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陈纮心系国运兴衰 情牵金融发展新编.docx
下载文档

ID:1815418

大小:15.96KB

页数:6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陈纮心系 国运 兴衰 金融 发展 新编
陈纮:心系国运兴衰 情牵金融开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半个多世纪里,香港金融界有一批老一辈银行家,他们毕生爱国爱行,效劳于祖国金融事业,陈纮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陈纮在建国初期即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他历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兼XX省人大代表,第六、第七、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陈纮博学、睿智、自信,稳重务实,是一位谙熟金融业务、精通经营管理、富有社会活动能力的金融家,被人们誉为中银集团的闪亮明珠。 爱国先驱: 在香港银行界挂出第一面国旗 陈纮1914年出生在福州,一生跨越了民国和新中国。他出身书香门第,曾祖父陈假设霖是刑部尚书,祖父陈宝琛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师傅,家学深厚。 1930年,陈纮考入北平辅仁大学历史学系,第二年转入燕京大学经济学系学习,毕业后赴日本留学。1936年,在“一二九〞北平学生爱国运动的烽火感召下,陈纮毅然回国,参加学生运动。1944年,陈纮自费留学入读英国剑桥大学经济研究院,攻读经济学学位,并于四年后被XX省地下党负责人推荐进入XX省银行工作。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陈纮任XX省银行香港分行经理,按地下党指示,为新中国保存资产。陈纮所领导的XX省银行香港分行在香港中环所在地挂出了香港银行界的第一面五星红旗,保护了XX省在海外的外汇资产,表现了为国家利益而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坚决信念和过人的政治胆略。 中银明珠:美誉香港金融界 1950年,XX省银行香港分行的人员、资金、房产收归1949年12月成立的南洋商业银行,陈纮任副总经理。当时,南洋商业银行是香港唯一能接受对国内汇款的银行,因成立不久,各项制度尚需完备,人员缺乏。陈纮深入调研,充分运用自己的国际金融理论和娴熟的专业知识,结合当时的需要,与员工商量,五次完善有关制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客户。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华实行冷战,长期冻结我国美元资产。我国的国际收支支付手段与外汇储藏以英镑和少量瑞士法郎为主,现汇来源主要是港澳地区的出口与转口贸易收汇和侨汇的港元,这就要求香港中行必须及时将巨额港元资金套换成英镑。为了完成艰巨的套换外汇工作,1966年陈纮临危受命,由南洋商业银行总经理职位调任港中行高级副总经理。为满足国家对外支付的需要,陈纮细心研究汇率变化和市场规律,积极与英资银行保持沟通与磋商,确定合理汇价,防止损失。 70年代末,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走向腾飞,香港中银集团积极谋求多元化开展,为祖国四化建设效劳。港中行组织成立了多家中外合资公司,如中芝兴业财务、金东财务、鼎协租赁国际、中美咨询金融、中华保险公司等,共同拓展业务。其中,中芝兴业是首家进入内地,为内地企业筹组工程贷款和银团贷款的财务机构,这些合资公司也成为中国银行培养人才的基地。在筹组这些公司的过程中,陈纮均亲自牵头联系,调查研究,积极谈判,这些公司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陈纮为金融事业奉献年华60载,他对银行的开展有一个清晰的思路:业务要从单一型到复合型,从网点零售到批发,要在开展自身的同时广交朋友,有事相互照应。改革开放前,香港和海外一些银行界人士想到内地来,无法获得签证,陈纮按上级指示由银行出面组织参观团,第一批参观团于1974年成行。参观团后来由旅游开展到业务,完成了由中行、汇丰、美国大通三家联合牵头的中国银行业第一笔银团贷款,为中银集团以零售业务为主向批发业务开展开创了新局面。1985年,香港某财务公司发生挤兑,向中银求援,陈纮紧急约谈港府财政司,港府被陈纮有理有据的真知灼见和远见卓识说服,联系英资银行,劝说其与中行共施援手,使这家财务公司转危为安。这类帮助其他公司的事情,陈纮还做过很屡次,由此奠定了他在香港金融界的名气与地位。 风范长存:俯首甘为孺子牛 陈纮出身名门望族,却没有贵胄的跋扈张扬;身居高位,却平易近人;毕业于伦敦剑桥,学富五斗,却从不自诩为师。他在自己近一个世纪的生命历程中,一直尊奉“忠孝只嘉名非愚无以尽实际,聪明原美质受方正不入歧途;忠恕俭勤治国齐家无二理,经史子集修身养性在其中〞的家训。陈纮爱国如家,淡泊名利。他的祖先及家族中曾有多人是满清王朝的重臣,家中存有先人珍藏的古董字画,许多为罕见珍品,价值连城。1958年,他回国时,特意回北京,寻访老宅,耐心劝母亲将家里的文物捐献给国家。当时,陈纮翻开储藏室任接收人员挑选,共捐献文物128种364件。政府问陈纮有何要求,陈纮说:“没有,奖金一分不要。〞如今只留下一张奖状。 陈纮一生为人正直,为中银效劳了半个多世纪,殚精竭虑,公而忘私。1969年陈的母亲病倒了,他匆匆赶回北京探望,见到儿子的母亲露出笑容,之后就进入了昏迷状态。那时还没电视,陈纮每天清晨第一件事是听播送,当他听到国际汇率发生波动时,一下子跳了起来,立即交代:“姐姐,我得走了,你帮妈妈把东西整理一下,后事拜托了。〞为了防止国家经济遭受损失,陈纮没来得及为母亲送上最后一程,及时赶回了香港……陈纮深深思念着母亲,2022年之后,他的身体状况下降,但他坚持去北京给母亲扫墓。在西郊万安公墓,他费力地弯下腰为母亲的墓地除去杂草,然后双膝下跪,深深地叩拜母亲…… 在同事眼里,陈纮是香港金融界知名度高、关系广、知识渊博、业务精通、宽宏大量、以德服人的一位德高望重之人。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银行管理者,也是一位可敬可亲的长辈。每逢春节侨汇旺季,业务量大,一些年轻人加班会留在行内过夜,连领导的办公室也会成为睡房。一天早上,陈纮走进办公室,几位员工正在熟睡,从梦中惊醒,不知所措。陈纮满面笑容地对他们说:“你们加班晚了,再休息一会吧。〞说完,拿着报纸到隔壁经理会客室去,谁知那里也睡着人。于是,陈纮轻轻拉上房间的门,退了出去。 陈纮一生从事金融工作。在他眼里干银行必须专心,忙的时候更要沉着,做到这点很不容易。业务知识可以学,修养只能靠自己磨炼。从60年代开始,无论寒暑,陈纮每天坚持早晨6点去游泳,这一习惯为他创造了一个宁静修身的空间,审视自己,整理思维,修为心性。他常常对自己的孩子说:“世上没giveandtake,只有giveandgive,不要期求回报。一个人只有心正才能正确地分析事物,才能在困难时坚持真理,才能有高瞻远瞩的视野。〞 80年代由于港中行业务开展,急需新址另建大厦。陈纮因每日与香港财政司司长夏鼎基同于马会游晨泳,日久相熟。一日闲谈中,他借机问及当时中行对面之高等法院旧址,久置不用,可否将其售予中行。据其查覆,该址已另有用途(注:后改为立法会),政府手中中区可用地皮仅余两块,一是接近海傍之小巴停车场,一是花园道口英军军营旧址,如同意购置,政府将登报“公开拍卖〞。当时陈告夏,中行为国家机构,预算均须事先批准,如使用“公开拍卖〞方式会有问题,假设有人出价高于中行底价,那么中行将无法继续出价,故必须使用“私约〞(privatetreaty)方式。夏表示港府已多时不用“私约〞方式,但允再作考虑,最后得到港府批准。1984年1月中行以作价2023亿元之“私约〞方式,签署了花园道现中银大厦之土地买卖契约,自此港中行有了开展的根,此宗土地买卖是港府少有的“私约〞商业用地交易。 1994年中国银行总行决定在长安街新建办公大楼,耄耋之年的陈纮亲自出面与贝聿铭接触,以真情感动了已准备退休的贝老出山,贝老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贝老独具匠心的设计为XX省的建筑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走在长安街上,看到雄伟的中国银行总行大楼,我们自然会思念陈——这位与国家命运兴衰,与金融事业开展息息相关的银行家。(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