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民事
立法
我国
作用
思考
民事立法在我国的作用思考
。我国宪法规定中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法治化建设中首要应当解决的问题是国家和公民对私权确实认和充分保护,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长久以来民法理念的普遍缺乏。目前正积极开展的民事立法工作,可以很好地促进民法理念的产生,从而加快我国的法治化进程。
关键词:法治;民事立法;民法理念
一、法治以及我国的法治化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共产党的十五大报告也对依法治国的含义作了科学界定:“依法治国,就是广阔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在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当中,“有法可依〞又是一个根本前提,也是一个首要的环节,它是指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需要法律调整的领域和方面都有良好的法律可资依据和遵循。有法可依已不仅要求立各种各样的法,更重要的是要求所立的法是良好的法,即符合人民的利益、社会的需要和时代的精神的法。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国进入了所谓的“立法爆炸〞时期,先后通过了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那么、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法律,这些法律经数次修改后仍沿用至今。可以说,中国早已成为了一个“法律国家〞,但是,固然法治必须要求有良好的法律秩序,但是它更多的是一种内在法律精神和法律价值的理念。因此,即使根本做到了“有法可依〞,也只是法治的一个根本前提,法治的实现更多的是依靠法治理念的灌输和熏陶,中国离法治在社会中的实现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
二、我国民法理念的缺失和民法理念对法治的影响
就一国法治建设来说,民法理念是“社会的引擎〞,在现代法治中处于不可动摇的基石地位。民法的制定与运行都离不开民法理念的指引,以权利神圣、私法自治等为精髓的民法理念,正日益成为现代法治建设最重要的启蒙者与导航者,在现代法治建设中越来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国历史上一直缺乏民法传统,当代法治进程中民法理念也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充分的开展,使我们的法治建设缺乏充分的理论支持和方向引导。民法理念的缺乏成为我国法制化建设中最大的瓶颈。
1.民法是权利的宣言书
民法以充分创设和保护私权为己任,最关心人、尊重人、成就人,它构成一部人类根本权利的宣言书:通过对人格权的规定,赋予每个人做人的尊严,使人们得以成为法律意义上的真正的人;通过对财产权的规定,赋予每个人私有的财产,使人们的生存与开展有了根本的物质保障。
2.民法倡导私法自治
私法自治与市场经济紧密相连,它培育和开展了市场主体的独立人格意识,并以此培育起了社会自治的政治意识。现代市场经济要求以市场作为社会资源配置的根本手段,市场主体必须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根据自己的认识和判断来从事市场活动,国家对市场经济只能从宏观上予以必要的调控,不能进行过多的干预。民法私法自治的原那么正与此高度契合,依据该原那么,在私法领域内“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主体依自己的理性判断,对个人事务进行自主选择、自主管理。
3.民法注重人文关心
民法是权利的圣经,所有的权利设定都表达了以人文关心为中心的根本理念,我们每个人的衣食住行、工作娱乐、婚姻家庭无不处于民法的关心之下,其权利观念不仅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趋向,同时也指引着其他法律的开展方向,构成现代法治化建设的根本价值根底。民法以社会成员对权利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反映了法律对主体的最大关心与保护,表达了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现代法治的根本原那么和价值很大程度上都是以民法为根底而形成和开展起来的。
三、我国民事立法对民法理念的影响
在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当中,由于受传统和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民事方面的立法情况一直是我国立法中最薄弱的一环,同时也是技术难度最大、最引人注目以及最易引起争议的一项立法工作。202223年2023月1日,物权法在中国公布,而民法典也在加紧编纂当中,并且有望在近几年出台。可以说,民事方面的立法工作进展成为了我国法治化建设中的一个标志性因素。
客观地说,民事立法在我国法治化建设过程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并不仅仅是因为它在目前落后于其他部门法律的立法工作,更重要的是在于民法本身作为市场经济的最根本规那么和对市民社会的最根本标准,它所贯彻的理念对于法治观念的建立和开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民法以其对人格平等和自由确实认、对主体财产和人身权利的充分保护、对权利和义务相对应的要求、对交易平安的保障和对交易便捷的推动,为法治社会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法律根底。中国步入法治社会的必由之路乃是民事法律的逐渐完备和充分实施。由于法治不仅仅是一种手段,而更重要的是一种社会开展的目标,那么,充分表达了现代法治价值的民法在社会生活中即应发挥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民事立法工作,抛开法制方面的因素不谈,它实际上正是对我国民法理念缺乏的一种积极补救措施。不敢说民事法律是民法理念产生的原因,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严重缺乏民法理念的国家当中,民事法律的产生至少能够诱发民法理念在民众当中或多或少、或快或慢的培育起来。尽管我国的民事立法工作断断续续,进程缓慢,饱受争议,比方很多人就认为我国是因为要有民法典而制定民法典,而根本不具备制定民法典的技术和条件,民法典制定后也很难在民法理念缺乏的环境下很好地得到贯彻,但是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我国不能自发地培育出根本的民法理念,应该让立法工作先行一步,促进民法理念的产生。④①
参考文献:
[1]卓泽渊:法理学,法律出版社.2022年版
[2]张文显:法理学,法律出版社.202223年版
[3]陈历幸:民法的理念与运作,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
[4]郝铁川:法治随想录,中国法制出版社.2022年版
第5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