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一位老党员的初心与奉献.docx
下载文档

ID:1811051

大小:18.71KB

页数: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一位 党员 初心 奉献
一位老党员的初心与奉献 阮方荣,男,1945年出生,车坞镇巴村人,1970年任巴村生产队队长,197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72年—1988年任巴村村支部书记,老支书在职时严格要求自己,始终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的宗旨,努力做到与农民群众融为一体,以顽强的精神和坚韧的意志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得到了村民们的认可。 来到巴村阮方荣的家,他正在门前的麦场上干农活,眼前的这个老人穿着朴素,精神抖擞,浑身上下充满着干劲,前去和他打招呼,他连忙拍拍身上的土起身将我们领到他家里,当我们问起他的初心时,老支书咧咧嘴笑着说:“我的初心就是为群众效劳〞。 创新工作方法 据老支书回忆,1970年到1971年两年时间里,他任巴村生产队6队队长,那时全国都吃‘大锅饭’,每家每户都要出劳力去大队挣工分,社员每天出工干活的时间也都是由队长说了算,每到出工时都由队长打铃安排农业生产,告诉村民们干什么活和出工的时间。每个生产小队都有一名记工员,把每天出工的社员记下来,每天都将出工的天数换算成工分,以每一家最后的得分多少换算成钱来,有些群众就偷懒耍滑,不愿意实实在在的干活,导致一些农活进度缓慢。阮方荣看到这个现象,创新了工作方法,他打破以往按天出勤的常规,实行按月计算,在他的队里,不认出勤天数,而是到月底进行总算,此方法实施后,所有户员都是争先恐后的抢着干,两年时间,阮方荣所带的6队连续在全村领先。 16年如一日的坚守 由于当生产队长时各项工作都是先进,群众分的口粮也较其他队的多,久而久之,威望不断提升,1971年阮方荣便荣耀的参加中国共产党,1972年中选为巴村党支部书记。 据老支书回忆,1972年的巴村荒山荒坡面积大,人均收入仅有20230多元,阮方荣发誓说:“一定要把村里的生产搞上去,把群众的生活质量提上去〞,他积极响应当时县委书记李德新的号召,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当时县委召开“四干会〞,李德新书记说的“白干太阳,夜战星,没有月亮,点马灯〞到现在他都记得非常清楚,说着还指了指墙上挂着的落满灰尘的马灯。 当时县委书记李德新号召建立六个万亩林带,老支书便带着全体村民浩浩荡荡的参与起了“万亩梨木林带〞,这不仅是经济林能够提高村民收入而且也能绿化荒坡荒山,老支书说,当时连续四个多月连家都没回过,一直带着村民在山上植树,他还被林业部门评为了先进典型。 老支书不光带着群众封山造林,他还带着群众开展粮食生产,提高粮食产量,努力让全村每一个人都有粮吃,1978年,巴村每亩产粮达600斤,人均拥有粮食达500斤左右,当年巴村还被县上评为“粮食生产先进村〞,并奖励了202300元。回到村里后,老支书没有把这202300元拿回家,而是分给了四个队的生产队长,让各队用于公务支出,他说:“拿到奖励不是我一个人的功绩,是大家共同的劳动成果〞。 老支书回忆,当时夏秋季节经常下连阴雨,巴村有一条“岔岔沟〞经常会出现小范围的滑坡、泥石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支书给当时的林业园园长要了80包梧桐树种,于是便带着村民将这条沟种满了梧桐树。老支书说:“我的性格是政策执行过硬,说话说一不二〞。 在老支书的带着下,1974年建立了巴村医疗站,并率先在全县推行合作医疗,群众在医疗站买药就医,医疗站为群众廉价30%,村上又给医疗站补贴,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群众就医的难题。 1975年他着手建起了砖瓦窑,满足了当地群众建房用砖用瓦。老支书说:“以前学校是在窑洞里,娃娃们今天搬到这,明天搬到那,看着着实心酸,后来,我就决定,要盖一所固定的学校〞。1976年,老支书就带着村民为村里盖了12间平房的学校。学校有了固定的校址,孩子们不用来回奔波,老支书也终于放下了心。第二年,他又组织群众建起了“大口井〞,还建了两个“小高抽〞,解决了全村的人蓄用水问题。 老支书十六年如一日,奉献在一线,心里装着的只有巴村群众,对于他来说一年365天是无休的,不是不想休息,而是心系百姓,工作不容许他们停下脚步,正因为有这样一位可爱的领头人,巴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而他的最大的追求就是百姓无忧。 卸任后仍发挥余热 1993年,村里有一条去农田里的主干道,当时全长满了槐树,村民每每下地干农活时都得从这片槐树林穿过,非常不便,当时老支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屡次找村委会报告此事,但由于当时生产组资金紧张不能腾出更多的钱来修路,于是老支书便自己出资400余元,一个人将这条群众的生产路修了起来。 2022年,为了响应国家退耕还林政策,老支书带头退耕还林60亩,种植树木3000株,截止目前,老支书共植树13000余株。老支书总是闲不下来,想着怎么才能让村里变得更美,经常在村子道路两旁栽植各种花草。每当老支书从村里路过就会投来许多赞许的目光和尊敬的眼神。村里过往的路人说:“还是老党员、老书记就是不一样,觉悟和素质就是高,你不修就没人修,你不种就没人种。这下去地里也方便了,一看这道路两旁的花就知道是你栽的,几十年啦,你坚持得真好。〞 卸任后,他仍不忘初心,践行着“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的党员要求,奉献余力,老有所为,维护着党员形象,为年轻党员树立了典范和标杆。 无私照顾孤寡五保户 一条乡间小道,弯弯曲曲,75岁老支书每天要在这条路上来回奔波五六趟,目的就是照顾双目失明的五保户汪春红。汪春红,巴村五保户,58岁,双目失明,身患残疾。 每天早上7点多钟,老支书就出门了,去离家两里地的五保户汪春红的家中,照顾他的生活起居。一天来回至少五六趟,冬天就要七八趟,因为要帮助汪春红生火燃炉子、做饭、洗被子及衣物等,一年多来,无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来到汪春红家中,汪春红冲动的说:“老阮是我的亲人,他对我真的很好,没有他就没有我〞,他无私的奉献感动着汪春红,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卸任后,他调整心态,积极配合巴村各届支部书记抓好村子建设,抓住每一个为村民奉献的时机。为了增加群众收入,开展村域经济,改善人居环境,他和村干部们一起努力,自始至终发挥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永不懈怠。 第5页 共5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