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浅谈《世说新语容止》篇的人物美.docx
下载文档

ID:1827236

大小:20.63KB

页数: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世说新语容止 2023 浅谈 世说新语 容止 人物
浅谈世说新语·容止篇的人物美 篇一:从世说新语·容止看魏晋人的审美追求 从世说新语·容止看魏晋人的审美追求 魏晋是一个别样的时代。国家长期分裂,局势动乱不止。社会盛行清谈,审美追求女性化。这是后代持续歧解的现象。特别是男子普遍以女性化为美,令今人难以理解,而这可以在世说新语·容止篇里找到大量佐证。 一.审美以男貌接近女貌为标准 有的时候我都常常疑心现代的审美观念是不是从魏晋时期所流传下来的,虽为黄种人,却以白为美。不过当代追求肤白如玉的往往是女性,而在魏晋时期,哪个男子假设是肤白如玉,可真是算得上美男子。请看世说新语·容止8里面说到,王夷甫容貌整丽,妙于谈玄。恒桌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王衍被当时人普遍认定为神仙中人,几乎是美男子的标准,他的手都能与麈尾的白玉柄的颜色相同,两者根本没有区别,可见他的手简直可以称为玉手了。由此可见,人们对于如玉肌肤的偏爱。经·卫风·硕人有言: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手如柔荑,肤如凝脂本是形容女性美的,而在魏晋是男子美的标准。再如第26那么里王羲之对杜弘治的描述也是面如凝脂,可见魏晋对男性的审美是接近女性美的。容止篇里到处是这类描述,将男子的美貌比作白玉。世说新语·容止9里潘安仁、夏侯湛并有美容,喜同行,时人谓之:‘连璧’。这里也是将潘岳和夏侯湛的漂亮容貌通过别人称他们为连在一起的玉来表现的。玉是洁白无瑕的,常常象征着一种高贵和纯洁。人们以玉喻人,首先是因为这些名士的外貌确实美如玉,令人赞叹不已。其次,人的内在品格气质也是符合玉的特质的。这一点常常被一般人所忽略。对魏晋深有研究的宗白华先生说:晋人的美的理想,很可以注意的,是显著的追慕着光明鲜洁、晶莹发亮的意象。既然言为意象,那么就不仅仅是外表的色泽和形态了。所以将他们比作玉,也表现出魏晋时期人们对于纯洁温雅的追求。这种内在修养与气质,应该与魏晋文人普遍喜好玄学有关,这种脱俗的学问今人理解者极少,而魏晋名士人人都擅长此道。 如果了解了魏晋时期的人们以白为美,那么男子好傅粉也是情理之中了。我们熟知的何晏不仅是精通玄学和吃五石散的大家。世说新语·容止2里面说到何平叔美资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虽然这里面主要是通过魏明帝的疑心侧面衬托出何晏的肤白,但从魏明帝疑心其傅粉可知,魏晋时期士子喜好以粉傅面当非个别现象。而且,在陈寿的三国志中就说其动静粉白不去手。可见,在这些魏晋名士看来,傅粉早已是寻常的不能再寻常的事了。所以,在魏晋时期,这样一个星光璀璨的时代,出现了许多美男,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时代能与之媲美。动乱与思想的活泼的背景,使得当时的许多士人有着超脱俗世的追求,再加上玄学的兴起和对个体生命的意识,他们深切的感受到人性之美和自然之美,所以更多地追求儒雅和女性之美。所以,出门傅粉,就能给人一种注重外表,神清气爽的感觉,在当时,是一种风气,也是层次的象征。 二.人们对外貌美的重视与追求 我国传统,对于男子来说主要的是在功业和才能方面要求杰出,较少注意男子的外貌要求。而魏晋时期,男子的外貌在社会生活中显得极为重要,几乎是名士必备的条件。在魏晋时期,人们对于外貌的重视程度直接导致了他们对貌美与貌陋者的区别对待,甚至在我们现代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在世说新语·容止7里面说道潘岳的仪容和神情都很美好,当他走在街上的时候,妇人遇之,莫不连手共萦之。而左思相貌丑陋,也像潘岳那样走在街上时,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只是因为外表一个美一个丑,得到的待遇竟然如此天壤之别。美的让人围观,丑的就被吐唾沫,这可谓是不可思议的悬殊呀。这样的描述或许有夸张的成分,但是这应该是魏晋的社会风气,人们大胆地表露对美男子的欣赏与热爱,对丑男子的鄙视与厌恶。文学才能特别杰出的左思,努力挤入社会上流而终究难以到达目的,他的外貌丑陋大概也是重要原因。 当然,我们也不难理解,在魏晋南北朝那个动乱的时代,老庄思想和佛教思想盛行,很多人都不愿意为世俗所累,崇尚自然。而自然就是返璞归真,释放人的本性和个性。这些人都热衷于清谈,深究老子、庄子的思想,特别是庄子逍遥游的境界,是名士们长期探讨且乐此不彼的辩论话题。他们对传统的习俗,对世俗的理念和习惯都充满敌意,决意要活出全新的自我来。于是人们追求放浪形骸,追求率性而为。而这些人往往在外貌上就能表达出来,他们注重灵性,所以常常风度翩翩,普遍的社会风气,使得人们对美与丑的态度相差很大,与其说魏晋时期的人们看重外表,不如说他们崇尚个性,崇尚自然。这里比拟重要的是,人们不仅追求美,欣赏美,而且毫不掩饰地表现出来,遵从自己的内心需求,尊重自己的个性,直露其内在欲求和想法,任凭其自然流露。这种与老庄哲学相一致的社会风气,是社会思潮解放的结果,也是人们重视自我,个性觉醒的必然性表现,虽然今人看来显得有些异样,有些另类,那个时候却是很普遍很时尚的社会共相。 三.由外在美到内在品质风度是魏晋名士的追求 不过说到外貌,虽然世说新语·容止里提到了很多美男子,但是还有一些名士更注重内在的品质,换而言之,重视内在风度胜于美貌。尤为突出表达的是世说新语·容止13里说到刘伶的相貌时,刘伶身长六尺,貌甚丑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在读了前面那么多美男子的描写后,突然看到对刘伶的外貌描写,不免内心一颤,魏晋原来也有长残了的名士呀。不过刘伶他自己却没有把它当回事。他悠然自得,神情恍惚,对外貌不加修饰,说明他不在乎外表,心胸宽广,主要注重内在修养。作为竹林七贤之一,他有他独特的魅力和才情。刘伶非常爱饮酒,可以算的上是个酒鬼,而且是追求形神皆醉。但是他的醉是文艺青年的醉,这个时候他可以释放自己的精神世界。那他的精神世界从哪儿来的呢?说到底,还是他的才思令人敬佩。他读的离骚、老子、庄子、周易都化成了滚烫的文字,写下了千古名篇酒德颂。他的醉不是烂醉,而是一种充满文艺的醉,用他的笔用他的文字表达了豁然,表达对世俗的蔑视。刘伶其貌不扬,却能与阮籍嵇康这样的美男子身处同一个平台和圈子,就是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追求,那就是个性思想解放。同样的,在世说新语·容止25中的说到王敬豫有美形,而他的父亲王导却说阿奴恨才不称。王导是觉得他的次子王恬空有美貌,但才能不能与之相称。可见魏晋时期的人们并非只是看中人的外貌,否那么王导也不会说出这样的话了。 外貌美丽或者说是收拾整洁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反映一个人的一些风度或者性格,但更重要的是他的才情风度。不然接触久了,也会觉得这个人十分乏味无趣。相反,像刘伶这样的虽然相貌次了一等,但是腹有诗书气自华,他却依然能在魏晋时期独领风骚。虽然世说新语·容止主要描写的都是一些容貌举止,但是从中我们也看出,任何一个时代,内在品质和非凡的气度都是人们所最崇尚追求的。 从世说新语·容止篇里,我们看到了一群光艳照人的魏晋名士群像。他们肤白如玉,形貌昳丽,略带疯狂地追求女性化的美,令后人诟病,也令今人咋舌。不过,我们不能仅仅以貌视之,也可以透过外表看到其内质。清一色女性化的美貌之下,蕴含着追求自我,张扬个性,抛弃虚伪做作,表现真率纯粹个性的具有深刻哲学思想底蕴的实质。所以,晋人是具有特殊的理想的美。 篇二: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 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王羲之父子的字,顾恺之和陆探微的画,戴逵和戴颙的雕塑,嵇康的广陵散〔琴曲〕,曹植、阮籍、陶潜、谢灵运、鲍照、谢朓的诗,郦道元、杨炫之的写景文,云岗、龙门壮伟的造像,洛阳和南朝的闳丽的寺院,无不是光辉万丈,前无古人,奠定了后代文学艺术的根基与趋向。 这时代以前——汉代——在艺术上过于质朴,在思想上定于一尊,统治于儒教;这时代以后——唐代——在艺术上过于成熟,在思想上又入于儒、佛、道三教的支配。只有这几百年间是精神上的大解放,人格上思想上的大自由。人心里面的美与丑、高贵残忍、圣洁与恶魔,同样发挥到了极致。这也是中国周秦诸子以后的哲学时代,一些卓超的哲学天才——佛教的大师,也是生在这个时代。这是中国人生活史里点缀着最多的悲剧,富于命运的罗曼司的一个时期,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南北朝分裂,酿成社会秩序的大解体,旧礼教的总崩溃、思想和信仰的自由、艺术创造精神的勃发,使我们联 1 想到西欧十六世纪的文艺复兴。这是强烈、矛盾、热情、浓于生命色彩的一个时代。 但是西洋文艺复兴的艺术〔建筑、绘画、雕刻〕所表现的美是秾郁的、华贵的、壮硕的;魏晋人那么倾向简约玄澹,超然 这晋人的美,是这全时代的最顶峰。世说新语一书记述得挺生动,能以简劲的笔墨画出它的精神面貌、假设干人物的性格、时代的色彩和空气。文笔的简约玄澹尤能传神。撰述人刘义庆生于晋末,注释者刘孝标也是梁人;当时晋人的流风余韵犹未泯灭,所述的内容,至少在精神的传模方面,离真象不远〔唐修晋书也多取材于它〕。 要研究中国人的美感和艺术精神的特性,世说新语一书里有不少重要的资料和启示,是不可忽略的。今就个人读书札记粗略举出数点,以供读者参考,详细而有系统的发挥,那么有待于将来。 〔-〕魏晋人生活上人格上的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解脱了汉代儒教统治下的礼法束缚,在政治上先已表现于曹操那种超道德观念的用人标准。一般知识分子多半超脱礼法观点直接欣赏人格个性之美,尊重个性价值。桓温问殷浩曰:卿何如我?殷答曰: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这种自我价值的发现和肯定,在西洋是文艺复兴以来的事。而世 2 说新语上第六篇雅量、第七篇识鉴、第八篇赏誉、第九篇品藻、第十篇容止,都系鉴赏和形容人格个性之美的。而美学上的评赏,所谓品藻的对象乃在人物。中国美学竟是出发于人物品藻之美学。美的概念、范畴、形容词,发源与人格美的评赏。君子比德于玉,中国人对于人格美的爱赏渊源极早,而品藻人物的空气,已盛行于汉末。到世说新语时代那么登峰造极了〔世说载温太真是过江第二流之高者。时名辈共说人物,第一将尽之间,温常失色。即此可见当时人物品藻在社会上的势力〕。 中国艺术和文学批评的名著,谢赫的画品,袁昂、庾肩吾的画品、钟嵘的诗品、刘勰的文心雕龙,都产生在这热闹的品藻人物的空气中。后来唐代司空图的二十四品,乃集我国美感范畴之大成。 〔二〕山水美的发现和晋人的艺术心灵。世说载东晋画家顾恺之从会稽还,人问山水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假设云兴霞蔚。这几句话不是后来五代北宋荆〔浩〕、关〔同〕、董〔源〕、巨〔然〕等山水画境界的绝妙写照么?中国伟大的山水画的意境,已包具于晋人对自然美的发现中了!而世说载简文帝入华林园,顾 3 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这不又是元人山水花鸟小幅,黄大痴、倪云林、钱舜举、王假设水的画境吗?〔中国南宗画派的精意在于表现一种潇洒胸襟,这也是晋人的流风余韵。〕晋宋人欣赏山水,由实入虚,即实即虚,超入玄境。当时画家宗炳云:山水质有而趣灵。诗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谢灵运的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以及袁伯彦的江山辽落,居然有万里之势。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荀中郎登北固望海云:虽未睹三山,便自使人有凌云意。晋宋人欣赏自然,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超然玄远的意趣。这使中国山水画自始即是一种意境中的山水。宗炳画所游山水悬于室中,对之云: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郭景纯有诗句曰:林无静树,川无停流,阮孚评之云:泓峥萧瑟,实不可言,每读此文,辄觉神超形越。这玄远幽深的哲学意味深透在当时人的美感和自然欣赏中。 晋人以虚灵的胸襟、玄学的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