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推进
可持续发展
水利
促进
和谐社会
建设
推进可持续开展水利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两会〞刚刚胜利闭幕,我们迎来了第十五届“世界水日〞和第二十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应对水短缺〞。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水利开展与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水利部门要以科学开展观为统领,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完善开展思路,转变开展模式,加快开展步伐,全面推进可持续开展的水利事业,促a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水利肩负着重要职责
水资源是根底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的重要根底设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职责。
(一)有效减轻水旱灾害是保持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前提。我国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历史上的水旱灾害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人民流离失所,社会百业凋敝、动乱不安。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1998年抗洪抢险后,党和政府领导人民进行大规模水利建设,开展大江大河防洪治理,建成一批水资源配置工程,有效应对近年来发生的水旱灾害,保障了经济社会的稳定开展和人民生活的安定。这充分说明,只有建立与经济社会开展水平相适应的综合减灾体系,有效防御水旱等自然灾害,才能促进经济稳定开展、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
(二)水利是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开展的重要根底。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城市及工业的血液,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开展的重要支撑。我国地域辽阔,城乡、区域水利开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农村水利根底设施还很薄弱,广阔中西部地区的水利建设与经济社会开展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东部许多地区水环境破坏严重。特殊的国情、复杂的水情决定了农业生产必须走灌溉农业、节水农业的开展道路,要加强农村水利根底设施建设,促进城乡水利协调开展。同时,要解决好东、中、西部水资源的突出问题,为区域经济协调开展奠定坚实的水利根底。
(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水利工作的重要目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人与水的关系是人与自然关系中最密切的关系之一。近年来,水利部门按照科学开展观的要求,积极调整开展思路,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破解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核心理念,初步探索了一条可持续开展水利的路子。但是,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和目标相比,水利工作还存在较大差距。当前,水利工作要主动肩负起两个历史使命,一方面通过水利开展,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对水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转变水利开展模式,处理好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开展与水资源条件相适应,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水利工作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我们在解决涉及民生的水利需求上下了很大功夫,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但是,目前我国农村还有3亿多人饮水不平安,少数地方对水资源无序开发、浪费使用,有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无视移民安置、征地补偿等等,由此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因此,水利工作要把维护社会公平公正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保障经济社会开展用水需求的同时,更加重视农村饮水平安问题,更加重视困难群众和弱势产业的用水需求,更加重视水库移民的合法权益,确保水利开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二、以科学开展观为统领,全面推进可持续开展水利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水利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把科学开展观的根本理念与水利的自身规律有机结合起来,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与水利工作的具体实践统一起来,推动水利开展真正转入现代水利、可持续开展水利的轨道。
(一)完善水利开展思路。可持续开展水利的思路来源于实践、来源于基层,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开展和完善。完善水利开展思路,首先要表达在各项水利规划尤其是流域综合规划中,按照科学开展观的要求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更加注重给洪水出路,改变长期以来人水争地、无节制围垦河道、湖泊和湿地的做法;更加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强化需水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加注重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有效治理水土流失;更加注重水资源开发、配置、调度中的生态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开展与水资源承载力和水环境承载力相协调。各流域、各地区要针对所面临的主要矛盾,紧密结合实际来思考问题、总结规律、把握趋势、探索实践,把可持续开展水利的根本要求变成具体可行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务求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二)全面推进水利建设。统筹城市与农村、流域与区域、外延与内涵、重点与一般、长远与当前、需要与可能的关系,防洪抗旱并举,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开发保护统一,全面推进水利建设,不断增强水利对经济社会开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继续加强以治淮工程为重点的大江大河防洪建设,加大对大江大河重要支流和中小河流的治理力度,重点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完善防汛抗旱预案,强化洪水风险管理,加强水文监测和预警预报系统建设,提高防洪减灾能力。搞好水资源调蓄和配置工程建设,继续做好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前期工作,加快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前期工作,继续实施并开工建设一些区域性调水和蓄水工程,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完善灌区灌排体系,推进节水改造,推进现代农村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展农村水电,搞好水土保持,增强农业可持续开展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大力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要将其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取得明显成效。结合编制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按照供需协调、综合平衡、保护生态、厉行节约、合理开源的原那么,合理确定各流域和流域内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用水指标,建立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新型水资源管理制度。按照中央关于完善重要资源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要求,深化水价改革,建立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形成自律式开展的节水模式。引导公众广泛参与,提高全民节水意识。通过综合应用各种节水措施,有效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促进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开展。
(四)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体系。完善的制度体系是促进水利良性开展的重要保证。应重点加强四个方面的制度建设:一是建立稳定的水利投入机制。我国水利建设长期缺乏稳定的投资来源,往往出现大灾大治、小灾小治的状况,水利投资呈现周期性波动。要确立公共财政在水利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加大各级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同时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和开展。二是完善农村水利长效开展机制。以政府安排补助资金为引导,以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为主体,以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依托,以加快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建立和完善农田水利根本建设健康开展的长效机制。三是建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深入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落实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的经费,推动水利工程管养别离,完善水价配套制度,保证工程发挥最大效益。四是建立有利于促进水利社会管理的体制和机制。健全水利规划体系,强化规划的法律地位和指导约束作用。加快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职能转变,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水、依法管水。健全水利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及时化解各种水危机和水事矛盾。完善水库移民利益保障机制,保障移民合法权益,促进库区和安置区的经济开展与社会和谐。
三、着力抓好四件大事,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落实科学开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着眼长远、全面推进,也要立足当前、重点突破。对水利来说,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抓好四件大事。
(一)着力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我国现有水库8.5万多座,虽经多年治理,仍有3万多座水库病险严重,已成为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平安的重大隐患。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十分关心水库防洪平安,屡次强调水库一定不能出现垮坝等重大平安事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集中力量用两三年的时间根本完成全国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改造。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把病险水库改造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既要保证质量又要管好用好资金,既要改造水库又要改革管理体制,通过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消除平安隐患,充分发挥水库综合效益。
(二)切实保障农村饮水平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饮水平安工作。国务院常务会议在讨论全国农村饮水平安工程“十一五〞规划时,明确要求将原定的1亿人的目标提高到1.6亿人,用2023年时间解决现有农村人口的饮水平安问题。要把保障饮水平安作为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加快实施饮水平安工程规划,切实加强工程管理,让农民群众早日喝上干净水。同时,高度重视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科学制定规划,强化监督管理,搞好部门配合,采取综合措施,保障城市居民饮水平安。
(三)大力推进灌区“两改一提高〞。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解决好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水利对于保障粮食平安至关重要。我国水资源总量缺乏,必须走节水农业道路。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灌排工程老化失修严重,水利工程产权制度和供用水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合理水价机制没有形成,用水浪费严重,这些都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制约因素。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整体推进灌区“两改一提高〞,即通过灌区节水技术改造和用水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各地要把灌区末级渠系改造与骨干工程改造结合起来,完善农民用水自治制度,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建立健全农田水利良性运行的长效机制,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开展。
(四)认真落实水库移民政策法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水库建设,在防洪、发电、灌溉、供水、生态等方面发挥了巨大效益,数以千万计的水库移民为国家作出了重大奉献,但他们目前的生产生活条件普遍较差,近一半的农村水库移民属于绝对贫困和低收入人口。2023年,国务院修订了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提高了水库移民前期补偿补助标准,加大了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力度。水利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水库移民工作的大政方针和重要部署,加强对水库移民工作的业务指导,搞好与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协同合作,把完善水库移民政策这件好事办实、实事办好。今后,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重视水库移民问题,强化移民安置规划的法律地位,切实解决好水库移民的生产、生活问题,保障水库移民共享改革开展成果,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保障农村饮水平安、推进灌区两改一提高、落实水库移民政策法规四件大事,是落实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要求的具体举措。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势必直接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水利部门要把直接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这四件大事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求实的态度,切实抓紧抓好,力求在解决突出矛盾和关键问题上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新奉献。
第9页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