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锦林
小学
法治
校园
信息
锦林小学法治进校园信息
为了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法制意识,接受法制教育,自觉遵纪守法,学会利用法律进行自我保护,2023月12日下午,XX县区人民检察院李海明检察官来到锦林小学,针对四至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了题为“梦想起航,平安成长〞法制教育讲座。
通过图片、动画、热点案例等形式,从交通平安、食品平安、课间活动平安、校园防暴力平安等方面进行讲座,生动浅显,案例鲜活真实,为学生敲响了警钟,增强了学生区分是非和自我保护、自我防范的意识和能力。
(锦林小学龚艳华)
第二篇:法治文化进校园XX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开展“法治文化进校园〞活动
为了切实提高我校广阔师生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推进依法治校进程,学校决定开展“法治文化进校园〞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开展观,以构建和谐平安校园为目标,以“弘扬法治理念〞为主题,根据广阔师生身心开展的特点和规律,坚持育人为本,以集中宣传教育为途径,着力营造浓厚的法制宣传气氛,着力提高师生学法、知法、守法的自觉性,着力增强师生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水平,着力推进依法治校工作水平。
二、宣传内容
1.突出宪法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公民的根本权利义务和国家活动根本原那么等内容,牢固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的权威。加强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根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理论的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法律文化建设。
2.突出加强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禁毒法等相关法律宣传,引导学生远离社会陋习,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同时,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教育广阔师生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高广阔师生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3.突出治安管理和刑事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围绕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和平安校园建设,加强治安管理法、刑法宣传,加强学生防盗窃、防人身伤害、防诈骗抢劫教育,确保学校不发生任何治安刑事责任事件。
三、实施内容
(一)开展以“法治文化进校园〞为主题的学科教学
1、法制教育在常规课程中的渗透。⑴思想品德。结合学生的品德修养,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将法制教育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法律是具有强制性的行为标准,了解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了解我国法律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增强自我防范意识;了解宪法和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能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了解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增强依法办事意识,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2.思想政治。结合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等必修课程的教学,了解法律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运用,感受法律的作用和权威,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理解依法治国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3.语文、生物、体育等学科蕴涵着丰富的与法制教育相联系的内容。挖掘法制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法治文明、公平正义、恪守规那么等方面的教育。例如,语文课通过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渗透崇尚公平正义、违法要承担责任、履行义务荣耀等教育;生物课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热爱生命、尊重人权的教育;体育课对学生进行遵守规那么、崇尚公正的教育等等。各相关学科对学生渗透法制教育,要充分运用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事例,学科史上的有趣材料作为教学资源,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展法制教育活动。
2、法制教育在校本课程中的渗透。⑴视频课:利用学生每星期日的视频课,定期播放相关法律、法规、案例视频,提高学生法律知识,加强学生法制观念。⑵心理健康课:及时了解学生心态,翻开学生心灵的窗口,加强学生相关法律、法规教育。⑶晨训、班会和夕会:利用晨训、班会和夕会,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认真学习中学生守那么、中学生日常行为标准、学校有关管理手册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根底法律知识。
(二)开辟“法治文化进校园〞教育宣传主阵地。
1、校园播送。利用校园播送,专设一块“法制前沿〞板块,按时开播。
2、校园宣传栏。由校法制宣传组负责,定期张贴法律、法规、案例资料及相关活动照片等,在校阅览室、图书馆内增加法律刊物。
3、班级。每班开设一块“法制园地〞、黑板报登载相关法制知识、警言、活动资料等;设立法制图书角,增订一份法制报或相关法制刊物等。
(三)开展“法治文化进校园〞专题教育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思想认识、行为表现和社会实际出发,开展灵活多样、富有成效的专题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开展“法制教育〞主题班会。
2、举方法制教育专题报告会、座谈会。
3、举方法制教育宣传图片、案例展。
4、利用每学期各年级分别召开家长会之机,向家长发送法制宣传教育材料或邀请法制教育工作者做专题报告,并建立家校联系制度。以动态管理形式监控学生的校外活动。
5、举办“法律伴我成长〞征文比赛。
6、举办“法律在我心中〞演讲比赛。
7、举方法制教育书画比赛。
8、举方法制教育知识竞赛。
9、举方法制教育手抄报评比活动。
(四)开展“法治文化进校园〞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学生学习法律、践行法律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班团队活动、学生社团活动、节日纪念日活动、仪式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开展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活动,增强学生依法律己、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1、利用好班团队活动,举行相关法制辩论会或模拟法庭
2、举行“珍爱生命、热爱生活〞体育活动。
3、开展传统节日、纪念日的法制教育宣传活动,如。清明节祭扫烈士园陵,“3.15〞消费者权益日、“6〃5〞世界环境日、“6.26〞国际禁毒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
4、举办开学典礼、入团仪式,培养学生爱国、爱法的情感,增强守法、用法的能力。
第三篇:法治进校园讲话稿法治进校园讲话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
同学们:
大家好。很荣幸能有时机和大家共同探讨中小学生应了解的法律常识和预防违法犯罪。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对法律应该感到很熟悉了,法律是人类历史的缩影,它与我们同在,从摇篮到坟墓。每年的12月4日是我国的国家宪法日,我国宪法第24条规定,国家要“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青少年要健康成长,就要遵守社会公德,知法、学法、懂法、守法,自觉地用道德、纪律、法律标准自己的行为。所以同学们在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不能忽略学习法律知识。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案例,并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①初中生甲失手致伤乙,算不算违法。②如果甲的行为违法,违反了什么法。
一个周末,某市的一个小区内,三位初中生在小区的绿化广场上嬉戏,甲失手将乙推到地上,重重地摔了下去。当时乙的脸色铁青,血从鼻孔、耳孔直往外淌。后来,乙被急救车拖走。
那么,在这个事件中,乙的行为到底违法了没有呢。
答案是肯定的。首先,甲的行为造成了乙身体受到伤害,侵害了乙的健康,是一种民事侵权行为,他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包括乙住院期间的医疗费、护理费、伙食费、照顾乙的人员的误工费、交通费,如果乙经过司法鉴定构成了伤残,甲还要承担乙的人身损害赔偿金和适当的精神抚慰金,甲是一名未成年人,由他的监护人来承担赔偿责任。
1其次,如果司法鉴定机构确定乙为重伤,甲的行为还触犯了刑法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第二百三十五条的规定: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中小学生年龄根本在6至16岁之间,这个年龄正是心理成长变化最快的阶段,容易冲动,进而给他人,给自己带来伤害。为了他人,也为了自己的健康成长,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法律知识。
18周岁以下均为未成年人,作为未成年人,我们首先应当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从而知道当我们受到伤害时应寻求哪些保护。法律规定
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刑法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成心杀人,成心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六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分,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分的,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加以
2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未成年的根本权利如下:
1、生命健康权。未成年人享有生命健康的权利。
2、人身自由权。未成年人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拘禁、剥夺或限制未成年人的人身自由和非法搜身。
3、姓名权。未成年人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预、滥用和假冒。
4、肖像权。未成年人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其肖像。
5、名誉权。未成年人享有名誉权,其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未成年人的名誉。
6、荣誉权。未成年人享有荣誉权,禁止非法剥夺其荣誉称号。
7、财产所有权。国家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或者非法查卦、扣押、冻结、没收。
8、财产继承权。未成年人享有合法财产的继承权,并受法律保护。
9、著作权。未成年人享有著作权(版权),依法有署名、发表、出版,获得报酬等权利。
2023、专利权。未成年人对其获得批准的专利享有专利权,并依法得到保护。
11、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未成年人对国家各项工作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的权利。
3
12、取得国家赔偿权。未成年人依法有取得国产赔偿的权利。
13、宗教信仰自由权。未成年人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14、民族风俗习惯自由权。未成年人的民族风俗习惯依法受到保护。
15、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对未成年人的信件,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或检察机关依法进行检查,或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2023岁以下)的信件,由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代拆外,未经未成年人本人同意,任何组织和个人(包括家长和老师)不得私拆、截留、隐匿、毁弃。
16、受教育权。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17、法律规定的其他的权利。
那么什么是违法行为呢。简单的说,违法行为就是指违反法律,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要受到法律制裁的行为。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开展形成的,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
旷课、夜不归宿;带管制道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成心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