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提高
农业
防灾
减灾
能力
思考
提高农业防灾减灾避灾能力的思考
去年以来,xx的洪涝、地质灾害、农作物病虫害、养殖疫情等农业灾害频繁发生,给农业生产、农村经济以及农民增收造成极大损失。这既有不可抗的天灾因素,也与农业抗灾、减灾、防灾、避灾能力薄弱有关。现就如何提高农业防灾减灾避灾能力谈一些看法。
一、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现状
1.防洪避洪能力。去年进入汛期以来,我省洪灾不断。就拿4号台风“碧利斯〞来说,我省粤东、粤北的农业遭受重创。据统计,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935万亩,其中成灾面积448万亩,绝收面积20235万亩,预计全省减收粮食57万吨,农业种植业直接经济损失65亿多元。渔业生产直接经济损失到达14.24亿元,损失水产品到达16.30万吨,受浸池塘面积到达59.62万亩。潮州、惠州、梅州、韶关、清远等重灾区的蔬菜、水果、早稻、畜牧、水产等农业生产,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我省是每年台风必经的地区之一,按理说农民抗洪应该是久经沙场、经验丰富了,但以上数字还是让人心悸。可见农业防灾减灾避灾能力仍极其微弱,农民靠天吃饭的困局并未得到根本的改观。
2.防御农业病虫害及自然灾害的能力。随着我省汛期的到来,各地在4月下旬和5月上旬分别出现了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明显的迁入峰。据各监测点监测,虫量比上年多得多,至5月2023日止XX县区站灯下累计诱白背飞虱13816头、褐飞虱118头,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2.9倍和2023.8倍。另据了解,梅州等地早造水稻发生空秕粒灾害,由于2023年5月份遭遇50年来罕见的低温天气,恰逢早造水稻抽穗扬花期,尤其是成熟抽穗期处在5月下旬反常低温的早熟品种,根本无法进行抽穗扬花正常授粉,导致结实率严重降低。当地农业部门统计,梅州XX县区严重受灾的稻田面积达4.6万亩,预计水稻减产量9000吨;梅州蕉岭受灾面积1.5万亩;河源、江门、韶关、清远等地也有局部早造水稻受害,估计此次全省早稻受灾面积超过2023万亩,约有30多万农民受灾。农民防御农业病虫害能力还远远跟不上灾害的剧增。
3.禽畜疫情加重,农民减产减收。去年以来,xx省XX县区、XX县区、XX县区和XX县区先后发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去年上半年,xx畜牧业生产受禽流感疫情的持续影响,出售和自宰肉用家禽约45519.04万只,禽肉产量约523469吨,禽蛋产量约154582万吨,比上年同期分别减少5.0%、2.9%、3.4%。
4.根底设施没保障。XX县区黄金镇是典型的半干旱半水涝地区。境内有9.7公里长的防洪大堤,保卫着1.8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平安。去年4号台风“碧利斯〞期间,防洪堤坝滑坡、塌方、裂缝30米左右的就有30多处,水毁管涌40多处。因根底设施年久失修而崩溃,全镇经济损失严重:受浸水稻5300多亩(其中淹死420230多亩,埔东村全村水稻颗粒无收,光明、深田、埔头角、扬石、隍洞等5个村水稻80%失收),其它农作物损失3760亩,受黄泥、潮泥冲毁水田202300多亩,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1200多万元。损坏公路5公里,损失物资150吨,生猪350头,三鸟1.5万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总计3000多万元。修复堤坝、高排水毁工程需资金120万元,对于贫困的黄金镇来说这是天大的难题,而不修复根底设施就预示着下一场洪涝将给农民带来更大的灾难。
二、农业防灾减灾避灾能力存在问题。
1.防范意识薄弱。一些地区由于经济落后,科技文化宣传不到位,农民的思想比较保守,接受能力不强,侥幸心理较重,大量较高素质的劳动力外出务工之后,留在农业上的较低素质的劳动力对农业防灾避灾知识、技术更不容易接受和实施,他们总认为灾害不会那么巧降临到自己头上,根本谈不上为保护公共种养环境花钱出力。虽然农村分田到户、农民成为独立生产经营者已有二、三十年,但却极缺乏防灾避灾意识。农民在生产活动中很少主动地进行防灾避灾,比方在种植过程中较普遍存在的重种植轻植保、年年洪涝的田块却跟群众盲目选择作物品种而不是选生育期能与汛期错开的品种避灾,在畜牧业中较普遍的存在重开展轻预防的现象,使一些本可以防止的灾害不同程度的发生,使某些本可以是轻灾、小灾的变成了重灾、大灾。
2.农业资源利用和农业结构调整不尽合理。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利用不能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综合开展。未能针对洪区与旱地特点,实施宜稻那么稻、宜牧种草、宜渔那么渔、宜林种树的“适应性农业〞模式。畜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节粮型草食动物比重过小,规模化、工厂式的饲养数量还不多。
3.品种抗病力较弱。近期农业开展较快,品种也增加不少,为农民增产、增收奠定了根底,但禽畜、作物品种抗病能力较弱一直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且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小的损失。如水稻的稻瘟病,荔枝、龙眼的霜霉病、炭疽病,禽伤寒等,几乎年年都在我省范围内发生,只不过是受灾程度不同而已;这其中虽与当年的植保、气候等因素有关,但据调查反映,也与果树、作物、禽畜品种的抗病能力有关。
4.水利设施建设滞后。涝、旱是农业的主要灾害之一,而有效防止旱涝灾害的水利设施的保障能力又较差,目前水利设施除大中型水库、河道、涵渠、堤坝的保障能力相对而言还比较强外,众多的小型水利设施却年久失修,排洪蓄水能力下降,有效灌溉能力下降。中小河流支流的河渠疏理、排灌站养护及洼地道路修筑与养护等公共设施建设投入也非常有限。水利工程设施长期失修,排灌不畅,涝旱就更频繁。
三、尽快提高农业防灾避灾能力
1.增强全社会的防灾避灾意识。农业的防灾减灾避灾是全社会的事,各有关方面都要增强农业的防灾减灾避灾意识,做好相关工作。政府部门要耐心引导和指导农民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做好防灾避灾工作,唤起农民的避灾防灾意识。农民是农业防灾减灾避灾的主体之一,既要注意开展生产,还要将防灾避灾环节的工作纳入整个生产开展之中,减少和防止白干空干的现象发生,应密切关注电视、播送等信息传媒,争取更多的时间、空间做好防灾、避灾和救灾工作。社会有关方面也要根据各自的能力和条件,积极投入到农业防灾避灾工作中去,或提供相关信息,或提供技术支持,或帮助资金募捐。
2.因地制宜,构建不同开展模式。在季节安排上,抓住低洼地秋冬早春灾害少的有利时期,在稳定粮食生产的根底上,积极扩大冬季棚室蔬菜的播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力争在汛期到来之前取得好收成。大力开展地膜马铃薯、花生和玉米,缩短农产品的生产周期,提早上市,趋利避灾,尽量获取高效益。围绕水多水少做好农业结构调整,对易涝地区,实施退垦还湖、还河、还牧,采取“挖深垫浅〞,划分滞水区、耐水区和根本农田保护区,分别为宜渔、宜牧、宜林和宜农地带;对地势相对较高的低洼地区,采取圈堤建站,修堤保收,疏通河道,提高排灌能力,堤内进行田、林、路、渠综合整理,恢复为农田,为宜农地带:对较干旱地区,规划种植一些耐旱作物,如青蒿、金银花等。
禽畜饲养在科学防疫的根底上改传统散养、放养为相对集中的小群体圈养,改善畜禽饲养环境,采用科学的饲养技术,减少疫病的滋生条件。积极开展专业户、专业村,开展规模化、工厂式饲养,提高畜禽产品的质量,提高畜禽防病抗病的能力。适度开展禽畜生产基地,考虑动物的耐湿程度,对较低洼地因势利导开展家禽业,如白鹅、肉鸭等,条件较好的地方可建立种鹅、种鸭场,开展家禽产业。
3.改良品种。政府要加大改良农作物品种和畜禽配种、搞好重大病虫害和畜禽疫情防治、生态控制等可持续治理技术的力度。引进国外良种,采用人工受精、授粉技术,提高品种改良成功率。跟踪测定,加大推动品种改良工程的力度,开办技术员培训班,培训农业技术骨干人员;增设品改点,依靠政府的支持、部门推广示范,全力改变农民的旧观念,使品改工程能顺利完成,以整体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显著提高经济效益。
4.加强农田根底设施建设。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田水利根底设施建设步伐,抓好水源工程建设和排灌区续建配套设施,提高地区自身排涝能力和抗旱能力。在确保重要防洪工程平安的前提下,加快洪水资源利用工作,分步提高湖泊、山塘、洼地的蓄水位,修好护堤,扩大蓄水面积,增加接受引进过境洪水,减少洼地受涝面积。洼地治理应做到沟、渠、路、林、涵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实现沟沟相通,路路相连,土地平整、格田成方、林带成行、配套成网,整齐划一。另外,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根底设施建设的投入,尤其是对年久失修、急需维护的中小型水利设施,要加快维修进度,尽快消除隐患,恢复和提高蓄水和灌溉能力。
第7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