠道解决制约农村开展中的人才瓶颈问题。此外,要继续从每年招录的公务员中选拔一局部人到农村先行锻炼,通过安排中青年后备干部到农村挂职锻炼等途径,加大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的工作力度。同时制定和完善农村留住人才的优惠政策,以高薪、高补贴和优先晋升职称等优惠待遇,促使各方面专业人才向农村流动,鼓励和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和创业开展。
第三,重视发挥本地乡土人才的优势和作用,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给外乡人才提供时机和舞台,让他们真正成为传播最新农科知识的“宣传员〞、农村经济社会开展的“助推器〞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头雁〞。要重用外乡人才。一要摸清底数,建立和完善乡土人才的效劳机制,建立乡土人才信息库。把具有开发潜力的转业退伍军人、高中以上毕业生、外出务工回村有一技之长人员、企业下岗人员等作为乡土人才培养对象。要根据本地实际,通过职业中学、中等专业技校等形式,培养懂经营,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政府要对乡土人才库的人才进行跟踪效劳指导,提供科学指导和致富信息。
村干部将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优秀的乡土人才可以成为村级后备干部。乡土人才在农村经济和农业开展中扮演着不同角色,可以考虑到他们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把优秀乡土人才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培养行列,让一些“田间秀才〞“种植能手〞“养殖专家〞发挥特长,进而带动和推进新农村经济的开展。此外,一些高校可以根据农村实际需要,积极探索培养村干部的有效途经。乡镇党委和政府要在坚持用人根本条件的前提下,不拘一格选人才、用人才,民主推选出一批有理想、有文化、懂技术、年龄适中、能热心带着群众共同致富的农村青年骨干,充实到村支部和村委会班子中去,使其发挥更大的组织带动作用。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角,各地按照中央“二十字方针〞的要求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在实践中总结出许多珍贵的经验。虽然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1-2]。因此,正确地对待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在工作中勇于创新,不断完善各项政策,以利于新农村建设更好地向前推进。笔者就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以供参考。
1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1.1村庄规划不够全面科学,不能有效发挥引领指导作用有些镇村没有把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摆上应有的位置,对规划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缺乏,导致规划编制不全面、不科学。一是重中长期规划,轻短期规划和年度方案。虽然制定了新农村建设开展规划,但新农村分阶段建设的规划还不够明晰具体,对村容村貌建设要到达什么要求、生产开展要到达什么程度、生活宽裕要到达什么水平等,都缺乏具体的量化标准。二是重局部规划,轻整体规划。有的镇只重视某个村某个点的规划,而对全村甚至全镇新农村规划缺少通盘考虑。同时,有的村规划起点低、水平低、层次低,质量不高,缺乏科学性、指导性。据调查,有的村规划生搬硬套其他村,不能表达自身特色;有的村规划与全县及所在镇的开展规划、村镇建设规划、土地使用规划等不相衔接,存在重复建设、投资浪费的
隐患;有的村即使有了规划,但由于镇领导的更换和干预,随意变动,不严格执行规划,影响了规划的严肃性;还有不少村对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没有考虑,存在“跟着感觉走〞的情况,不利于面上实施,导致不少村居只见新楼房、不见新村庄。
1.2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强,存在政府包办代替的现象在基层,有的农民由于在思想认识上对新农村建设存在偏差,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内容和措施认识不够,对新农村建设仅仅是寄希望于上面有资金下来,村民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较为严重,在许多新农村建设点上普遍存在政府包办代替现象,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1.3基层干部对新农村建设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一是“简单化〞。重硬件、轻软件,重规划、轻执行,重建设、轻管理,对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认识缺乏。二是“片面化〞。以偏概全,只注重形式,将新农村建设等同于“新村〞建设,少数基层干部过度热衷于新村庄建设,乐于村庄建设的外观,过分强调村容村貌的整洁,甚至把建了几栋楼房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典型,以村庄楼房多寡来衡量新农村建设的成效,严重无视了全面开展,无视了在公共效劳、精神风貌、科技教育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三是“短浅化〞。在基层,哪里简单就抓哪里的现象还比拟突出,把新农村建设仅仅定位于硬化几条路、改几户厕、装几户自来水、粉刷几栋房子等简单的村庄环境整治,忽略了生产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对
事关农村长远开展,如对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等问题,缺乏足够重视,措施乏力。
1.4要素制约突出,影响新农村建设规划实施和试点工作开展
新农村建设面广、量大、任务重,必须先行试点,再全面稳步推进。通过对示范村建设情况的调查和分析,当前存在政策、资金、土地等瓶颈制约要素。一是政策不够完善。从中央到地方,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有的政策存在不确定、不连续、不合理等因素,如以工补农怎么补,城市带农村怎么带,政府增加的支农资金如何补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影响了镇、村和农民的积极性。二是资金筹集难。不少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富裕程度较低,建设主体投资乏力。同时,县、镇两级由于财力所限,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缺乏。三是土地制约明显。1998年土地二轮承包时不少村没有预留中心村用地,即使预留了,有的也已被置换为工业用地,或被重新发包,有的与现在的中心村规划不相符合,导致能建新村庄的地方不在规划内,规划的地方不能建新村庄。加之新农村村庄建设、产业开展等涉及转换用地的政策不明确,使土地调整、置换、募集比拟困难,造成不少村新农村建设用地迟迟不能到位。2对策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的世纪工程,是贯彻党的“三农〞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要发动各方面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3-4]。
2.1认真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构画新农村建设蓝图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那么,认真做好各项规划,尤其是乡〔镇〕村建设规划,要充分尊重民意,突出特色,坚持人与自然和谐,注重利用土地,保护耕地,不搞千篇一律。建设规划要经村民充分讨论,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专业机构指导、相关部门审定,坚持科学合理,统筹兼顾。
2.2加快农村经济开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开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主要有以下途径:一是以优质稻米、生猪、家禽等主导产业为依托,开展特色农业,以绿色无公害大米、蔬菜等为带动,开展高效规模农业;二是开展农业产业化,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扶优扶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增加农民的收入;三是培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以合作经济组织搞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效劳;四是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整合品牌资源,打造一批拥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的农产品知名品牌。
2.3切实落实各项支农政策,让公共财政受益于农
国家将通过各类工程逐步加大扶持新农村建设的力度,各相关部门和基层组织应将各工程如期保质地在农村落实。对帮助农村开展科教、文卫事业的工程,应保证全面落实;对
农业各种直接经济、物质补贴和奖励,应及时发给相关受益人;对各种保障性福利,应及时搞好申报审批,使农民享有公共财政福利。
2.4积极创新投资机制,改变投资方式
建设新农村,投入是关键,政府是主导,农民是主体。建设新农村从根本上说是亿万农民的伟大事业,农民应当在建设自己的家园中成为现代建设的优秀价值主体和创造主体。要积极探索建立“各级政府拨一点,涉农资金捆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包扶单位帮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政策优惠让一点〞的融资模式。政府应发挥公共财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落实一定的启动资金和补助资金。
2.5开展农村社会事业,提高保障水平
一是加快开展农村教育事业。重点稳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抓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二是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根本医疗效劳体系建设。扎实推进“一池四改〞〔沼气池、改厨、改水、改圈、改厕〕,大力整治村容村貌,彻底改变农村脏、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