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浅谈绘画活动中促进幼儿个性化表现的有效策略.docx
下载文档

ID:1803715

大小:22.32KB

页数: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浅谈 绘画 活动 促进 幼儿 个性化 表现 有效 策略
浅谈绘画活动中促进幼儿个性化表现的有效策略 黄蜜 【】幼儿在绘画创作活动中经常有畏难、出现模式画、习惯模仿他人的现象,这对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个性化创作表现形成了很大的阻力。为此将针对幼儿绘画活动缺乏个性化表现的原因分析,結合案例的反思,从五个方面浅谈幼儿园绘画活动中促进幼儿个性化表现的策略。 【关键词】绘画活动 幼儿 个性化表现 3-6岁儿童学习与开展指南提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时机,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这是3-6岁儿童学习与开展指南对我们艺术教育领域提出的指导要点,强调我们作为教育者要创造条件时机,让孩子自主感受发现,鼓励他们个性化表达。但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幼儿在绘画创作活动中会经常有畏难、出现模式画、习惯模仿他人的现象,这对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个性化创作表现就形成了很大的阻力。为此本文将针对幼儿绘画活动缺乏个性化表现的原因分析,结合教学实践中的几个案例反思谈谈幼儿园绘画活动中促进幼儿个性化表现的有效策略。 一、幼儿绘画活动缺乏个性化表现的原因分析 (一)缺乏感知体验 幼儿绘画活动是幼儿组织知识经验,选择表达载体,表达自己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思想情感的一个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幼儿如果没有对所表征的事物以及对绘画材料有足够的感知体验,自然就无法组织经验,并把经验转化到画纸上,因此在绘画创作时会出现畏难情绪或选择复制范例。 (二)缺乏运用图形概括事物的能力 绘画活动离不开感知、观察和想象,也离不开图形、颜色等符号媒介,有的孩子善于观察并能大胆地使用色彩或线形符号表达。有的孩子虽然观察十分仔细,但没有掌握创立符号的方法,缺乏运用图形概括事物的能力,难以用画笔描绘自己内心所想,自然就会出现畏难情绪。 (三)“范画〞教学影响 有的老师总是担忧孩子不会画,在课堂上喜欢直接出“范画〞引导幼儿模仿作画,画出让成人满意的作品效果,但是模仿“范画〞会阻止儿童通过绘画中应有的认知过程的展开,阻止了儿童对自己绘画活动的主动掌控,久而久之,儿童会产生思维惰性,不愿意思考创新,因而也就会出现越来越多老师不教就不会画,或者作品出现大量教师示范过的模式化的造型。 (四)缺乏正面评价 当成年人习惯用自己的审美标准,诸如“像不像〞“画面整洁〞等标准评价幼儿绘画时,许多幼儿在绘画活动中会因为长期得不到老师的认可鼓励,导致孩子对自己的美术创作能力失去信心,也就产生不愿动笔的畏难心理,或习惯去模仿经常得到表扬的同伴的作品,觉得只有模仿他们的作品才能得到老师的肯定。 二、绘画活动中促进幼儿个性化表现的有效策略 (一)丰富幼儿感知体验,激发个性化的审美认知 案例:大班线描画——家乡的老房子 第一次活动:老师选择了罗源著名的古建筑陈太尉宫照片让幼儿欣赏,也对房子的外形结构进行了细致的讲解。但第一次绘画作品孩子创作的房子造型大同小异,典型的模仿和千篇一律的现象。 第二次活动:老师带孩子附近后张巷老民居实地参观,让孩子仔细观察老房子的门、窗、屋檐、墙体的细节特点,讨论老房子与现代房子的不同之处。参观后归来动笔创作,这次幼儿笔下的呈现老房子千姿百态,特别在房子细节表现上各具特色,充满个性创意。 反思:幼儿绘画活动其实就是幼儿认知活动,是以人的感知体验为根底,在第一次活动中教师只是通过寥寥几张照片的欣赏是无法激发幼儿对老房子形成有效的审美认知,所以第一次的活动孩子的绘画作品呈现的是模仿和千篇一律的现象,而通过第二次的实地参观,让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多感官的认知,对所表征的老房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所表现的作品自然充满个性化。这个活动案例给我们带来的启发是要引发幼儿个性化的表现创作,前提必须是要创造能予以幼儿充分的感知体验感受欣赏的条件,否那么个性化的表现就只能是无本之源。 (二)搭建创作支持鹰架,推动个性化的表现创作 案例:大班绘画活动——我们爱运动 第一次活动:活动前教师让幼儿欣赏了大量的运动图片,并回忆讲述日常大家喜欢参与运开工程,可当老师请大家动手创作时,却发现许多幼儿迟迟无从下笔,许多幼儿最后选择了模仿同伴作画。 第二次活动:老师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尝试用毛根和卡纸制作各种各样的运动小人,孩子们发现通过扭动毛根改变四肢动作方向就可以摆出各种不同运动人物造型,个个兴趣浓厚,独立创作出许多造型各异的运动小人。 第三次活动:有了区域活动制作毛根运动小人的经验后,再次用画笔创作“我们爱运动〞孩子的表现与第一次活动大相径庭,他们大胆创作出了丰富多样的充满个性化的运动形象,有跳水,跨栏、拳击、击剑、攀岩、跑步、翻跟斗等。 反思:要让孩子有个性化的表现,把对现实生活的体验感受通过画笔表现,需要有一定的技能来支持,孩子们虽然在绘画前期对运动的人物有了较丰富感知与体验的根底,但仍无从下笔,是因为缺乏运用绘画符号概括表现人物动态的技能,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通过手工活动用毛根制作运动小人这一策略帮助幼儿搭建了绘画创作支持鹰架,由于毛根的可塑性很大程度降低了表现各种人物动态的难度,同时很直观的帮助幼儿了解了如何将三维人物形象转化为二维的平面形象,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手工操作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了表达各种运动人物动态的图形符号,从而在后续的绘画活动中能创作出千姿百态的运动人物。 因此,教师对幼儿绘画活动支持,除了让幼儿有充分的感知体验,同时也要丰富视觉艺术领域的核心经验,如幼儿对线条造型、色彩、构图以及作画材料的运用等经验的掌握,激发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当技能与创意相辅相成时,才能充分激发幼儿创作个性化创作的表现。 (三)提供多元创作材料,迸发个性化的表现灵感 案例:不会画—喜欢画 苗苗在班上用彩色笔画画时,经常對老师说:“我不会画〞或者画几笔说“我又画错了〞,可是到幼儿园的美术坊活动苗苗就特别开心,她最喜欢选择沙箱画,涂鸦墙画,画完一幅还会要求老师拍照,拍完照就抹掉重新开始,乐此不疲。 反思:美术坊有很多作画材料,除了彩笔画,水粉画,还有粉笔画,还可以墙上涂鸦,沙箱做画,等等,多元的创作材料对促进幼儿的绘画个性化的创作表现是有很大的帮助,不同的作画材料不仅能给孩子带来不同的新奇体验,也能指向幼儿的开展经验,让不同开展水平的孩子根据自己兴趣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擅长的材料进行创作,对苗苗而言由于她控笔能力较差,彩色笔画画让她没有成就感,也就产生畏难情绪,而沙画,墙上涂鸦对精细动作要求不高,适合苗苗的开展水平,所以在美术坊她的作画兴趣非常浓,而兴趣正是激发幼儿的创作力,迸发个性化表现灵感的最大动因。 (四)创设宽松心理环境,引发个性化的表现意愿 案例:从公主画到日记画 妮妮喜欢画画,但翻看她的画册,根本都是画穿着公主裙,带着皇冠的美丽小姑娘形象,老师请小朋友画日记画,把自己印象深刻好玩的事情画下来,妮妮摇头“我不会画,我喜欢画小公主,老师表扬我画的公主最美〞,于是老师请小朋友展示自己的日记画,说说日记画中的有趣的事情,鼓励小朋友画得不像,不好看没有关系,只要能大胆的画出来,讲出自己画面的故事都是非常棒的。妮妮看了点头说“哦,这样我也会〞,慢慢妮妮也开始大胆尝试画日记画,她的画册创作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了。 反思:幼儿不敢大胆创作很多时候是担忧自己的作品得不到大家的认可,尤其是拘谨内向的孩子他们的作品总是墨守成规,不敢超越“标准〞,甚至为了“自我保护〞常常表现不动笔,不愿画,不交流。所以我们要尽量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平安的创作心理环境。对于美术活动开展而言所谓自由,就是要尽量减少对幼儿绘画创作时无谓的干预和限制,给其自由表现的时机,所谓平安,就是教师要用宽容的心态理解幼儿在绘画表现中的一些错误,让孩子不用担忧自己会受到嘲笑或批评,从而能积极开启思维,充分发挥自己的创作潜能。妮妮的画册从单一的公主画转变为内容丰富多样的日记画,就是因为老师给孩子创设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让她知道自己可以在没有顾忌的情况下自由表达,从而慢慢改变创作模式画的状态。 (五)强调正面强化评价,延续个性化的表现激情 案例:小班撕贴画——我爸爸 强强在图画纸上面横七竖八的贴着彩色的纸条,并在纸条上添画一些符号,旁边小朋友看了大笑说“你到底做什么?乱糟糟的〞,老师制止小朋友的嘲笑,请强强来说自己的作品,强强很自豪指着画面解释:“这是我爸爸,这是台阶,我爸爸很高,腿很长,能很快跑上台阶。〞听强强讲完自己作品,老师给竖起了大拇指,说:“强强真会动脑筋,让大家知道强强有个很厉害,跑得很快的爸爸〞。强强开心极了,老师又接着说:“我看出来爸爸有两条长长的腿,但是我还看不出来强强爸爸脸长什么样子,强强如果给爸爸的脸上画上头发眼睛嘴巴,爸爸就更帅了!〞强强听了直点头。 反思:儿童画是儿童内心活动的表达,强强这幅画虽然画面不是符合大家的审美标准,但是却表达孩子对爸爸浓烈的爱与崇拜,有自己独特的充满个性的创意,许多幼儿由于受技能水平所限,虽然充满创作热情,想法很丰富,却无法在画面上尽情表现,所以教师要善于做个“倾听者〞,通过让幼儿“说画〞,了解幼儿的创作内容,理解幼儿的创作情感,多赞美鼓励孩子,多关注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当成人不断对孩子富有个性的创意想法表现予以鼓励表扬时,孩子在以后的创作中就更加大胆,思维更加活泼。 当然,对幼儿在创作中表现的缺乏之处,成人可以以委婉的方式提出建议,通过这样扬长避短式的评价,孩子们的长处得到表扬、缺乏之处也收获了中肯的点评,他们在欣赏声中感受到个性化表现的愉悦,同时也得到美术经验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开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3. [2]李甦.探索儿童的绘画世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刘亚明,刘晓颖.孩子的画笔会说话-幼儿绘画心理解析与互动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2.12. [4]王和琴.幼儿园个性化美术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2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