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建设
社会主义
新农村
心得体会
乡镇干部
认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心得体会一名乡镇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名乡镇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
农村,是农民们的生存家园,也是乡镇干部们赖以存在的精神家园。当我们乡镇人一辈又一辈,一年又一年,在广阔的农村奉献青春年华时,农村的繁荣和开展也就成了我们的梦想和期待。我们和农民一样渴望着脚下的这片土地热起来、美起来、靓起来。
一、农村,我们永远的家园
曾经有很长的一些时间,在三农问题上,没有更多的人提起和关注新农村建设,人们把眼光和话题均放在了三农之外;曾经有一些响亮的声音,反复倡导只有把农民从农村和土地上彻底地转移出去了,三农矛盾和国家开展的一切难题才迎刃而解;曾经有一种更极端的理论,“要想富裕农民,必失消灭农民〞。作为与农民血肉相联、与三农息息相关,常年累月奋斗在农村一线的乡镇干部,我们对这些理论和观点曾深深地困惑、忧虑和不敢苟同。用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来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在我们眼里是过于理想化的论断,相对于国情和现实是过于高远和虚幻。九亿农民脱离了生生不息的土地,他们怎样生存。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的程度到达了能承当九亿农民的生存保障吗。看看今天正在飞速开展的工业,令人目不暇接的市场和花团锦簇的城市给农民提供了些什么。。又能更多地提供什么。。连每月××x-××x元的低得可怜的工资都无法保证按时兑付,还谈其它。。看看我们的民工们的工棚和吃的粗食,以及讨要工资的艰辛,那些大力提倡用转移农民、消灭农村来改变国家的面貌,振兴国民经济、建立和谐社会的人就应该噤口。
〔一〕农村,有农民永远脱离不了的生存要素。
农民这个庞大的群体能够生存,依赖的是广阔的农村。那里有他们永远脱离和舍弃不了的生存要素。我曾经把这些要素归纳为维持农民生存的六大基地:粮食基地即土地,虽然少,却能维持温饱;房屋基地即农舍,质量虽然参差不齐,但面积却绝对宽敞够用,这远超过城镇居民的平均水平;园田基地即菜园,每日必须的蔬菜供给所在,在那些偏僻不兴旺的山区农村,没有市场和蔬菜交易,农民不出钱就能吃上各类时令蔬菜;燃料基地即山林,这是农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燃料来源地和少量的经济收入补充基地,很多山地农民靠山林树木创收,种植木耳、香菇等也能维持全年的现金支出;人情基地即村庄,当国家和社会机制没有给农民任何生活、生存保障的情况下,村庄里那种普通而又独特的不同于城市、社区的人情交往圈和交往方式将解决农民一切急难困苦、生老病死的重大问题。正是这六大基地保障了农民世世代代,生生不息。无论是国家兴,农民安居乐业,还是国家衰,农民穷困潦倒,总之,都是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供养和庇护着成千上万的农民,也正是这些根本要素满足了农民作为一个自然的人和社会的人不仅能够活下去,而且比拟有尊严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二〕农村,是城市和工业开展及农村劳力转移的坚强后盾。
中国曾经有九亿农民,在市场经济的开展进程中,城市和工业吸纳了近x亿农民,留在农村的还有x亿农民,这x亿农民的小康之路、幸福生活如果全部寄托在离开土地和农村,让他们走向城镇和工业,并依靠城镇、工业来完全彻底地解决他们生存和生活、教育和医疗等等,这在目前的中国现实里,几乎无异于天方夜谭。不能因为x亿农民进了城,打了工,有了超过农村留守人员平均收入的工资收入,就认为所有的农民都可以走这条路。要看到的是,走向城市和工业的都是农村的青壮年和比拟有文化、有技能的一局部人,他们在农民和农村中也是生产力因素中和劳动力里最活泼的分子、最有创造力的群体。。可以说广阔农村和无数农民家庭将最有体力、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奉献给了城镇和工业,并且在这个奉献过程中农村和农家是不计任何本钱和完全处于劣势的,连农民外出务工的往返路费这种本钱都由农民自己承当了,工资也是雇佣方说了算,农民根本没有谈判的能力。农村最具活力的一群人走了,最弱势最需要关心的一大局部人留下了,俗称××××××部队〔老人、妇女、儿童〕;打工而去的农民还把所有的生存的问题,所有的困难和包袱,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人情往来等等留给了农村和在农村的家庭。随着工业化、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所需的人力数量会越来越少,所需人力的素质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被淘汰出局的农民也会越来越多,那么,农村无疑是农民永远的家园。很多专家、学者和研究三农的人们只看到了转移农村劳动力的轻松、便利和高效,看到了把所有农民转移出去的美好前景,而没有看到转移农民的代价和本钱,以及进城农民背后留下的那些沉重包袱和艰难困境。
曾经有很多农民离家外出务工了,仍然坚决不丢弃农村的土地;也曾经有农民已经举家迁往集镇了,还要到城镇外租种土地,甚至开荒种地;也曾经有多年从商已步入富裕行列的农民依然依恋着那偏远脊薄的土地,这说明什么。说明农民的生存危机意识难消,脱离农村这块土地后生存的平安感缺乏。据估计,目前农村尚有x亿农民,××××年将仍有x亿农民生活在农村。××××年也还有x亿以上农民在农村。不管城市和工业如何飞速开展,由此吸纳去的农村劳动力如何多。总之,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农村这个大前方的稳固和支撑上的,没有这个大前方作坚强后盾,城市和工业的开展无疑将会大打折扣,黯然失色。
〔三〕开展农村,是治理我们国家本钱最低、风险最小的选择。
不管农村多么苦、多么穷、多么脏、多么乱和多么差,她所承载的历史重负和未来责任,都是无可用语言归纳和掂量的,也是我们这个正在负重前进的农业型的大国,再也找不到替代的所在。在城市和工业的根底还很脆弱,它们尚有无数的自身难题亟待解决的情况下,把x亿农民的生存和开展的命运再加到它们身上,其结果是无法想象的。
即使是城镇化和工业化开展的很好了,农民很大的可能也是在他们固有的土地上进行商品生产和工厂化的劳作。让农民不脱离土地而开展产业是最明智而适合当前中西部我国广阔农村的。怎样尽可能地引导农民在自己的家园上充分使用劳动力。开展市场需要的产业和生产社会消费需求的各种产品〔首选农产品〕、获取效益的最大化、改善生活是最直接最可取的方式。这种方式比把大批农民弄到土地家园、农村山区之外,效果要好得多。例如XX市郭春城书记倡导的三个开展圈就是走这个路子;例如我们实践中经历过的开展烟叶、食用菌、蔬菜、养殖、加工等产业,农民没有离开农村也能搞市场经济,山区农民也能亲手培育一朵朵高山产业之花,放出奇光异彩。
因此,我们为什么不能立足于农村、立足于农民自身谈开展。问题的核心不在于他们是在城市或农村,而是怎样开展农村和改善农民的生活以及解决农业开展的突出问题,如果用一些事半功倍的方法就能让农民生活得更好,何乐而不为呢。为什么要用很多精力和财力、物力去把农民活生生地从土地上剥离出去呢。要知道农民与土地的血肉联系是与生俱来的,只要有农民就有土地,有土地就有农村,为什么一定要全部改变他们的性质。让一局部有能力、有技术可以转移出去的农村劳动力自然脱离土地和农村,或者农家里的一个、几个人离开,或者土地不需要时短期离开,其他的不能脱离农村的老人、儿童等不离开,不变其身份,就让农村还是农村、农民还是农民,让他们在一个建设的很好的新农村完满地完成其生命的过程,于国家于农民未尝不是件双赢的大好事。
目前,我国有限的耕地上养活了××亿人口。人均耕地各地很不平衡,我所知的最少的一家x口人缺乏x亩地,也生存下来了,而且土地经营得好,家庭也过得还不错。正是农民自己不脱离土地,并且将多余的粮食供献给城镇,用这种方式比拟好地消除了饥饿,减少了贫困人口的总数,稳定了社会秩序,使我们的城市没有其它国家那样大量的难民潮和大型贫民窟,国家没有频繁的农民暴动和社会动乱,也没有阶级之间长期的你死我活的斗争,防止了引发更多的其它社会问题,比方因为饥饿产生的下一次土地革命。试想,这是多么伟大的成就。把农民就地安排好,让他们稳定地美好地生活在他们的家园——土地上,让农民种地,工人做工,各得其所,各得其利,让国家腾出手和精力谋划更大更多的开展,这是多么“划算〞的事情。
农民不脱离土地,温饱主要由农民自行解决,开展主要由国家帮助解决,国家的压力也会小得多,帮助贫困落后的农村、农民解决开展问题比解决x亿人城镇化生活所需的代价不知要少多少。所以,开展农村,建设新农村是我国治国本钱最低、风险最小的选择。
二、建设新农村,用行动实现梦想
曾经有农民戏谑地描绘过他们的如意生活:“锅里有煮的、兜里有抖的、怀里有搂的〞,我们引申一下他们的纯朴渴望就是:农业开展,粮食丰收;现金充足,生活富裕;妻儿双全,家庭美满。但是农村的未来,我们的美好家园的理想前景,仅仅局限这些方面是远远不够的。广阔的农村,当前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很多,农民们迫切地渴望着国家能把农村的开展与城市的开展平衡决策,能在城市与工业已经腾飞的前提下,拿出较多的精力、物力和财力来解决农村的根底设施建设和提供与城里人平等的公共物品,让农民们在广阔遥远的农村也享受到这个国家平等的国民待遇。当前农村开展应在文化、教育、卫生三大方面和水、电、路、讯、房五大重点上做文章。
文化、教育和卫生是农民作为社会人必须享受的社会待遇和保障,国家已经有了比拟明确的政策,对此农民虽然还说不上满意,但是充满了期待。而水、电、路、讯、房的建设,那么是农民的根本生活所需,要求十分迫切。围绕十个“一〞,建设新农村。
1、一份土地。在广阔农民尚无任何来自国家和社会的保障的时候,土地是农民的裹腹生存之依赖。特别是中西部经济欠兴旺地区的农村,土地对于农民的生存尤其重要,在土地急速地、无可遏制地减少的情况下,我国对耕地的保护不仅纳入国策,更要坚决不移地执行国策。城镇、工业侵占农村土地的现象令人触目惊心;农民的利益,农村的开展正在受到巨大的侵害,这是国人都无庸质疑的事实。当前,因为土地之争引发的农村矛盾已成为广阔农村矛盾纠纷的首要原因,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农民对土地的不能割舍和生存依附。
保护耕地,坚决遏制耕地的变性和流失,给农民一份生存的保障,是所有问题的首要问题。再给农民一份使用土地的权利,虽然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土地二轮延包将农村和农民进一步固定在了小农耕作的经营模式上了,也引发了另一些不可回避的矛盾和问题,但总的来说能给更多的农民一种比拟可靠的平安感,让农民们有一种“我有地,我能活〞的生存底气,是国家一种长治久安的明智决策。把现有的土地管好、用好、最大效益地发挥作用,创造效益,让农民在土地上刨金致富,是摆在当前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和村级组织及农民面前的艰难课题。将失地的农民安排好,让他们有生存的保障,结束他们“种粮无地、上岗无门、经商无道〞的惨淡生活,那么是摆在大家面前的重大难题。怎样化解农村多种多样、陈旧而复杂的土地矛盾,那么是应该尽快破题的。
2、一栋房屋。农民的房屋是农民三五口之家安身之所,立命之处。农村的房屋应该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可惜现在的农舍虽然比拟宽敞,但是质量不高,样式单调,环境不美、内设不齐,人畜混居,特别是中西部的山区农村,土坏房、茅草房、石片房、窑洞房以及危房还大量存在。就象古人吟唱的一样“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建设新农村,必须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各地的经济开展直接影响着农民的房屋建筑,差距极大,向中西部山区和偏远落后农村实行农房改造政策性倾斜是极有必要的。①明确规定并用财力支持,x-x年彻底消灭农村的草房、石房、窑房、危房。②对已建或即将建造的农房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③用补贴、奖励等方式鼓励和引导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农民自主改造、折迁、新建农舍,到达实用美观。④优化设计、美化环境、讲究内设,指导农民从住房入手美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3、一条好路。农村的路是农民通径处面世界的必由之径。农村的路况十分恶劣,农民的要求极其迫切。解决农村行路难的问题,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加大财政投入,加快村村通的实施进程,并且此政策应该相对稳定,而不是昙花一现,朝令夕改。②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讲究实