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海水利用工作实施意见.docx
下载文档

ID:1820618

大小:22.51KB

页数:11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海水 利用 工作 实施 意见
海水利用工作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加强海水利用工作,扩大海水利用规模,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x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开展,根据国家海水利用专项规划,结合x省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海水利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水资源短缺是制约x省经济社会开展的重要因素。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根底性自然资源和实现可持续开展的战略性经济资源。x国人均水资源量为2200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上最缺水的13个国家之一。x省人均水资源量仅有328立方米,不到全国的1/6,属资源性缺水,且为极度缺水。按照x省“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经济开展速度预测,202322年,全省需要水资源311亿立方米,但可供水资源只有278亿立方米,即使加上南水北调13亿立方米,缺口仍达20亿立方米。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x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开展的瓶颈。 (二)海水利用是解决x省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现实选择。x省沿海x、x、x、x、x、x、x7市在全省经济社会开展中占有重要地位,20x年实现的gdp占全省一半以上,但拥有的水资源总量却只有全省的1/3,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虽可通过大力节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跨区域调水等措施缓解水资源短缺矛盾,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因此,走利用海水替代淡水的路子是解决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现实选择。目前,全世界已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应用海水淡化技术,建设海水淡化厂1万多座,解决了1亿多人的用水问题。年直接利用海水超过7000亿立方米。加快海水开发利用是x省沿海地区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三)x省具备开展海水利用的条件。x省东部半岛地区位于黄海、渤海之间,海岸线全长3121公里,占全国海岸线的1/6,具有开展海水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近年来,沿海各市在海水利用方面取得长足进展,海水利用能力逐步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海水利用产业初具规模。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海水淡化工程15处,淡化能力1.96万立方米/日,以反渗透和低温多效蒸馏为主的淡化技术日渐成熟。海水直接利用主要应用在电力、化工等领域,年利用海水30亿立方米。在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方面,x省创出了“一水多用〞的生产模式,走在了全国前列。 二、指导思想、根本原那么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开展观为指导,确立海水利用在x省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开展中的战略地位,明确保障沿海地区经济开展和人民生活用水需求的工作目标,重点开展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坚持统筹规划,强化宏观调控,加强政策引导,依靠科技支撑,实施示范带动,优化用水结构,实现有效替代,促进全省水资源平衡和经济又好又快开展。 (二)根本原那么。 1.政府推动与市场驱动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根底性作用,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培育有利于海水利用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优化海水利用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海水利用由潜在的市场需求转变为现实的有效需求。 2.政策鼓励与制度约束相结合。制订和实施促进海水利用的鼓励政策,延伸海水利用领域,扩大海水利用规模,支持海水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积极鼓励利用海水。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抑制淡水资源的过度消耗。 3.有效替代与优化结构相结合。在合理的经济技术条件下,用海水替代淡水,具备利用海水条件的环节都要利用海水,不断提高海水替代淡水资源的奉献率,进而优化x省沿海各市的水资源使用结构。 4.海水利用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坚持预防为主,把开展海水利用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统一起来,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防止由于海水利用造成海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海水利用产业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协调、持续开展。 5.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在城市供水方面,着力培育一批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在火电、化工等高耗水行业,突出抓好一批海水利用重点工程。通过示范引导,带动全省海水利用工作全面开展。 (三)目标任务。到202322年,海水淡化能力到达20-25万立方米/日,直接利用海水130亿立方米/年,初步建立海水利用技术支撑体系、政策法规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效劳管理体系。 到2023年,海水淡化能力到达45-50万立方米/日,直接利用海水245亿立方米/年,建立完善的海水利用技术支撑体系、政策法规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效劳管理体系。 三、开展重点 (一)海水淡化。重点解决海岛军民、沿XX县区居民生活用水和作为锅炉补水等工业用的高纯水,使海水淡化水成为海岛的第一水源、沿XX县区的重要水源。主要开展低温多效蒸馏技术和反渗透技术,鼓励开展水电联产、热膜联产,开发推广水电联产、热膜联产等多种技术相结合的集成化技术,降低海水淡化的生产本钱。建设一批海水淡化工程,形成沿XX县区较为可靠的海水淡化水供应能力。 (二)海水直接利用。在沿海各市具备海水利用条件的电力、化工等行业以解决冷却用水为重点,分期分批推广应用海水直流冷却和循环冷却技术,鼓励应用海水循环冷却技术,建设海水循环冷却示范工程。扩大海水直接利用领域,推广海水源热泵技术,鼓励电力、钢铁、石化、化工等行业利用海水脱硫、冲灰、冲渣。建设一批海水抽水站、配水库、输送管道等设施,逐步扩大大生活用海水的使用范围。 (三)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在循环经济原那么指导下,重点开展海水“一水多用〞技术,加大从海水中提取盐、溴、镁等系列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建设大规模海水提溴、提镁示范工程。将海水淡化与开展新型制盐业相结合,建设利用海水淡化产生的浓海水制盐示范工程。开展系统海水利用,把海水循环冷却、余热海水利用、海水淡化以及化学资源利用有机结合起来,延伸海水利用产业链,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四)工厂化海水养殖。鼓励利用热电厂海水冷却排放的温排水开展海水养殖,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研究节能高效的封闭型工厂化养殖系统,建立封闭型循环海水养殖示范工程,防止或减少养殖排水对海域的污染。 (五)海水利用技术装备。组织重大技术攻关,积极研发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水淡化技术、直接利用技术,以及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与海水淡化相结合的工艺与技术。提高现有技术水平,降低反渗透膜的操作压力,提高反渗透系统回收率和预处理能力,增强抗污染能力。开展海水淡化设备、循环冷却装置,攻克海水利用防腐蚀技术、防生物附着技术。加快高性能海水淡化反渗透膜、能量回收装置、高压泵以及高效蒸馏部件的国产化进程。 (六)实施“134〞海水利用推进工程。打造1个综合区。把x建成集科研、应用、产业化示范于一体的海水利用中心开展区,为沿海其他地区提供海水利用咨询、设备设计加工等效劳。建设3个产业带。在x、x建设海水淡化产业带,在x、x、x建设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带,形成环x半岛沿海工厂化海水养殖产业带。实施4个示范工程。大规模海水淡化工程:xXX县区养马岛16万立方米/日低温核能海水淡化工程、x黄岛电厂8万立方米/日海水淡化工程、x百发2023万立方米/日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沿海高耗水企业海水直接利用示范工程:到“十一五〞期末,年新增直接利用海水量20230亿立方米以上;大生活用海水住宅小区示范工程:建设2-3处使用大生活用海水的住宅小区;海水利用示范城市创立工程:支持x市创立国家级海水利用示范城市,组织开展省级海水利用示范城市创立活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海水利用的宏观指导。 1.编制全省海水利用专项规划。在遵循x国中长期水资源节约和替代规划的根底上,科学统筹,编制和实施全省海水利用专项规划,分析x省海水利用面临的形势、任务,明确海水利用的开展目标、开展重点、区域布局,确定促进x省海水利用快速、健康开展的政策与措施。 2.沿海各市制定海水利用开展规划。沿海各市要根据本市在全省海水利用专项规划总体布局中的定位,结合实际,制定本市的海水利用开展规划,进一步分解细化目标任务,规划一批重点海水利用工程,制定具体的贯彻落实措施。 (二)建立促进海水利用的鼓励约束机制。 1.从源头把好海水利用关口。严格限制沿海各市新建以淡水为水源的高用水工程,鼓励电力、石化、化工、钢铁等高用水行业利用海水替代淡水开展生产。年用淡水量超过200万立方米的工业工程,必须配套建设海水淡化工程。对海水淡化、水电联产、海水冷却、海水冲洗等工程,优先立项,重点支持。 2.多渠道筹措海水利用资金。在保证政府对淡化水控制权的前提下引入竞争机制,鼓励采取bot(建设-经营-转移)融资模式。鼓励企业自有资金、社会资金和境外资金投资建设海水利用工程。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将国家重点支持的海水利用工程和x省海水利用示范工程列入省节能节水专项资金的重点支持范围。 3.改造既有用水设施。沿海各市要对大宗用水单位进行调查摸底和分类排队。但凡具备利用海水替代淡水条件的,都要进行技术改造,限期改用海水作为主要水源;逾期不改造的,要限制供水。 4.积极探索实施新的供水价格形成机制。省和沿海各市要在确保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按照水源、用水性质等,合理制定分类水价,稳妥提高供水根底价格。实行鼓励海水淡化的价格政策。适当提高钢铁、电力等高耗水行业的淡水价格,增强海水利用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对进入城市供水管网的淡化水,政府给予适当补贴。 5.对海水利用给予必要的政策和资金优惠。允许私营经济和国外企业投资建设海水利用工程,享受同等优惠政策。对以供应居民生活用水为主要目的的海水淡化水厂和以海水作为锅炉软化水、冷却用水的工业企业,在电价、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对其供水管网建设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6.实行海水利用考核奖励制度。沿海各市要对重点企业、单位XX县区(市、区)海水利用工作进行定期考核。对开展海水利用作出突出奉献的单位、企业和重大海水利用科研成果,各级政府要给予表彰奖励。 (三)构筑海水利用技术支撑体系。 1.加快海水利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充分发挥高校、海水利用科研单位和企业技术中心的研发优势,加快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水利用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通过产学研结合,加快海水利用关键技术与设备的国产化进程,加大技术推广和应用,提高装备标准化、系列化和成套化水平。培育海水利用技术效劳机构,强化能力建设。 2.引进消化吸收海水利用先进技术。坚持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相结合,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在总结x省海水利用经验的根底上,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海水利用技术,结合x省实际进行再创新。 3.建立海水利用信息交流平台。建立能够迅速连接省内外、国内外海水利用技术研发、使用单位,并能及时交换海水利用相关资讯的信息平台。组织开展海水利用学术交流和技术产品推介等活动。加强海水利用技术交流、信息沟通、政策咨询,降低海水利用技术研发和推广本钱,提高利用效率。 (四)优化沿海地区水资源结构。 1.开展节水型产业。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调整沿海各市产业结构和布局,逐步建立与区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实行“量水而行,以水定开展〞。鼓励新建发电厂、热电厂、化工厂等高耗水企业趋海布局建设,便于海水的大规模应用。 2.加快海水替代步伐。在工程规划、设计、审批、水资源论证等环节,推动具备条件的工程利用海水。淘汰耗水高、污染重、附加值低的落后技术、产品、设备和工艺。稳步推进海水置换,实现有效替代,逐步提高海水在沿海各市水资源结构中的比重。 3.支持淡化海水进入城市供水管网。在保障城市供水平安的前提下,城市供水主管部门要采取积极措施鼓励海水淡化水进入城市供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