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谈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科学教学.docx
下载文档

ID:1817193

大小:20.32KB

页数:3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网络 环境 小学 科学 教学
谈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科学教学 网络环境下的科学教学是指利用网络作为根本媒介进行科学教学时所发生的活动。它不仅从手段和形式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更从观念、过程、方法以及师生角色诸多深层面赋予教学以新的含义。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开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而计算机网络的开展那么为实施小学科学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使其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领域。 一、依托网络,激发科学探究的欲望 愿意学是学生学习的第一步,而学生愿意学取决于有无学习兴趣。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网络环境易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如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通过网络为学生实时提供丰富多彩的界面,提供超文本结构组织的大规模知识库与信息库,具有直观、形象、生动、声像并茂、音形兼备的特点,有着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对科学教学带来无穷的魅力,自然会激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尤其是因特网上能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对学生更有吸引力。 如在地震一课的开头,教师在网页上播放了一段发生在美国洛杉矶和智利大地震的录像,震撼的画面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学生不由自主地对地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起了探究的欲望,围绕主题形成了很多探究的问题,如地震的成因、地震的类型,地震时如何保护自己,我国哪些地方容易发生地震…… 又如,在让学生了解地震时如何进行自我保护,教师利用多媒体设计了动画场景,包含了在家中、学校、户外以及其他公共场所怎样避震等内容。计算机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体手段于一体,产生了极其活泼的动态画面,使其内容更充实、形象更生动,能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感官,同时也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了学生探索地震奥秘的欲望和兴趣,对提高学习效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依托网络,创设互动开放的环境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而传统教学的弊端是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环境,读相同的教材,听相同的讲授,参考相同的资料。教师根据大多数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由于采取统一的内容和固定的方式,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学习的需要不可能完全获得满足。网络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的“一刀切〞现象,创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的教学环境。学生可以跟教师交流,也可以跟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不仅与同校同班学生就学习问题展开讨论,而且还可以跟外地学生通过电子邮件或BBS等实现交流与协作。 传统教学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大都是采用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胆小的、不敢说话的学生在课堂上只能充当观众或听众的角色。网络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的“一刀切〞的现象,创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的教学环境。为了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数字化教学平台〞,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师生间的互动,到达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数字化教学平台上设计“成果展示〞、“七嘴八舌〞栏目。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将学生探究的问题输入“成果展示〞中的“发表作品〞一栏,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以后,只要点击“我要答复〞,就可以输入问题的答案,对于一致的答案,还可以点击“投票〞,对于不完整的答案,还可以进行补充。其他栏目也一样,都可以进行类似的互动式交流。在这个平台上,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这里畅所欲言,课堂上形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局面。在互动中交流,在交流中理解。人机互动优化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人机互动,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实现了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三、依托网络,开辟创新思维的空间 创新思维是一种复杂的高级心智活动,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整合的结果,小学阶段形象思维的开展有利于促进抽象思维的开展。而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对具体的物象比较感兴趣,相比之下,抽象思维能力较弱。 苏科版教材第十一册的月食、月相、火山、地震、四季形成,第十二册的太阳系等教学内容,很难到达直观性要求。如何开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实践,解决这一矛盾的最正确、最现实的方法就是依托网络环境。依托网络可以把难以使小学生直接感知的事物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把静态的教材作动态处理,在动态中展示概念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展,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如在苏教版十一册昼夜变化和四季成因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视频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过程进行分析和综合后,得到昼夜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的自转造成的,地球的公转形成了四季的结论。此时,学生就提出南北极、赤道附近有没有季节变化,面对有与没有的争论,如果利用图片来讲解,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在网络环境下,通过视频展现宇宙天体的运动轨迹后,学生真正理解了:南北极处在地球的两个端点,虽然有时也会有阳光的照射,但对于这两个地方来说,太阳高度角很小,阳光带去的热量也非常少,因而南北极始终是寒冷的,所以没有四季变化。由此,学生通过思考问题、分析现象推想,地球在公转过程中,由于太阳光的直射点一直在赤道附近移动,所以,赤道附近也没有四季。 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一个比较理想的途径是促进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同开展。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正是实现这一飞跃和突破的有效方法。 四、依托网络,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 一节课时间很短,仅仅靠课堂来获取知识还是非常有限的,而很多的话题我们在课堂上是讨论不完的,由于时间的关系,有时即使讨论出来了结果也没有时间去验证和探究,更有些讨论是可以延续的。如环保是个永恒的话题,讨论的焦点在于怎样保护环境;一次性木筷、塑料袋的白色污染等话题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如果该讨论被短短的40分钟终止了,似乎感觉这类教育如蜻蜓点水,过于形式化。此时,网络的拓展课堂教学空间的作用就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它给了大家一个广阔的开展空间,给讨论者创造了一个无限时间的交流场所。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网址,进入论坛讨论,让课堂探究延伸至课外,使学生的探究活动不因课堂教学的结束而中止,实现可持续开展。 网络教学的广泛运用,可以让教师为每一位学生提供自由开展的时间和空间,这是常规教学所不能做到的。同时,也使我们的教学模式逐步走向开放,它可以将课堂扩展到国际互联网,也可以将上课的时间延续到40分钟以外。通过上网,学生可以继续进行课堂上没有完成的工程,并且能够强化课堂上达不到的学习效果。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科学教学,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质量,是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和开展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猜你喜欢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