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2023
马克思
社会发展
理论
及其
当代
价值
马克思的社会开展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法政学院研究生作业
(硕士研究生)
学生姓名:姜冬梅专
业:思想政治教育
方
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年
级:2023级学生类别:学历硕士
课程名称:思想政治教育经典著作选读
课程类型:②专业课
开课时间(学期):2023—2023学年第一学期授课教师姓名:程立涛
提交作业时间:2023年3月9日
成绩:
教师签名: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姜冬梅
[]。马克思是现代意识形态概念的创立者,他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第一次把意识形态的概念导入其理论,赋予意识形态以全新的含义,使它成为具有哲学、社会学和政治学三重性质的概念,并且建立了意识形态理论,他的一些观点影响并支配了后来的意识形态理论。马克思意识形态具有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它是实践的和批判的这两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我们做好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根底。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决反对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努力建设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主义社会意识形态方向。
[关键词]:马克思意识形态;当代价值
一、意识形态相关概念剖析
意识形态(ideology)一词的原意是指向人们解释观念上的成见和偏见的根源的观念科学,它首次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是被法国哲学家德·特拉西提出来的,1796年特拉西在其著作意识形态原理一书中将观念科学称为意识形态。马克思把法国观念学家对观念的认识论进行分析,并把其改造为社会学和政治学分析,赋予意识形态以全新的含义,使其成为一个具有哲学、社会学、政治学三重性质的概念。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对后世有着重要的影响。
意识形态一词自从被提出来后就一直是个复杂多变的概念,它在不同的使用者那里分别被赋予否认性、肯定性和中性的含义。随着学者们对意识形态研究的深化,逐渐形成了对意识形态内涵的广泛性的认识,即意识形态是指在阶级社会里,适应并建立在一定的经济根底之上的上层建筑中的思想上层建筑那局部内容。它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价值观念体系,是统治阶级观念、观点与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它是一个阶级政治纲领、行为准那么、价值取向和社会理想的理论依据。
二、马克思意识形态的特征
1、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形成的根底是阶级和国家,阶级性是意识形态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被实践证明的科学的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思想,所以它具有科学性。列宁认为,由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客观真理相符合,实现了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具有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所以它是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巨大思想武器。他认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3]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无产阶级的最大奉献就是他们教会无产阶级用科学的思想代替了梦想与空想,促进无产阶级思想理论的丰富。每一个统治阶级为了到达影响、教化与说服人们的目的,总试图把代表自己阶级的意识形态上升到代表全民的意识形态。马
克思与恩格斯认为在任何时代,世界上其实根本不存在超阶级的意识形态。对于无产阶级来说,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代表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科学的思想,它的阶级利益符合人民群众的普遍利益与公共利益。无产阶级在斗争中他们向公众说明自己的意愿,始终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无产阶级与其他阶级不同,它们实实在在代表最广泛人类的利益,是人类根本利益的体现,因此,在不同时期都能广泛地联系群众。因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上具有科学性与阶级性统一的鲜明特征。
2、实践性与开展性相容
马克思与恩格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完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体系,因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实践性与开展性是相容的。意识形态是阶级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无产阶级的产物,当不同国家无产阶级建立自己的政权后,就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不断研究与完善,形成适合国情的开展的马克思主义。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指导思想,这是与资产阶级的指导思想完全对立的,他提出要通过积极地教育工人阶级,提升他们的思想意识、政治意识,使他们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丰富头脑。毛泽东和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毛泽东指出:“许多人不敢公开成认人民内部存在矛盾,正是这种矛盾推动着我们社会向前开展。〞邓小平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历史经验得出的根本结论〞。江泽民进一步提出了“三个代表〞思想,胡锦涛提出了“科学开展观〞这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开展,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体系。
三、意识形态的功能
关于意识形态的功能,我们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几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是其经济功能。意识形态有着重要的经济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企业中它能增强内部团结,减少内耗;另一方面,在市场中它能标准经济行为,维护经济秩序,保证经济的健康持续开展。
其次是其政治功能。对于统治阶级来讲,意识形态能够整合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增强社会成员对统治阶级政权合法性的认同,从而起到稳固和维护阶级统治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统治阶级都要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原因。
最后是其文化导向功能。作为思想层面的产物,意识形态对人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意识形态在文化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它规定和制约着文化建设的方向,而且,文化中的意识形态现象无法磨灭。
四、坚持马克思意识形态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性所具有的当代价值是我们取得社会建设新成功的思想法宝和行动指南,我们应当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来分析和批判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更好地指导当代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建设。
1、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指导思想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开展,意识形态呈现多元化的开展态势,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充满并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尤其是近年来,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以及我国古代一些封建、迷信的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思想阵地,正确的思想不去占领,错误的思想就会去占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思想,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马克思主义是被历史和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是党领导人民群众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的思想武器,我们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坚决的思想理论指导。
2、对各种社会思潮进行引导
社会思潮是社会存在的产物,是一定时期内反映一定阶级、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得到广泛传播并对社会生活产生一定影响和作用的思想倾向、思想潮流。就其社会作用来看,有积极思潮和消极思潮、先进思潮和落后思潮、进步思潮和反动思潮等。历史和现实告诉人们,社会思潮对社会运动的先导作用,是任何执政党都必须高度重视的。稳固和开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研究和分析当今各种社会思潮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既注意政治方向的区分,又注意理论正误的分析,在此根底上加强对社会思潮的正确引导,不断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的引导力。
3、有利于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稳固
意识形态具有很强的阶级性,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加强和完善共产党的建设对坚持和稳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没有放松意识形态的建设工作,党的几代领导集体都十分重视对士兵、党员干部以及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党员干部,要加强对他们在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等方面的教育;对于广阔人民群众,要加强对他们共同理想的教育,积极培育国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围绕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目标而共同奋斗。另外,党还要注重不断加强和完善自身建设,遵循人类社会开展规律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规律,跟随时代开展不断提高自身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能力,切实关注人民群众,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提高社会成员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稳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4、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理论源泉
首先,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本身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提供的是科学的世界观,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立场、观点、方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根底和行动指南。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科学理论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框架中处于核心和根底地位。再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指导下建立的,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的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论显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一致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的理论来源。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6]俞吾金.意识形态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7]陈文卿.试论意识形态之特征[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6月增刊.[8]吴广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本质及当代价值述论[j].理论导刊,2023(12).[9]王芳.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概念及其当代价值[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12).[10]仰海峰.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探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8(4).[11]倪志安.论马克思的实践哲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1).[12]张玲娜.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当代价值[j].人民论坛,2023(5).[13]杨艳春.马克思意识形态科学性的当代价值[j].山东社会科学,2023(11).[14]葛晓梅.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安徽大学,2004年5月.
第9页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