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陕西
统筹
推进
疫情
常态
化防控
经济社会
发展
思考
建议
陕西统筹推进疫情常态化防控与经济社会开展思考与建议
周宾
在坚持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开展各项工作中,陕西应紧紧抓住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进一步减小疫情带来的影响损失,确保全省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不断增强经济开展的韧性与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开展迈出更大步伐,努力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持续蔓延背景下,我国经济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正率先逐步复苏。需要看到,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形势尚不明朗,兴旺国家制造业回流与中美贸易摩擦将加速全球产业分工格局变动等外部不确定性风险挑战、不可控因素影响明显增加,将进一步加剧全球经济衰退和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未来经济的不可预测性仍较大,为积极应对有效减缓未来中美贸易摩擦的负面影响、协调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等经济开展的不可控因素,实现疫情常态化防控条件下推动我国经济转型的动力变革的各项工作努力不会暂停。
受前期疫情等因素影响,陕西工业经济下滑明显,后期随着企业复工复产和相关政策及时调整到位,陕西经济形势逐步向好。今年上半年,全省能源工业增长较快,拉动规上工业增长3.1%、占规上工业52.2%的非能工业稳步上升,降幅收窄8.6%;积极因素增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同比提高0.8%;PPI由负转正,工业用电量降幅收窄、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保持增长;经济增长动能增大,工业投资增长6.1%,高于全国13.5%;制造业投资增长7.2%,高于全国18.9%;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7.9%,高于全国31.6%,但同时,陕西也面临着能源消费需求总体减缓、工业企业利润大幅下降等问题,工业稳增长的根底不够牢固。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十三届七次全会提出的各项要求和安排部署,全省上下将强化“六稳〞举措,落实“六保〞任务,特别是在坚持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开展各项工作,推动经济高质量开展迈出更大步伐、努力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方面,紧紧抓住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进一步减小疫情带来的影响损失,为确保全省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不断增强经济开展的韧性与活力。“十四五〞,陕西应继续坚持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着力从产业引领、区域协同、创新驱动、资金支持等方面加快推进和细化落实经济开展的相关措施,以适应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
稳增强基 产业引领
应从民航开展提质增效、铁路枢纽建设扩能、高速公路加密提升、数字经济培育开展、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部署一批重点工程,推动落实“三个经济〞开展;应以产业根底再造和“工业强基工程〞等为抓手,打破路径依赖,继续深化供应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围绕“两新一重〞(新型根底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和重大工程建设)在內的建设工程和生产配套方面出台和细化相关政策措施,通过加快培育和打造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成为新支柱产业的同时,加快我省传统能源化工产业的高水平“三个转化〞,并推动生产性效劳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开展,努力建成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聚力增效 区域协同
继续实施区域经济三大板块开展战略: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效劳业开展为重点,引领大西安都市圈和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以能源化工高端化转型升级为重点,扩大陕北在呼包鄂榆城市群中的影响力;以建设生态产业园区和打造绿色产品品牌为重点,推动陕南成为汉江生态经济带新的增长极。同时,应通过沿黄河、沿渭河、沿汉(丹)江省内各城镇的合理布局,促进产城融合,加快形成一批特色城镇,并通过科学构建产业梯度分工,深化落实“一市一策〞和“飞地经济〞开展等,进一步发挥地区自身优势,鼓励产业协作,强化县域园区的产业承载功能,不断完善开展链条,推动陕西打造成为我国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和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引智融合 创新驱动
应依托和发挥省内自由贸易试验区及其协同创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的辐射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并借助“一带一路〞综合实验区建设,深化军民融合、部省融合、央地融合的协作优势,重视根底研究、共性技术、前瞻技术和战略性技术的研究,鼓励加强原始创新、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加快全省技术要素市场开展和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并以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开展试验区、西部科技创新港和中科院西安科学园等工程为载体,不断聚集高端创新资源、吸引培养急需创新人才,培育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强化关键核心技术和成果转化,推动全省工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纾困激活 资金支持
应加快财税优惠和金融支持政策落地,保护好全省市场主体并激发其活力,进一步用好省级中小企业开展基金,加快建设融资担保体系,完善纾困惠企相关政策措施,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助力产品国内市场大循环和国际国内市场双循环。此外,应继续深化金融供应侧结构性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地方类金融机构,支持其在国家高新区开展知识产权投融资效劳,应开展市场化股权投资基金,创新投贷联动模式和国有资本创投管理机制,吸引境内外金融机构在陕设立区域总部、功能性总部,建设丝绸之路国际金融中心,支持开发区内企业上市融资的同时,应探索国家高新区开发建设主体整体上市融资,提升我省金融效劳实体经济的能力。
作者简介
周 宾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