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模式
并存
提高
农村
五保
供养
水平
思考
关于多模式并存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的思考
多模式并存提高五保供养水平
地处秦岭南麓的XX县区,山大沟深,土地贫瘠,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全县辖2023镇6乡,120个村,59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6万人,五保户1917人。目前,全县有乡镇敬老院8所,五保集中供养点6个,集中供养387人,分散供养1530人,落实领养803人、代养371人,五保供养标准每人每年1640元,全县五保户的根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但是,如何进一步提高柞水农村五保供养水平仍需要深入探索。
一、多模式并存发挥着积极作用
农村五保供养是我国的一项传统社会救助制度。新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公布实施后,为从根本上提升农村五保户的供养水平和质量,柞水着力打造弱势群体救助这一平台,创出了以乡镇敬老院为骨干、村级五保集中供养点为辅助、散居五保户领养代养为补充的农村五保供养多元化模式,根本解决了全县五保户的供养问题。
1、乡镇敬老院是政府供养五保户的主要平台。自建国初期建立五保供养制度起,当地政府在生产和生活上给予五保户适当的安排和照顾,保证他们的吃、穿、住、医等问题,保证年幼的受到教育和年老的死后安葬,使鳏寡孤独户的生养死葬都有依靠。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各乡镇政府利用原生产队保管房等集体房屋兴办敬老院,建起敬老院21个。多年来,乡镇敬老院既较好地保障在院五保对象的根本生活,又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稳定和方案生育根本国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以乡镇敬老院为依托的五保效劳网络的建立和完善,使散居五保对象的根本生活也得到了较好的保障,在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中显示出了不可无视的作用。近几年来,通过合并撤消、改建扩建的方法整合资源,乡镇敬老院在集中供养中仍发挥着主要作用。
2、村级五保集中供养点成为一项改革创举。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五保户“小集中、大分散〞供养模式的弊端逐渐凸现出来。特别是撤村并组后,村域面积扩大,村干部管理事务增多,而散居五保户70%居住在沟沟梁梁的单庄独户,且多数为低智,生活不能自理,长期以来的生活全部依赖于村组照顾和国家救济,他们有钱不会花、有粮做不熟,特别是逢上汛期和冬季,村组干局部头照看费时费力,还难以解决根本问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五保老人的生活困难,让他们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柞水积极探索五保供养新路子,从2023年起先后建起了6个村级五保集中供养点。村上由“两委会〞副职兼任五保集中供养点院长,实行院民自治,由院长组织成立了五保对象互助小组,小组成员互相照顾,并成立管理小组,选举年龄相对较小、身体较好、责任心强的五保对象参与管理,增强了五保老人的责任感,有利于五保老人互相沟通、互相帮助、和睦相处。五保对象离家不离村,离户不离土,集中居住,生活上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有自理能力的自己搭灶分散做饭,无自理能力的,集中办伙,统一管理。村级五保集中供养点变官办为民办,不仅为政府分忧,克服了兴办敬老院投资大、入住率低的弊端,也方便干部管理,增强了村组干部的责任心。目前,入住的五保对象生活状况良好,社会上给予了较好的评价,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3、领养代养解决了散居五保户照料难的问题。因敬老院效劳设施、管理水平及五保户思想观念等原因,五保对象仍以散居为主,为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保障水平,民政部门认真总结了传统的亲属领养的做法和经验,形成了领养代养新思路,加快了五保供养改革步伐。积极推行散居五保户领养、代养、帮养,使他们享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得到人性化关心,不仅减轻了政府和社会的负担,也提升了五保户的社会地位和生活质量。尤其是五保户的生活有了依靠,散居五保户从形单影只到亲戚领养、邻里代养,成为所在家庭的一员,忙时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闲时全家一起看电视、谈天说地,吃、穿、住、医、葬有了“亲人〞的照顾,他们的精神面貌普遍好转。凤凰镇凤镇街村五保户姚发炎,领养前无床无被,三个石头支一口锅,饭未做熟就吃,由其堂兄姚发举领养后,为其做了新床,添置了被子,同吃一锅饭,生活质量较前大大提高。此项举措符合村情民意,群众拥护,全县出现了村组干部、退休干部、人民教师、党员群众等各界人士主动领养、代养五保户的浓厚气氛。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体制不顺,入住率低。由于敬老院性质不明确,敬老院工作人员的编制、工资等没有得到落实,目前敬老院的管理工作由乡镇民政干部兼任,工作人员多为聘用的当地农民,人员少、待遇差,且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直接影响到敬老院管理和效劳水平的提高。全县曾建起乡镇敬老院21所,后因资金等原因而逐年减少,且大多年久失修,勉强维持,无力接纳更多的农村五保对象入住。同时,由于配套设施不健全、供养条件差,一局部五保对象想进院而又怕进院。8个敬老院供养了22023人,平均关于多模式并存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的思考第2页
一个院不到30人,造成了资产闲置、资源浪费。
2、设施简单,管理粗放。目前,以村为单位或跨村联办的五保集中供养点,都仅仅解决了五保户的吃住空间,五保户的精神文化生活及医疗卫生保健等尚属于空白。五保集中供养点以村为单位进行管理,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村委会干部的素质,五保户的生活质量取决于管理人员效劳水平,五保户保障水平受村域经济状况的影响较大。由于管理人员及配套设施缺乏,入住的院民根本是生活能够自理的,自己料理生活,而真正需要照料的五保户尚无条件接收。
3、机制不健全,供养水平低。领养、代养、帮养表达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在工作上有其人性化的一面,作为五保供养改革的一种过渡形式是可取的,但应不是长久之计,因为仅从社会伦理和社会道德的角度,倡导亲戚、邻里担负起扶养老人的责任,把五保供养的负担转移到他们身上,显失社会公平。更重要的是,大局部群众本来尚不富裕,甚至很多人还在贫困线上,因病、因灾返贫的可能随时都会发生,再加上一个身残智障年老多病的五保老人,可能会减慢他们致富奔小康的进程,也可能会拖垮一个本不富裕的家庭。而单独生活的散居五保户更令人担忧,他们大局部居住在山沟的单庄独户,生活自理能力差,这局部人一旦生病,可能会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和照料,更不用说享受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关爱了,现代传媒、医疗保健、活动健身、文化娱乐几近空白。
三、思路与对策
1、建设事业性质的县级敬老院
XX省农村五保供养效劳机构建设规划(2023-2023年)指出,县、乡人民政府利用国有资金举办的农村五保供养效劳机构,应当根据我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五保对象是农村最贫困、最弱势的群体,他们的生活理应由国家给予保障。就全县而言,在县城、凤凰镇、曹坪镇三处建设3所县级敬老院,便可负担全县的五保供养。敬老院按事业单位进行管理,工作岗位设置遵循因事设岗、按需设岗的原那么,岗位主要由院长、会计、炊事、医疗、护理效劳等组成,工作人员与机构供养对象的比例原那么上不低于1∶2023。管理人员由县政府人事部门配备,人员工资由县政府列于财政预算;其他效劳人员由民政部门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其待遇由县政府采取“购置效劳〞的形式予以解决。新建敬老院必须合理规划、功能齐全。居住用房使用面积每间不小于2023m2,每床位使用面积不小于5m2。辅助用房设置办公室、厨房、餐厅、储藏室、活动室、医疗室、保健室、浴室、公厕等,还得有院落、花园等散步休闲之处,并划拨必要的农副业生产用地。集中资金,整合资源建设县级敬老院,政府一次性投资可以获取长远的社会效益,不仅有利于提高整体供养水平,丰富五保老人精神文化生活,使他们全面享受社会进步的成果,同时,也为学校和社会各界开展“献爱心〞活动搭建了平台。
2、进一步加强乡镇敬老院建设
按照“集中供养是方向,乡镇敬老院建设是重点〞的原那么,XX县区“十一五〞敬老院建设的目标任务是以建设规模较大的乡镇敬老院为主,以村集中供养点为补充,着力提高集中供养率。四年内全县新建乡镇敬老院2023所,扩建1所,新建村五保集中供养点3个,新增院民637人,集中供养率到达40.7%。目前,加强敬老院建设,侧重敬老院管理,充分发挥敬老院作用,是五保供养工作的当务之急。一是要增加财政投入,加快改造和完善敬老院的根底设施,改善居住条件,增加现有敬老院的床位,提高集中供养的比例。二是要逐步完善乡镇敬老院供养功能。敬老院是五保供养工作的形象窗口,改建、扩建敬老院,首先考虑卫生室建设,力求到达“头痛脑热〞的小病不出院。建设公共浴室和水冲式厕所,保证干净卫生。三是新建乡镇敬老院要立足当前,放眼长远。选址应临近乡镇人民政府驻地或居民集中居住区,交通便利,环境卫生和社会治安良好,并尽量靠近医疗卫生、体育健身、文化娱乐、商业效劳等公共效劳设施。既要确保根底设施建设,又要着眼于建立保障机构运转的长效机制;既要满足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根本需求,又要逐步效劳当地农村特殊困难群体以及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等弱势群体。四是要大力开展院办经济,增强敬老院的自我开展能力。
3、建设一支专业化与志愿者相结合的管理效劳队伍
敬老院建设重在管理,要培养、选拔热心公益事业,勤勤恳恳,乐于奉献,有业务专长的人员从事管理效劳工作,加强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现有敬老院管理效劳人员素质和效劳水平。2023年1月21日,国务院公布了重新修订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将农村五保供养由农村集体供养转为财政供养,把五保对象的吃、穿、住、医、葬以及未成年人教育纳入公共财政支出范围。因此,县政府应将管理人员工资纳入财政预算。
4、完善五保供养工作机制
把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列入各级政府目标管理,建立五保供养工作目标考核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配合、民政牵头的工作机制,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协作和配合,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五保供养效劳机构,加快五保信息化建设,实现五保供养工作的高效运行。现阶段三种模式各显所长互相补充,即,乡镇敬老院、五保集中供养点及领养代养对应三种人群,生活不能自理的进乡镇敬老院,由政府负责供养;身体健康的实行领养代养,融入家庭安度晚年;介于二者之间的进五保集中供养点,由管理人员照料,过集体生活相互照应。通过三种模式的有机结合,全面提升五保供养水平。
第8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