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高
化学
复习资料
试题
绝对
16
基本概念
复习
分散
高中化学
根本概念复习三――分散系
[知识归纳]
分散系是物质存在的一种重要形式,而且许多化学反响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是高考的热点之一。内容主要涉及胶体的制备、性质、鉴别、提纯,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的应用与计算。
物质的粒子分散于另一物质里所组成的体系叫分散系。其中被分散的物质称做分散质,分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做分散剂。即:分散系=分散质十分散剂
分散系包括: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和胶体。
一.溶液
1、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上面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晶体间的关系是一般转化关系,有例外情况)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即分散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即分散剂)
说明:
(1)溶液是分散系中的一种,其分散质通常是分子或离子,大小为10—9m以下。
(2)溶液的特点是:均一、稳定、多为透明。
2、常用的溶剂
无机溶剂:H2O,NH3(液),HF(液)等。
有机溶剂:C2H5OH,O(C2H5)2,丙酮,苯,CCl4,氯仿(CHCl3),CS2,汽油等。
3、溶液的分类:
①按状态分成
固体“溶液〞:例如合金
液体“溶液〞:例如水溶液
气体“溶液〞:例如空气
②按饱和程度分类
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一定体积的溶液不能再溶解某溶质时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一定体积的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溶质时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4、关于溶解度计算的方法
(1)温度不变时,饱和溶液蒸发溶剂或向饱和溶液中参加溶剂时,析出或溶解溶质(到达饱和)的质量x:
(2)假设溶剂不变,改变温度,求析出或溶解溶质到达饱和的质量x:
(3)溶剂和温度改变时,求析出或溶解溶质到达饱和的质量x:
其方法是:先求原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再求形成的新饱和溶液中的溶剂、溶质的质量,并列相应比例关系计算。
(4)参加或析出的溶质带有结晶水;
既要考虑溶质质量的变化,又要考虑溶剂质量的变化,一般情况下,先求原饱和溶液的溶质与溶剂,再求新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与溶剂。
5.溶液的浓度
(1)溶质的质量分数(ω):用溶质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分比来表示的溶液的浓度。
(2)物质的量浓度(c):以1L溶液中含有多少摩尔溶质表示的溶液浓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换算关系(必须知道溶液的密度):c=1000ρω/摩尔质量(溶质的)
注意:
既然溶解度是指“溶解的最多克数〞,那么得到的必定是饱和溶液。但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因为它指的是溶质不能再溶解了,并不是说溶质溶解了很多,如CaCO3饱和溶液中溶质 浓度很小。同样,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二.胶体
1、定义:分散质的大小介于10—7—10—9m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
2、胶体的分类
按分散质的组成分为:
粒子胶体:如Fe(OH)3胶体,Al(OH)3胶体
分子胶体:如蛋白质溶于水所得分散系,淀粉溶于水所得分散系
按分散剂的状态分成:
液溶胶:如Na2SiO3溶于水所得分散系,肥皂水
固溶胶:有色玻璃
气溶胶:烟、云、雾
3、胶体的性质、提纯、凝聚方法
胶体的性质及意义
胶体的性质
原 因
意 义
丁达尔现象(光学性质)
胶粒对光的散射
区别胶体与溶液的方法
布朗运动(动力学性质)
胶粒与水分子撞击产生的不规那么运动
证明分子是运动的
胶体的聚沉
胶体粒子结合成大颗粒而沉降
破坏胶体,如做豆腐
电泳现象(电学性质)
胶粒带电荷
静电除尘
粘性
总外表积大,吸附性强
胶水
渗析
胶粒直径大于小分子、离子直径而不能透过半透膜
净化胶体
4、胶体的制备
(1)物理法:
如研磨(制豆浆、研墨),直接分散(制蛋白胶体)
(2)水解法:
[Fe(OH)3胶体]向20mL沸蒸馏水中滴加1mL~2mL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一会儿,得红褐色的Fe(OH)3胶体。离子方程式为
(3)复分解法:
(AgI胶体)向盛10mL 0.01mol·L—1 KI的试管中,滴加8—10滴0.01mol·L—1 AgNO3,边滴边振荡,得浅黄色AgI胶体。
(硅酸胶体)在一大试管里装入5mL~10mL1mol·L—1HCl,参加1mL水玻璃,然后用力振荡即得。
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Ag++I—=AgI(胶体)
SiO32—+2H++2H2O=H4SiO4(胶体)
复分解法配制胶体时溶液的浓度不宜过大,以免生成沉淀。
5、常见的胶体分散系
①FeCl3溶液,AlCl3溶液或明矾溶液,水玻璃,肥皂水等。形成胶体的原因是盐水解生成不溶物所致。
FeCl3溶液:Fe3++3H2O=Fe(OH)3(胶体)+3H+
明矾溶液:Al3++3H2O=Al(OH)3(胶体)+3H+
水玻璃:SiO32—+3H2O=H4SiO4(胶体)+2OH—
肥皂水:C17H35COO—+H2O=C17H35COOH(胶体)+OH—
②Ag++X—=AgX(胶体)
③土壤胶体。
④豆奶、牛奶、蛋清的水溶液。
⑤有色玻璃,如蓝色钴玻璃(分散质为钴的蓝色氧化物,分散剂为玻璃)。
⑥烟、云、雾。
三种分散系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微粒直径
<10—9m
10—9m~10—7m
>10—7m
外观
均一、透明、稳定
多数均一、透明、稳定
不均一、不透明、不稳定
分散质微粒组成
单个分子或离子
分子集合体或有机高分子
许多分子集合体
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不能
能否透过半透膜
能
不能
不能
实例
食盐水、碘酒
肥皂水、淀粉溶液
泥水
三.结晶、结晶水、结晶水合物
结晶: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
结晶水:以分子形式结合在晶体中的水,叫结晶水,它较容易分解出来,如:
Na2CO3·H2ONa2CO3+10H2O
CuSO4·5H2OCuSO4+5H2O
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化合物叫做结晶水合物。结晶水合物容易失去结晶水。常见的结晶水合物有:
CuSO4·5H2O(胆矾、蓝矾) FeSO4·7H2O(绿矾) ZnSO4·7H2O(皓矾)
Na2CO3·10H2O(晶碱) Na2SO4·10H2O(芒硝) Na2S3O3·5H2O(大苏打、海波)
MgCl2·KCl·6H2O(光卤石) MgSO4·7H2O(泻盐)
KAl(SO4)2·12H2O或K2SO4·Al2(SO4)3·24H2O (明矾) CaSO4·2H2O(石膏)
2CaSO4·H2O(熟石膏) mSiO2·nH2O (硅胶) H2C2O4·2H2O(草酸晶体)
四.风化与潮解
1、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和较枯燥的空气里失去局部或全部结晶水的现象叫风化。
①本质:结晶水合物分解。
Na2CO3·10H2O=Na2CO3十10H2O
(无色晶体) (白色粉末)
②现象:由晶体状逐渐变成粉末状。
2、潮解:某些易溶于水的物质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晶体外表逐渐形成溶液或全部溶解的现象叫潮解。
易潮解的物质有:CaCl2,MgCl2,NaOH等。
(1)粗盐易潮解,而精盐不易潮解。这是因为粗盐中含有少量MgCl2杂质的缘故。
(2)一小块NaOH固体露置在空气中,会逐渐地外表变湿→无色晶体→白色粉末。这是因为NaOH因其吸水性吸收了空气中水分而使自身溶解,之后NaOH溶液与空气中CO2反响生成Na2CO3·10H2O晶体,最后Na2CO3·10H2O风化成Na2CO3。
(3)因为NaOH易潮解,所以用它作枯燥剂时常与CaO混合制成碱石灰,以防其潮解。
五.化学概念中的常用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物料守恒):参加反响的物质的总质量=生成的物质的总质量。
(2)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气体定律):对于任意两组气体,只要T、P、V、n四个量中有三个相同,那么两种气体的另一量必定相同。
(3)能量守恒定律(盖斯定律):化学反响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响热是相同的。
[例题讲解]
[例1] 以下有关胶体和溶液的比较中正确的选项是 ( )
A.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有电荷
B.溶液中溶质粒子运动有规律,胶体粒子运动无规律
C.溶液中通过光束没有特殊现象,胶体中通过光束有丁达尔现象
D.通电后,溶液中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而胶体中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解析:
A.胶体的分散质粒子带有电荷,但整个胶体不带电;
B.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和胶体粒子的运动均无规律,但胶体粒子比溶质粒子大,其无规那么的运动现象可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得到;
C. 溶质粒子太小,无丁达尔效应,而胶体有丁达尔效应;
D.如果溶质粒子是某种分子,那么在通电时不会向两校移动。所以,上述比较中,只有C项正确。
答案:C
[例2] 将不溶性物质与KCl固体混合后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有以下实验数据:
温度(℃)
20
40
60
剩余固体物质(g)
38
20
10
KCl的溶解度(g)
20℃
30℃
40℃
50℃
60℃
70℃
34.0
37.0
40.0
42.6
45.5
48.6
求:
(1)所参加水的质量是多少
(2)该固体混合物中KCl的含量是多少g
(3)使60℃时所得的溶液成为饱和溶液,应参加多少g KCl?
解析:
从剩余的固体物质可知20℃、40℃时都是饱和溶液,而60℃时虽然剩余l0g,但不一定是饱和溶液,原因是10 g可能全部是杂质,没有比60℃更高的实验数据,因此无法判断60℃时是否为饱和溶液。
(1)
设参加水的质量为xg
(40-34)∶100=(38-20)∶x x=300g
温度由40℃升到60℃应溶解的KCl为:×300g=16.5g
而实际只溶解了(20-10)g=10g,所以60℃时为KCl的不饱和溶液。
(2)
该固体混合物中KCl 的含量是:
×300g+(38-10)g=130g
或×300g+(20-10)g=130
(3)
应参加的KCl质量为 ×300g-130g=6.5g
[例3] 某温度下,在100 g水中参加mg CuSO4或参加ng CuSO4·5H2O,均可使溶液恰好到达饱和,那么m与n的关系符合 ( )
A.m= B.m= C.m= D.m=
解析:
根据溶解度定义求解:
答案:B
[例4] A、B两种化合物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列图,现要用结晶法从A、B混合物中提取A(不考虑A、B共存时对各自溶解度的影响)。
(1)取50g混合物,溶于100g热水,然后冷却至20℃。假设要使A析出而B不析出。 那么混合物中B的质量分数(B%)最高不能超过多少(写出推理及计算过程)
(2)取Wg混合物。溶于100 g的热水,然后冷却至10℃假设仍要使A析出而B不析出。请写出以下两种情况下,混合物中A的质量分数(A%)应满足什么关系式。(以W、a、b表示)
当W<a+b时,A%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