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发展
经济形势
旅游业
社会
责任
开展低碳经济形势下的旅游业社会责任
低碳经济与人类社会开展
专业班级:金融20231班
学号:704412023001姓名:曾宪根
在21世纪,可持续开展的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而低碳经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最新的解决方案。低碳经济将成为减缓气候变化与实现可持续开展的主要途径和必由之路。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如果说循环经济使可持续开展进入“汽车时代〞,那么低碳经济将把可持续开展带入“航空时代〞。低碳经济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所做努力的结果,但实质上,低碳经济是经济开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能源)根底之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因此,系统探讨低碳经济的内涵和外延,研究低碳经济对人类经济社会开展的影响,既有理论价值,也有现实意义。
低碳经济概念始于英国2022年的能源白皮书,其目标是到2050年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相对于1990年削减掉60%,并在英国建成一个低碳经济体。同样是在2022年,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在b模式:拯救地球延续文明一书中,提出并掀起了开展模式的b与a之争。布朗把现行的以化石燃料为根底、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以经济为绝对中心的传统开展模式称做“a模式〞,把以人为本,以利用风能、太阳能、地热资源、小型水电、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为根底的生态经济开展新模式称做“b模式〞。他呼吁全世界立即行动,以“b模式〞取代“a模式〞,拯救地球,延续文明。可见,在人类历史上已经走过200多年的西方开展模式,已然穷途末路。
一、碳排放量成为衡量人类经济开展方式的新标识
碳排放量,即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国际社会在近2023-20年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过程频繁触及的一个新概念。从外表上看,碳排放量的上下是人类能源利用方式和水平的反映,但从本质上讲,更是人类经济开展方式的新标识。农业社会本质上是一个低碳社会,太阳能不仅为自然生态系统循环提供了巨大的能量来源,也为人类生存提供了生物质能。而工业社会本质上是一个高碳社会。由于化石能源,如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的能量密度高、使用方便,使得开采、利用化石能源规模和水平成为现代农业、现代工业和现代社会开展的标志。然而,科学家一系列研究突然发现:随着化石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规模不断扩大,碳排放量的大幅度增加使得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co[,2])浓度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开始影响人类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研究说明:在漫长的农业社会温室气体(co[,2])浓度一直稳定在280ppm,自1850-1860年英国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温室气体(co[,2])浓度一直处在快速上升的趋势(ipcc,2022)。
诺贝尔奖获得者、化学家斯凡特·阿累利乌斯(1996)认为,化石能源的燃烧使用将不可防止地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预计到2050年,温室气体(co[,2])浓度将到达550ppm,它将扰乱自然生态系统的各种因素(如海水温度、洋流以及太阳辐射)间的微妙平衡。1979年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上,气候变化首次作为一个引起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联合国于1988年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ipcc),以监测和报告全球气候变化。科学家发现:世界能源结构中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是温室气体(co[,2])浓度快速上升的根源,也是人类现代工业文明所形成的高碳经济和高碳社会的客观根底。从大的时空跨度和能源利用方式上看,人类社会经历了三个阶段。
1.农业社会:基于碳水化合物利用之上的低碳经济
碳水化合物亦称糖类化合物,是自然界存在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是一切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在漫长的农业社会里,处于生态食物链高端的人类,一方面从绿色植物获取碳水化合物中的植物蛋白等糖类化合物,又从食草动物中获取动物蛋白,以维持生命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从碳水化合物中的纤维素获得生物质能,如木材和干草为人类提供了供热取暖的生物能源。太阳能为自然生态系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同时,太阳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把太阳能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在生物质有机体内。植物生长的过程是利用太阳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科学研究测算,每年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收约1500亿吨的碳,产生约4000亿吨的氧。太阳能不仅是清洁能源,而且通过太阳能与植物的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还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产生氧气,因此,可以说农业社会是一个原始的低水平二氧化碳排放的社会,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有限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一直稳定在250-280ppm左右(ipcc,1994)。这个浓度对于地球大气温度的变化起到了平衡作用。当然,农业社会的低碳排放量也是低经济开展水平的标识。
2.工业社会:基于碳氢化合物使用根底上的高碳经济
工业文明的标识是人类对碳氢化合物的发现和使用。碳氢化合物或其衍生物是自然界经历几百万年逐渐形成的化石燃料(能源)的物质根底,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工业社会是建立在对化石燃料(能源)的勘探、开采、加工、利用根底之上的经济社会,它使人类经济开展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代科技革命,使人类掌握了开发和利用化石能源的手段和方法,直接导致了近代工业革命——蒸汽机革命和电力革命。尽管工业化早期人类积极开发水电(清洁能源)、“二战〞后努力利用核能(无碳能源),但是,在工业社会的能源结构中化石能源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化石能源是由生物有机质在沉积岩经过漫长的时间转化而来的碳氢化合物,而碳氢化合物通过充分燃烧能产生巨大能量,同时,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见表1)。长期以来,人们对化石能源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并不在意,事实上,以化石能源为根底的工业社会已悄然地把人类带入了“高碳经济〞体系,化石能源是以高二氧化碳排放为代价的。
在化石能源体系的支撑下,人类形成了火电、石化、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等工业、并由此衍生出汽车、船舶、航空、机械、电子、化工、建筑等行业,这些高能耗的工业都可称之为高碳工业,即化石能源密集型产业。甚至连传统的低碳农业也演变成高碳农业,支撑现代农业开展的化肥和农药都是以化石能源为根底的。人们发现:一方面,化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改变了人类经济开展方式和水平,是人类社会物质和财富的评价标识;另一方面,化石能源的使用规模和速度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呈线性相关,并正在影响着地球自然生态系统内在平衡性,同时,化石能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也对传统的工业文明提出新挑战。
3.未来社会:基于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和开发可再生能源根底之上的低碳经济
遏制全球气候暖化,削减二氧化碳排放量,已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的共识,从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到202223年的巴厘岛路线图,各国都为碳减排的责任和目标寻求途径和方法。尽管碳减排责任的分担会触及国家利益、开展权利等一系列复杂和敏感问题,但从正面的角度看,它为人类经济开展方式的变革注入了动力。事实上,推动未来社会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动因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对环境容量有限性的认识。以化石能源为根底的传统工业经济体系所排放的温室气体(co[,2])不可能持续增长,地球大气层环境容量是有限的。科学家认为,当温室气体(co[,2])浓度超过550ppm,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病毒增加、物种减少、灾害气候频繁等。把温室气体排放量控制在大气环境可承受的范围之内,是全球各国政府的共同责任。正如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所说的“气候变化已经由科学问题演变为经济和政治问题〞。显然,经济开展方式的变革是由环境容量所引发的。二是对化石能源有限性的认识。20世纪末开始的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上升,带动了天然气、煤炭等化石能源价格的整体走高。全球化石能源价格上涨是市场对资源稀缺性的反响,尽管对全球经济增长会带来负面影响,但是,对化石能源的高效使用、清洁开发、节约利用起到积极的推动,也给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等的开发注入活力。因此,开展基于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和开发可再生能源根底之上的低碳经济是未来社会的根本走向,低碳经济的开展理念,转变经济开展方式正在全球范围逐渐获得认同。
当然,建立在化石能源根底之上的传统工业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是十分艰巨的任务。目前,全球价值数百万亿美元的根底设施以及全球经济,都是建立在化石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根底上。一方面我们要用高新技术、节能减排技术、低碳技术去改造和优化已有的工业根底设施和设备,实现高效利用和节约使用化石能源,努力减少温室气体(co[,2])排放。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发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等低碳能源或无碳能源,从关注碳氢化合物的开发技术转向关注碳水化合物的开发技术。在根底设施建设中,我们应该提前采取行动,构建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核能等低碳能源或无碳能源的根底设施,为开展低碳经济提供根底设施保障。有专家分析,一般的根底设施每40至50年需要更新一次,如果现在采取行动,推动变革,我们还有时机。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兴旺国家纷纷制定了庞大的可再生能源开发方案,例如,美国与巴西力图建立全球生物乙醇燃料的“欧佩克〞(opec),以掌控世界生物乙醇燃料市场。因此,建立高效率、低排放、使用多元化能源的结构和根底设施,努力提高传统的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水平,节约能源和资源,同时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是推动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开展的客观要求和根本途径。
二、碳减排的国际履约协议孕育了低碳经济
21世纪人类经济开展方式的变革起因于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报告,该报告第一次对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工业文明和高碳经济的开展方式进行了深刻反思。而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开展大会首次把全球资源环境管理提升到国家开展战略高度,提出了“可持续开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理念,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明确提出了控制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上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国际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随后的15年中,国际社会都在为协商和制定二氧化碳减排的国际履约协议而努力,这些努力为孕育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播下了思想的种子。众所周知,温室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甲烷(ch[,4])、氧化亚氮(n[,2]0)、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p[,6])等六种气体。由于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浓度致暖与二氧化碳有着固定的函数关系。因此,人们将非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折算成二氧化碳排放当量,以实现所有温室气体排放量之间的可加性。当人们在探索碳减排的途径和方法时,发现“碳减排〞不仅涉及传统的产业结构、工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问题,而且涉及人类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等问题,从本质上触动了人类经济开展方式变革的问题。
1.京都议定书的国际履约协议催生了国际“碳交易〞市场。
1997年在日本京都通过的世界上以法律约束力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条约京都议定书是引发低碳经济理念形成的触点,也是催生国际“碳交易〞市场的动因。京都议定书成功之处在于:一是规定“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那么,即综合历史和开展水平等因素,兴旺国家应首先承担二氧化碳减排的责任,而开展中国家暂时不承担减排责任。二是明确全球温室气体的二氧化碳当量排放总量在202223-2023年(第一个承诺期),在1990年的基准上至少减少5.2%。三是架构了二氧化碳减排的国际合作机制,即温室气体减排“三机制〞:联合履行(jointimplemented,ji)、清洁开展机制(cleandevelopmentmechanism,cdm)和“碳减排〞贸易(e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