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财政体制改革内容实施意见.docx
下载文档

ID:1820878

大小:24.17KB

页数:13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财政 体制改革 内容 实施 意见
财政体制改革内容实施意见 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开展新形势的要求,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加快开展区域经济、增加财政收入的积极性,理顺市与县(市)区的财政分配关系,标准收入范围划分方法,市政府确定,从20x年x月x日起对县(市)区(含高新开发区和经济开发区)实行“税收属地管理,主体税种两级分享〞的财政管理体制。 一、改革现行财政体制的必要性 x市目前对县(市)区实行的财政管理体制是19x年中央对地方实行“分税制〞后确立的,对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现行财政体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开展的需要,改革势在必行。 首先,改革现行财政体制是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现行财政体制主要是按照企业隶属关系划分财政收入级次、实行分级管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投资主体逐渐多元化,税收混级混库现象不断发生,导致利益分配不合理,影响了基层政府为企业效劳的积极性,影响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投资环境的优化。 其次,改革现行财政体制是依法治税、依法理财的现实要求。现行财政体制上下级缺乏共同的利益关系,区域之间为拉税源、争税收,竞相提供税收返还等优惠政策,导致财政收入的流失,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因此,必须合理确定上下级之间、区域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和分配方法,加强税收征管,充分发挥财政税收的经济调节职能,促进经济开展。 第三,改革现行财政体制是落实科学开展观的必然要求。落实科学开展观,必须合理调整财政、税收等相关政策措施,完善与科学开展观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坚持以人为本,调动各级积极性,促进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协调开展,是财政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财政体制改革的整体目标 这次财政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展的客观需要,按照国家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标准税基管理,建立属地化税收征管体制,实现财政、税务、金库、工商等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对税源的动态管理,解决预算级次界定难、混级混库等问题;理顺市与县(市)区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既能保证县(市)区的合理既得利益,又能增强市、县两级宏观调控能力,调动各级开展经济、培植财源、增收节支的积极性;最终到达保障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间协调开展的目的。 三、财政体制改革的根本原那么 (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展要求,促进经济开展的原那么。鼓励各级政府为企业提供效劳,优化投资环境,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经济结构优化调整。 (二)符合国家财政体制改革方向,保持政策相对稳定的原那么。在中央和省现行财政管理体制的框架内,结合x市实际设计改革方案,如国家政策没有重大调整,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 (三)实行税收属地管理,加强税收征管的原那么。税收按属地征收,同时按实现地划分归属,有利于有效防止税源交叉、混级混库等问题,降低税收本钱。 (四)明确划分管理区域,有利于规划控制和实施的原那么。按照城市规划的总体要求,从全市开展大局出发,充分考虑高XX县区和经济开发区未来开展需要,明确高XX县区和经济开发区的税收管理范围和财政体制。 (五)财权与事权相结合,有利于加强城市管理的原那么。统筹考虑财税管理与城市管理和其它社会事务管理,与事权相适应,下放局部财权,调动各区管理社会事务的积极性。 (六)统一政策、标准操作,特殊问题区别对待的原那么。整体上全市划分为县和区(含开发区)两类分别管理,各自实行统一政策。根据县区的实际,特殊问题,区别对待,以利于区域间的协调开展。 (七)实行增量分享,保证县(市)区合理既得利益的原那么。保存县(市)区基期合理既得利益,增量局部市与县(市)区分税分享,因收入规模变化对财力的影响,通过体制补助、专项上解等方式合理调整。 (八)增强市级宏观调控能力,有利于防范改革风险的原那么。对全市经济开展关系密切的大企业、困难企业和特殊行业的地方税收作为市级收入,以支持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链和特困企业解困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开展。 (九)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建立税收增长鼓励机制的原那么。对税源合理流动、连锁店税收分享、企业所在地政府效劳管理费用等实行转移支付。分享收入增长与对县(市)区奖励挂钩,鼓励主体税种稳定快速增长。 (十)基数测算公正公平,方案设计公开透明的原那么。调整税源交叉、混级混库形成的不合理收入,公平合理确实定各级收入基数,充分听取有关部门XX县区(市)区的意见,调动各方面参与、支持改革的积极性。 四、财政体制改革的根本内容 (一)收入划分 1.市级固定收入:省地税局直属分局代征地方税收;跨地区分享所得税;少数大型企业和特殊行业、企业的地方税收,包括:钢铁、烟草、电力、石化、通信五大行业的12个重点企业;重汽集团、小鸭集团、大易造纸、轻骑集团4个税源波动大、需市重点扶持的企业集团所属骨干企业;福彩中心、体彩中心2户特殊税源。(纳入市级征管企业名单见附件一) 2.市与县(市)区共享收入及分享比例 (1)增值税25%局部(不含中央四大部门企业上缴局部)、营业税(地方分享80%局部)、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32%局部)、个人所得税(地方分享40%局部)、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契税,市按区、县(市)两个类型管理,各自执行统一分享比例。市与XX县区、XX县区、XX县区、XX县区、XX县区、长清区、高新开发区实行四、六分享,即:市分享40%,区分享60%;市与XX县区、XX县区、XX县区、XX县区实行二、八分享,即:市分享20%,县(市)分享80%。 (2)城建税。以各县(市)区城建税原体制范围收入占新体制范围收入的比重作为分享比例,实行一县(市、区)一率与市分享。 (3)城市教育费附加收入。历下、市中、天桥、槐荫四区,以中小学学生数和学校数作为调整因素,计算出各区的教育费附加标准支出,其占市级教育费附加收入的比重作为各区分享比例,一区一率与市分享。高新开发区以四区教育费附加标准支出为参考,计算出其标准支出数,其占新体制范围内教育费附加收入的比重,作为其分享比例。其余县(市)区,以其教育费附加原体制范围收入占新体制范围收入的比重作为分享比例,实行一县(市、区)一率与市分享。 城建税、教育费附加收入日常征收、缴库可按照其他分享税种的统一分享比例入库,市财政按月根据各县(市)区的应分享比例和实际入库情况计算各自应分享数额,及时调整库款,年终一并通过体制结算由县(市)区上解或由市补助。两项收入的分享比例今后根据各级事权变化情况进行调整。 3.县(市)区固定收入。土地增值税、资源税、印花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车船牌照税、农业税、耕地占用税、屠宰税。 4.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排污费收入、城市水资源费收入、其他收入、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等,仍按原体制规定实行分级管理,分别作为市级、县(市)区级预算收入。 (二)收入基数调整和新老体制衔接 以20x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决算数为根底,调整混级混库收入,作为原体制收入基数。在此根底上调整原市级预算收入下划、税源交叉等因素,按新体制收入范围和分享比例计算出各县(市)区新体制的收入基数。新体制收入基数大于原体制收入基数的县(市)区,其差额局部作为基数上解市财政;新体制收入基数小于原体制收入基数的县(市)区,其差额局部由市财政按基数补助。同时按各县(市)区基期年财力占新体制范围收入的比重计算库款调度比例,以保证各级财政的资金调度。 原体制上划中央增值税、消费税增量1:0.3返还和体制上解递增5%的方法,在上级未改变方法之前继续执行。计算1:0.3税收返还的增值税基数按新口径进行调整。所得税、营业税上划返还基数继续保存。出口退税基数按新的收入范围进行调整,地方负担局部按增值税市、县分享比例分级承担,即:七区按收入范围内出口退增值税地方25%局部的60%承担15%,市按收入范围内出口退增值税地方25%局部的40%承担2023%;四县(市)按收入范围内出口退增值税地方25%局部的80%承担20%,市按收入范围内出口退增值税地方25%局部的20%承担5%。 (三)高新开发区财政管理体制 1.市政府委托高XX县区代管8个村和出口加工区区域范围(见附件二):区域内实现的税收由高XX县区征收管理,社会管理方面的费用由高XX县区承担,实行封闭管理。分享税种市分享40%,高XX县区分享60%;实现的固定收入分别作为市本级、高XX县区收入。财政体制改革后缴入市本级国库局部,以20x年调整后入库数为基数,由市本级返还给高XX县区;原为市本级收入按新体制缴入高XX县区国库局部,以20x年调整后入库数为基数,由高XX县区上交市本级。 2.政策区区域范围:区域内实现的税收分别由XX县区、XX县区征收管理,社会管理方面的费用由两区分别承担。其中:原为高XX县区收入按新体制缴入市本级、XX县区、XX县区国库局部,以20x年调整后入库数为基数,由市本级和两区返还给高XX县区;原为市本级收入按新体制缴入XX县区、XX县区国库局部,以20x年调整后入库数为基数,两区上交市本级;原为XX县区、XX县区收入按新体制缴入市本级国库局部,以20x年调整后入库数为基数,市本级返还两区。 3.原集中新建区(科技城)区域范围。区域内实现的税收由高XX县区征收管理,社会管理方面的费用由XX县区、XX县区分别承担。原为XX县区、XX县区收入按新体制缴入市本级、高XX县区国库局部,由市本级和高XX县区以20x年调整后入库数为基数返还两区;原为市本级收入按新体制缴入高XX县区国库局部,以20x年调整后入库数为基数,高XX县区上交市本级;原为高XX县区收入按新体制缴入市本级国库局部,以20x年调整后入库数为基数,市本级返还高XX县区。 4.出口加工区开展及配套区域范围。在该区域范围内,高XX县区办理完用地手续的片区,实现的税收由高XX县区税务部门负责征收,并与市按体制规定分享。社会事务管理方面的费用由高XX县区承担,实行封闭管理。 5.高XX县区未来开展区域范围。在市政府确定的未来开展规划区域内,高XX县区办理用地手续之前,税收由所在区税务部门征收,并与市按体制规定分享。 办理用地手续之后,税收由高XX县区税务部门征收,并与市按体制规定分享,同时,按一定比例承担社会管理效劳费用。所在区原收入,以办理用地手续年度的上年实际入库数为基数,由高XX县区返还所在区。 该区域开发建设任务完成后,高XX县区退出税收征管,不再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费用,税收移交所在区征管。所在区与市按体制规定分享,以移交年度的上年实际入库数扣除高XX县区返还局部为基数,按一定比例递增返还高XX县区。 (四)经济开发区财政管理体制 位于长清区的x经济开发区范围,将其税收管理纳入区财政收支范围,按市对区的财政体制统一管理,财政预、决算作为区的一局部向区人代会报告。经济开发区范围内实现的地方税收,区分享局部要统筹考虑开发区建设和长清区开展的需要。资金使用情况经济开发区要定期向市政府报告。长清区、经济开发区要共同确保市下达财政收入增长指标的完成。 (五)配套措施 1.逐步消化税收混级混库因素。对因调整混级收入影响财力较大的县(市)区,采取市、县两级共同逐步消化的方法,四年内消化完。按调整额,20x年市补助80%,20x年市补助60%,2023年市补助40%,202223年市补助20%。 2.调节因收入规模变化对财力增量的影响。为减少财政体制改革对各县(市)区财力增量的影响,对改革后基期年收入规模缩小的县(市)区,市根据对财力增量的影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猜你喜欢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