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社会主义经济
理论
实践
研讨会
观点
思索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观点思索
北京地区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六次会议于19“年3月29日在北京商学院召开。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师范学院、北京商学院和中国社科院等单位从事教学和科研的同志参加了座谈,国家教委的同志出席了会议。会议邀请了国家计委、国家经委、财政部、首钢开发和研究中心以及中国社会科学、光明日报、((i工旗杂志编辑部的同志参加了座谈。会议就“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新的经济运行机制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的探讨。现将会议讨论的几个主要问题简介如下:
一、新的运行机制中国家、市场、企业的三者关系
大家一致认为,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所提出的“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新的运行机制,是对社会主义经济是有方案的商品经济论断的深化和开展。它既指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又指出了有方案商品经济开展的内在要求。这一运行机制的提出,摆脱了长期以来方案和市场什么为主、什么为辅以及在两者结合方式上的争论,是理论上的创新和突破。对国家和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问题上,有两种意见。一种观点是双向调节论。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目标模式的运行不是线性的、单向的、单纯以国家调节主体的简单模式,而是非线性的、双向的,市场具有反调节效应,这时调节的主体是市场,客体是国家。“国家调节市场〞这一环节,表现为二元调节主体的双向调节,不能认为国家调节就是经济运行的主导环节。另种观点是国家主导论。这种观点认为国家是宏观调节的主体,是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主导环节,市场是联结企业和国家的枢纽,国家行为和企业行为的“祸合点〞,是实现微观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运行相协调的中介环节,企业是市场活动的主体,是经济运行的根底环节。在经济运行中,国家和市场虽然都可以构成调节的主体,但是由于市场功能的内在缺陷及其局限性,国家调节始终处于综合平衡的位置,从宏观、总体上把握了市场运行方向。因此,可以说国家调节是经济运行“双主体〞中的主导环节。它的地位是肯定的。
上述两种观点都认为,国家与市场关系,应该是国家通过经济参数的适时输入,向市场渗透国家方案的意图,使市场运行保持在预定的轨道。这里,调节的主体是国家,调节的客体是市场。同时,国家调节行为大量的、主要的是通过市场而发生,但有些调节行为也可以直接作用于企业不通过市场。然而国家方案必须建立在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根底上,它不仅不能破坏市场机制的运行,而且受市场机制的制约和校正。市场只运行的内在规律构成方案的外生约束,通过市场信息反响环,要求方案机制的运行保持在尊重客观经济规律既定的轨道上。在市场与企业的关系上,一种意见认为,首先是企业在调节市场,因为企业是生产部门、是根底。市场上的商品是企业生产出来的,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对市场起着非常直接的调节作用。在这里,企业应被视为调节的起源。因此,.市场与企业的关系也是二元主体的双向调节。另一种意见认为,在市场运行中,渗透着国家意图的市场活动,通过利益的诱导,使企业行为符合有方案商品经济开展的要求。这里,调节主体是市场,调节客体是企业。由于企业目标是微观的、多元的、互相区别的,不可能让场沿着某个企业的目标轨道运行,因而企业难以调节市场。因此“市场引导企业〞表现为一元调节主体的单向调节。
二、新的运行机制是否是不同杜会制度
下商品经济运行的共有机制一种观点认为,新的运行机制是兴旺的或比较兴旺的商品经济社会所具有的一般的、共有的运行机制。因为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市场具有自动调节功能,必然受市场引导,否那么就无法生存。但是市场又具有盲目性、局限性、时滞性、短期性和不稳定性的内在缺陷,要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必须对市场进行干预。
另一种观点认为,这一调节系统的“宏观主体〞、“市场中介〞和“微观根底〞均殊异于凯恩斯的国家干预式的市场调节体系,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中的利益制衡、约束机制与资本主义的根本不同,相形之下具有优化的传递链条和调节效应,与以往商品经济社会制度比较,是崭新的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模式。因为从有方案商品经济制度确实立那天起,国家就从宏观、总体上规划国民经济有方案、按比例开展,实行自觉的有方案的调节。只不过我们经过30多年的探索,找到了商品经济社会主义运行机制罢了。
三、“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实现条件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按照新体制框架中的三个层次—企业、市场、国家的经济运行机制的实现,需要一些根本条件。首先,企业要成为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企业是国民经的细胞。在社会化大生产中,企业作为根本单位,是开展社会生产力的直接承担者。企业是否具有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开展的效率和成果。与会同志提出,目前国营大中型企业80%以上搞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不管从宏观还是微观看,效果不错。但是相应地还存在一些问题,比方承包墓数如何科合理问题,如何解决企业包盈不包亏问题,如何遏止承包企业产品涨价趋向以及承包期间产业结构调整问题,都须有完善的解决方法。如果企业不能真正成为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那么,新休制框架中市场和国家这两个层次就无从谈起。一些同志指出,微观根底的构造,特别是在保持公有制条件下,使企业真正成为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是向新体制过渡的最大难点。
其次,要有一个完善、兴旺的市场体系。在有方案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只有通过市场,企业才能在市场参数的引导下,顺利实现生产调整和资金转移。只有通过市场,国家才能把宏观意图传递给企业。目前我国市场发育程度低,新机制的运行必须有生产资料、资金等生产要素市场,否那么市场在国家与企业间起不到中介作用。有的同志进一步指出,向目标模式迈进,在总体上必须有一个较宽松的市场环境。第三,国家要搞好宏观管理。与会同志认为,目标模式要求国家在全社会的规模上自觉运用价值规律,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方案,通过经济杠杆调节社会经济运行,保持国民经济协调开展。现在的问题是,行政性的东西不撤销,市场机制就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当然,行政性的东西撤销了,市场体系不完善,间接调控手段也不能完全发挥作用。
目前,国家原有的控制手段的效用大大降低,而间接控制手段因其作为依托的市场机制尚未健全,企业还没有成为完全的商品生产者而不能生效,这是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弱化的阶段。如果想尽早走出困境,那么按照目标模式进行改革,首先就要放开价格,而这又是社会所承受不了的。现在改革处于“两难〞的境地。怎么办。一些同志认为,下决心塑造一个比较宽松的、良好的市场环境,“忍痛割爱〞,关、停、并、转一些效率低下、亏损的企业,特别是市场上多年没有销路的产品,不能再生产了。搞好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解决社会供给与社会需求总量的失衡、结构的失衡问题,解决改革目标要实行宏观控制与现实运行由于“两个失衡〞又不得不依赖直接的行政干预的矛盾。要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经济运行必须从“两个失衡〞中走出来,创造出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大体平衡的经济环境,这是保证推进改革,从根本上稳定经济生活的根本条件。否那么,我们的改革只能在“企业进入市场〞环节上兜圈子。
有的同志特别指出了开展农业生产,对推进经济改革的根底保证作用问题。我国农业根底薄弱,目前大规模的还是小生产,与市场缺乏联系,市场信号的短期性玉可能使他们的生产发生巨大而频繁的波动。我国农业生产经受不起这种折腾,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四、国家宏观调控的内容、手段问题
与会同志认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应当是。制订全局性的开展战略和产业政策,保持社会需求和社会供给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合理。总量平衡包括财政、信货、物资、外汇的各自平衡和相互的综合平衡,结构合理包括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地区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合理化。保持总量平衡,国家才能有效掌握市场,并通过市场引导企业。结构合重要而又短缺的商品,仍需用指令性方案外,总的方案对象要面向市场;由过去的抓个量平衡逐步变为抓总量平衡,由指标方案为主逐步变为政策方案为主;由抓短期资源苏配置逐步变为抓长期资源配置。工作…熏点由过去的短期方案逐步变为研究开展战略、产业政策,立足于改善总供给,克服国民经济开展的薄弱环节。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要研究解决经济杠杆的配套协调、综合运用问题。在改革中首先要搞好综合运用经济杠杆“可操作〞的实施方案。新的经济运行机制的主要手段是经济杠杆。它包括价格、税、信货、工资、财政补贴等,这是调整中央与地方、国家与企业间经济利益,协调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环节正常运行的有效工具。要统筹安排,相互配合,防止各行其事,相互抵消,以提高其效用。在实施过程中,经济杠杆的启动要慎重,保持相对的稳熟变化频繁不利于经济的稳定与开展。
第7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