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强化
农村金融
工作
助推
农业产业
创新
发展
强化农村金融工作助推农业产业创新开展
初增加2.86亿元,增长14.22%;存贷比为36.37%。今年截止到2月底,全县银行各项存款余额69.0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2.25亿元,其中4家农村金融机构存款49.2023亿元,占71.11%,贷款17.22亿元,占77.39%。同时,我县公开发布了全国首份县域金融生态评估报告,荣获首批市级金融生态环境模XX县区。当前,全县农村金融对农业农村开展的作用主要表达在三个方面:一是促进了农业开展。积极利用银企政三方座谈会、工程发布对接会、建立信贷工程日常流转机制等方式,切实加大对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近些年来,仙竹米业、丹陵花木、新城牧业、恒源油脂等一批农产品龙头企业,菜花坪、大同桥、新市等一批规模农业基地得到了银信支持。202223年,全县累计发放农业贷款8.84亿元,占全县累放额的39.78%。二是缓解了农民需求。推动了小额信用授信贷款,保障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需要。202223年对全县12.8万符合授信条件的农户核发了贷款证,占总农户的71.5%,全年累计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1.61亿元,占同期贷款总量的52%,帮助农民解决了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三是支持了农村建设。为落实国家工程配套,加快农村根底设施建设,涉农金融机构重点支持农村路网、水网、电网和信息网等建设,有力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近3年来,信贷投入了约为3亿元。如202223年,农发行对县农业综合开发公司发放贷款5000万元,对农村数字电视工程发放贷款202300万元。
农村金融问题是农村反映较为强烈、较为普遍的问题之一,农村金融资金供应缺乏,农民贷款难、农村融资难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制约因素。一是农村企业融资难。农村企业内部管理欠标准、经营体制风险高、有效抵押物缺乏、信用等级低,贷款企业的贷款满足率低。据调查,全县目前有80%以上的中小企业难以得到信贷支持。二是农村金融效劳少。农村可用抵押担保物有限,金融效劳点全面收缩,金融效劳弱化问题明显。如我县设在县城以下的金融机构仅有34个,其中每个金融机构平均效劳对象超过两万人,效劳半径达50多公里。三是农村信贷本钱高。农业贷款特别是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涉及面广、贷款农户多、单个贷款额度小,信贷资金营运本钱大;农业生产经营生产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弱,相应信贷风险较大,这些都增加了对农贷款的本钱。四是民间融资规模大。我县民间资金活泼,融资规模估算超过贷款规模。经济处于低潮时,特别是一些企业的民间融资最容易出现资金链条断裂,进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推进农村改革开展,必须改变目前农村金融效劳不优、质量不高的局面,建立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效劳完善、运行平安的农村金融运行机制。对此,我们建议加大四个方面的工作力度:一要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效劳体系。坚持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的平衡开展。农村信用社要始终发挥支持县域开展的主力军作用;农业银行立足农业,回归城乡;农业开展银行开展农业,建设农村;邮政储蓄银行调整业务范围,反哺城乡。二要鼓励农村金融组织大胆创新。降低农村金融市场准入门槛,积极培育新型金融主体,积极开展农村资金互助社、村镇银行、贷款公司试点,允许有条件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引导各类民间金融组织依法依规运营,切实解决农村开展的资金缺乏。三要破解农村抵质押品缺失难题。创新抵押、质押贷款模式,不断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有序开展动产、不动产抵押贷款,积极开展林权、农户住房、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开展多种形式担保的信贷产品。四要保持农村金融低本钱优势。政府建立利率补偿机制,对直接用于支持“三农〞的贷款,由财政给予贴息或发放补贴资金,或减免税收,运用财政手段拉动金融信贷资金对“三农〞的投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长期有力的金融效劳。
第二篇: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助推农业产业开展对策建议大全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助推农业产业开展对策建议
近两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紧紧围绕“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新汉源〞目标,坚持以科技创新支撑现代农业开展,以高新技术助推产业提质增效,难中求进,跨越赶超,全县经济社会开展取得了重大进步。为进一步完善创新机制,加快创新步伐,本文试图在总结已收获成果的根底上,分析存在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一、科技创新助推农业产业开展已收获初步成果。
一是引进优质科教资源,搭建产学研联盟,助推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迈出大步伐,县校(院)合作深入推进并取得实效。已合作开展科研、科技示范、培训工程十余个,各工程进展顺利、效果明显,其中的一些工程,由于有了强大的科技力量支撑,将彻底解决单项产业开展的技术瓶颈问题。
2023年12月,县委、政府与四川农科院签订县院合作协议书,展开全面合作,今年启动实施汉源梨果优质、高效、平安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水稻新品种产量潜力鉴定基地建设,有机优质功能性高档大米生产技术产业化示范,甜樱桃早结、丰产栽培技术研究示范,花椒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等科技示范工程五个,投资规模达185万元。
2023年6月,县委、政府与雅安职业技术学院达成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在此根底上,县委组织部、县教育体育局、县卫生局、。
高山的有机蔬菜基地202300亩,获得中国“有机产品转换认证〞。
当前,县委、政府正在制订XX县区农村技术能人效劳特色产业实施方案。方案的主要内容是在全县范围选取20230名“土专家〞、“田秀才〞效劳全县特别是下半县的农业特色产业。方案的实施,将进一步发挥农村技术能人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扩大全县特别是下半县产业规模,推动产业总体布局平衡。
三是以科技创新工程为抓手,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围绕汉源特色产业,企业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和科技效劳平台建设等,县内企事业单位积极向省、市科技部门和科协系统争取工程支持,2023年共组织完成科研工程申报19个,获批12个,获得各类支持资金131万元;全年科研课题成果到达11项,其中有3项获得了市科技进步奖;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成功申请并获批专利32件(其中创造专利5件),较2023年增长了113%;完成XX县区首例技术交易网上登记。
二、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开展存在的缺乏
我县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开展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与全县转方式调结构对科技工作的要求相比,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达在以下方面:
一是产业规模较小,开展还不平衡,特色和聚集效应不够突出。县内河谷坝区沿12023线及西北地区特色产业开展好,根本到达了应种尽种,而受地理气候的制约,东南部开展相比照拟滞后,有个别高山乡镇根本上就没有特色产业,农民还停留在种玉米、洋玉、红薯等传统作物上,只能维持生计。就是在开展较好的地方,由于种植效益的差异,各产业往往此消彼涨,呈不稳定状态,甚至出现了产业之间争土地的情况(如大樱桃产业和花椒产业争地的情况就比较突出)。
二是产品品质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我县水果生产进入了XX省二十强县,但以种植于上世纪
八、九十年代的金花梨为主的梨产业,由于在大面积栽培中,未严格按照生产技术规程实施,果品品质下降严重,连汉源人都甚少消费,售价从当年每公斤3—4元一路跌到当前的1—1.5元,收益不理想,品质急待提升。
三是产业品牌急需培育。当前,我县虽有叫得响的农业产业,却没有几个叫得响的品牌,市场竞争力弱。各特色产业生产和销售分散性比较大,价格往往操控在收购商手中,农户很难获取品牌效益,这从根本上限制了产业的生命力和产品的竞争力。
四是龙头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较弱。龙头企业是产业集群的主体,是联接农户和市场的纽带,肩负着科技创新、开拓市场、带动农户和促进农业产业开展的重任。目前,除个别企业外,大局部企业经济实力弱,赢利能力差,在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上投入严重缺乏,甚至没有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不具备核心竟争力,对产业的开展带动能力不强。
五是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还不够,创新机制还不健全。本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和在落实国家、省、市鼓励自主创新的优惠政策方面措施还不到位,特别是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整合科技资源、做大做强农业产业方面仍待继续深化。
三、几点对策建议
一是进一步扩大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广泛利用优质科教资源,深化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我县与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根底已初步形成,还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长效合作机制,推动龙头企业与优质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深化产学研联盟,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资源向企业流动,带动企业掌控行业高新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还需要着重挖掘、认定和培育本地优良品种资源,引进优良新品种,研发新技术,为我县“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定提供依据,还需要根据市场前景的科学评估,帮助中、高海拔区域找准产业开展路子,助推我县产业均衡开展。
二是加大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在县校(院)合作的根底上,按市委、市政府要求,按1:0.5比例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当前市级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为200万元,我县应按50—20230万元设立,以对产品附加值高、产业带动性强、有望形成较大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化工程进行先期培育,对企业研发中心、科技成果信息平台和技术交易平台进行扶持;
应设立专利实施资助资金,用于企业专利申请的资助,以及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进行扶持,资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企业在我县实施转化,促进我县自主创新成果产权化、商品化及产业化。
三是实施品牌战略,创立、培育和维护自主品牌。首先是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品质量,以夯实品牌建设根底。
第三篇:强化农业农村开展温家宝提出,强化农业农村开展根底,推动城乡开展一体化新华网北京3月5日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对今年政府工作提出建议:强化农业农村开展根底,推动城乡开展一体化。
温家宝说,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既管当前,也管长远,是长期指导思想。农村土地制度关乎农村的根本稳定,也关乎中国的长远开展,其核心是要保障农民的财产权益,底线是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要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根底,支持开展多种形式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和多层次的农业社会化效劳组织,逐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始终注重保护法律赋予农民的财产权利,调动农民积极性。毫不放松粮食生产,建设高标准根本农田,推广先进技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应。要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加强农村根底设施建设和根本公共效劳体系建设,推动城乡开展一体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农业生产经营队伍,积极培育新型农民。
温家宝说,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要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开展。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乡统筹、节约用地、因地制宜、提高质量。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要合理控制规模,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增强产业开展、公共效劳、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加快推进户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实现城镇根本公共效劳覆盖常住人口,为人们自由迁徙、安居乐业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村庄建设要注意保持乡村风貌,营造宜居环境,使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
第四篇:XX县区科技局以科技创新助推农业产业开展XX县区科技局以科技创新助推农业产业开展
2023年11月
近年来,我市农业科技工作,坚持以“提高科技技术水平、推动农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