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基层
央行
构建
金融
稳定
机制
思考
基层央行构建金融稳定机制的思考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各国纷纷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我国央行金融稳定职能被提升到更为突出的重要位置,但在我国监管体制尚未作出制度性调整的条件下,基层央行构建金融稳定长效机制既面临部门协调不到位、信息共享不充分、人员专业素质不强等老问题,更面临监测外延扩大、风险分析难度提高、监管合力缺乏等新挑战。本文梳理了宏观审慎管理对基层金融稳定机制建设的新要求,剖析了新形势下金融稳定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宏观审慎管理对基层央行维护金融稳定提出新要求
1、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需要基层央行在地方金融监管协调中发挥主导作用
宏观审慎管理需要关注区域经济与金融的协调性,要对整个区域的系统性风险进行防范,就必须要有一个联合各个不同管理部门的协调机制。人民银行作为金融宏观管理部门,应着眼于整个金融体系,在整个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中发挥主导作用,负责监管整个金融领域的系统性风险,特别是跨市场、跨行业的风险。这就要求基层央行要强化与各专业金融管理机构的协调合作,在地方经济金融中具有一定的话语权,不仅仅要使金融机构配合央行的金融稳定工作,更要得到地方政府各部门的认可和协助,发挥政、银、企平台的监测与信息共享作用。
2、完善宏观审慎分析方法,需要基层央行构建完备的数据库作为信息支撑
根据宏观审慎管理工具的研究,要降低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风险,就要建立适合我国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指标体系与逆周期调节机制,研究逆周期调节系数,通过动态拨备政策和差异化资本充足率等进行逆风向调节。这些工具的利用需要充足的数据支持,因此,要实施宏观审慎管理,基层央行金融稳定机制框架必须具有一个完备的数据库,数据库内应涵盖并能提供最新的整个区域的各项经济金融指标,如gdp增长率、信贷增长、资产价格增长、金融机构的杠杆率、银行财务数据等。
3、构建差异化鼓励约束机制,需要基层央行合理界定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
宏观审慎管理要求基层央行在对区域内金融机构进行监管时,要采取多项鼓励与考核手段,对金融机构的风险情况实施综合评价,并依据不同的评价结果给予不同的监管倾斜,校准监管措施,使监管措施对金融机构起到有效的鼓励和约束作用,引导金融机构自身不断加强风险管理。其中,合理确定区域内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界定其是否属于大而不倒,对其实行特殊监管政策尤为关键。
4、提高压力测试分析水平,需要基层央行具备专业的监管人才
压力测试是宏观审慎管理的一项重要分析方法,包括情景分析和灵敏度分析,这两类分析都要求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能力及数据软件操作水平。因此,在宏观审慎管理的要求下,基层央行在推进金融稳定机制建设的过程中,就需要更专业的金融人才,能对金融开放、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进行专业的技术分析,能使用各项工具和预警指标对金融系统风险进行计算测量。
二、新形势下构建基层金融稳定机制存在的问题
1、快速开展的跨地区、跨市场、交叉性金融业务与松散的联合监管机制之间矛盾加大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开展和金融改革力度加强,区域性银行、证券、保险业法人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增多,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不断出现,金融理财产品快速开展,经济金融开展的跨区域性加剧,导致金融市场布局、金融开展轨迹和风险分布均发生变化,区域金融风险监测的外延需要不断扩大。而从目前的金融稳定机制来看,跨区域、跨市场的金融管理信息交流和风险预警通报制度不健全,监管协调存在空白。加上近年一些银行机构纷纷通过信托业务和表外代付业务来突破信贷规模控制,使得社会融资规模快速扩张,为银行业稳健经营埋下大量风险,也增大了基层金融风险监测评估的难度。这些交叉性金融业务均对金融风险联合监管提出新的挑战,需要一个更加高效、紧密的区域稳定联合监管机制。但目前基层央行金融稳定协调的模式和内容比较单一,日常事务协商根本停留在一事一议的临时性措施上,协调效率低、本钱高,跨部门金融稳定协调配合与整体推进不到位,难以形成齐抓共管、协调联动、合力监管的金融稳定工作局面。
2、政策频繁调整导致经济金融的长期性、结构性问题更为显性化,增加宏观金融审慎管理的难度
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期,国内经济开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货币体系与经济制度的调整给金融平安带来风险。如个别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凸显,一些企业在“两高一剩〞的产业限制和产业转型中出现经营困难甚至资金链断裂,一系列老风险和新问题都对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产生较大影响。同时,全球经济复苏过程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增加和对国内经济预期的变化,使得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更为频繁,增加了区域金融稳定的潜在风险。而当前基层央行调节信贷投放的手段不多,对金融机构未能形成有力约束,信贷逆周期调控与地方政府刚性投资冲动的天然矛盾,也一定程度对冲宏观金融审慎管理的有效性。
3、分业监管体制下基层监管力量存在明显局限,降低了局部金融风险的发现概率和防治效率
在当前分业监管体制下,基层金融监管架构不健全,监管的幅度和广度有限,制约了监管效率。目前证监会、保监会仅在省一级或少数地市设立分支机构,绝大多数地市XX县区一级没有设立派出机构,造成市、县级行业监管主体缺位,在日常监管中存在时差和空间差,对一些违规问题或风险苗头不能及时发现、处理和解决,影响了金融业的声誉和公信力。例如一些基层出现保险销售误导、保险违规等情况,如不及时就地处理,就会涉及到地市或省级金融机构,在更大范围内影响金融稳定。
4、金融深化开展对金融稳定工作的专业性要求提高,与基层金融稳定人员素质结构存在矛盾
金融稳定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不仅要分别对单家金融机构、分行业、区域性金融风险开展金融风险评估,要对来自各个领域的监管信息进行整合和综合研判,而且要对金融创新业务的关联性风险及其传递影响进行整体把控,因此要求从业人员不但要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掌握银行、证券、保险、法律等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还要对金融前沿问题要具有足够的敏锐度,对金融风险的分析具有较宽广的视野。但当前基层央行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配套,无论在金融稳定组织机构设置方面,还是在人力配备方面,均无法满足这一需要。一方面,由于没有单独设立金融稳定部门,基层央行对维护地方金融稳定的人、财、物投入不够,使基层金融稳定工作处于兼职、分散、非独立状态,工作的组织机构、人员力量、社会认可度都难以到达应有的效果。另一方面,基层央行干部队伍知识结构单一,年龄逐渐老化,综合性高素质人才较欠缺,对金融稳定的认识存在局限,风险防范思维缺乏全局观,应对复杂工作局面的能力缺乏。
第6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