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届初三语文专项练习诗歌鉴赏doc初中语文.docx
下载文档

ID:1818989

大小:136.76KB

页数:64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届 初三 语文 专项 练习 诗歌 鉴赏 doc 初中语文
2023届初三语文专项练习——诗歌鉴赏 [指导内容] 一首诗歌,应如何鉴赏?鉴赏出哪些东西来?笔者经过教学实践,发现“读•悟•联•结〞四步鉴赏法,比较奏效。 一、读 “读〞,是从文本中获取大局部第一手材料(感性材料)的唯一途径。对诗歌而言,“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从读诗中获取的第一手材料是鉴赏诗歌的先决条件。 如何读?可事先设置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读,这个情境可以是喜境,也可以是悲境,让学生在喜境中读婉约诗歌,在悲境中读豪放诗歌或山水田园诗歌。还可以事先选出与所读诗歌类型相同或完全相反的诗歌,比较着读。读的形式灵活多样,只要是利于诗歌的鉴赏,都可采用。如慢读、快读、不快不慢地读、抑扬顿挫地读、闭着眼睛读、瞪着眼睛读、摇头晃脑地读等等。读的目的就是要读出诗歌的韵律节奏,读出诗歌的意境,读出诗人的意绪(情感)。如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一词,只有通过读,才能把握其语气节奏的轻重缓急,了解词人的心绪。尤其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句,非读无以把握运气之长短,非读无以知晓情感之悲喜。同时,通过读,还可以牢牢抓住诗歌中的重要词语(关键词——诗眼或词眼)和特定的意象。如“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字(关键词),“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中的“明月〞(意象)。 “读〞是对诗歌的第一步感知,它让学生粗浅地感知到了诗歌意境、作者情感等方面的轮廓,虽是模糊、朦胧,却给诗歌的深层鉴赏奠定了根底,导明了方向。 二、悟 “悟〞是在“读〞所感知获取的第一手材料的根底上的理性思考过程。通过悟,可较为具体地把握诗歌意境、作者意绪等鉴赏内容,因此,这一步更为重要。那么,“悟〞什么?悟诗歌意象,悟诗句中的关键词(诗眼或词眼)。 1.悟意象 在悟之前,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诗歌意象在诗歌中具有哪些作用,如此,在悟的过程中方能变盲目 而为有的放矢。诗歌意象的作用与散文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如出一辙,大体上有这些作用:营造气氛(如琵琶行<并序>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气氛)、借景抒情(这是诗歌惯用的“手段〞,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塑造背景或环境(这一作用与“营造气氛〞有相似之处,但亦有不同,那就是通过多个意象组合——意象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这种作用在山水诗、边塞诗中运用较多,如王昌龄的参军行之“青海长云暗雪山〞即是)、塑造意境(其与“塑造背景或环境〞有所不同。意境是作者抽取自然景物中的多个特定景物以进行描绘而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它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幅立体感强的画面,目的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对于读者而言,也只有“临其境〞或“入其境〞才能感知境界之妙以及作者的情感。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等都是意境深远的诗句)、衬托人物节质或性格(这种作用在写物诗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如雪、竹、梅、松、鹤、荷、平仲、金风玉露等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奠定情感基调(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以景衬境(这一作用在山水诗中运用最多,如以闹景衬静境——“竹喧归浣女〞,以动景衬静境——“莲动下渔舟〞,以暖景衬冷境——“日色冷青松〞,以亮景衬暗境——“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以满景衬空境——“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以物语(或物态)衬心境——“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等等)、以景衬情(这种作用在诗歌中亦常出现,其表现为诗人用意象颜色的浓淡衬托情意的浓淡,这种方法又往往与谐音双关的表达技巧相关联。如李白的春思中“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句,就是用桑草之“碧〞“绿〞衬托想思情浓,“丝〞“枝〞分别与“思〞“知〞谐音。还有用悲景衬悲情、用喜景衬喜情或用喜景衬悲情,如杜甫的登高一诗,是用悲景衬悲情,而其绝句•江碧鸟逾白那么是用喜景衬悲情)。当然,这些作用在诗歌中并不具备独立性,一首诗歌中,所有的作用可能都兼而有之,这就要求在鉴赏时,不能顾此而失彼。 有了意象这许多作用,悟意象就显得有据可依了,但如何悟呢? 首先找出诗歌中的个体意象或是意象群,再进行揣摩感知。如是个体意象,须赋予意象以人文情感进行鉴赏。如刘禹锡石头城一诗中的个体意象“潮水〞,鉴赏时就须赋予人文情感。“潮水〞给人的感觉,它总是一来一回,来时似乎很激越、狂野,充满着一股激情,待它猛烈撞击着海岸或沿着沙滩耗尽一切力量之后返回时,却显得平和,似乎有些瘫软或者懊丧或者失落。就此,我们可以展开想象:潮水来时是想索取点什么,还是想发泄点什么?回去时,是得到了一种满足,还是遭到了冷遇?结合后面的“寂寞回〞便可知晓。由此推知,原来作者是用潮水反衬“故国〞的荒凉冷落,是为以景衬境;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历史苍桑的感慨,是为情景交融。如是意象群,须进入多个意象组合构造的画面以各种感官加以感知。如杜甫登高一诗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句,诗人调动听觉、视觉组织了“秋风〞、“高天〞、“猿啸〞、“沙渚〞、“江鸟〞这些意象构筑了一幅精美的画图。“临其境〞,便有视觉开阔、听觉凄婉之感,为全诗奠定了伤感的情感基调;同时,视觉的恢廓,又衬托出了作者颠沛流离的独苦,是为以景衬情。——这些都是通过塑造意境所展现的情趣。 2.悟关键词 诗歌中有一些高度聚集作者情感或者用来描述气氛的关键词语,我们把这些词语叫做诗眼或词眼。它通过强烈的节奏为“读〞所感知。如“小楼昨夜又东风〞的“又〞字,“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中的“自〞、“空〞二字,均是关键词。 悟词,一般从词的本义入手,去悟其在诗境中的深层含义。如“又〞是“再一次〞之意,它说明春风是一季又一季地吹上小楼,同时也是一季又一季地吹在小楼中人的心上。“故国〞难在,且时间越来越久远,不能不给李煜这个亡国之君增加了一层又一层的愁意,甚至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其中有悔恨、叹息等等,——一个“又〞字所聚集的情感竟难以尽表。“自〞、“空〞二字那么是写出了武侯祠的寂寞、荒凉的气氛。 三、联 在“悟〞的过程中,我们已较为具体地把握了诗歌鉴赏的各方面内容,但这还只是对诗歌价值的相对单一取向,并不全面。因为有的诗歌还具有它的现实意义,所以在鉴赏时,还必须联系作者写作的当时背景(包括社会、文化、政治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等因素。如此,才能具体、全面、客观、公正地鉴赏诗歌。这也从一个侧面告诉鉴赏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和了解相当一局部作者的生活经历及其思想状况。如在石头城一诗中,只把从悟中得到的“抒发作者对‘故国’昔盛今衰的感慨〞作为鉴赏的最终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也违背了作者作此诗的真正意愿。因为诗人刘禹锡在写这首诗时,唐帝国已日趋衰败,朝廷里大臣相互排挤,出现了“牛李党争〞,宦官专权依如故;地方上藩镇割据势力又有所抬头。所以他写这首诗的主旨应是讽喻现实,即借六朝的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慨,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四、结 1.诗歌类型及宏观鉴赏 我国诗歌众多,类型多样,并且每一类型的各诗歌又具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所以对诗歌类型及其宏观鉴赏的总结也很重要,如此可让学生知一而类三,最终到达鉴赏各种诗歌的目的。 我国诗歌可分为借景抒情诗、咏史怀古诗、伤春伤别诗、羁旅行役诗、山水田园诗、托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赠友送别诗、闺怨诗、谈禅说理诗等多种类型。但同时,它们又存在着交叉性,也就是说,鉴赏此类诗歌的方法也可用来鉴赏其它类诗歌。 鉴赏各类诗歌,要掌握一些宏观鉴赏要领:借景抒情诗,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把握其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咏史怀古诗,要联系背景,领悟情感(感慨兴衰或寄托哀思或托古讽今);伤春伤别诗,是借对春光流逝抒发韶华易逝、壮志未酬的感慨,或表达对亲朋、好友、爱人的无限思念之情;羁旅行役诗,是流浪他乡的诗人通过眼见耳闻而触发的对遥远故土的眺望,对家乡的憧憬;山水田园诗,是诗人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托物言志诗,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志趣融于某种具体事物中,到达言志的目的;边塞征战诗,反映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或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或挖苦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赠友送别诗,通过景物渲染离别时凄凉气氛,抒发难离或勉励之情;闺怨诗,写闺房女子对丈夫久客不归的埋怨或对远在边地征戍的夫君的思念;谈禅说理诗,是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诗句中,这类诗往往有不食人间烟火之空灵境界;等等。 2.诗歌鉴赏要目 “读•悟•联〞只是解决了如何鉴赏诗歌的问题,至于鉴赏出诗歌的哪些东西来而且又无遗漏,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2022年高考说明已作出了明确的界定,即重在对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语言三方面的鉴赏。所以在总结时,就必须牢牢抓住这三个内容。 诗歌形象、表达技巧、语言的鉴赏要目见下表: 鉴赏类别 鉴赏要目 举 例 形 象 人形象 品质、性格、节操等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思想情感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物形象 物之特征 托物言志诗中的物 景(或环境) 特点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表达技巧 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或移情于景)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托物言志(或象征) 托物言志诗 反衬(或比照或衬托)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修辞(比喻、拟人、夸张、互文、隐语双关等) “凉月如眉挂柳弯,越中山色镜中看〞 虚实结合 苏轼江城子 动静结合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用典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多角度(由远而近、由上而下,远望、近观,等)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语 言 清新、自然、朴素 山水田园诗 豪放俊逸 李白诗 沉郁顿挫 杜甫诗 峻伟奔腾,雄浑豪迈 边塞诗 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用典诗、咏史怀古诗 通俗、直白 白居易诗 [诗歌表达技巧具体鉴赏] 今年高考诗歌鉴赏题较以前有重大调整,一改客观选择题为文字表达题,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诗歌鉴赏题的难度,按照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的诗歌鉴赏的考查内容(语言、形象、表达技巧),姑且将此“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抛砖引玉,也冀在备考复习中给考生们一点帮助。 一、巧用修辞 在众多的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有以下几种: 1.比喻 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表达出意象的情态特征。如: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表达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再如: 江上看山 苏轼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析: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给形化动化,写得形象生动。“飞鸟〞喻“孤帆〞,写出了舟行之快。 2.隐语(谐音)、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如: 春 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析: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诗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 竹枝词 刘禹锡 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