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减税降费背景下地方财政压力的现实困境及破解路径.docx
下载文档

ID:1825112

大小:29.26KB

页数:10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减税 背景 地方财政 压力 现实 困境 破解 路径
减税降费背景下地方财政压力的现实困境及破解路径 李明 龙小燕 [摘 要]   文章基于减税降费的特征事实,回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央地财力结构变迁的历程,从经济增速下滑、减税降费效应、财税体制弊病、职能转变滞后、债务制度约束五个方面对新时代我国央地财政收支矛盾原因进行探析。破解当前财政压力,须短中长结合,标本兼治。从短期来看,重在以新开展理念为指引,推动高质量开展;从中期来看,重在完善央地财权与事权划分机制,构建与之相匹配的现代财政体制;从长期来看,重在从系统论出发,明确政府与市场边界、创新财政融资模式、盘活政府财力资源、培育地方主体税种等路径纾解以往局部性改革造成的现实困境,从根本上破除地方财政压力的深层体制机制梗阻。 [关键词]   减税降费;财政压力;财税体制;高质量开展 [中图分类号]  F8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1673-0461〔2023〕09-0060-10 一、引 言 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时间里,中国充分利用要素本钱低、储蓄率高、人力资源丰富等优势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维持了30多年高增长,成为同一时期经济高速增长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但是2023年之后,随着“改革红利〞和“人口红利〞下降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速逐渐由“高速〞转变为“中高速〞,如图1所示,2023年以后,中国经济增速逐渐回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增速持续放缓且保持在6.5%—7.5%区间的新常态下的增速,其突出表现为旧动力缺乏,新动能尚未形成。面对经济新常态,中央把解决产能过剩、供需错配、需求侧边际效应递减等问题作为当务之急,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部署,其中之一就是“降本钱〞,意在减轻企业负担,释放经济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将“降低实体经济税费负担〞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主基调和重要抓手,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降本钱〞,再到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减税降费〞,其思路是一贯延续的,力度、深度、广度是循序渐进的,尤其是2023年出台的税费减免政策的“力度之大,密度之频〞在历史上实属罕见。随着国家出台的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地见效和后续效力的释放,全国财政收入增速急速下滑,各级财政收支矛盾日趋突出,局部地方收支压力异常巨大。如表1所示2023年上半年及全年,局部地方财政收入出现负增长,西部欠兴旺地区市县财政更是入不敷出,因年度预算目标难以完成,局部省区对预算收入目标进行了调整。根据财政部数据,2023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为3.8%,而税收收入增长仅为1.8% ,创近10年来最低,而在“三期叠加〞的背景下,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任务使得财政支出依然保持刚性增长趋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7.7%,收支矛盾突出给中央“六稳〞①政策的贯彻落实带来不确定性。在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的过程中,相较中央财政而言,地方财政面临的问题更为突出,一方面是财政收支矛盾加剧,另一方面是地方债务风险不断累积等问题有所恶化。 减税降费是适应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开展需要的制度安排,在财政支出总规模持续扩大,刚性支出增加的大背景下,减税降费不仅对微观主体、宏观经济、地方财政运行产生深远影响,还对财政收入结构以及地方政府债务同样产生直接和显著的影响。如果无视减税降费带来的财政压力,那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将无从谈起、很可能会带来区域性财政风险。与此同时,当前我国地方财政支出刚性持续增加与高政府债务率叠加,局部地方陷入“弥补财政收支缺口—资金实[CM〔21x2]力下降—无力支持经济开展—进一步削弱资金实力〞的恶性循环累积状态,“借新债还旧债〞已成常态,地方财政的可持续面临挑战。当下正实施的减税降费政策,主要是以增列赤字和增发国债来支撑的,虽能在短期内勉强实施和推进,但蕴含极大的财政金融风险且具有不可持续性[1]。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GDP增速的走低,财政收支压力持续加大,财政赤字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关于财政压力的研究,国内外文献往往是基于税收竞争理论背景下展开,以财政压力作为衡量地区税收竞争强弱的指标之一,在借鉴国外boutique〔1956〕等学者理论根底上,国内学者从财政分权、转移支付、预算管理等角度研究了财政压力的影响,楼国强〔2023〕[2] 、谢贞发等〔2023〕[3] 等人从税收竞争的视角对财政压力对税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而现有减税降费的效[CM〔21x2]应研究多从正面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如郭庆旺〔2023〕[4] 、李永友等〔2023〕[5] 、闫坤等〔2023〕[6] 、杨灿明〔2023〕[7] 、倪红福等〔2023〕[8] 等学者从“营改增〞视角对减税降费政策对国家整体税负水平的影响、减税的收入效应、产业升级效应、分配效应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关于减税降费后我国地方财政面临的财政支付压力问题,国内局部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一些学者提出改革投融资方式、培育优质财源的政策建议,如叶青等〔2023〕[9];張斌〔2023〕[10]认为应从政府收入结构、税收征管以及企业税费负担的特征出发,侧重中长期税制优化,进一步完善减税降费政策。综上所述,学界对于减税降费影响多侧重于不同的角度从正面进行阐释或研究。但是对减税降费政策在地方实施后产生的财政压力以及解决对策等缺乏相关研究,且尚无系统分析。本文以减税降费为背景,回忆了改革开放后我国央地财力结构变迁的历程,从经济增速下滑、减税降费效应、财税体制弊病、职能转变滞后、地方债务约束等五方面对新时代我国央地面临财政收支矛盾原因进行探讨。最后我们认为,破解当前财政压力,须按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须短中长结合,标本兼治,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央地财政压力。从短期来看,重在以新开展理念为指引,推动高质量开展;从中期来看,重在完善央地财权与事权机制,构建与之相匹配的现代财政体制;从长期来看,重在从系统论出发,明确政府与市场边界、创新财政融资模式、盘活政府财力资源、培育地方主体税种等路径纾解以往局部性改革造成的现实困境,从根本上破除央地财政压力的深层体制机制梗阻。 二、理论分析与背景 〔一〕财政压力的内涵界定 关于财政压力的内涵,理论界有多种界定,一种观点认为政府财政压力是指政府财政收支不均衡性所导致的财政缺口,用其来衡量政府财政收支不平衡的程度;另一种观点认为,财政压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财政收支需求之间的持续差额而形成一种财政收支紧张的关系,可以用财力缺口或财政缺口来衡量。这种定义强调了财政压力的客观性与持续性,将财政压力归结为财政收支长期不平衡的产物,表现为财政能力与财政需要之间的巨大缺口,而财政能力是指在平均收入努力程度下,政府按照各项税收所对应的国民生产总值〔经济税基〕估算出的收入能力。 〔二〕财政压力与财政缺口的关系 通过对财政压力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财政压力与财政缺口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财政压力侧重反映的是一级政府财政收支不平衡的程度,即政府的收入与支出规模之间的差距。但是,鉴于政府的收支范围很难界定,学术界对这一差距的衡量还缺乏统一的判定标准,大局部学者在研究中采用财政预算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差额来衡量,也有学者基于研究的视角不同,从不同角度对财力缺口概念进行了界定。通过学者们对财政压力的研究梳理,尽管其视角不同但均有共同之处,一言以蔽之即当财政收入无法满足财政支出时就会形成财政收支缺口,其实际缺口越大,财政压力就会越大。 而财政缺口是指承当的事权所需要的财政支出与实际收入能力之间的差额,反映了财政收支间的不平衡关系。就具体表现形式来说,财政正缺口表现为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而财政负缺口表现为财政支出小于财政收入。正的财力缺口会形成财政压力,换一个角度来说,财政压力表现为正的财力缺口。因此,财力缺口与财政压力密不可分,有很强的对应关系,财力缺口可以用来衡量财政压力。真实财力缺口是一级政府所必需的财政支出与同等程度的税收努力获得的财政收入之间的缺口。在两个指标选择当中,由于财政转移支付可能会缩小转移支付净流入地的名义财力缺口,从而使得名义财力缺口无法客观准确地衡量财政收支之间的差距。地方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规模并不一定代表着本地“真实〞的财政能力与支出责任。因此越来越多学者开始测算真实财力缺口,即预算内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差额。假设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那么存在财政赤字;大多数学者都认为,财政缺口指的是财政赤字。 〔三〕财政压力与财政可持续性关系 学术界对财政可持续性至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1923年凯恩斯在研究法国债务问题时,从国债发行角度间接定义了财政可持续性,他认为如果国家的财政收入无法支付利息和承当发行新债的费用,财政就丧失了可持续性。1985年,Buiter〔1985〕从公共部门资产角度定义了财政可持续性,他认为财政可持续性是作为经济实体的一国财政的存续状态或能力,财政可持续性就要将国家公共部门净值对产出的比例保持在适当水平。刘尚希〔2003〕[11]从财政收入应对财政支出的角度定义财政可持续性,他认为财政不可持续性是指在未来某时点,政府拥有的公共资源缺乏以履行其应承当的支出责任和义务,导致经济、政治、社会的稳定和开展受到损害的一种可能性;邓子基〔2001〕[12]认为财政的可持续性是指在无限期内,在能够借新债还旧债和保持币值稳定的假定条件下,当前的政府债务水平必须等于最初的财政盈余现值;余永定〔2000〕[13]将财政可持续界定为政府自身能长期保持财政收支平衡、能够通过发行国债为财政赤字融资、通过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使财政恢复或趋于稳态。实际上,财政可持续性既包涵债务的可持续性,还涉及财政作用发挥的可持续性等方面。综合相关学者的观点,财政的可持续性是当财政收支在受到不利冲击后,可以通过发行公债等措施维持财政稳健运行和财政职能正常发挥的一种机制。 三、地方财政压力现状及政府债务 〔一〕财政压力的特征事实 当前地方政府存在的财政压力,一方面与财政体制有关,另一方面与减税降费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但这并不是决定性因素,特别在2023—2023年期间,虽然地方财政由于减税降费政策的冲击,收入增速放缓或呈负增长态势,可是在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大量的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支持下,地方财政仍保持了相对稳定的状态,基层财政平稳运转,地方根本公共效劳支出的需要得到保障,但是其它短板领域和民生投资,可能由于财政压力的存在而难以落实或被迫取消。 如图2所示,2023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过渡,加之公共财政覆盖民生的范围越来越广,社会经济开展对财政作为国家治理根底和支柱的高度期待,财政满足各类公共风险的资金需求增加,我国公共财政收支差额整体呈扩大趋势,虽然2023年和2023年收支差额有所降低,但规模依然非常庞大。 追根溯源,我国收支缺口扩大的趋势最早可追溯到1994年分税制改革,如表2所示,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随着中央政府财权集中度的提高,地方财政收支缺口不断增大,从1994年1 726亿元增加到了2023 年的 90 293亿元。而地方政府面对沉重的支出包袱,不得不想方法通过增加地方政府債务和土地财政等非税收入缓解其财政压力。 〔二〕财政压力与政府债务 改革开放以来,省以下各级地方政府一方面承当着“促进地方经济开展、完善市政公共设施〞之重任,城市建设及各类根底设施等经济建设需要大量财政资金投入;另一方面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占比大幅下降,但随着公共财政职能保障和改善民生投入的加大,需要政府提供的公共效劳越来越多,支出责任有增无减,日益扩大的财政缺口成为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动因之一。随着地方政府间经济增长竞争的加剧,地方官员的经济增长业绩又与其晋升时机密切相关,“在为增长而竞争〞的晋升锦标赛下〔周黎安,2022〕[14],地方政府为了促进本地经济增长不断增加其生产性支出〔杨继东等,2023〕[15],进一步加剧了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在地方政府频频面临财政掣肘,财政缺口压力不断加大的同时,其背负的债务规模却愈发膨胀,赤字规模越来越大如图3所示,2023年以来,为稳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