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留守
儿童
安全教育
活动
总结
留守儿童平安教育活动总结
我校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校大规模人口流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一个十分现实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教育是全村镇的责任,因此,应从政府工作、学校工作、家庭工作、村镇教育等四个方面分别采取对策,才能有效解决我校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一、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对农村留守儿童在监护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单亲监护人责任不明确。单亲监护人不管是父亲或母亲、祖辈,还是亲朋好友,都把监护的重点放在让孩子吃饱穿暖和不出事上,重养轻教,重物质需要轻学习辅导,重身体轻心理,无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开展。二是监护人监护能力缺乏或精力缺乏。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监护人监护能力缺乏。调查显示,50%左右的留守儿童监护人都是60岁左右的老年人。由于他们中很多人身体较弱或患有某种疾病,不能给留守儿童很好的照顾。另一方面是监护人精力缺乏。虽然监护人自身的监护能力较强,但由于忙于生产、生活,没有精力对孩子进行教育,造成对留守儿童的监护质量下降。三是监护人教育能力低下。特别是祖辈,由于大多数文化素质较低,思想观念和教育方法落后,明显存在娇生惯养、放任自流的隔代教育现象,容易导致留守儿童在思想品行、心理和学习等方面出现问题。
1.思想品行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对子女的物质生活关心较多,对其伦理道德、法制教育关注较少,致使局部留守儿童思想功利化和世俗化,对社会共同理想和主流价值观缺乏认同。他们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受负面影响较多,有的留守儿童好逸恶劳,奢侈浪费,摆阔气,产生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又由于监护人的特殊性,只要孩子不犯大错误,监护人对其行为一般不会过问,因而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导致局部留守儿童纪律散漫,不遵守规章制度,出现旷课、逃学、迷恋“网吧〞等现象,有的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人混在一起,极个别的儿童甚至因此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2.学业问题
留守儿童的父亲或母亲在家单独承担了全部农活和家务,根本无暇顾及自己孩子的学习。而父母同为在外打工者的子女绝大多数是由祖辈照顾,祖辈且多数是文盲,往往只能照顾孙辈们的日常生活起居,学习上的事情大多是心有余而力缺乏,致使多数留守儿童根本处于放任自流状态,他们的学习成绩普遍明显低于其他儿童。笔者在对XX县区XX县区200个外出打工者子女中的一项调查得知,他们当中45.7%的学生成绩较差,
39.3%的学生学习成绩中等偏下,
11.5%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好,而学习成绩优秀的仅占3.5%。
3.心理健康问题
我们知道,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开展有着直接的影响。父母与孩子别离时间的长短、代养人的教育方式、孩子交往的对象等都是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和关心,往往感到紧张、忧郁、多疑、焦虑,人际交往能力较弱,存在情绪与交往问题;长期与父母别离,他们的性格往往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独。调查显示,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多。由于与监护人有心理上的距离,留守儿童遇到问题时情绪往往无法及时得到排解,常常导致产生自我封闭、缺乏自信和自暴自弃的心理,进而产生感情脆弱和形成消极孤僻的性格。
4.平安教育问题
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平安教育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事无巨细,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平安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以致留守儿童容易受到非法侵害,或由于行为失控,易走上违法犯罪甚至自杀轻生之路。有的留守儿童由于无人监管,水塘里游泳,网吧中沉迷,公路上飞车,吸烟喝酒,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其身体、精神经常受到损害。在全国,留守儿童溺水、触电、打斗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甚至被拐卖、被侵犯的恶性案件也屡见报端。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主要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大规模人口流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开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将转移到城市就业,留守儿童的群体规模也会随之继续扩大。怎样使留守儿童受到正常、健全、全面的教育,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现实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合力构建支持体系,共同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1.政府工作
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1)应适时修改相关法律
我国义务教育实行的是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的原那么,适龄儿童只有在其户籍所在地才能享受国家所规定的义务教育。一些城市学校通过巧立名目多收费、乱收费的方式,把很多流动儿童拒绝在城市学校的大门之外而变成留守儿童。农民工如果把孩子带到城里就读,必须向所进入的学校交纳较高的借读费,而大局部农民工承受不起这些费用。因此,国家应为农民工子女随父母进城就读提供相关保障机制和法律支持,加快户籍改革和教育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弱化乃至取消城乡别离的制度,打破一切影响和限制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的条条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费,使农民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农民工也应像城市下岗职工一样,在收费、社会保障,特别是子女入学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城市的各级政府要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确保存守儿童跟随父母进城后有学上,上好学。
(2)改革投资体制和办学体制
地方政府要改革农村教育的投资体制,多方筹集资金,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办学,以弥补国家财政资金投入的缺乏;要采取多种办学形式,为留守儿童的教育提供更多的时机,更好的条件;可以根据学生生源、师资、办学条件等情况,在兼顾公平的同时,优化重组教育资源,提升农村学校的办学效益。
(3)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
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要把寄宿制建设纳入学校根本建设的规划,作为一项民心工程与和谐工程,在财力、人力、物力上加大投入,扩大寄宿规模,改善住宿条件,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寄宿便利,使他们能够无条件地申请寄宿,使寄宿学校变成留守儿童的家园。实行寄宿制可以较好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无人疏导、学习无人辅导、校外活动无人指导及往返学校平安等问题。
2.学校工作
学校是留守儿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是留守儿童生活的“第二家庭〞。从某种意义上讲,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几乎都落在学校和教师的身上。首先,要改革学校内部管理机制。改革学校内部管理机制,要着力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使学校成为留守儿童喜爱和向往的地方;要建立留守儿童监护人与学校的定期联系制度,经常与监护人沟通,了解学生在家情况,以便及时帮助、催促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随时掌握他们身心变化的情况,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师要经常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通过与学生谈心等方式,抚慰他们的心灵和感情;要开展宣传活动,提高留守儿童对农民打工的认识,让他们从更深的意义上去认识和理解父母的劳动。其次,变革现有的教育模式。要破除陈旧的教育观念,调整课程结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生存、平安和法制教育,使之自尊、自立和知法、守法,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和整体素质;农村教育应“兼顾学生的升学教育和技能教育〞[1],要优化教育内容,增加农业实用技术等教学内容,让学生初步掌握一门生产技能,以适应社会剧烈竞争的需要。要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消除留守儿童心理障碍,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开展的关键时期;要建立“家庭式〞学校,成立亲情效劳部,开通家长热线或建立“心连心〞网站,以便家长随时了解自己孩子的问题,并配合学校进行有关的工作。
3.家庭教育
父母外出打工,应尽可能携带子女到打工地就学,由自己来抚养教育,因为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是任何人也替代不了的。如果实在不能做到这一点,父母在外出打工前要落实好监护人并与监护人保持密切的联系。可是,现在有局部留守儿童的父母视学校教育为子女教育的唯一途径,认为孩子在学校就读,所有问题都应由学校教师负责解决,而对自己如何配合学校教育子女的工作持消极态度。因此,留守儿童父母要提高认识,增强责任心,要经常通过 、写信等方式实施有效的亲情教育。监护人应引导留守儿童主动向父母倾诉,反映学习生活情况,以便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留守儿童的父母要利用打工的淡季,尽可能多回家与孩子团聚,使孩子从小在被关爱的气氛和良好的心理环境中健康成长。
4.社区教育
少年儿童的教育历来是家庭、学校与社会共同的责任。在广阔的农村地区,由于基层很少或没有相关的少年儿童的社区教育组织,使得农村少年儿童的教育与成长在社区教育中尚处于“真空〞状态。要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可由基层学区和共青团组织牵头,联合当地妇联、村委会,共建农村儿童教育监护体系。在农村建立儿童权益维护中心,在学校配备社会工作者,定期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建立农村社区公共图书馆和文体活动场所,使留守儿童阅读有图书,娱乐有伙伴,锻炼有场地;亦可招募大学生志愿者组成专门的帮教队伍,为留守儿童提供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辅导。
第8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