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农民
信访
问题
现状
对策
关于农民涉法信访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以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开始由方案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农村开始进入快速的转型期,三农问题渐渐突出,农村社会的许多深层次矛盾以各种方式逐渐显露出来,农民的涉法信访就是其中之一。近几年来,随着农民法律意识的前进,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拿起法律武器,守卫自己的权利,信访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农民主张权利的一个不可无视的渠道,而涉法信访的比例高达30%以上。
所谓涉法信访,是指那些应被司法机关受理,或者已经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中,有利害关系的当事人提出的申诉和控告未能如愿,转而向行政机关投诉反映问题,或者寻求法律程序之外解决途径。
一、农民涉法信访问题的现状
农民涉法信访问题说到底即是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三农问题。近年来,农民涉法信访所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土地的征收和补偿,土地的承包经营权纠纷,环境污染问题,村级财政管理杂乱,村委会换届选举不标准,生产贩卖伪劣农药、化肥、种子以及其他农用物资侵害农民利益问题,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及贪污腐败问题,违法执法等。这些问题都与农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而且大局部在现有的法律制度层面上能够解决,但在穷尽司法程序后或者在司法程序进行中仍然发生大量的信访行为。近年来,在农民涉法上访的行为中,集体性的、有组织的上访行为出现增长趋势。
二、农民涉法信访行为的形成原因
(一)农民政治主体意识的觉醒和增强是促使其为维护自身权益而信访的内在动力。市场经济体制的创立增强了农民的“经济人〞理性,强化了其竞争、自由,给农民营造了独立、自由选择的气氛。权利意识、同等意识、维权意识使他们向政府、官员表达自己的异议、不满和抗议,维护自己的权利。
(二)执法机构的裁决、处理不公正,执法权威降低是涉法信访的重要原因。由于体制等方面的原因,我国执法应有的权威性现在尚不具备。当前社会和民众对执法结构的盼望值过高,而由于执法体制的制约,以及当前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结构的社会诚信意识尚未广泛形成,当社会和民众的诉求未获满足时,便失去对执法的信任,转而寻求法律外途径。现在我国执法裁判大局部是准确的,但是由于主客观的原因,仍然有相当一局部的错案、冤案,在实体上和程序上都存在不少的问题,这是不容否认和回避的。对执法结构而言,一件错案在所办案件中的比例大概很小,但对具体的当事人来说即是百分之百。他一定要通过种种途径进行反响。因此,因案件久拖未定、裁判错误而形成的涉法上访比重较高。
(三)执法公信力降落也是导致涉法信访的原因。有的农民不信任法院的判决是准确的、公正的,不信任执法机关在职位地位反差较大的当事人之间能做出公正裁决,对执法机关存有不信任心理,以为法院裁判不公、偏袒对方,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仅凭主观推测而不停纠缠。这类当事人在涉法上访中也有相当比例。
(四)农村法律资源供给缺乏。农村法律援助制度在资金、援助机构以及队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问题,农村法律援助水平和办案质量都有待提高。一些基层的法律援助机构由于经费紧张等原因只挂牌不工作,工作人员中具有律师资格的人员很少,缺少系统化培训,不能完全适应法律援助机构的要求。农村法律援助工作的现状降低了农民对司法救济的信任度,转而通过信访来维护自身利益。在纠纷解决领域,国家提供的法律资源缺乏以满足农村社会的实际需求。农村具有很多不同于城市的特点,决定了诉讼不能有效地解决所有的农村社会纠纷。如农民在诉讼中或诉讼终结后常常会发现国家法律逻辑与自己所生活的乡土社会的逻辑是不一样的,按照民间逻辑能够获得的利益,却不能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在这种情况下,涉法信访便是顺理成章的事。
(五)涉法信访处理的低效状态是农民重复涉法信访的原因。各级信访机构规格不统一,名称繁多,职能交织,缺乏内在的和谐性。农村的信访部门处理信访问题的随意性大,大局部信访问题变“有头无尾〞,不了了之。有人形象地将信访存案比喻为彩票中彩。农村信访部门的工作人员是七拼八凑过来的,不能顺应信访工作的需要。少数信访部门同志的责任心不强,作风漂泊,对群众涉法信访怀有抵触情绪,以致以为上访人员是无理取闹,“不老实〞、“爱肇事〞,对群众递交或邮寄过来的信访资料,也通常是简略地附上私函、盖上公章一转了之,使信访部门成为只起资料转递成效的“邮局〞,致使一些本可以实时处理的涉法信访案件转化成了疑难案件。
三、解决农民涉法信访问题的对策
(一)加大律师参与农民涉法信访问题的力度
随着社会经济的开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各种深层次矛盾引发的信访案件目前处于高发期,特别是涉法信访案件日益增多。而相当一局部群众遇有矛盾纠纷或问题仍旧习惯于到各级政府或有关政府部门上访,而不寻求法律途径解决。对于群众信访问题尤其是涉法信访问题,单纯靠信访部门解释政策、层层转办已很难满足上访群众关于农民涉法信访问题的现状及对策第2页
的要求。于是,在我国的信访工作中出现了一个新生事物,即由各级政府或各级司法行政机关邀请律师参与信访工作。
律师为信访人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帮助,引导信访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律师参与信访,就是要充分发挥律师作为中国特色的专业法律工作者的作用,从法律的角度作出解释和疏导,引导上访群众调整诉求期望值。律师通过对信访群众的法律引导,把本属于法律程序解决的信访问题引入法律程序,或进行诉讼外自行和解;对符合法定条件的信访人,及时提供法律援助,帮助上访群众维护合法权益;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纠缠信访群众,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无理上访户的息访工作;对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因上访群众对法律和政策理解存在误区,或感情上难以接受而引发的上访案件,那么做好说服教育和疏导工作。律师参与涉法信访案件,实际上是向老百姓传递了这样的信息:一些涉法问题的解决,通过法律渠道比上访效果更明显、程序更合法。特别是对于那些文化程度低,法律知识浅薄的农民们,律师参与到农民涉法访中可以大大地减少涉法访量。
(二)提高法律的公信力
加强法院判决执行力度。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农民,他们的选择取决于何种方式能最大限度地有效地保护他们的利益。法院判决即使公正,但假设不能执行,对农民而言也没有得到实际的帮助。因此,加强法院判决的执行力度,是提高法律自身公信力的重要途径。
加强法律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建设。法律的公正性以及判决的权威性都需要通过具体的法律人来表达,农民对法律的不信任,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法律从业者的不信任。因此,加强法律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建设,对减少农民的涉法信访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加强农村法律资源的供给
完善农村法律援助制度。主要是要加大对农村法律援助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和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法律援助的效劳水平和办案质量。对积极参与农村法律援助工作的律师事务所减税等优惠政策,放宽待遇吸引优秀的律师参与到农村法律效劳工作中来,提高农村法律效劳人员整体的业务素质。
进行农村纠纷解决机制的创新。应采取措施,鼓励民间调解的开展,尽量将农村的矛盾在内部消化,这样不仅可节约农民的纠纷解决本钱,也可防止农民在面对矛盾无法解决的无奈,从而减少农民涉法信访的发生,构建良好和谐的乡村社会秩序。
(四)信访部门要加大农村涉法信访问题的工作力度
信访工作是一项直接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工作,信访干部应当成为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只有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才能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稳固筑牢“连心桥〞。“群众利益无小事〞不能挂在嘴边,要有换位思考的诚意。特别是对农民这一特定的群体,更要带着感情去工作。用我们的诚心、热心、耐心去感动他们。多方举措,努力化解农村涉法信访问题。
第6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